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47|回复: 0

《中华姓氏源流史》何光岳自序(四/共四)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1-8-19 15: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部分)
(附:本书作者简介、本书序)
何光岳简介
何光岳,1939年11月生。湖南岳阳人,少年丧父,家庭贫苦,八九岁做童工为人牧牛。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自学历史地理学、古典文学、训诂文字学、民族民俗学、考古文物学、姓氏学、源流史学、古农学、气象学、图腾学、动植物学、方志学等学科。爱书如命,至今藏书七万三千余册,评为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冠,其中收藏族谱4000余部33000余册,辞典4000多部。湖南省已批准专建“何光岳藏书楼”。
曾于1956年6月任岳阳县农业局农业技术员,区农技站站长,并于1959年发明“双季晚稻倒种春”,亩产601斤,解决洞庭湖区“双季晚稻”连年失收问题,推广到全国各地,此一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此后任岳阳市北区秘书,市文化馆文物干事。1978年6月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古代史、历史、民族史研究。1979年5月当选为全国青联常委和湖南省青联常委;1985年获全国总工会职工自学成才金牌奖。同年又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理论、文艺、新闻和出版工作奖”。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当年任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获湖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及铜牌奖为省社科界惟一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5月起任湖南省社科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8年2月被评为湖南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家。
专长于“中华民族源流史”、“中国姓氏源流史”及“炎黄历史文化”及中国农史专业研究,成绩斐然,填补中国学术空白。共出版《炎黄源流史》(1992年)、《东夷源流史》(1991年)、《南蛮源流史》(1988年)、《百越源流史》(1990年)、《夏源流史》(1992年)、《商源流史》(1996年)、《秦越源流史》(1994)、《周源流史》(1996年)、《汉源流史》(1997年)、《氐羌源流史》(2000年)、《北狄源流史》、《东胡源流史》、《女真源流史》(2003年)、《楚源流史》(1998年)、《中原古国源流史》(1995年)近20种,被学术界誉为源流史体裁的开创者,模糊史学及泛史学派的创始人。此外,出版的专著还有《陈姓》(1992年)、《绝妙好联》(1991年)、《一法能,万法通》(1992年)、《杨幺起义历史地理研究》(1990年)、《岳阳地区历史上的自然灾害》(1988年)、《岳阳楼志》(与另一人合著,1998年)、《三湘掌故》、《舜裔源流》(2000年)、《中华姓氏源流史》等37部专著,发表论文386篇,达1980万字,成为全国手写史学著作出版字数之冠(每字皆系亲笔)。还主编撰写《中国帝王大全》、《中华姓氏通书》、《炎黄文化论文集》、《汉民族的历史与发展》、《楚史楚文化论文集》等5部约420万字。又著有《张姓源流史》、《陈姓源流史》、《钱姓源流史》、《续绝妙好联》、《湖南竹枝词浅释》、《金鄂山庐诗文集》、《洞庭湖变迁史》等尚待出版专著共7部310万字。拟申请史学吉尼斯世界纪录及2003年度出版字数世界吉尼斯纪录。
目前,还兼任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中国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华伏羲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楚文化研究会理事,还受聘为河南中原姓氏渊源研究会、温县卜商研究会、宝鸡炎帝文化研究会、六安皋陶文化研究会、蒲圻葛洪文化研究会、湖南省地名学会等多个学会顾问。世界刘氏、许氏、方氏、蒙氏、张氏、向氏宗亲会顾问。
