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1

郑州古荥镇邵氏碑传世系(邵博后裔 含宏渊 光祖)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发表于 2022-8-3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2-8-3 17:34 编辑



《郑州地区(惠济区古荥邵氏宗谱》(2012统谱)

新修郑州地区邵氏宗谱谱序
水无源则涸、木无本则枯。故,为水,则因其源纳细流而浩浩荡荡;为木,则由本得于天地而郁郁葱葱。为人者,不可不知宗认祖,知宗认祖,方可立行于天地之间,弘先人遗德,治家立业,繁衍子嗣,为国,为民,于世共荣昌兴。
今政通人和,盛世繁荣,我郑州地区邵姓族人知事者,于先祖邵雍千年延辰之际,群集于邙山脚下黄可南岸,共议修我族谱事宜,追其根,潮其源,知其本。彰我先贤圣德,启我后人宏志,继往开来,荫福子孙,为国强,为民富,于时日俱进。
邵氏源于姬姓,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于召邑(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后因辅驾周室有功,封于燕(今北京一),为燕国始祖,其后有召氏。秦汉时加邑为“邵”。经历代繁衍生息遍及海内外,现己为380万之名门望族,居百家姓氏第83位。
“安乐堂”始祖邵雍(公元1011年一1077年),字尧夫,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祖籍范阳,年幼家贫,起于细微,十三岁,随父迂居共城(今何南辉县),年少笃学,师从道家学者李之才。冬不就炉,夏不纳凉,夜以继日者数十年,终及妙悟,穷《河图》《洛书》之道,究《易经》《尚书》之理,知行合一,游历河,汾、淮、汉之地,沐齐、鲁、郑、卫之风。三十岁后,迁居洛阳,与司马光、周敦颐,程颐、程颢等推腹至学,结为好友,史称“北宋五”。雍祖考日月星辰之变,论世事万物之情,开宋代理学之先河,朝廷三诏,委以重任,我祖均称疾不赴,甘乐为其平庸,居一隅而得其乐。宋哲案元佑中皇上赐谥号“康节”。温良好乐为“康”,能固所守为“节”。
康节公谆谆乐善,智慧德仁。上承《书》《易》之道,下开“程朱理学”,精通数理之妙,启今世科学之始。其数理之要,亦为今世之用。前岁,神舟飞船邀游河汉苍穹,亦以我祖数理为据,乃我先贤之功,后辈之荣。
康节第十九世裔邵光照,乃我郑州北郊邵氏族人之始迁祖。用未年间,因社会动乱,由洛避危迁荥日久未归,古荥镇邵庄遂为世居之地,迄今四百余载。经历代繁衍生息,其后代先后移居于大京水镇邵庄、邵桥、大河村、西史赵、张家村,东赵、惠济桥、古荥等地,或聚居或散居,形成今天郑州北郊以光照为始迁祖的邵氏宗族体系。我郑州邵氏族人,牢记祖先教诲,传承邵雍文化,砥砺耕读,建功立业,热望邵氏再度辉煌。20072月在今古荥镇西邵庄邵氏祠堂的原址上,由族人出工集资重修祠堂。今我郑州地区强民宗亲成立分会,下设西邵庄、北邵庄、南邵庄,大河村,西史赵,张家村等六个宗亲支会,旨在集族人合力,以时代使命为己任,续修郑州地区邵氏宗谱,续谱墨录刻碑立撰,完成族人夙愿,以尊祖敬宗,传承我邵氏文化。
     我辈皆康节之后,当以先祖为鉴,自律品行,行立于世,不可忘先人教诲;与人为善,不可忘先人遗德:为国为民,不可忘先人忠节。故修其族谱,示今人后辈,应以弘扬我祖圣贤品德,光大我先人之功名为已任,彰树我邵氏于中华之林。
郑州地区邵氏宗亲分会
邵雍第三十九世孙邵西震 邵宝山 拜书


三. 话说祖碑
在西邵庄邵氏祠堂,矗立着祖先留下来的三通碑文。第一通碑立于清道光贰拾年(公元1841),第二通碑立于清同治贰年(公元1864年),第三牌立于中华民国拾伍年(公元1926年)。三通碑文记载了自安乐堂始祖邵雍为一世开始,到1926年的第三十八世(世字辈)的各个族代繁衍洛阳宗亲会几次到此朝拜,制作拓片带回予以家族族代研究,曾高度评价此处碑文年代悠久,保存完整,记载详细,极富研究价值。古荥镇文化馆馆长到此考察时指出,邵氏族碑经历文革,至今保存完好,在郑州北郊实属罕见。近日笔者在续修家谱整理族代世
系过程中发现,民国十五年1926碑文中所载族人在同治二年的碑文上,除一个族代不外,所有世代支族均可实现完好对接:当代西邵庄各个家族支派,均可在民国十五年的族碑中实现完好对接。这些事实说明,日前三碑文族代衔接完好,几百年来碑文保存完整,不存在碑文的缺失。三碑文完整的记最了郑州北郊邵氏家族几百年来的家族变迁,碑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灿烂的邵氏家族文化。
     然而,三通碑文经历日本入侵、文革的破除四旧等历代磨难,能完整的保存至今,邵氏族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努力。据老人们讲,日本侵华的时期,枯河以北在“三光”政策下,房屋一间不留,茂盛的枣树夷为平地,土地寸草不留,百姓出外逃荒避难。我邵家祠堂亦是难逃一劫,祠堂内碑文散落他乡,其一被枯河南的一村庄用作喂性口的槽底使用,碑文文字被搞得字迹不清其至个别文字全然消失,是我族人发现此况立即收存于庙内得以保存来。在文革时期,为保护邵氏先代文化遗产,族人两次将祖碑巧妙的砌于墙壁内,在当时的铲除牛鬼蛇神的恶制下,祖碑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实属难能可贵。所有这些说明,我们的近代当代族人,保护祖碑敬宗爱祖的精神多么的高尚啊,现在的我们,保护祖碑传承家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


