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62|回复: 0

心中的邵山/邵其晓

[复制链接]

2029

主题

2309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73
发表于 2018-7-12 0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中的邵山
邵其晓 信义千斤 2016-03-30

   我是邵山人,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村一店我一刻也不曾忘记,她时常象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清晰,永远亲切!那里长眠着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也令我无限景仰,总想顶礼膜拜!

   从千斤往南走,过了杨仕河就到邵山了。沿路往上走:有杨树堰、畈上、姜子洼、东塆、西塆、陈冲、寇边、马洼、茶洼、螺絲纽、彭冲等村庄,这些村庄,以异姓冠名的不少,却没有一个叫邵山的,但又清一色住着姓邵的。为什么?过去我末曾多想,只觉得住着姓邵的都亲切。岁月流逝,年纪大了,总爱想以前的亊、想家乡的事:这些地方一定曾住着外姓人 !当初或许是这样的情景:一个姓邵的或一户姓邵的进村了,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宽厚,安定下来了,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一户、两户、四户、八户⋯⋯优胜劣汰,覆盖全村,都姓邵了。但他们仍以宽厚的性格、博大的胸怀称谓这些以异姓冠名的村落,只是在前面加上“邵山”二字,于是他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邵山!这些村子都记载着邵氏家族勤劳致富、忠厚传家的奋斗史、发家史。他们旳发展和变迁,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思考和启迪。
   邵山有一条路在我心中宽大无比,那就是从黄潭寺过杨边一一经东西塆一一下刘西洼大坡到千斤的路。这条路上:杨边河,架有邵山至今唯一的大桥,天堑变通途;长塆坡,舖上青石板,保护坟园风水,保佑家族人丁兴旺;刘西洼的长坡,有石板垒起的阶踏子,让过往行人稳步前行,卖柴、卖炭、赶集、买米、求学走亲戚,都一步一步从这里走出去,又一步一步走回来。累了,放下挑子,解开衣扣,坐在阶踏子上,让山风爽干汗水吹走疲劳。
   近几年,我每次回邵山都会在这条路上走走:过杨边桥时,挑柴遇侧风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便扎稳脚步快速通过;走在长塆坡的石板上,耳边仿佛又听到负重爬坡时粗重的喘息声,仿佛又见青石板上摔成八辨的汗珠。走在这条路上,我在问:它记载着邵山人祖祖辈辈的多少东西?他们在这条路上走着:拜山、祭祖、祈祷;谋生、求学、追梦。它是邵山人的生活之路,也是心灵之路,它一头连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
   有首歌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家乡也有条河一一杨边河。记忆中,那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赤脚站在里面凉爽沁心入肺,用脚大力搅动也不浑浊,即使下大雨、发大水,跳起的浪花也是雪白的。河的深水处有一种魚,不大,魚翅是红的,我们都叫它红翅膀,其味鲜美无比,离开家乡后,走南闯北,再也未见红翅膀,再也没吃出那样的美味。

