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53|回复: 0

1921年《文登邵氏族谱》载邵博后裔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615

帖子

4694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94
QQ
发表于 2022-10-21 18: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21年《文登邵氏族谱》不分卷
——图转文
另:永庆注:杜墓、乌岩、璜山等邵氏宗谱中,雍公后裔雍8世有数十位“克”字辈。

《邵氏远略》
邵氏本姬姓,为后稷裔,康公奭初食邑于召,因称召公。后周有天下封于北燕伯爵,长(姬克)就封,历九百余岁灭于秦始皇;次支仍为周卿士,袭称召公。九传为穆公召虎,当厉王不道流於蠡太子靖,匿公家,国人围之,虎长子代太子死,靖乃得即位,穆公为宣王疆理,受王珠宠,后派渐大,散于四方,若召廖、若召忽、若召不疑,皆其后也。迄后南阳守信臣耳孙曰召休避事加邑为邵,望于魏都著于博陵,汝阳、安阳之族尤矩焉,燕辽冀陕之派并其传也。
邵氏中略
远祖名平,故秦东陵侯,尝种瓜长安城东,为广陵召平,云汉以后绝续不可得而著。宋时讳令进者以军职逮事艺祖,生德新,德新生古,古生雍,雍即康节先生,自是以来世次可得而考矣,自伯温徒蜀又有四川派,后传自蜀之杭,散居江浙,今姚江、会稽、无锡、丹徒、宜兴皆其裔也。
161
(文登)邵氏族谱》不分卷,二册,民国印本。框高23.4厘米,宽36.4厘米,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名页:邵氏族谱,民国辛西印,恒溶谨署。牌记:敬胜堂印送。
册一前有:《邵氏远略》、《邵氏中略》:清道光庚子年(1840)第十世孙邵椿“邵氏徙居西廒村本支谱序”;道光庚子第十世孙邵幹gan“邵氏谱序”;光绪庚辰年(1880)第十一世孙邵伟秀“重续谱书序”;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第十二世孙邵作霖“邵氏谱序”;民国五年丙辰(1916)第十二世孙邵景尧“补书升公序”;民国五年丙辰第十二世孙邵景谟“续修族谱述略”;民国十年辛西(1921)第十三世孙邵恒溶“刷印族谱述略”;命名世序。
    是《邵氏族谱》为山东文登之一支邵氏之族谱,此邵氏一支不知何年代自济南府历城栾柳村徙至文登。
    十世孙邵幹《序》曰:“吾邵氏文登一支来自济南省历城县栾柳村,初卜居海埠(今威海市环翠区崮山镇海埠村),家庙有老宗,岭西有老茔。分为六大支,我族乃第六支人也。未几传,徙居县南门里人和坊,卜茔抱山怀。万历年间,我邵希跻公又徙居西廒村(今威海市文登区侯家镇西廒村)。世世长支主祀,至邵春元公,家寒无力备祭老谱,遂迁于帽埠沟(今威海市文登区文成镇帽埠沟村)。”
十二世孙邵作霖《序》曰:“吾族邵氏,本召伯之苗裔,棠分南国,古迹犹存,世处燕邦,贻勋可考。初徙文邑海埠村,继迁城南门里,卜茔抱山前,世族繁衍,分派星散。或居帽埠沟,或居南北马,或居庙山姜,或居西廒村,寻至二马、小里、宋村亦有居者。所居不一,皆始祖邵庆公之一派也。”
   《序》中的一段话意味深长:“吾尝见今人之为谱者矣,攀援仕宦,附会名贤,动日:吾氏即某卿之分派,某相之箕裘也。是欲引为家世光,而不知先灵且含羞于泉壤矣!
    命名世序(自十三世至二十八世):“恒式名宗,志存方正。昌象克久,人友同敬。”
(shào)伯,又称召公、召公奭,姓姬名奭,因采食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相传他曾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地,建立燕国。但他让其长子姬克赴燕国,自己仍留在周地轴佐周天子。周成王时召公任太保,与周公旦、公望列为“三公”。其一支后裔世袭其职,被封为召国国君,后世以召为姓。古时“召”、“邵”通用,文献中通常汉代以前多用召,三国后多用邵。现代仍有以召为姓者。在《诗·国风·召南》中有《甘棠》篇,记召伯之事迹。后用“召棠”一词比喻官吏德化显著,遗爱在民。诗日:“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族谱引》
邵氏初受封於北燕,后安居在广陵,为东陵侯嗣,后隐居河南,河南府洛阳县安乐窝徒居山东济南历城县栾柳村,递传至宋咸淳,余始祖指挥在身以武职从事霸留於不夜,遂隶登户籍,居址在海埠村,时分为六甲户籍,因而各自散处析居,有移居在城内人和坊,居东关石马街,卜葬于豹山怀居北乡者、卜葬于窝岭村。历传至明天道夔常,族姓蕃衍,有去城居乡者,或他乡异城,分派星散。
第十世祖   邵边公避难于城东南金陵寺全家无恙,因在寺下舍立催阵庵,并草地一处。
第十一始祖 邵希舜公在城内舍立关帝庙并第设。
           邵希夷公在窝岭村舍关帝庙一处,各讨县发契纸立碑碣于庙,遂居于帽埠沟(今威海市文登区文成镇帽埠沟村)。
老谱尚存,谱稿不知归于何处及至康照初年(1661)邵文英公重修老谱欲溯源渊,有志未逮,而竟翩然逝矣!自先君离世后,余每念先志未成不隐然痛也!家谱之所存至邵边公已十世矣,及至於今日又数十世耳,自此以上极难考证,今日修谱稿安得不自近者始哉!惜其中兄弟只以齿序而同父不相联,父子但以世分而一脉不相系,自十世以下支派茫茫欲远绍旁搜悉心考辑,以前则宁缺勿误,以后宁详勿略,凡疑者不载、信者不遗,续而志之,乃后世子孙庶不至於或盲不然今之可信者,后渐疑今文可疑者,后愈无征矣。
第三篇
关于始迁祖克让公迁来的年代探析
根据邵氏全国统谱委员会确认,邵雍公是召公奭66代孙,那么克让公就是73世;因此推算克让公大约生在宋朝庆元三十年,即1224年左右。这与文登邵氏谱书记载也是相符的。
文登邵氏谱书记载:“河南洛阳安乐窝,徒居“山东济南历城具栾柳村,递传至宋咸淳年间后,徙居文邑海埠。
宋咸淳在位时在12651274年间。1273年克让公50虚岁时,在元宋相争、朝代更替、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动乱局面下,带领子孙,抛家舍业,另谋生路,一路东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按文登邵氏能看清楚的最早的谱记,始迁祖五世孙生于1357年,从年代与年龄结构上看也是吻合的(详见附件一《碑记》)从历史的纵深来看,从宾川公到现在共经历了28代(到已经有了的崇字辈:东振的曾孙,东浦的曾孙等等),共740余年,也是符合每27年繁衍一代的规律的。
《文登邵氏宗谱》第27页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图片5.png 223KB 已下载 0 次
  • 2、图片4.png 1.48MB 已下载 0 次
  • 3、图片3.png 578KB 已下载 0 次
  • 4、图片2.png 755KB 已下载 0 次
  • 5、图片1.png 534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南京应天府上元县筲箕凹赤土坡邵氏世系
下一篇:期待上图发布《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2-4 01:47 , Processed in 0.10633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