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0

邵竟源的《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值得推广

[复制链接]

2029

主题

2309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71
发表于 2019-2-26 08: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竟源的《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值得推广
时间:2018-06-29 16:47:47  来源:今日黄山  作者:韵兰
在徽州,“算盘”、“罗盘”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欣悉年届七十的徽州梦笔学者、新安书画家邵竟源倾其全力创制的“中华邵氏干支万年盘”获得专利和版权,被业内专家誉为是继“算盘”、“罗盘”之后为徽州再添的“一盘”。笔者与邵竟源先生系20多年的旧交,借此机会慕名进行了采访。
邵竟源,笔名石铁,号梦笔学者,祖籍绩溪安川,1948年12月出生并成长于徽州(黄山市)休宁五城,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后在安徽大学脱产进修经济管理,后在黄山市质监局领导位置上退休。爱好书画艺术,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邵竟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对干支纪年法等知识曾深入钻研。他对笔者说: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缺憾的是迄今没有一套自创的科学纪年法来表达古往今来的中华年份,现用的干支纪年法是中华先祖的伟大发明,美中不足,该法是件“有循环、无进位、全重名”的瑕疵产品,与纪年的科学唯一性相悖。
这些年来,邵竟源先生一直关注纪年文化产品干支纪年的质量问题,尝试探索创新、消除其瑕疵,达到“有循环、有进位、无重名”,一名一年,独立实用,具有科学性。他创制建成的新纪年体系,名为“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简称“中华纪年”。创制的中华邵氏干支万年盘,是继罗盘,算盘之后,为徽州的第三“盘”。
邵竟源介绍,作为干支纪年的使用者,他就质量问题创新完善干支纪年作了尝试,自2012年底,“逐梦至今”,干成了这件“份外事”:本着“尊重传统,消除干支纪年缺陷”的原则,创新完善了干支纪年,编制出“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简称“中华纪年”。系列产品有“中华邵氏干支万年盘”(和宝钢工程师邵铭合作)和《中华邵氏干支公元万年表》(初稿)等。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上发表10余篇专论,其中两篇(2016、2017)获得省级优秀奖。创新成果分别获得专利和版权,试用取代传统干支,效果很好。他期盼,有关部门能率先破题,克服干支纪年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肯定和推广、利用这一新创的中华纪年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产品,分享给整个社会。
邵竟源告诉笔者,时间概念和计时单位是先祖的伟大发明,其中的干支纪年是特色文化产品中的奇葩,流传应用至今,已融入中华民族,融入民心,成为人们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古文化遗产,是国人引以自信、自豪的重要创造。他介绍,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漫长岁月里,用过的纪年文化产品主要有四种,依次为:干支纪年法、帝皇年号+干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呈现后法优于前法的规律,其中民国纪年(1912-1949)属于中西结合,公元纪年(1949~ )为纯引进产品。目前我国在用的有两种纪年产品:一种是法定公元纪年,如1949,1950……,由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决定应用,具有连续完整和年名唯一等特征;二是干支纪年,如甲子、乙丑……癸亥等,由古代流传而来。具有六十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全是重年复岁的特征。两种纪年都属公共资源、传统文化产品。形成了三种应用形式:公元纪年,公务、民间活动等常用,纪年准确,科学简便,一名一年;干支纪年,书画作品题款多用,不能精准记载年份,一名多年;(公元+干支)纪年,报纸报头、万年历等常用,全靠公元纪年表述年份,干支纪年居于从属弱势地位。通过比较,这三种形式的纪年功能,第一种明显强于第二种。主要是干支纪年原创有六十组符号。应用中“有循环、无进位、全重名”,造成纪年产品不能精准表述年份的情况。例如:2017央视春晚节目,有个五“福”书法作品展示,上面用了“丁酉”纪年,造成文字内容失当,纪年混乱不清,该五件作品不能算合格品。因为“丁酉”可以对应……1957,2017,2077……等一系列年份。“题款必须涉及文字内容,如果内容不好,行款、书法写得再好,还是无补于过的,内容总是主要的。”(王伯敏)而第三种形式来于古法,公元干支并列,优次明显,干支相形见绌,短板凸显,令中华文化蒙羞。
