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夷草堂记
洪少锋
邵群君丙午(1966)生人,祖籍绩溪伏岭,弱冠所学为实用美术,中年去职浪迹江湖,年方五十,意欲莎雞振羽,截碧蒲于翰池。乙未季冬,属乃师作堂名,苦于一时无所凭藉,而曩日志乘所读,知绩东邵氏翰墨名流代不乏人,如清季邵以棠,当代邵增虎,以为衣钵相传或托物陈喻,还得在家族渊源中寻找精神归宿。于是岁末腊月,穀旦于差,画家陈莉、邵群、王昱、汪良、张忠平、凌徽涛一行数人,有了绩东伏岭之旅。
华阳邵氏,绩东族望。据邵氏家乘,南宋绍兴间,始迁祖邵宣自淳安永平肇迁歙南龙龟潭,继迁华阳,其后邵氏后裔散居进潭、纹川、鱼川、塘川等处。伏岭纹川,地处鄣山北麓。鄣山又称三天子都、天子山、玉鄣、大鄣山等等。以鄣山东北余脉七姑尖为界,即为徽杭茶马古道分水岭。所谓绩东,也即新安以东,登源水系发源绩东,亦称东源。如伏岭百二公邵振翔撰于乾隆28年(1883)邵氏谱序中说:“华阳岭南为东源,地多名胜,内有纹川,处狮象龟鹤之上游。关锁缜密,两峰并崎,桥以跨之,名曰石纹桥”。显然岭南东源即登源。歙东(或绩东)方言东、登不分,或登源实为东源之由来。而纹川即为登源上游支流,登源峡谷俗称逍遥谷,里人又称遥遥谷、遥遥岩。逍遥谷即为登源水系之源头,逍遥谷也称登源洞。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关于地理位置的冠名或者类似于主题公园的名称演绎都能见诸于金石文献,而唯独逍遥谷又称登源洞,一直以来迷失成了历史逸事。
登源流入绩东,经扬子与布射、丰乐汇合于练江,盘绕歙邑郡城,浮派于新安钱塘。以天子山为新安东北门户,既有江浙东海之利,又有百越西江之逸。涧道之峡,天地鸿通;空谷幽深,易守难攻。素有“绩东屏障”、“徽杭锁钥”、“江南第一关”之称,系新安山陬之地以利临安东海之咽喉。形家象占,天子山更是临安、建业以及姑苏三大都城之龙兴气局。如清代周赟有诗称:
有三天子此山都,古迹空寻山海图。
苍茫一气东北走,临安建业与姑苏。
天子玉鄣,钟灵毓秀。登源两岸,门列画戟,史宬煊赫。如伏岭邵氏、龙川胡氏以及瀛洲汪氏,左右了徽州历史近千年。越国公汪华尝以登源孔道为天险,据郡自保历时长达十余年。李渊得势之后,汪华上表归服效诚,因汪华尝自称吴王,军事实力讳莫如深,老谋深算的李渊秘密调遣王雄诞,诱使汪华所部离开秘密据点登源老巢,打了汪华一个下马威。因此登源洞是发祥地,也是北叟失马的千古伤心地。越国公受封称臣之后,国史家乘为尊者讳,从此登源洞也就成了民族英雄往事不堪回首的隐秘历史。鄙人撰《龙川》,曾亲历鄣山峡谷,因见谱籍文献,龙川贤达胡舜陟雅号三山老人,以为鄣山主峰“三山”之下即为杭徽古道,因此忽略了逍遥谷登源洞溯源。乙未之行,甫至峡谷入口,将军岩、洗马池以及摩崖古迹,当年作为营垒寨防的气息扑面而来,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越国公据郡自保的后防基地。这可真是,十年以来失于疏证,一朝得来赧然汗下。
两宋期间,逍遥谷茶马古道开发修建主要是绩东胡氏,南宋胡润摩崖就是证明。但龙川胡氏因人口徒增以及家族变故,在南宋之后出现过几次神秘迁徙,时至明末清初,邵氏劲旅取而代之。据邵氏家谱,万历年间逍遥谷山场已作为祠产划归邵氏叙伦堂。登山道中,有清季邵承方出资建造石拱亭,亦称棕荐岭石洞,石亭篆额“履险如夷”,石亭附近有即山凿岩的二程庙。邵氏家山,家学渊源,“如夷草堂”之灵感就在抬头一瞥之间。而履险如夷绝非字面上看起来那么一目了然,正所谓“事经夷险平为福,道济安危古所难。”履险如夷的包袱是“道济安危”,这不正是石亭与二程庙并列的价值取向吗?
邵群君属马,兵马未到粮草先行,铁蹄所到之处化险为夷,而“如夷”又谐音“如意”,故以“如夷”草堂为冠名。
——乙未岁末愚师梁登父于阳湖稽灵山之景筠轩
附一:逍遥谷《南宋胡润摩崖》释文:
圣宋宝佑丁巳(1257)六月旦日,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至中秋前五日毕工。聊记岁月云耳。
附二:逍遥谷《重修遥遥岩古道碑》:
“绩东遥遥岩为徽杭孔道,皖浙人民多出其途,四面环山,壁立千仞,昔人之所以遥遥名者,信不我诬。间虽有路,不致迷踪,而年久失修,参差突陷,崖悬石立,奇险万状,每届冬春雨雪,土松泥滑,碚跌堪虞。人皆知蜀道之难,而鲜知此道有甚于蜀道者。邵君在炳与之华、程君怀邦、胡君商岩,有鉴于斯,毅然担负兴修重任。自民国十四年至十九年冬,凡六阅寒暑,先后募捐动工,修筑伐石,或铺或拦,煞费苦心,不遗余力,卒使羊肠蚁穴,一变而为康庄坦途,并建石拱亭以供憩息,行人莫不忻然而色喜。予临是邑,获观厥成,同深庆幸,属为碑文,不揣浅陋,撮叙崖略,以示来兹。深愿同具热忱,损坏即补,毋使已竟之功废于一旦,乡里行旅之福也,是为记”
绩溪县长张继良敬撰
民国二十年三月谷旦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次
- 1、001O4aNjzy70IHOxYKfdb&690.jpg 130KB 已下载 0 次
- 2、001O4aNjzy70IIKJzcQa0&690.jpg 129KB 已下载 0 次
- 3、001O4aNjzy70IHT1y5ed4&690.jpg 116KB 已下载 0 次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 《六先生画像赞》中朱熹评价最高的就是邵雍下一篇: 邵嗣尧一一重订邵氏拟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