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708|回复: 0

中華蘇維埃一等紅星獎章獲得者淺議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发表于 2019-8-26 1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3-12-5 22:58 编辑

中華蘇維埃一等紅星勋章獲得者淺議
中國共產黨自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打響武裝起義的第一槍以來,從此走上獨立武裝革命的道路。歷經二十二年的艱苦鬥爭,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前仆後繼,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尤其是在八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創建蘇區和紅軍中湧現了大批英傑。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軍事委員會爲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頒發了紅旗獎章和紅星勳章。茲因史料闕失或其他原因,對於榮獲各等級紅星勳章者無法完全查核。現只跟據人物傳記和少量知悉的史料、檔案豹窺一二。
一等紅星獎章為金質,外形由兩顆大小不同的五角星錯角相疊而成十角形,直徑5釐米,並有4釐米的銀掛鏈;二等紅星獎章為銀質,圖形如一等,略簡單,直徑為4.3釐米,3釐米銀掛鏈;三等紅星獎章為銅質,五角星形,直徑為3.4釐米,3釐米銅掛鏈。三枚獎章內飾均為紅五星和麥穗圖案,並有“紅星章”三個字,背面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獎章等級、頒發日期的字樣及數字。文字為陽刻,編號數字為陰刻。紅星獎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獎勵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現江西省圖書館和檔案館留存著1933年7月17日《紅色中華》報第95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這個《決議》署名為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張國燾,時間是1933年7月1日。裏面記載:
批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 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並於今年“八一”紀念節授與戰旗於紅軍的各團,同時授與獎章於領導南昌暴動的負責同志及在蘇區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     
    從上可以看到,八一建軍節突出的是南昌暴動;至於秋收暴動、廣州起義、弋橫暴動、湘南暴動、平江起義、閩西暴動、黃麻暴動、百色起義、寧都起義、渭南起義及其它暴動起義都不能與之平等,其領導人都被列入“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行列。《彭德懷年譜》記載彭德懷被授予紅星一等獎章的理由是“特殊功勳指揮員”,而不是基於領導平江起義,就印證了此點。   
    一、確定獲獎者的大致範圍
    首先,網上有傳毛澤東1935年給徐向前、陳昌浩補授一等紅星獎章,可惜沒有回憶錄年譜顯示紅二、紅四的人被授予過一二三等紅星獎章。頒發紅星獎章是一項大工程,要方方面面審核;不會僅給兩個現任高級領導一個牌子就完事了;真要有這種事情,那是丟兩個銅板打發叫花子;而且紅四的其他指揮員都沒資格獲得哪怕一個三等紅星獎章?   