   杨边河中有两处有名的水凼。         

   一个叫“记伢凼”,它的上游,有一块巨石,水流从它身上滑落形成一个流瀑,终日哗哗啦啦的唱着、常年欢快的的跳跃着。它的下方是一道人工垒起的石坝,需要时,水驯服地从一旁的灌渠流入稻田、滋润土地,不需要时,它自然地翻过水坝流向远方。说是以前,有一个叫记伢的儿童,随到岸边耕作的父母来到这里,受美丽景色诱惑,跳入潭中戏水,不幸淹死了。于是,这汪欢乐的河水就有了这个让人伤心的名字。从此,这个名字一直警示着两岸的父母和儿童:水火有情亦无情,切莫玩水!这条河上再也没有类似的悲剧发生了。   这个名字饱含着泪水,更充满理智和良苦用心!      
   站在水边,我想起一件真人真事:西塆有对夫妇,连年生了三个孩子,外出挣工分时,孩子放外边怕淹到了,锁在家里怕烫到了,于是在火塘边挖了三个深浅跟孩子高矮差不多的坑,每天上工时把孩子放进去,收工时再把孩子提起来,为的是工分、孩子两不误。我深深体会到,邵山人丁兴旺的不易,家业兴盛的艰辛!
   另一个叫“倒拐凼”,这是一个有邵山特色的名字,形象、生动,向东奔流的河水在这里拐个急弯向西南流去。邵山人把挎起的胳膊叫“倒拐”,砍柴收割、挎篮挑水,样样都要倒拐胳膊才能完成,“倒拐”是一个劳作的形象,是劳动的语言。杨边河有了这个名字之后,动起来了、舞起来了一一为邵山、为邵山的人民!祖祖辈辈的邵山人,舞动倒拐和双手,修起了一冲又一冲的梯田,开垦出了一块又一块的旱地;舞动倒拐和双手,建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新屋,开拓出了一条又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舞动倒拐和双手,送走了今天、又迎接明天!
   杨边河水流到箱石沟之后,就要汇入大河流经他乡了,它末曾悄悄离去,而是与造物主一起把它曾经流过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形象、特征、性格雕刻在两岸的山崖上。
    河的左岸,是一尊高耸入云的巨石叫猴子头,它象个伟岸的男人,高昂着头,俯瞰着群山、溪流,俯视着这片土地。他勇敢、坚毅、自信,表情中有几分乐观、几分躁动,翘首看着山外的世界,仿佛在寻找着:哪里有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机会。
    河的右岸,是一座象宝印一样的大山叫圆印寺和紧依在她怀中的箱型巨石一一箱石墩,凝望着她,庄重、安静、宽容,象位慈祥的母亲。身边的箱子里一定装着许多陪嫁的珠宝和新衣,她总是春着春装、冬穿冬衣,四时更替,永远端庄大方、从容不迫地在暖暖的阳光下,守侯着家园,盼望着子女归来。
    左岸威严险峻、躁动不安、高傲不可侵犯,邵山人总是惦记着他而又敬畏着不敢走近;右岸温和圆润、闲适安静、亲切感人,邵山人总是在她的怀抱里种果摘茶讨吃喝,不少人又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她,到更远的地方谋生㓉。箱石沟的河水,静静地从两岸中间流过,它调解着两岸的矛盾,和谐着两岸的统一,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让远走万里的邵山人也总想着荡漾在那片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山水之中。
    沿仙石沟逆流而上,有棺材石,黑龙潭,黄龙潭,白龙池等,当地人简称之为黑潭黄潭,黄潭边建有黄潭寺。白龙池即为西海龙王之子服刑之所,后亦被菩萨点化,参与西游项目组。而棺材石者,形如棺盖,覆盖河上。传说为唐僧成佛后,其母每念其生父藏身河底,不得棺椁护佑,悲戚戚焉。三藏遂劈谷为椁,削石为棺,念经招其父元身归葬于此,成为世间最大最奇特的坟墓。
    啊,邵山、邵山,父母在,家在那里,那是我的家乡,父母不在了,家乡变故乡,但他依旧是我永远聊不完的话题,有我永远无尽的牵挂!

附记:

      邵应祥要出巜印象邵山》,我应约写了巜心中的邵山》,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那片山水、人文的理解,是一篇俗文。一些土话和地名,只有当地人才懂。有些地名,我也只闻其音未见其字,如“箱石墩”、“圆印寺”是我“合音”想象的,本文一稿时,我曾想象成“香石墩”、“缘因寺”。山上是讲缘分信因果的寺庙,山下又有烧香拜佛的石墩,名字也贴切。最后选定“箱石墩”、“圆印寺”,如无谬误倒也形象。如有谬误,当以正确为是,村名亦如此。
       对每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来说家乡都是美的。美和幸福一样,更多的是主观感受,因爱而美。邵山的美,更多地是美在邵山人心中。我写的东西,也许邵山人看感受更多一些。
          作者:邵其晓




上一篇:邵应祥与《印象邵山》
下一篇:我喜欢雨 \邵佳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28 06:12 , Processed in 0.0574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