四、词堂变迁
    坐落于更严重邵庄的邵氏祠堂,是郑州北郊邵氏家族仅有的一座邵氏家庙,几百年来,周围族人到此朝拜祖先,期望家业再度辉煌。然面,祠堂从古至今,却有着饱经沧桑的变迁史。
     考究的第一次建祠堂,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族人邵智捐赠士地四分六厘八毫,又买邵安成地三分,庙地面积达七分六厘八毫。由三十一世邵景春建祠堂三间,刻石两碣(见祠堂碑文所载)。
    考究的第二次修祠,因咸丰十一年(公元1862年)寇焚祠堂,由邵光照十四代孙邵本安组织重修并赴洛用启用“启化先经世……”等二十字。
考究的第三次修祠,在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邵本安二代孙邵启堂邀集合族议建祠堂于村中修同堂三间,续修家谱仍遵初编二十字。
    族人传说,现可以记亿的祠堂是在很久以前,现在西邵庄北队的北街,在当时是邵庄繁华的正街大道,在其大道的东端,即现在村东100米处,坐落着邵家祠堂。因为当年邵庄处在黄河流域,村北面河岸塌方,后来,家庙移址在村中的位置,部分族人也搬迁到现在西邵庄的南部,北街也就成为小街了。
    现在位置的祠堂,族人中有着动人的传说,据在世的邵世英对邵小松口述,在约一百年前,此地是一片兴盛的庙群。在今祠堂所在处,坐落着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邵家庙、白奶奶庙、孙爷庙、关爷庙等四个庙,颇为牡观。其邵家庙坐北向南,正房三间,房前矗立着两通家族石碑,四周围墙,月亮大门。后三个庙为邵氏家人敬仰之用,整个庙群奇特无比。后来日本入侵,整个庙群变成残墙断壁,庙内设施破坏严重,后经整修邵家祠堂得以保留至今。
    近代保留的祠堂,在二十世纪的文革时期,人们衣食无保,政治风云四起,家族文化得不到保护,祠堂仅作生产队喂牲口的场所,后至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时任队长三十九世孙邵钢成率众修复红瓦房三间的祠堂,做族人开会时用。至2007年,由三十人世孙邵成立、邵强国发起,三十七世孙、时任队长邵遂群组织邵氏族人集资(见相关集资表册)出义务工再修祠堂三间。现不但供族人祭祀,也是族人会议和娱乐之地。
    传说的邵家坟,为先祖疾人安葬的集中墓地,位于现今的西山上小刘湾村的东南方50米处,地势为北高南低的向用坡地,自明代启用至解放初期。据传说,墓里有着古老的祖先墓碑,“顺爷”是最后一个进纹土葬的人。由此可间,无论是祠堂还是目的,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家族团结群居的气息,令我们现人赞叹不已。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911.png 34KB 已下载 0 次
  • 2、图片8.png 836KB 已下载 0 次
  • 3、图片7.png 1013KB 已下载 0 次
  • 4、图片6.png 984KB 已下载 0 次
  • 5、图片5.png 1.04MB 已下载 0 次
  • 6、图片4.png 1.12MB 已下载 0 次
  • 7、图片3.png 979KB 已下载 0 次
  • 8、图片2.png 1.18MB 已下载 0 次
  • 9、图片1.png 7.66MB 已下载 2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DNA寻根可取代家谱??
下一篇:绍兴龙尾山邵氏旧祠堂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15: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13、江苏无锡君子堂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勰,南宋初自河南新城(今郑州惠济区)迁至无锡。该族名人有:邵宝,任右副都御史,南京礼部尚书,工诗文书画。堂号“君子堂”。

14、江苏无锡羊腰湾船厂里邵氏
始祖邵勰(xié),始迁祖邵懿。邵懿为邵勰十七世孙,明末清初由冉泾桥迁至羊腰湾船厂里,邵懿有三子,长子炳泉、次子松涛、三子柏年,故有大房、二房、小房之称。兄弟三人都赖造船为生,世代沿袭,迄今已传至十三代,人口繁衍至229人。居住东面称小厂里,西面呼大厂里,“船厂里”地名之称谓也由此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30 12:08 , Processed in 0.08394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