    其次,三軍完成長征,必然都存在特殊功勳指揮員新秀。假設1935年、1936年真要在建軍節授獎,不會對紅二、紅四玩補授,畢竟,為了加強黨的團結,建軍節頒獎不會你搞你的,他搞他的;而會把紅一、紅二、紅四合起來統一對待,統一頒獎編號,對三軍的特殊功勳指揮員1927年至1935年的功績進行考核。顯然35年、36年建軍節沒搞這些事情。   
    從已知的年譜、回憶錄來看,1933年獲得紅星獎章的都是中央蘇區的人。這也很好理解。組織程式上,1933年7月份中央局要給紅二、紅四的指揮員預設一批紅星獎章,夏曦、張國燾需要完成各自的擬授獎名單並上報中央局。但是在8月1日這個時點前夕,紅二、紅四都放棄了自己的蘇區,還如何表彰他們這些年鞏固並擴大蘇區所做的貢獻?是不是尷尬。也沒有資料顯示中央局、夏曦、張國燾之間存在著擬授獎名單的交流。真要有擬授獎名單,賀龍、徐向前也必然知道。   
    因此,1933年紅星一等獎章的獲得者範圍最終僅授予中央蘇區。   
    二、進一步縮小中央蘇區獲獎者範圍   
    首次八一建軍節授予紅星獎章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中共中央局不會偷偷摸摸授予,像做賊似的。建國後朱德、周恩來捐出紅星獎章,軍博肯定會向朱德、周恩來瞭解其他獲得者。朱德、周恩來就算記不全,朱德身邊的5和7、周恩來身邊的8和10也完全不記得?而且張聞天、王稼祥、陳雲、劉伯承、聶榮臻、葉劍英、肖克建國後都活著,有的甚至活到21世紀;作為心懷天下的戰士和典禮旁觀者,真的能完全不記得?就算軍博不找他們,黨史辦、軍史辦也會找他們瞭解首屆建軍節詳情,所以他們肯定有留下口述回憶。因此如今只知編號6的朱德,編號9的周恩來,加一個未知編號的彭德懷,是官方刻意隱瞞而造成的結果,不是沒有資料資訊。   
    紅星獎章頒發於八一建軍節,軍事色彩濃厚。地方監察、政治保衛、蘇區建設方面擁有傑出功勳的共產黨人不可能往建軍節這個籮筐裏塞,擠佔獲獎名額。1933年,中央蘇區符合“南昌暴動負責人”條件的人選除了周恩來外沒了,可是周恩來編號是9,除去朱、彭,至少還有6個神秘人獲得了一等紅星獎章。和彭德懷一樣,獲獎理由都應當是“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   
    現在試著從劉伯承、聶榮臻、陳毅、張雲逸身上發掘突破口。他們的年譜記載都是二等紅星獎章。這幾個人的履歷很有代表性:旅法派,留蘇派,國際派,本土派,舊軍人;南昌暴動、湘南暴動、百色起義,參謀長、軍團政委,軍區司令,在他們身上都能找到榮光;都參與了數次反圍剿作戰,都成長為蘇區的高級軍事指揮者,只不過這四個革命老人有些隱性條件仍然達不到一等獎章的授予條件。   
    所授對象
    一等紅星獎章:授予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
    二等紅星獎章:授予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人員。
    三等紅星獎章:授予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人員。   
    我們看一等獎章和二等獎章的差別,發現玄機就在“領導”二字。一等獎章是領導了戰爭進程而擁有特殊功勳。二等獎章是接受領導而獲得作戰勝利。何為領導?有人說職務高的就是領導。其實不應該這麼泛泛的理解。   
    黨中央即中央委員會,屬於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委員都是黨的領導集體成員。
    軍中央習慣叫中央軍委(1933年叫中革軍委),屬於軍隊的領導機構,軍委委員才是軍隊領導。
    關於“中央委員”要特別說一下,戰爭年代人員叛變、人事調動頻繁,很多人不是中央委員,但被許可參加中央委員會。因此凡是能正式參加中央委員會的人都算“中央委員”。   