先后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湖南省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及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社会科学报》、《书林》、《文汇报》、《民族研究动态》、《学术月刊》、《中华儿女》、《星暹日报》、《明报》,以及《大公报》、《百姓》杂志,台湾《湖南文献》等三百多种杂志报刊电视台作了报导,其事迹收入40多种人物辞典。是1993年中央卫视台《东方之子》首次全国科学家学者四十人中的第八位(见《东方之子访谈录》第一卷)。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傅朗云,吉林省等八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阳、杨东晨、徐佩印、吴兴勇等30多位专家教授、研究员,于1993年发起成立“东北何光岳研究会(筹)”还出版了《农民历史学家何光岳》一书。1998年11月2日批准成立“湖南省何光岳研究会”,出版了《史学奇才何光岳》一书。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
邮编:410003     电话:0731-422764
《序》
杨东晨
人类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史诗,由许多优美动听的诗篇凝聚而成。其中
人们的“姓氏篇”,同其他千万首诗篇一样,普通而不寻常,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伴,
悠久而奇妙。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十二余亿华人、华裔姓氏诗篇也是如此。
起源于亚洲南部与非洲北部相邻地区的古猿,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界中繁衍、生息和进
化。约在七八百万年前部分幸运者演变成了猿人,即“正在形成中的人”或“拿棍棒的猿
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之为人类童年的“蒙昧低级阶段”。云南省禄丰新生代上
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距今约八百万年,揭开了中国原始群人类历史的篇
章。马克思在《摩尔提〈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他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
的性交;没有任何家族;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种作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约在早
更新世三百万年至中更新世二十到三十万年以前,为了在艰苦环境中求得生存的原始群,在
劳动中改变了自身本质,进化为直立人,即“完全形成的人”。毛泽东同志在《贺新郎》词
中形象地说:“人猿相揖别,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其明显标志就是会制造工具、使
用火、同辈婚姻,称之为血缘家族,即人类蒙昧中级阶段。这也是第一个人类社会组织形
式。由原始群过渡到血缘家族公社的五百多万年,是漫长人类发展史的一大进步。直到距今
约二三十万年前的这七百七十多万年,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以前或稍后的更新世中期后一段时间,直立人进化到智人(古人)
阶段,陕西大荔人头骨化石就是其代表之一。这时由血缘家族公社发展到了母系氏族公社阶
段。约在距今五万年前的时候,在劳动中的早期智人发展到了晚期智人阶段。广西柳江人、
山西峙峪人、周口店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内蒙古萨拉乌苏人(河套人)、广西来宾麒麟
山人、山东新秦人、辽宁建平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旗人等,都是其代表性化石。不同的
肤色种族也在这个时期形成,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从早期智人到距今一万年前的
这二三十万年,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工具有了较大的改善,从森林、山洞中迁居到了半
地穴式的简陋房屋内。考古学将这二三十万年称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大约至距今一万年前,智人(即古人)发展到了新人(即现代人)阶段,母系氏族公社
也发展到了繁荣阶段。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抛弃了同辈、同血缘氏族间的婚姻,实行
族外婚,生的孩子随母亲。这个时期,不仅氏族有相区别的族徽(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产
生的图腾崇拜),而且逐渐产生了以“妇女”为尊贵的姓氏称谓。仅从我国古史传说的古华
胥(九河神女)、燧人氏、有巢氏、柏皇氏算起,就有八千年的姓氏之悠久史。以大自然界
