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90|回复: 2

山东泽县《兰陵邵氏族谱》--兰陵邵氏族谱序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8
发表于 2023-2-12 14: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兰陵邵氏族谱序
今夫黄河之水沧茫不知其几万里,而溯本者必穷其源于崑崙;是崑崙者,河之祖也;造暦之元,绵亘不知其几千载,而握要者必归其根于甲子;是甲子者,暦之祖也。物且如此,人亦宜然。则家谱者,正人之所以尊祖也。尊祖则敬宗,敬宗则兄弟和,兄弟和则子孙宜,谱之义大矣哉!余家世孤竹,飘寄于峄,生既晚,孤且少,高曾而前固罔,所闻知即祖若父之近,且切者亦摹拟想像不可得其详。尝欲走马故园访求谱牒,亦如穷水之源寻暦之根者,而泥塗跧跗超乘无由五夜扪心不禁清泪之几洒也。邵子吉臣、思陶东陵分派,西洛肇基,移籍于峄,为鄫望族,其由来旧矣。常有志于族谱之修,予固竭力激劝,许以赞襄,不意二子迍邅坎坷,遇与志违,倏忽三五未观厥成。幸有砀山竹隐邵子庐墓之次,纂修狐父城谱,业己告竣,因决志博徵世系,彙为大成一书,始则宁武郑荣,次则东娄鞏洛,次则星垣沙随。迨壬辰仲春,洛阳宗主力则公始存竹隐。至于峄邑始迁之祖名字莫考,惟见于荆山宝峰寺元太定二年碑刻,有忠勇指挥讳通者,世系无传,亦不敢确叙,谨依墓碑起自会祖,阙其疑正,所以示信也。会祖而下则详为叙纪焉,则有有容、吉臣、思陶、齠龄其人纂成者,厥惟竹隐自春徂夏缮写成帙,咸索予言以弁其首,余何言哉?人有祖而人尊之,人有宗而人敬之,人有兄弟而人和之,人有子孙而人宜之,万川皆是同源,千载总归一本。而余浪迹天涯,追修无期,夫固有自哀之不暇者,独念竹隐邵子以頒(ban)白多年,不畏寒暑,不惮驰驱,皇皇于谱牒之成且惴惴焉。惟恐其不成,是不以疎逖,视邵氏而以一祖之孙子,视邵氏其报本追远之心深于无际,揆之尊祖之典,为仁人为孝子引之,睦族之谊为义士为功臣,安得族有其人而修之辑之,于以佐教化而臻雍熙也。不为过情之誉矣。而吉臣、思陶诸子亦兢业于谱牒之成,且悚息于谱牒之或不成,有负素志。语云:“有志者,事竟成。”是则然矣。毋亦祖考之灵爽实式凭之,故得假手以毕乃事乎?而今而后按谱而求,凡为伯叔皆高曾之嫡派也;凡为兄弟皆祖父之肢体也;凡为孙子皆兄弟之骨肉也。近者固不得失乎?其为亲远者亦不得弃乎?其为疎厚乃心蓄,乃德㪟本睦族,慎毋同根相戮,同源相残,以为宗祖辱,其于修谱之志,庶有当也夫。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岁次壬辰暮春之吉古孤竹国彭孙迣锡韩氏顿首拜撰于木香亭畔之书屋
录自民国十八年山东泽县《兰陵邵氏族谱》




上一篇:河南商丘《宁陵邵氏族谱》--邵氏族谱序
下一篇:邵榜眼及其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615

帖子

4694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94
QQ
发表于 2023-7-25 08: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峄县——

旧县名,最早秦置,地处鲁南,含枣庄市的市中区、峄城、台儿庄全部及薛城东部、山亭南部、苍山西南三镇、微山县韩庄镇,以及徐州市北境部分乡镇,建国后一直沿用到1960年。今有枣庄市峄城区。

历史沿革:

峄地设县,历史悠久,《峄县志》记载始于战国时期。峄县志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县志之一。《史记》有"春申君以荀况为兰陵令"之语。当时,兰陵县已纳入楚国版图。据考证,兰陵县治在今峄城城区东18公里处之兰陵镇,兰陵县是峄地历史上最早归属的县。

