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贤邵子康节先生神位》石碑
图二、《宋先贤邵子康节先生神位》碑(实物与拓本) (略)
该碑为圆首,长方形,碑下部正中有一石榫头。碑额中部阴刻一牌位图形,上部为如意云头,下部中央阴刻一双勾篆书“宋”字。碑身字体均为阴刻楷书,中间为“先贤邵子康节先生神位”十个大字,右侧上题“乾隆丙戍年春月”六字,左下侧为“三十一代孙景星春月敬祀”九字。碑身周侧饰以阴线刻花卉与云纹。碑高77、宽35、厚12.5厘米。石榫头略呈倒梯形,横长14~15.5、宽10.5厘米(图二)。据碑文可知,该碑为邵雍第三十一代孙邵景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春季敬祀、刻立。
“先贤邵子康节先生”即宋代大理学家邵雍。北宋哲宗“元祜中赐谥康节”[2],康节是其谥号,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康节先生”。明代世宗嘉靖九年(1530),诏封为“先贤邵夫子”,加之孔庙,置之阙里。邵雍第三十一代孙邵景星在《古共邵氏宗谱》中有所记载:“景星,幼学子,生二子治安、恭安。”[3]
邵雍本为范阳人,年三十游河南,遂为河南人。皇佑元年(1049)至洛,后由司马光等人出资在洛南为其购置宅第,名曰“安乐窝”。邵氏在洛期间,潜心治学,著述颇多,尤以《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为佳。《击壤集》中的许多诗文都是谈先天之学,主张“进,行己之道,退,养己之全。”有人认为其观点与北宋道士陈抟相类,而言行又近于黄老,故该诗集被列入《道藏》,《宋史・邵雍传》也被列入“道学”之类,说明邵雍与道教关系密切。
2、《皇清羽化乾阳李炼师塔志铭》(略)
三、相关问题考述
两件石刻均属清代,同见于云溪观遗址,而该观与宋代理学家邵雍、金代全真道随山派刘处玄有着密切联系,反映出一些学术问题,但尚未引起人们关注,今略做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