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99|回复: 0

合族、归宗原来如此!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5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QQ
发表于 2020-12-31 17: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续修家谱琐言之——辨析真伪
  
作者:谱牒学者林家俊 (2013-05-18  17:32:16)
  
  
族史考究与国史、方志的考究一样,应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如何重视利用历史文化研究史料成果,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提高自己对祖宗的认识,探赜求隐,去伪存真。具体问题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究历代各姓族谱,郑姓宗谱亦不例外,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假名人作序跋者众,以韩愈、柳宗元、朱熹、苏轼、欧阳修、文天祥等名人作族谱序跋者不少,假借之,以显己也。
  (2)因年代久远,对自己远祖的历史资料不清,甚至全无的,便假定历史名人为始迁祖者众。
  (3)假定始祖后,继始祖之后之缺代人名,依然以假想之多。例如:□一、□二、□三、□四、□五,□郎、□□郎,千、百、万……等等。故始祖儿孙名字不一。年次不符,代次不一。
  (4)为了提高本宗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编纂者给祖人“封官赐爵”者也不少,故有的官阶不一,赐官中第年代不一。
  (5)将历史上不同族系的名人都纳入自己的族系,使不同族系的人变成父子或直系子孙关系。
  (6)世次混乱,唐代人变成宋代人的子孙,等等。
  上述问题,多出在唐、宋以后记载,这是中国古代门阀制度以及其顽固的封建科举制度所造成的文化扭曲。自明末清初之后,族谱史事一般较为详实,存留资料较为完整,明清之前的大部分是在史书中拾零捡碎而来或以传说而定。除此某些错误与不详实的内容之外,家谱的主流是健康的,它记载了丰富的人文史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几乎是一部社会大百科。
  在家族和社会斗争中,某些姓氏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避讳、免祸而更姓、或因受赏赐姓、或因某种关系“随姓”者比比皆是。故宗谱中的血亲世系也渗杂着非血统的部分,不过这部分相当少,只要是被宗族认定了的这些非血统世系,也都可以正式成为本宗的一员,无可非议。
  族谱中的史料,一定要用唯物史观而对待之,其中,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谱序中有关某些远祖家史的记载,有诸多的假定与虚拟,这虽表现了某些“伪”科学态度,同时也表现了编纂者在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态度。任何事情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不能进入死胡同:
  ①究中国历史的人名特征,究家史中的人名特征。大家都知道,一些名人都有几个名字,如果时达百年以上,这些人的这些名字也就成为迷团。如果要考证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受当时的社会客观条件,经济的、政治的、交通的、通讯的、交流的等落后的条件所决定、所制约。现代文字传媒与载体的高科技,情况会好的多。但对于一些寻不着这些载体的人群,仍然还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争论。
  ②名人或祖坟的葬地,这在家史或国史中均有真假现象;皇陵的真假,名人陵的真假,祖坟的真假,要搞清楚真假,发掘后才能有结论。而家族的祖坟,后代子孙总不能靠发掘自己的祖坟,去弄清真假。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就成为千古笑话和千古悲剧。大家应好好地思考它其中的深邃的哲理与思想内涵。
  ③叙谱历史的惯例,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某些问题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比如:源流断代如何衔接、中间断代如何处理、始迁祖以上远祖代次的调整、始迁祖的确立,等等。
  上述这些客观难题是历史造成的,但历史上的族谱家们又给我们创建了一个非常客观而科学的惯例,那就是“合族”与“归宗”惯例,当某一支房或某一房族,对其始迁祖之祖的人文资料一无所知时,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和寻觅后,仍无一字半纸的,可在宗亲的商议表决中,将本房始迁切入某邻村、某邻县房族始祖平辈的,谓之“合族”,切入某始祖名下,谓之“归宗”。这种切入,只要双方宗亲代表表决和签约后,将其载入宗谱,便成律条,不可更改或废弃。这在族谱史上称之为“合族”或“归宗”。这种存在,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都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这是老祖宗的后代取得了特定的认同,这种认同,便决定了一代又一代的延续性和不可消灭性。
  例如:代次的确定差异,由于上述等等问题的出现,至使在代次上确定不一,故整体代次是悬殊有别。这种情况下,除个别可协商调整外,大多数只有依据宗谱的历史确认了。不可重新再行假议。
  旧族谱一旦著载,明知有疑点,除非得到了更为确凿的史证外,谁也无权对其废弃。只有共识共认,求大同、存小异;始祖相同。各书其宗。
  合族与归宗,编《大典》就是一次大联宗。联宗,要联出大团结,方是正道。不可相互诋毁,相互否定而争论不休。找出共同点,统一为之。




上一篇:召公姬奭作《旅獒》
下一篇:重大文献发现!雍公《皇极经世图系序》、邵博文章多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20:18 , Processed in 0.0541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