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358|回复: 0

七旬老人寻根问祖 八载铸就邵氏家谱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9-4-21 16: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旬老人寻根问祖 八载铸就邵氏家谱
赵昕 孙薇 黄蓉妍 徐倩
      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一笔独特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民间编修家谱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编修家谱绝非易事,其中修谱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修谱人不但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而且要熟悉家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修好一个家族的家谱。在双岗街道,有一位热心的民间修谱老人,一头钻进故纸堆,8年来对着泛黄的纸张和名字,从只言片语中拼出一个家族历史。 ——题记
  双岗街道高河埂社区钢苑新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书桌前,手边堆满书本资料,正伏案写作,时而扶额思索,时而蹙眉沉思。他,就是邵修林老人。今年7月1日,由他历经8年心血主编总纂的合肥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工程正式告捷。编修完成的《合肥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共十卷,现已被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华民族浩瀚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由国史、地志和家谱三部分组成。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85年开始编修人物志、地方志,到如今编修家谱,邵修林老人栉风沐雨三十余载,始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承前启后 寻根固本
  邵氏,出自姬姓,黄帝姬轩辕之后,得姓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之庶子召公奭。安徽省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邵氏人口共计234199人,其中合肥市有24389人(男性12958人、女性11431人),是邵氏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2010年6月,受宗亲之托,邵修林老人相邀20余人成立合肥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委员会,勇挑主编总纂合肥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工作重担。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能够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关于邵氏“余庆堂”堂号的由来,邵老向我们娓娓道来:相传,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安徽庐州北乡有户邵姓人家阖家和睦、人丁兴旺、财源发达,乐于周济乡邻,在地方上有口皆碑。康熙皇帝听闻此事,赞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于是,庐州北乡的邵氏一支在家谱创修之时,便取“余庆”作为堂号。
  据邵老介绍,合肥邵氏余庆堂创修谱始修于1895年,创修谱创立了16个字辈,二修续谱又新增了8个字辈,从第11世族人的“起”字辈起,历经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以“秉”字辈的第21世族人。提到邵姓历代名人,邵老笑逐颜开,他说:“邵逸夫,大家都知道。他捐建的逸夫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此外,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的邵雍,建国初期最先提出计划生育并被毛泽东誉为“和平老人”的邵力子,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邵华泽等人,也让邵老如数家珍,言语间流露出对宗族贤者的钦佩与敬意。
  如邵老所言“一部好的家谱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这部百万字的《合肥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记载了邵氏家族的姓氏起源、历史沿革、土地变迁、人口繁衍及家族人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贡献和事迹,是一个家族最完整的人事户籍档案库。
  “三劲”精神鼓舞前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少时就熟读的诗,邵老在编纂续谱的过程中才真切地感悟出其中的曲折无奈。最难的就是资料整理,好在有创修谱,如果没有那就麻烦了,需要从头开始整理资料,从最小一辈开始往上追根溯源,直到无法考证为止。
  宗族资料浩如烟海,邵老决定从官方资料入手,他多次向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借阅文献,并从安徽省地方志中寻找蛛丝马迹。尽管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续谱工作仍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官方资料仅是沧海一粟,编修团队需要更加丰富详实的族人资料;另一方面,对于续谱中涉及到的内容,只是找到资料还不够,需要众多族人的证实,以便开展进一步的资料核实工作。为此,8年间,邵老和他的团队走访了一千多户合肥周边区县居住的族人,同时采用电话采访、网络通讯的方式与远在外地的族人取得联系。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邵老在采访中屡次碰壁,他谈道:“在拜访时,经常会被人认为是传销头子,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
  邵老表示,一部高质量、高品位家谱的诞生,离不开编纂团队成员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但最基本的是要有“三劲”精神。一是“忍劲”,登门采访时,编纂团队常常被族人误认为是诈骗组织,受到冷言冷语,甚至被拒之门外;有时要赶往外地拜访旅居族人,一路奔波劳碌,饥肠辘辘,甘苦无人知晓,便需要用忍辱负重的理念来平衡一时的苦涩心理。二是“韧劲”,在人物入选新谱时,有的族人因顾及个人隐私,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及实业发展情况入谱;有的族人则担心编纂团队无法准确、详实地将自己的家庭及子女发展情况载入家谱,从而使家庭的荣光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核对事实,坚守入谱的标准,公道地对号入座, 凭着一股“韧劲”让每一位光荣入谱和落选入谱的族人心服口服。三是“耐劲”,编纂团队创新建立片审、户审制度并制定相应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力求做到不遗漏每一位族人,不错载任何入谱信息,以实现庆余堂宗亲全员入册。  续谱工作堪称不易,若是没有强烈的家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恐怕十几年都无法完成一部家谱的编纂。邵修林老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坚守家族文化阵地,累却快乐着。  家谱新编 与时俱进  为编纂好宗族家谱,邵老曾先后学习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关于编纂家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讲话精神,阅读了大量中国家谱研究论文及海内外出版的家谱与姓氏源流相关学术专著。通过海量的文献研究,邵老认识到,过去在封建思想指导下编修的家谱对当时的社会基础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而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编修的新谱,就是要通过编修家庭史的整个过程促使族人更加热爱家庭、热爱家族,进而更加热爱祖国。新编修的家谱,与历史上的旧家谱相比,在编修的宗旨和体例、内容上都应该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批判、有所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进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在邵老的带领下,邵氏余庆堂二修续谱的编纂团队认真研讨中国家谱发展沿革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完善、普及和新修七个阶段变化,在编修体例、内容、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内容编排方面,将带有封建色彩的恩荣录、家法、祠堂、坟墓、族产、契约等内容删除;在图像选取方面,将住宅图、祠堂图、坟墓图、烈女图等内容删除;在体例设置方面,简化了传统的复杂繁琐的谱体,使阅谱者对世系表和世系图一目了然。谱魂既传承了国学中的朱子家训、二十四孝等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又大量地载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新风尚。家风、家规、治家格言、族训、族歌等注入了“敬祖先、孝父母、感师恩、和兄弟、慎交友、尚勤俭”的修身、齐家之道。艺文著述选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颂扬时代新发展的诗词、书画等鼓舞族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家传章节坚持男女地位平等,将家族精英的事迹一视同仁、秉笔直书,表彰了动荡时期保谱、护谱有功的宗亲,注重宣传家族意识强烈、为家族争光、在二修续谱中勇挑重担的族人。  家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劲纽带,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而家谱作为家庭血缘关系的纽带,不仅能够为中华炎黄子孙追根溯源、寻根问祖,还能发挥增知育人、教化子孙、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把海内外同宗共祖的华人紧密连结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文学、教育、社会和史料价值。有根基,林木才能茁壮;有源头,水流方能长远。作为文化传承中的因子、历史舞台上的一员,当我们一路向前的时候,也应常常回望身后的留下的岁月之痕,寻根不忘本。  赵昕 孙薇 黄蓉妍 徐倩 文/图  
   
    2018年10月10日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190421165549.jpg 31KB 已下载 0 次
  • 2、微信图片_20190421165542.jpg 21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下一篇:浙江建的乾潭邵家村--邵铮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17:31 , Processed in 0.0522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