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县清漳邵氏文化堂、清漳邵氏溯源记
广平县清漳邵氏文化堂“清漳古县、邵雍故里”碑,清漳邵氏溯源记广平镇人 广平吧 2022-10-04 22:11 发表于河北广平县清漳村邵氏文化堂【题记】“清漳古县、邵雍故里”碑,刻于2022年4月,立于广平县清漳村邵氏文化堂院内。清漳村邵氏文化堂筹建于2021年8月,2022年6月竣工。该碑通高206厘米,宽71厘米,厚15厘米。碑阳正文为“清漳古县,邵雍故里”八个大字,隶书,由河南省洛阳市邵雍书院院长邵宝印题写。碑阴为《清漳邵氏溯源记》,记载清漳邵氏源流及现况,成安县康世民撰文。碑阳:“清漳古县、邵雍故里”碑阳:公元二零二二年四月八日清漳古县 邵雍故里邵雍书院院长邵宝印拜题碑阴:清漳邵氏溯源记碑阴:清漳邵氏溯源记邵氏,本自黄帝姬姓,系出西周召公。召公姓姬名奭,周文王之后,周武王之弟,为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因食邑于召(在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他曾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定都于蓟(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都遗址),派长子姬克去管理,自己留在周都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东)王室,担任太保,与周公旦、太公望同列为三公,辅佐成王、康王,开创成康之治,奠定西周基业。在他辅政期间,时常巡行乡邑,从不打扰百姓,曾在甘棠树下理政,深受民众爱戴。诗经中记载其事,以歌颂召公的仁政,留下成语甘棠遗爱,成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后世因称召公为天下廉吏之祖。他的子孙世袭爵位,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召公肇基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被秦国吞并,其后裔散居各地,以召为姓,并在原封邑名称加上邑字而成为邵姓。故邵姓后代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北宋时名儒程颢所撰邵雍墓志铭记载:邵本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大王父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在宋初,燕国邵氏后裔邵令进,任职宋太祖军中,后为躲避战乱,举家从范阳迁居衡漳,其曾孙邵雍即出生于衡漳,少年游学中原,后迁河南洛阳定居,直到去世,葬于河南伊川紫荆山中。宋哲宗追赠谥号康节,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考大禹治水在衡漳,衡漳就在隋唐古县肥乡清漳一带。从清漳走出的大儒邵雍,被后世尊为儒家学派的典范,为北宋著名理学家、象数学家、诗人、哲学家。 南宋时邵氏家谱又载:一世祖邵令进,迁居衡漳,生有三子,星分天下。历经北宋末年宋金之战,邵氏裔孙散居各地,遍及大江南北。广平清漳故县邵氏繁衍生息,代有传人。元末明初,这里饱经连年战争,邵氏居民流离失所;明清时期,此地再遭漳水肆虐,邵姓分居周边各村。 清朝道光年间,崔庄邵开泰太公五子迁居清漳村,其后人丁兴旺,家族昌盛,至今有邵姓二百一十户,七百六十口人,遂发展为清漳邵氏望族。 今广平清漳故县一带,邵姓居住村庄众多,古清漳城所在大寨村,现有邵姓二十一户,七十四口人。村内有邵氏居落遗址,村外有邵姓大墓遗迹,很早以前就有邵氏先祖的神奇传说。在大寨村东大庙村,居住有邵姓四户,十五口人;大寨村东北崔庄村,过去堪称邵姓大户,如今仅剩十一户,五十口人。 衡漳邵氏源出燕召,自西周得姓,于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断续相接,稽于诸典;清漳邵氏始出崔庄,自清朝道光年间迁此,至今仅有一百六十余年,传承有序,载入谱牒。古往今来,沧桑巨变;邵氏脉系,薪火相传。世袭罔替,详考未备;期待后人,完善至臻! 成安 康世民 撰文 清漳邵氏文化堂管理委员会二零二二年农历壬寅年仲春吉日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