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083|回复: 2

转:召公姬奭身世考证(四) 共四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7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7
QQ
发表于 2018-10-17 15: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4-3-5 10:46 编辑

召公姬奭身世考证(四)
召公奭与西周燕国的建立
王彩梅·1994

言。这个“召公之法”是什么内容,现在不得而知,但这可说明召公奭对燕国的发展是有深刻影响的。召公奭对燕国有重要影响,从出上的考古资料中也可以得到反映。在琉璃河黄土坡村出土的荃鼎中有以下一段铭文:厦侯令荃撰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茧贝,用作太子癸宝溥谏附。这里的“太保”就是指召公奭,文中明确记有厦侯派“茧”到宗周去见太保,太保赏赐了董贝的情况。医侯所以派荃去见太保,自然有其必要性,但由此也可看出太保所发挥的作用对燕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传世的小臣搜鼎也有以一「铭文:召公口植,休于小臣植贝五朋……。文中第三字是个关键字,但因构形复杂不识。陈梦家在《西周铜器断代》一文中说:“第三字构形复杂,不能识,但它介于两名词之间,必须是表示行动作为的动词。”无论这个字作何解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段记载证明召公奭与燕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对于召公奭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燕召公世家》的最后写道: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儿灭者数矣。然社被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1在司马迁看来,燕国的发展是与召公奭有密切关系的,但他把燕国的一切成就都归之于召公一人,这就有点推崇过高了。

注释
①于省吾:《尚书新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二),载《考古学报》第十册。②朱右曾:《逸周书校释》③陈全方:《早期都城岐邑初探》,载《文物》1979年10期。④何休:《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注。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瑞河考古队:《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期。@⑦殷玮璋:《新出土的太保铜器及其相关间题》,《考古》1990年1期⑧《左传》定公四年。⑨《尚书·君奭》。L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工杂述)),《文物》1979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瑞河考古队:《1981一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L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第十册。
(完)


注释:


①于省吾:《尚书新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二),载《考古学报》第十册。
②朱右曾:《逸周书校释》24-03
③陈全方:《早期都城岐邑初探》,载《文物》1979年10期。
④何休:《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注。
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考古队:《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基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期。
⑥⑦殷玮璋:《新出土的太保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0年1期。
⑧《左传》定公四年。
⑨《尚书·君奭》。
⑩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工杂述》,《文物》1979年3期。
11、12 中国杜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考古队:《1981一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基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
13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第十册。





上一篇:转:召公姬奭身世考证(三) 共四
下一篇:新发现《淮阴清口邵氏宗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7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7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08: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0-5-20 08:55 编辑

召公奭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c4e8ae90100pc7l.html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政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周公分陕而治,巡行陕间乡里,舍于甘棠之下,决狱于阡陌陇亩之间,深受群众爱戴。百姓赋《甘棠》之诗,敬其人而爱其树。召公之德政教化,被称作“甘棠遗爱”。 召公亦作邵公、召伯,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长庶子,周公之兄,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为西周王室的辅佐大臣和燕国的奠基者。他一生经历了文、武、成、康四代,为建立、稳定、巩固西周政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位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  
召公的身世   
关于召公奭的身世,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召公与周王室同姓,是周的支族,至于他同周室的亲疏关系,则是不得而知的。如《谷梁传•庄公三十年》说:“燕,周之分子也。”范宁注:“燕,周太保召康公之后,成王所封。分子,谓周之别子孙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云:“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集解引谯周曰:“周之支族。”《尚书》伪孔传也说:“奭,名。同姓也。”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则云:“召穆公纠合宗族于成周,似为周之近族。”有的学者据此而论:“‘周之近族’只能说明召公家族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并不能说明召公就是周文王的儿子。”

另一种说法主张召公奭为文王之子,与周公、武王同为兄弟。《白虎通•文王不臣》引《诗•大雅•江汉》云:“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并说:“周公,文王子也。”王充《论衡•气寿》云:“召公,周公之兄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邵公为文王庶子。”清代学者左暄《三余偶笔》提到上述记载时说:“《谷梁传》曰:‘燕,周之分子。’‘分子’者,犹曲礼之言‘支子’,大传之言‘别子’也。《逸周书•作雒解》:‘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祭公解》:‘王曰:我亦维有若文祖周公暨列祖召公。’此召公为文王之子之确证。《白虎通》曰:‘子得为父臣者,不遗善之义也。诗云: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召公,文王子也。’则召公为文王之子,汉人已明言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文王庶子,盖本谷梁氏‘燕,周之分子’,故云然,非无据也。司马迁云:‘召公与周同姓。’按《史记》于毕公亦云‘与周同姓’,亦可谓毕公非文王子哉?”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此处举出毕公例进行论证,说服力甚强。“召公身份问题似可定论于其说。”

