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邵永庆 发表于 2023-12-11 17:38:38

以史记中三个召平纪事的时间考为同一人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3-12-12 19:16 编辑

史记中召平纪事的时间线比对——考证是否为同一人




综上,三个厉害的召平在史记的29年中先后按时间顺序出现:
先辅陈胜反秦(秦灭燕国,召平秦时任地方亭侯无可厚非,但绝不可能是守秦皇陵官员,况且历史上从无“秦皇东陵”。秦苛政,当反之。)→ 秦破,种瓜于长安 →辅汉高祖刘邦(萧何)→ 受中央选派至最大的诸侯国齐国任国相监督刘邦长孙齐哀王刘襄,吕后死“诸吕欲作乱”事件中,因轻信魏勃丢失兵权后自杀。三个阶段体现了召平的正直、勇敢、智谋、忠诚。
所以,三个召平实为同一个人,史记记载了召平在世的后29年。《史记》中或以“地名+姓名”或以“官衔+姓名”表述,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参本论坛https://whshao.com/forum.php?highlight=%E7%89%9B%EF%BC%81&mod=viewthread&tid=1804&share_token=0d3e85c8-8de2-491f-bdbb-0ea7ebbecf34
参本论坛https://www.whshao.com/forum.php ... =%E5%AE%9C%E9%99%B5

绍兴邵永庆 发表于 2023-12-13 06:46:21

我们理解的“秦东陵”其实1986年才出现!

秦东陵三个字在一起,始见于《汉书.萧何传》,但其正确断句是“故秦,东陵侯”,该陵墓地区古籍从未称“秦东陵”,甚至“陵”,《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中,则称“芷阳”。该陵墓区位于骊山西麓、灞河东岸的铜人原上。在这一陵墓地内,共发现4座陵墓。

1986年春,临潼韩峪油王村民王学良报告当时的(临潼)县文管会,说在范家村北群众修水渠时发现有两条夯土道子。县文管会马秉岐便同王学良进行现场调查,回来后汇报给县领导及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站长程学华副研究员。再次经过现场调查之后,由县文管会同省考古所组成调查组,进行勘探。

一个月时间查明两处夯土道子为两座“亚”字型大墓。大墓为东西向,主墓道在东。同时发现以两座大墓为中心,以天然壕沟和人工壕沟作屏障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在陵园内有深6米,上口宽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三处,建筑遗址四处。在基本调查清楚一号陵园的基础上,于1986年7月14日在临潼召开了研讨会。有关专家经过对调查资料的论证、分析,结合现场查看和典籍记载,大家一致认为韩峪古大墓就是“秦东陵”,这样秦东陵的名字就正式叫出去了。
永庆注:可以查证,1986年以前实质上不存在秦东陵之名,1986年秦东陵按现代人思维取名,简单且有蹭清东陵热度之嫌,起名很不科学严谨,“芷阳陵”才对。它于我邵氏,引起了不应该有的误会。

邵俊钦 发表于 2023-12-14 23:21:24

三召平,就是司马公对平三个经历的记载(就是今台湾对九二共识的策略,一中各表)。这与我的认定是吻合的。三平在不同阶段,其在思想及经历的做法恰是德、才、智、忠、隐等方面是个矛盾体,作为司马则留下不同三段经历來让后人去褒贬。其恰恰为无知者纠结於表面的一字一句去考稽论证,留下千古秘密,使得后人纠结。这是基本的逻辑常识,不管司马公如何隐晦,有个基本线索始终留下:就是看似合理为三平可独立存在,但期间总缺有漏洞,但又让人想象翩翩,合理中始终存有不合理之处。就是让人无法自圆。比方说:即有广陵平徇广陵,但又无后续,期间司马公就是想表现广陵平之才及威望,否则这项工作就成空想(留下中心是只有东陵侯可具备的条件,但又不云东陵侯出自广陵的明确之词,否则广陵平与东陵侯平就是唯一的同一人。那时召氏没有哪么多人去可以同名同姓。);而又戛然无任何消息。再又回到东陵侯为萧何谋存世之道,叙述东陵侯之智慧。因有此铺垫,方有萧何荐齐相平为齐相的可能性。其代替的可是曹参,服务的是刘邦长子肥之后。若无大智、大才者可否任之?而事实上齐相平出现却无任何铺垫出世,纵观而言,只有东陵侯平具备所有的条件,这有把齐王相平又拉回道东陵侯平这条主线上来。这就是司马公留下的秘密和宗旨。故“三平一线,各表经历”而非简单的表面的记三人。这就是我的判断和分析。一家之言,非为纠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史记中三个召平纪事的时间考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