邵竟源提出其观点:泥古复古,照搬照效古法不行,不能增进民族文化自信。传统产品不都是科学健康的,干支纪年的质量缺陷不容忽视。目前干支纪年正被“带病运行”,传播的不是正面影响,如此延续下去,后果将严重挫伤民族文化自信,影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时代精神不符。他说,公共资源类上游文化产品,社会影响深远。既然发现文化产品有质量问题,就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他创新完善了干支纪年,编制出“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既科学,又实用,应该尽快推广和使用。
那么,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到底是怎样一个概念呢?经笔者询问,邵竟源作了比较完整的解答。他介绍了中国历代纪年演变简况。“年”和“纪年”,是祖先观测天象确立的概念。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36秒。实际生活中,年的长短由历法决定,不同的。比如,公历(阳历)平年365,闰年366日;农历(阴历)平年354,闰年384左右。纪年:记年,给年份命名,以区分此年和彼年。如丁酉年(2017),戊戌年(2018)等。有法定和非法定纪年之分。法定纪年:官府公文类常用,由执政当局规定。非法定纪年,民间多用。他说,远古用干支纪时,起始年份不详。从公元前841年,即周共和元年(庚申)开始才有记载。如汉代用帝皇年号+干支纪年,公元前140年(辛丑年),汉武帝建元,一直沿用到公元1911年(清末),共两千多年。如《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还有独用帝皇年号纪年的,如《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也有独用干支的,如《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等。还有中华民国用民国纪年法,1912-1949,中西结合,如: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用公元纪年法,1949、1950……等,从国外引进的。
邵竟源创制的中华邵氏干支纪年法(称中华纪年)是在传统干支纪年前加一前缀(序数),组成新年名。新年名通式:中华纪年=××花甲+干支纪年=××干支。式中:“××”为序数一、二、三……“花甲”为时间单位,俗称为花甲子、甲子等。他举例说明:例1、八十二花甲辛酉年=八二辛酉(1921)年;例2、干支前一花甲甲子年=前一甲子(公元前3057)年。他在干支纪年上作了具体创新:(1)确立干支元年,即一花甲甲子年(公元前2997年);(2)利用“六十进位法”,把花甲排序。干支1-60年为一花甲,61-120年为二花甲……,余类推。1984-2043为八四花甲;(3)确认“花甲”为新的时间单位。这样从干支元年至今年(八四戊戌2018年),共为5015年,再往干支前和未来年份延伸,整个中华纪年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年份就能编理清晰,一名一年,永不重复。这样还实现了技术创新,化繁为简,周而复始,首尾连接,创制出科学实用的方圆结构盘面,因此《中华邵氏干支万年盘》又简称“干支万年盘”。
邵竟源进一步介绍,依据前述学术创意,利用“干支万年盘”转化成简约、经济和实用的工具,使中华纪年通式具体展示,一纸(盘)能含有6000年,也可以是万年、亿年,永无穷尽,永无重名。该盘外层圆形共三层,从外到内,分别为干支纪年层,生肖年层和节气层。外层:一个花甲,一轮“干支”六十年,顶部甲子格开始,顺时针排序。中层:五轮生肖共六十年,与外层逐年对应。内层:一轮二十四节气/一年,均匀分布,用于纪日等。隐含层:公元纪年,顶部从公元前2997年开始,顺时针每圈60年递增。该盘内部方盘为:100个花甲甲子年和公元年份对应排序显示。干支栏:1~100,提供“××”,公元栏:公元前2997~公元2944(3003年),公历纪年。为方便用户,他编制了实用口诀:顶部甲子两“八四”:连接方圆盘,记牢它则满盘皆活。顺往未来逆往右:顺时针年份趋大,逆时针倒趋古代等。六十进位加或减:××减少或增大,查区间。查数格名得年名:查出的格子里汉字,即为年名。
谈到干支万年盘的应用,邵竟源说,中华纪年和公元纪年可以互查互换。例1、已知1921年,查出干支年份八二辛酉年。例2、已知八三丁丑年查出公元年份1937年。例3、八五已巳年,查出公元年份2049年。中华邵氏干支公元万年表(依据干支万年盘编),从干支前六十花甲甲子年到干支一零七花甲癸卯年(公元前6597年~公元3403年),共一万年整,约167个花甲、约834轮生肖。因此,该表简单可查,作为一本科普工具书(小册子)便于应用查对。
邵竟源感慨地说,创新中华纪年,给干支纪年提质升级,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合适纪年产品,精确表述时间点、时间段的中华年份。他建议扩大宣传,供更多人选择应用。(韵兰)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190226085838.jpg 56KB 已下载 0 次
  • 2、微信图片_20190226085819.jpg 86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邵长泉--创办、主编《问道》茶杂志
下一篇:美术学硕士、书法学博士--邵仲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27 07:31 , Processed in 0.06520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