    因此,你職務上和某些領導同級幹同一件工作,在底層心裏,你算是領導;但是在高層,你不是領導,而是領導委託你和其他領導一起共事的工作負責人。可見,一等獎章獲得者在1933年8月1日這個時點,都是黨或軍隊的領導。能進黨中央或軍中央的才屬於領導人行列。   
    再看劉伯承、聶榮臻、滕代遠的政治地位就一目了然,他們當時都夠不上中央委員或軍委委員。在往下推測,龔楚、周子昆、何長工、季振同、趙博生、董振堂、楊尚昆、肖勁光、肖克、尋淮洲等人應該也拿不到紅星一等獎章。   
    因此,1933年8月1日紅星一等獎章的授予條件還有“中央委員”、“軍委委員”這兩個隱性門檻。進了門檻之一,未必有你;都沒進,必沒你。   
    三、進一步縮小軍委委員範圍    
    現在分析軍委委員級的黨政軍領導人:
    1933年蘇區中央局的領導是項英、毛澤東、任弼時、鄧發、顧作霖;臨時中央從上海又遷來了秦邦憲、張聞天、陳雲、劉少奇。   
    軍委方面
    第一屆中革軍委在1931年7月成立,軍委委員是:朱德、王稼祥、彭德懷、林彪、譚震林、葉劍英、孔荷寵、周恩來、張國燾、邵式平、賀龍、毛澤東、徐向前、關向應、王盛榮,共15人。除個別人如王稼祥、王盛榮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當時中央及各地蘇區主要軍事負責人。
    1932年11月,毛澤東被撤中革軍委委員。1931年7月已獲“紅旗奖章”。
    1933年05月,秦邦憲、項英被增補為中革軍委委員
    1933年06月,譚震林被撤中革軍委委員   
    剔除與南昌暴動和特殊功勳指揮員均無關的領導人張聞天、任弼時、劉少奇、陳雲、鄧發。
    剔除紅二、紅四的軍委委員賀龍、關向應、張國燾、徐向前
    剔除紅一犯錯被撤的軍委委員毛澤東、譚震林   
    1933年8月1日這個時點,按黨政軍的大致地位、重要職能排序如下
    秦邦憲 是臨時黨魁、中革軍委委員
    周恩來 是政治局常委、軍委委員兼紅一方面軍總政委
       是政治局常委、中革軍委代主席
    顧作霖 是政治局委员、閩贛省委書記。34年1月進入政治局,代表工會和團委
       是軍委主席兼紅一方面军總司令        
    王稼祥 政治局委员、軍委副主席兼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彭德懷 是軍委副主席兼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司令
       是軍委委員兼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司令  
    葉劍英 是軍委委員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省司令員
    邵式平 是軍委委員兼閩贛省政府主席
    孔荷寵 是軍委委員兼湘鄂贛省軍區總指揮
    王盛榮 是軍委委員兼(未知),代表團青年   
    以上12人在1933年8月1日都是政治正確、與軍事工作有關的黨政軍領導。自1931年中革軍委成立以來,中革軍委召開會議,彭德懷、林彪屬於正式參加,而職務同級的劉伯承、聶榮臻、滕代遠都進不了會場,除非列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軍團政委強勢、有些軍團政委弱勢。一、三軍團的軍事主官是由軍委領導高配,類似今天北京、上海的政治地位,是當時政委們的領導,政委們黨內地位又不比軍事主官高,怎麼可能強勢?!都是組織紀律造成的。
   
    我們暫時停止縮小範圍,先來研究一等紅星獎章獲得者的政治地位排序:
    根據中共政治習俗,政治地位排序都是從高到低排列。1933年8月1日朱德軍內地位高於周恩來,黨內地位低於周恩來。突出“南昌暴動負責人”的八一建軍節卻“出了問題”,朱德編號6,周恩來編號9。會不會是周恩來玩偉大的謙虛,堅持要求排朱德後面呢?不會。要玩謙虛,也應該拿編號7。再者,你玩謙虛,會把其他未參與南昌暴動的中共領導人置於尷尬的境地,大家都該不該排朱德前面呢?7、8兩位領導也尷尬,你周恩來要個編號9,把我倆夾在你和軍委主席之間?所以周恩來不會這麼固執,得罪這麼多人。   