综合上述两种意见,我们认为不必拘泥于“周之同姓”、“周之分子”、“周之支族”与“周之近族”的说法,《诗•甘棠》疏引皇甫谧谓召公奭为“文王庶子”之论,应该是比较接近实际的,大体上可以取得学术界的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7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7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0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召公奭的几个问题
2015-11-03
http://www.360doc28.net/wxarticlenew/510409405.html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召公奭为文王庶子,与周公、武王是同辈兄弟,他对周初历史的贡献,一是缔造并发展了周公思想,二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大墓的墓主是克,而不是召公奭。

【关 键 词】召公奭/周公思想/1193号大墓

       召公奭是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是与周公齐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燕国的奠基者。他一生经历了文、武、成、康四朝,对周初历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史籍记载的简约,特别是后世儒家对周公的过份推崇,因而有关召公的身世,他的文治武功,很少为后人提及,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基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拟从文献与考古资料两个方面,对召公事迹略作钩沉,以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一 召公身世的考察
       关于召公的族系所出,千百年来聚讼纷纭。一种说法,认为召公奭与周室同姓。《谷梁.庄三十年》说:“燕,周之分子也”,范宁注:“分子,谓周之别子孙也”。杨士勋疏谓:“分者,别也。燕与周同姓,故知别子孙也”。《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集解引谯周曰:“周之支族。”《尚书》伪孔传也说到:“奭,名。同姓也。”分子、支族、同姓只表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血缘关系自有亲疏远近之别。另一说法则认为召公为文王之子,与周公、武王同为兄弟。《白虎通.王者不臣》引《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说:“召公,文王之子也。”稍后,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云:“召公,周公之兄也”。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则直指:“邵(召)公为文王庶子。”近人陈梦家亦认为:“当武王受命之初,周、召兄弟辅助其兄武王伐殷,左右成王,平定四方之乱,是功劳相当的。”(注: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二),《考古学报》第10册。)
在上述诸说中,哪一种说法更为接近实际,更为可靠,我们认为这只能从召公在周初政权中的地位和周初分封制度上去考察。
      
首先,在传世较早的史籍中,召公与周公常常并提,为王之左右手。《诗.周南召南谱》:“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歧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所职之国。”丰即沣京,以沣水而得名。文王时,周人翦灭商朝在关中地区的重要与国,将都邑周原迁沣。迁都之后,将岐周之地交由二公分管。周为周人宗庙之所在,是周人心目中的圣都,即使在文王迁沣之后,周作为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始终未变。在西周250多年中,周人的许多重大活动, 诸如祭祀、册命、燕飨等“国之大事”, 都在这里举行。 周原甲骨H11 :117有“祠,自蒿于周”的记载, 王宇信先生考定其为成王时代的遗物(注: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就说明了这一点。把圣都旧地委托周、召二公分管,足见其受任之重。而召公奭被称为召公,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文王迁沣后不久病逝,武王承绪。史书记载武王即位,“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注:《史记.周本纪》。)。召公又担当起辅佐武王的重任。武王灭商,除道修社,在隆重的受命典礼仪式上,“周公旦把大,召公把小,以夹武王”(注:《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在克殷的第二年去世,这时周之东方发生了管蔡勾结残殷势力的叛乱,“西土人亦不静”(注:《尚书.大诰》。)。在此紧要关头,“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注:《逸周书.作雒解》),使周人渡过了“若涉渊水”(注:《尚书.大诰》)的困难局面。成王即位“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注:《尚书.君奭》)。召公所任之太保,是当时国家行政机构的首脑,诚如唐兰先生所讲“是除王以外,地位最崇高的”(注: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澂》,中华书局1986年版。)。为了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成王将统治区划分成两大部分:“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注:《史记.燕召公世家》。)。西方以沣镐为中心,管辖周人故地,东方以洛邑为中心,统理新获殷商国土,实际上也是两大军事管区,史籍与金文中常见的“西六师”、“殷八师”,就是基于上述划分而来。六师与八师所负责任不同,六师的任务是保卫宗周与王畿,驻扎宗周。因宗周偏处西方,时人称西土。《尚书.大诰》“有大艰于西土”,所以称西六师。八师的任务,有镇压、威慑残殷势力之重任,常驻东方之成周。由何尊铭文(注:唐兰:《何尊铭文解释》,《文物》1976年第1期。)可知, 武王、成王父子两代都曾经营洛邑,但并不放弃宗周。西周时代宗周及洛邑都驻扎有大批军队,所以周、召二公应当同时担任了这两大管区的行政和军事首脑。以歌颂、纪念周人灭殷立国的史诗舞蹈《大武》,每一成(一幕),都有具体的史事象征“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注:《礼记.乐记》),这其中的第五成,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了周、召二公分陕而治的史实。
       以上史籍的记载,充分说明在周初历史上召公与周公的地位是难次伯仲的。
      
