绍兴邵永庆 发表于 2023-7-12 14:49:11

《未刊清代朱卷集成》

《未刊清代朱卷集成》


——永庆:本书为《清代朱卷集成》之外的补充,共2000余科举履历。目前已知,在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




简介:
      
中国科举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对东亚、南亚等地区也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科举制度于14世纪传入欧洲,当时的英国政府对统一考试的人才选拔模式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之后欧洲多国纷纷仿效中国文官取士的公开考试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遴聘官员,这在当时成为世界性文官制度的典范,对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意义。
       研究中国古代的科举,视角、方法和途径各有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有关科举的研究,广泛搜集、整理和大量占有第一手科举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浩如烟海的科举文献中,最直接、最真实、最具典型意义的原始材料,必定是科考的试卷。《未刊清代朱卷集成》正是为研究者汇聚、提供大量的、个人难以检阅到的大型科举文献丛书。
      清代的朱卷,是研究清代封建制度统治思想、政治社会、官吏阶层状况的重要参考文献。这些多年、数科乡试、会试的大量试卷,真实展现了清代科举试题的内容、考试形式、文章体例等等,而这些考取的士子,构成了清代各级别、各部门官吏队伍的主要成份。朱卷的考题,真实的反映了他们读书、考试、为官、进阶的思想基础,是研究清代官僚阶层统治思想的最直接的资料。
      顾廷龙先生在《清代朱卷集成》的序言中将朱卷的史料价值高度概括为三点。其一为“不可多得的传记资料”;其二为“研究八股文的第一手资料”;其三为“窥视清代教育状况之一斑”。
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后来又叫八股。内容是《诗》《书》《礼》《易》《春秋》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撰文。这些考试内容已经与现实的社会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空洞、死板的八股文,必然禁锢着广大学子的思想,清代的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僵化,这也正是清代科举制度走向废亡的根本所在。尽管如此,八股文在文学史研究中仍是重要的课题。
朱卷是研究清代社会史的重要文献。卷前一般都要刊载考生履历和家族谱系,这类史料为今天的学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的历史人物传记资料。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是最早运用朱卷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在他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说:“家谱以外,乡会试的朱卷也供给了一些数据。朱卷必具履历;履历的一大部分是先世本支和旁支的一个题名,等于一本简略的家谱;这谱的最后几世,也往往叙到婚姻关系,所以可用”(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第8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近年来,我公司为完善顾廷龙先生《清代朱卷集成》未收集整理的朱卷,陆续从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著名学者、藏书家手中收集到了数千份散藏的清代朱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清代朱卷集成》所收朱卷,查重去复,将未公诸于世的近2000份清代朱卷辑为《未刊清代朱卷集成》。本书收录了清代乡试朱卷1194份,会试朱卷656份,贡卷110份,乡试、会试荐卷及誊录等其它朱卷24份。共涉及清代的进士784人、举人1355人、贡生95人。我们愿将如此丰富珍贵的清代文献提供给广大学者,以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更大地进步。《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之“未刊”是较顾廷龙先生的《清代朱卷集成》中未收入的朱卷文献而言,由学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永庆:经查,“紫金港古籍馆二楼”藏有,地址和电话: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文科组团内(西区大食堂对面)——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古籍咨询台电话:0571-88208466 暑假期间周一到周五 8:30-17:30


绍兴邵永庆 发表于 2024-2-21 08:49:57

出版信息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出版年: 2019装帧: 精装90册ISBN: 9787507758153目录會試第一册順治四年丁亥科(一六四七)康熙二十一年王戌科(一六八二)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一六八八)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一七〇二)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七〇三)第二册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七〇三)第三册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七〇三)第四册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七〇三)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 一七〇九)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一七一五)康熙六十年辛丑科(一七二一)雍正元年癸卯科(一七二三)雍正五年丁未科(一七二七)雍正八年庚戌科(一七三〇)乾隆元年丙辰科(一七三六)乾隆二年丁巳科(一七三七)乾隆四年己未科(一七三九)乾隆七年壬戌科(一七四二)乾隆十年乙丑科(一七四五)乾隆十七年壬申科(一七五二)乾隆十九年甲戌科(一七五四)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一七六三)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一七七二)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一七七八)第五册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一七八O)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一七八四)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一七八七)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一七九五)嘉慶元年丙辰恩科(一七九六)嘉慶四年己未科(一七九九)嘉慶六年辛酉科(一八〇一)第六册嘉慶六年辛酉科(一八〇一)嘉慶十年乙丑科(一八〇五)嘉慶十三年戊辰科(一八〇八)第七册嘉慶十三年戊辰科(一八〇八)嘉慶十四年己巳科(一八〇九)嘉慶十六年辛未科(一八一一)嘉慶十九年甲戌科(一八一四)第八册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一八一七)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一八一九)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一八二〇)道光二年壬午恩科(一八二二)·第九册道光二年壬午恩科(一八二二)道光三年癸未科(一八二三)道光九年己丑科(一八二九)道光十二年壬辰科(一八三二)道光十三年癸巳科(一八三三)道光十五年乙未科(一八三五)道光十六年丙申科(一八三六)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一八三八)·第十册道光二十年庚子科(一八四〇)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一八四一)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一八四四)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一八四五)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一八四七)道光三十年庚戍科(一八五〇)咸豐二年壬子科(一八五二)第十一册咸豐二年壬子科(一八五二)咸豐三年癸丑科(一八五三)咸豐六年丙辰科(一八五六)咸豐九年己未科(一八五九)第十二册咸豐九年己未科(一八五九)咸豐十年庚申科(一八六〇)同治元年壬戌科(一八六二)同治二年癸亥恩科(一八六三)同治四年乙丑科(一八六五)第十三册同治四年乙丑科(一八六五)同治七年戊辰科(一八六八)同治十年辛未科(一八七一)同治十三年甲戍科(一八七四)第十四册同治十三年甲戌科(一八七四)光緒二年丙子恩科(一八七六)第十五册光緒二年丙子恩科(一八七六)光緒三年丁丑科(一八七七)第十六册光緒三年丁丑科(一八七七)光緒六年庚辰科(一八八〇)第十七册光緒六年庚辰科(一八八〇)光緒九年癸未科(一八八三)第十八册光緒九年癸未科(一八八三)第十九册光緒九年癸未科(一八八三)光緒十二年丙戌科(一八八六)第二十册光緒十二年丙戍科(一八八六)光緒十五年己丑科(一八八九)·第二十一册光緒十五年己丑科(一八八九)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一八九〇)第二十二册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一八九〇)第二十三册光緒十八年壬辰科(一八九二)第二十四册光緒十八年壬辰科(一八九二)第二十五册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一八九四)第二十六册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一八九四)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一八九五)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一八九八)第二十七册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一八九八)第二十八册光緒二十四年戊戍科(一八九八)光緒二十七年辛丑科(一九〇一)併二十八年壬寅科(一九〇二)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一九〇三)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一九〇三)補行二十七年辛丑科(一九〇一)併二十八年壬寅科(一九〇二)第二十九册光緒三十年甲辰科(一九〇四)光緒三十三年丁未科(一九〇七)
其他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刊清代朱卷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