    朱德軍內地位第一人,編號是6 ,說明編號前5位的政治地位要麼都高於朱德,要麼都低於朱德。排除周恩來的謙虛後,從周恩來編號9來看,紅星獎章這個排序是政治地位從低往高排,優先突出擁有“特殊功勳指揮員”的軍委領導。
    根據秦邦憲在領導蘇區方面的囂張自負,似乎不大可能玩偉大的謙虛,淡化黨指揮槍。當然秦邦憲的囂張自負也許是官方刻意營造的。紅星一等勋章頒發於1933年8月,國民黨已展開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秦邦憲在蘇區批判膽小防禦、鼓動進攻路線,為了激勵指戰員的大無畏奉獻,把特殊功勳指揮員的小領導們編號在前,大領導們編號在後,也是合情合理的。   
    7和8的政治地位高於朱德,低於周恩來。論背景關係,也只有顧作霖、項英符合。顧作霖是閩贛省委書記,項英的嫡系跟班,雖不是中央委員,但正式參加過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中央候補委員朱德正式參加的是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政治地位上顧作霖先於朱德半步。1934年1月顧作霖、朱德一起進入政治局,說明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的成績都得到秦邦憲認可。軍委代主席項英1933年領導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符合“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   
    因此,按政治地位從低往高排,名單序列進一步明確為
    軍委領導1 軍委領導2 軍委領導3 軍委領導4 彭德懷5
    朱德6  顧作霖7 項英8 周恩來9 秦邦憲10   
    剩下五個神秘人只能在王稼祥、林彪、葉劍英、賀龍、邵式平、王盛榮、徐向前7個軍委領導中產生。   
    王稼祥2001版的《王稼祥年譜》沒有涉及紅星獎章。負責政治部工作,與領導戰役進程有些關係,但關係不大。   
    葉劍英:看葉劍英大事年表,功勳主要是出點子、提建議,除了不能翻譯蘇軍文獻,和劉伯承作用大都重合,與領導戰役進程有些關係,但關係不大。但曾任閩贛軍區司令員和紅軍總參謀長的經歷,應也可獲一枚一等紅星勳章。   
    林彪:不是舊軍人、土匪、起義將、降將出身,履歷根正苗紅,在惲代英、朱德、周恩來的眼皮底下成長;林彪是黨的幹部,不是朱毛的私兵家將。29年朱毛就與上海中央取得了聯繫,組織人事權已回到中央手裏。先後經歷過朱德、毛澤東、項英、周恩來、秦邦憲五任領導;質疑過“爭取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中央要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必然要向國民黨進攻,必然要打陣地戰,光靠遊擊戰怎麼行!)軍委會議拿出劉伯承的陣地戰方案,作為軍委領導的彭德懷、林彪都表示反對;表明林彪並不僅是戰役進程的被動執行者,而是參與領導了軍事決策,也沒有受到秦邦憲、項英的批評和撤職。如果秦邦憲、項英只需要主力軍團的司令官盲從執行,完全可以換了林彪,沒有林彪難道蘇區沒人了?所以林彪必然有領導戰役進程上的特殊功勳。因此林彪不拿個名額,都不正常。(逸傳林彪於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軍調期間,私自賣掉了自己的紅星勋章。)   
    孔荷寵:從平江遊擊隊長成長為湘鄂贛軍區總指揮,並在1931年進入首屆中革軍委,說明也是一個優秀的作戰指揮員,有過驕人的軍事成績。但此時已被授二等紅星勳章一枚。   