中各种物质和生物想象产生的神话也日益增多。同时德高望重的氏族公社首领也与族徽并
行,即有以图腾为氏族称号者,也有以传说人物姓名为称号者。如继上述氏族后,又有一些
氏族首领人物和称号,有熊、有娇、炎帝神农、伏羲太昊、女娲等等。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
前,随着原始生产力的提高,男子在狩猎、捕渔、生产劳动中威望的增加,逐渐取代了以
老祖母”为尊贵的地位,子女改由随父姓。即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社会文明(即阶级与私有)也由此而产生。图腾崇拜衰落,祖崇拜日兴。黄帝、榆罔帝、少
昊、蚩尤、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祝融等等,都是这个时期著名的传说人物。以“妇
女”为尊贵姓氏也转为以“男子”为尊贵。姓氏遂成为母系氏族公社发展至父系氏族公社史
的见证。姓氏的产生和形成问题比较复杂,有多种情况和因素,可详见光岳同志的《前言》。
中国古代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五大族团”约从尧舜时期正式形成和称谓
后,随着氏族公社的增多,裔支族的发展,姓氏也相应增加。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氏国、方
国、封国日益遍布黄河、长江流域,于是在原始社会形成的诸姓氏中又增添了以国为姓的民
族世系。这就是说,除原始姓氏中又演变出许多支姓氏外,又出现了以国、邑、地、乡、
亭、官、爵等为姓的族或家之姓。还有以功劳赐姓,避统治者讳或避难而改姓,贫民或降虏
被迫易姓等等。中国姓氏之源是华夏与后称的汉族,四夷的姓氏多受华夏族影响,逐步形
成,再互为影响。其姓可分为单字姓与两个字以上(2至8字)的复姓两种。不过,就一般
情况说,汉族(包括融合为汉族的诸少数民族)多为“单姓”和两个字的“复姓”。三至八
个字的姓氏一般多见于少数民族或今日其他55个兄弟民族。其间的演变和易改充满着喜、
怒、哀、乐或苦、辣、酸、甜的乐章,也包含着许多民族或家庭的兴衰故事,值得研究和探
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和变迁史,与汉族相比更显得复杂。光岳同志以他数十年的资料
积累、整理和研究,将千头万绪、扑朔迷离的中华各族姓氏,排比、归类为来龙去脉清楚的
数百余万言巨著。其对中国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令人钦佩的,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劳
动代价也是难以言表的。这种超常人、超负荷的艰巨工作,没有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诚、
勇于献身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的。
上下八千年悠久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悠
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中,仅姓氏一项内容就是一部浩如烟海的文化史。每个姓氏的演变史就
是一首美妙的乐章,包含着曲径通幽的神秘故事。有世代相沿的姓氏,也有以功劳得赐的宠
荣姓氏或被迫改称的屈辱姓氏等,十分复杂。从古至今,有成千上万的文人、学士关注这个
人们习以为常的课题,历代统治者也注重姓氏书的编纂工作,留下了丰富的珍贵遗产。近现
代的许多学者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姓氏又进行了科学研究,出版了不少新的著作。光
岳同志将这些从古至今的姓氏书作了归类和排比,使人们系统地看到了中国姓氏研究史。他
从《世本》论起,列举《潜夫论·志姓氏》、《姓氏英贤谱》、《帝王世纪》、《百家谱集抄》、
《氏族志》、《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辩证》、《百家姓》、《千家姓》、《古今万姓统谱》、
《姓氏五书》等古代姓氏研究书,论述了每个朝代编纂姓氏书的优劣。接着,他又论述了近现代
的姓氏书,如《通谱新解》、《新编千家姓》等。从姓氏研究发展状况看,先是编纂帝王世系
姓氏,再扩展到官僚、地主、贵族的姓氏,再扩展到民间。各代多种的姓氏书为我们研究民
族史提供了可贵资料。而《中华姓氏源流史》,则是对古今诸多姓氏书的综合、继承和发扬,
属于“集大成”之巨著。因而“多而全”便成为光岳同志巨著的最突出特色。它既是一部高
水平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大型工具书。不仅中国各族人民可以使用,而且
世界各国的华人也可使用,从中都可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演变史,亦可知诸多民族姓氏的
渊源是华夏姓氏。
一般情况下,像这样长达数百万字的巨著,都是要由许多人分头去搜集、整理资料,再
分工写作,合编而成。而光岳同志却先后花费三十余年时间,边搜集、整理资料,边写作,