其次,召公还以王室重臣的身份参与了周王朝许多重大活动的决策与实践。营建洛邑是周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周人立根西土,随着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是西周统治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武王伐纣以后,就把营建洛邑作为头等大事加以规划安排,“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人民’”(注:马承源:《何尊铭文初释》,《文物》1976年第1 期。),明确表达了在洛邑营建统治中心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指以伊、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武王当时需要镇抚被征服的商奴隶主,以及东方的东夷和南方的淮夷,选择此处为战略重地是比较合理的”(注:马承源:《何尊铭文初释》,《文物》1976年第1期。)。 但洛邑未就,武王故去。管蔡之乱平定后,周人正式把营建洛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召公参与了此次规划、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尚书.洛诰》说召公“先周公相宅”,相宅即相土,也就是视察、勘测地形,然后又十分慎重地进行了占卜,“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注:《尚书.洛诰》。)。《周官.太卜》:“国大迁则贞龟。”“厥既得卜,则经营。”(注:《尚书.洛诰》。)召公动员了大批的殷遗民,开始了艰苦的营建工作。“太保乃以庶殷攻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注:《尚书.洛诰》)《蔡传》:“位成者,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之位成也。”
       十分有意义的是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宫殿(宗庙)遗址出土了大批西周甲骨,其中H11:15有“太保今二月往……”,H11:102 有“见工于洛”,H11:42有“新邑……乃……用性”的记载(注:陈全方:《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四川大学学报》第10辑, 1982年5月。),如果联系《尚书.洛诰》关于太保召公营建洛邑的记载,使我们会更加相信召公营建洛邑的真实可靠性。洛邑的营建,不仅使周人达到了从政治、军事上驾驭控制东方的目的,而且洛邑又居天下之中,是四方交通枢纽和贡物汇集的理想之地。而召公对洛邑规划设计的思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也成为此后历代王朝营建都城所遵循的传统模式。
       成王以后,召公的地位愈益见重,“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康王在祖庙接受册命,召公“由阼阶”(注:《尚书.顾命》),而命嗣王。
       召公死后,人民更经常怀念他。《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说:“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之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他的名字亦史不绝书。《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左传.僖四年》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僖公四年,齐以诸侯之师侵蔡伐楚,楚子使舆师诘难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何?”管仲回答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这里提到的先君太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姜太公,他是灭商兴周的谋略家,而召公居然能赋予他那样大的权力,由此可见召公的地位,远非一般周之血亲可比。

西周王室贵族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所谓“殷道尊尊,周道亲亲”。召公去世后,召公家族的地位也一直很崇高。《左传.文五年》有“王使召伯来会葬”,传注曰:“召氏世为天子卿。”分封制虽然不等于宗法制,但却始终贯彻着亲亲的原则,这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上述情况考察,我们认为召公为文王之子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史记.管蔡世家》和《左传.僖二十四年》记富辰所言,提到文王有十子、十六子时都没有提到召公,又怎样去理解呢?我们认为,文王可能有嫡子十人,但还有众多的庶子,《诗.大雅.思齐》:“太姒徽嗣音,则百斯男”,毛传:“太姒,文王之妃也。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诚如是,则召公当如皇甫谧所说:“文王庶子也”(注:《诗.甘棠》孔疏引。)。
  
二 召公奭的历史贡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4 20:20 , Processed in 0.05187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