    邵式平“上有朱毛好主張,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將軍邵式平。”邵式平與方志敏、黃道等領導弋橫暴動,創建了閩浙贛蘇區和紅十軍。蘇區軍事代表和負責人就是邵式平(蘇區軍委主席),1931年7月當選為中革軍事委員會委員,故方志敏沒進首屆軍委,就說明邵式平在創建蘇區的軍事貢獻和軍事指揮能力。後邵式平奉調率紅十軍主力赴中央蘇區參加反圍剿,被中央任命為新組建的閩贛蘇區政府主席,省委書記、代軍區司令員、政委,財政部長,一人兼黨政軍五職。閩贛省同時擁有兩個軍委委員,說明閩贛省一直被蘇區中央領導高度重視。一個是項英嫡系顧作霖,一個就是邵式平。作為贛東北根據地和紅十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邵式平被派到閩贛省與顧作霖搭檔,說明其功勳和能力、影響都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認可。邵也是毛澤東唯一稱讚為:“能文能武”“地理學家變成軍事家”的黨內高級幹部。另外,建國後,因轉地方工作,1955年邵式平雖未授銜,按其資歷和軍事貢獻,應授上將以上軍銜。死後卻蓋棺認定為中共軍事家之一,足見其軍事能力及對中國革命、軍隊的歷史功勳[案雲:1955年1月16日,彭德懷、聶榮臻聯名向毛澤東報告14、15日軍委座談會關於軍銜問題的討論情況,在初步擬訂的將帥人員名單中,提到:“李先念、譚震林、滕代遠、王維舟、邵式平、何長工、馮白駒、周保中、王世泰等同志都是與部隊有歷史聯繫或與某一地區有聯繫者,是否須授予現役軍銜或預備役軍銜,均請主席考慮決定。”]。比照中國“36名”軍事家評定規定,大將為評定軍事家的基準線。而邵式平是至今極個別除三十六名外被中共中央蓋棺論定的軍事家,故在1955年授銜條件和山頭背景下,是按大將軍銜為基準評授(如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李先念、楊尚昆、程子華、滕代遠、邵式平、何長工等少數早期紅軍軍團長級皆擬授大將軍銜,以上人物皆各蘇區創建人和紅軍主要領導人)。所以從背景、能力、重視程度,他應該為一個一等紅星勳章獲得者,否則邵式平是無法進入中革軍事委員會的。1990年筆者去南昌省府大院邵式平寓所探望其夫人胡德蘭,其雲邵式平在閩贛蘇區時確曾榮獲一枚一等金質紅星勋章並同時代領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授予紅十軍旌旗一面。其中紅十軍旌旗和1931年11月授予方志敏一等紅旗勳章後委託去閩浙贛蘇區工作的劉疇西(新紅十軍軍長)帶至蘇區,事見於方志敏獄中文集。邵式平紅星勋章惜在1935年长征中翻越夾金山雪山時遺失。足見其真。)
     賀龍:為八一南昌起義的總指揮,現時為湘鄂贛(洪湖)蘇區的創建者和主要軍事者,同時又是中革軍委委員,參照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賀龍應當屬獲一等紅星勳章者。   
    徐向前:為參加南昌起義,現時為鄂豫皖蘇區主要領導者和紅四總指揮,但1931年已授紅旗勳章(補授)。   
    王盛榮:工人出身,共青團在軍委的代表。負責發動年青人參軍和少先隊的工作。以上6人,從背景看,林彪和邵式平最受重視;其次是王盛榮,基本不負責軍事,卻能在軍委擁有1票,可見共青團在建軍方面的影響力。但王盛榮並無實際軍事活動經歷,故而是不可能占一個名額的。   
    最後一個名額在政治部代表王稼祥和地方軍區代表孔荷寵二人中產生。
    王稼祥軍委副主席,有地位。但無實際領導軍事作戰功績,應未能獲取一等紅星勳章。
    孔荷寵有指揮作戰,有實力。只獲二等紅星勳章。
    這二個軍委領導誰占一個名額都說得過去。
   
    因此,十大一等紅星獎章獲得者基本上出來了
     1 葉劍英  2 邵式平   3 賀 龍  4 林 彪   5 彭德懷
     6 朱 德   7 顧作霖   8 項 英  9 周恩來  10 秦邦憲
    11陳昌浩(恩授)  (備註:坊間傳葉挺、劉伯承也授一等紅星勳章,備疑存考?)  