独立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厚重巨著。其知识之渊博,功力之深厚,撰写之勤奋,毅力之顽强,
都是不言而喻的。例如,黄帝系姓氏编,除写黄帝族约180个姓氏演变史外,下又分出“尧
帝支姓氏”、“舜帝支姓氏”、“夏支姓氏”、“商支姓氏”、“周支姓氏”(内分晋、毕分支姓氏、
郑分支姓氏、鲁分支姓氏、卫分支姓氏、蔡、管分支姓氏、吴分支姓氏)、“少昊支姓氏”、
祝融支姓氏”及“散姓”共8个支系,约4200个姓。有的姓氏史,一个就长达四五万言,
既写了同一姓氏及其裔支族人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演变史,又写了它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演
变史。同时还记述了同一姓古今中外人物的事迹。再如“秦姓氏”,不仅集结了中国秦姓的
分支姓氏,而且还搜集、整理了日本的四十多个“秦”姓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光岳同志
对每个姓氏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探讨之细致。也是令人佩服的。人们常以“大家风范”形容成
就卓著的专家,读了光岳同志的手稿,以此赞誉是不为过的。
就姓氏书的编纂说,中国二十六史与古今姓氏书是基本依据,在国家大、中图书馆或大
专院校图书馆均可以找到,只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就可得到收藏。但要收集到散存在民间的家
谱、族谱及诸氏在世界各国分布的资料,不要说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编委会机构或学术团体
办起来,也非易事。自学成才的“史坛怪杰”何光岳同志,为了撰写这部巨著,不怕社会上
的闲言蜚语,节衣缩食,收集、购买谱牒散书,花费达数十万余元,得到学术界和友人的支
持和好评,名列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冠。其中族谱收藏也是国内家藏谱牒之冠。这些家
谱、族谱在图书馆是难以见到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孤本、珍本、善本,大大充实和丰富了
《中华姓氏源流史》的内容。从而形成该宏著的又一特色。
光岳同志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学文化基础的农民,成长为今日中外著名的史学、历史
地理学、民族学家。湖南省破例批准成立了“湖南省何光岳研究会”,专门研究这位史学奇
才的成长经历和成就,创全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先例。他数十年来已出版三十多本、千
余万言的著作,令人惊叹和钦佩。正因为如此,他才引起中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有赞扬
者,也有批评者,即所谓的“风头浪尖上之最有争议”和“褒贬不一”人物。吾以为这是光
岳同志的自豪和光荣,是从称赞和反对两方面得到的不同奖励,也是刻苦自学、勤奋著述取
得的一种常人所难得到之精神享受,心理安慰。试想光岳同志今日若还是岳阳地区的一个普
通农民,或湖南省社科院的一个平庸之干部,在人才辈出的中国大地,谁会注意到“何光
岳”三个字呢?又怎会引起全国专家、教授、学者、社会人士对他本人和著作的“争议”和
褒贬”呢?说到底,干史学大业的过程,也是锤炼人生的过程,与从事天下七十二行一样,
没有淡泊守志、献出生命的精神,是难以取得世人注目之成就的。《中华姓氏源流史》的出
版发行,也会像他的其他著作一样,必然会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多数学者的肯定,也会受到
少数人的指责。如姓氏的归类,肯定会各有自己的看法,姓氏变化亦然。这在中国是自古到
今有成就者所经历的常事,丝毫无损于一个学者的声誉和其巨著的光辉成就。
光岳同志所有著作我都读过,这部书稿我又仔细拜读和整理,从丰富的内容中受益匪
浅。遵嘱为其巨著写序,我实感资历浅,名望不高,难以胜任。好则是虽处大江南北,但常
书信往来,我对他和其大著比较熟悉,又是矢志不移为史学献身的同仁,彼此互知优点和不
足,坦诚相见,互相支持和勉励。于是便欣然挥毫,写了这些略表心意的话,也许能为广大
读者研读光岳同志的大著增加一些思路。我衷心祝愿在湖南教育出版社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
下,光岳同志的集古今中外华人姓氏大成的巨著能早日问世!
谨以此文作为《中华姓氏源流史》之序。
杨东晨
1999年阳春三月写于古都西安文化殿堂




上一篇:《中华姓氏源流史》何光岳自序(三)
下一篇:何氏《光岳楼家谱总目录》及藏书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1:00 , Processed in 0.0544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