    如果秦邦憲不參與,那麼唯一的“南昌暴動負責人”就排最後,前面都是“領導…特殊功勳的指揮員”。
    1 葉劍英  2 邵式平  3 賀 龍  4 林 彪   5 彭德懷
    6 朱 德   7 顧作霖  8 項 英  9 周恩來 10陳昌浩1935年7月恩授)   
(依照這個推理名單,還原首屆八一建軍節一等紅星獎章頒獎場景,應該是小領導們先依次出場發表獲獎感言,然後大領導們依次出場講話,最後壓軸的是“南昌暴動負責人”周恩來。可見,紅星獎章的編號並沒有違背黨指揮槍的建軍精神,體現的是政治地位由低到高的出場頒獎順序。給一等紅星獎章獲得者頒獎的領導必然是秦邦憲。首屆八一建軍節沒有“建軍創始人”毛澤東,官方不好肯定;官方也無法否定,否定它就要否定第四次反圍剿的成績;在蓋棺定論上只能冷處理。因各種歷史原因,故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獲得者檔案一直未予以高調公佈。相信不久之將來,真相會大白於天下的。)

   現有資料記載,紅星獎章只在1933年和1934年“八·一”建軍節和1935年7月18日頒發過
   1933年8月1日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的應為:
   周恩來(編號為9號)、朱德(編號為6號)、彭德懷、林彪、葉劍英、邵式平、賀龍 、顧作霖 、項英等人。
    1935年7月18日,軍委決定成立前敵總指揮部,由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並為徐向前、陳昌浩二人頒發了一等獎章。徐向前應為紅旗勳章,陳昌浩(紅一、紅四會師後,為籠絡而恩授一等紅星獎章)
   1933年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的有:陳毅、張雲逸、羅瑞卿、蕭克、何長工、羅炳輝、陳伯鈞、李達、李聚奎、畢占雲、滕代遠、彭紹輝(編號為35號)、王諍、李賜凡、曾希聖、彭雪楓、符竹庭、陳光、吳高群、王耀南、孔荷寵等35人。
   1934年“八·一”建軍節時,又頒發過一次紅星獎章。這次榮獲二等紅星獎章的有紅7軍團軍團長尋淮洲、軍團政委樂少華、紅3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等7人。
   1933年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的有:程子華、王震、李天佑、楊得志(編號為128號)、楊勇、蘇振華等53人。
   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的有:白志文、王松青、黃珍、龍德生、許洪飛、李祉清、李寶生、李雄輝、吳占昌、吳德勝、張壽春、張德見、莫坤、唐秋光、彭明生、謝發生、謝朝章、黃永勝、陳正湘、蕭鋒、熊尚林等67人。


1第一屆紅旗獎章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選舉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這次代表大會決定設立中華蘇維埃最高榮譽章——紅旗勳章(又稱蘇維埃功勳獎章),授給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董振堂、趙博生、徐向前、方志敏8人,嘉獎他們為蘇維埃政權英勇奮鬥而作出的突出貢獻和功績。
2現有資料查獲授紅星獎章名單
自左至右依次為一等,二等,三等“紅星獎章”。     
序號               生卒年         獎章等級   獲獎時間   
01   朱  德   四川儀隴  1886—1976  元  帥    一  等    1933.08  
02   彭德懷   湖南湘潭  1898—1974  元  帥    一  等    1933.08  
03   林  彪   湖北黃岡  1907—1971  元  帥    一  等    1933.08  
04   徐向前   山西五臺  1901—1990  元  帥    一  等    1935.07 (應為紅旗獎章)   
05   陳  毅   四川樂至  1901—1972  元  帥    二  等    兩次獲獎  
06   羅榮桓   湖南衡山  1902—1963  元  帥    二  等    1934.08  
07   聶榮臻   四川江津  1899—1992  元  帥    二  等    1933.08  
08   羅瑞卿   四川南充  1906—1978  大  將    二  等    1933.08  
09   張雲逸   廣東文昌  1892—1974  大  將    二  等    1933.08  
10   朱良才   湖南汝城  1900—1989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1   李  達   陝西眉縣  1905—1993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2   李聚奎   湖南漣源  1904—1995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3   陳伯鈞   四川達川  1910—1974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4   肖  克   湖南嘉禾  1907—2008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5   彭紹輝   湖南湘潭  1906—1978  上  將    二  等    1933.08  
16   王  諍   江蘇武進  1909—1978  中  將    二  等    1934.08  
17   畢占雲   四川廣安  1903—1977  中  將    二  等    1933.08  
18   何德全   湖南長沙  1897—1983  中  將    二  等    1934.08  
19   王蘊瑞   河北巨鹿  1910—1989  少  將    二  等    1934.08  
20   王耀南   江西萍鄉  1911—1984  少  將    二  等    1934.08   
21   王  震   湖南瀏陽  1908—1993  上  將    三  等    1933.08  
22   蘇振華   湖南平江  1912—1979  上  將    三  等    1934.08  
23   李天佑   廣西臨桂  1914—1970  上  將    三  等    1934.08  
24   楊  勇   湖南瀏陽  1913—1983  上  將    三  等    1934.08  
25   楊得志   湖南株洲  1911—1994  上  將    三  等    1933.08  
26   黃永勝   湖北鹹寧  1910—1983  上  將    三  等    1933.08  
27   田維揚   湖北棗陽  1906—1977  中  將    三  等    1934.08  
28   楊梅生   湖南湘潭  1905—1978  中  將    三  等    1934.08  
29   歐陽毅   湖南宜章  1910—2005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0   張國華   江西永新  1914—1972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1   陳正湘   湖南新化  1911—1993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2   鐘赤兵   湖南平江  1914—1975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3   饒正錫   湖北鐘祥  1911—1998  中  將    三  等    1933.08  
34   姚  喆   湖南邵陽  1906—1979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5   郭  鵬   湖南禮陵  1906—1977  中  將    三  等    1935.08  
36   肖新槐   湖南宜章  1907—1971  中  將    三  等    1934.08  
37   梁興初   江西吉安  1913—1985  中  將    三  等    1933.08  
38   譚家述   湖南茶陵  1909—1987  中  將    三  等    1933.08  
39   王力生   江西吉安  1914—1999  少  將    三  等    1934.08  
40   龍  潛   江西永新  1914—1992  少  將    三  等    1933.08  
41   葉長庚   浙江桐廬  1903—1986  少  將    三  等    1933.08  
42   白志文   河北易縣  1903—1986  少  將    三  等    1934.08  
43   湯光恢   江西永豐  1909—2008  少  將    三  等    1933.08  
44   宋玉琳   江西會昌  1915—1901  少  將    三  等    1934.08  
45   肖  鋒   江西泰和  1916—1991  少  將    三  等    1934.08  
46   羅  雲   湖南漣源  1900—1968  少  將    三  等    1934.08   
榮獲紅星獎章未授軍銜(含犧牲)的有  
一等:周恩來、陳昌浩  邵式平(赣东北)
二等:王永瑞、王如癡(赣东北)、毛澤覃、孔荷寵、劉海雲、劉疇西(赣东北)、李青雲、李賜凡、何長工、吳高群、陳光、羅炳輝、曠朱權、周昆、周文龍、周子昆、周建屏(赣东北)、易蕩平、尋淮洲(红七军团)、張純卿、張紹東、符竹庭、洪超、程子華、袁國平、曾希聖、蔡會文、徐彥剛、夏忠興、彭雪楓、滕代遠、樂少華(红七军团)  (黄道,今确认,赣东北)
三等:雲仲連、王松青、鄧良玉、龍德生、毛振華、李寶生、李英華、李祉清、李雄輝、劉培基、劉振鐸、劉惠農、吳占昌、吳德勝、余克復、薑啟化、張壽春、張德見、許洪飛、羅占雲、羅華民、胡容、莫坤、袁血卒、唐秋光、黃珍、曹文子、彭雄、彭明生、謝朝章、謝嵩、謝發生、熊尚林、黃開湘(又名王開湘,赣东北)
1:徐向前(應為一等紅旗勳章)、陳昌浩(一等紅星獎章)系1935年7月18日由毛澤東所授。  
2: 叛變者:孔荷寵、曠朱權、張紹東。  
3: 離隊者:周昆、熊尚林。  
4: 建國後仍健在未授衔的有:周恩來、邵式平、陳昌浩、樂少華、劉惠農、何長工、陳光、袁血卒、程子華、曾希聖、滕代遠。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56\wps1.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56\wps2.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56\wps3.png




上一篇:宋左朝散大夫、秘書省校書郎邵公(博)行狀
下一篇:江苏宜兴永定谱记武林邵楩,昌化伯邵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17:54 , Processed in 0.0526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