秦灭六国后,大力推行郡县制。初始全国分为36郡,后逐渐增至48郡。秦时,峄地分属薛郡之薛县(今滕州市东南),泗水郡之傅阳县(今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候孟村。《公单传》逼阳即作傅阳。逼、傅音同也),东海郡之缯县(今兰陵县向城镇鄫城村。元《通志》曰:鄫,亦作缯)、兰陵县(今兰陵县兰陵镇)。在苏鲁交界如此狭小的区域内,设置了众多的郡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鲁南苏北地区,在当时是一个开发时间较早、文明程度较高,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其军事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

西汉时期,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峄地除南部属楚国之傅阳县、西部属鲁国之薛县外,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兰陵、缯、阴平、建阳、都阳、新阳、昌虑、合乡等县。承作为县一级行政区的名称,西汉初年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承作为一个古县名,在峄之名未出现之前沿用了上千年。清光绪版《峄县志》载:"承县,其地西不及阴平,南不及逼阳,东北不及缯、兰陵。疆域之狭,仅得今境十之二三。"承县,因承水而得名。承水,即今峄城大沙河。光绪版《峄县志》载"承县故城在县西北一里。"即今峄城大沙河西,徐楼至岳台子一带。峄城城区在尔后的历史中作为县、州、郡的治所也拉开了序幕。东汉时期,峄地属东海郡之承县、阴平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彭城国之傅阳县、琅琊国之缯县等。

光绪版《峄县志》载:"峄为缯、承、兰陵之旧疆,匡、疏诸贤之故里。"缯、承、兰陵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缯,古国名。夏帝杼封其仲子曲烈于此。其故城位于今兰陵县向城镇鄫城村。

三国时期,峄地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东北部属琅琊国之缯县,其余大部属东海国之承县、兰陵县、阴平县、昌虑县、都阳县等。

西晋时期,东北部属琅琊国之缯县,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等。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东海郡之兰陵、承、咸、合乡、昌虑5县置兰陵郡,治所在承城。光绪版《峄县志》载:"晋初,立兰陵郡,治承,县地始大。"自此,承县城在历史上首次成为郡、州之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疆域变动频繁,峄地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至东晋末全部属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承县,置缯州,又析置兰陵县,峄地属缯州之承县、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缯州,省兰陵县入承县,峄地为彭城郡承县。不久又改承县为兰陵县,移治缯州故治所。

唐时,峄地初属沂州承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缯州,治承县(承,古作承,《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辖承县、兰陵、缯城3县。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又废缯州,省兰陵、缯城二县入承,属沂州。光绪版《峄县志》载:"唐承县仍理缯州城,至宋移理今县。"唐末五代十国时(公元907-960年),峄地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沂州承县。北宋时,峄地属沂州承县(望)。望是唐宋时州县的等级名,一般按其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划分,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由此可见,当时的承县是个比较大的县。

金时,峄地初属邳州承县。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县为兰陵县,仍治承城。至此,始于西汉初沿用了1400余年的承县之名不复存在。金贞佑四年(1216年)三月,县治移至土娄村,在今吴林街道办事处后土楼河村。金兴定中(1217-1222年),置峄州,治所在故缯州城,即今峄城区政府大院附近。自此,峄之名沿用至今。峄之名,一说源于峄城南十五里处的葛峄山。葛峄山"四周峭绝不与群山伍",又称天柱山;一说因峄境内多山,众山连络为绎,"绎"与"峄"同。

元时,峄地属益都路峄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废兰陵县入峄州,下无辖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济宁府。自此,峄县之名一直沿用至1960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峄县改属兖州府

清沿明制,为山东省兖州府峄县。

民国初,峄县属山东省济宁道,十七年(1928年)撤道属省。清光绪版《峄县志》载:"其地北兼缯、兰陵,负抱犊五崮之险;西缘薛水,跨有蔇、郳、建陵全境;南逾河,达傅阳,据皇邱之阻;而东割武原、良城之半。疆域之扩,十倍于汉、晋。"故民间有邹、滕、峄为鲁南三大县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峄县人民政府驻峄城,隶属台枣专署。1950年5月,台枣专署撤销,峄县隶属滕县专署。是年,撤销麓水县,其所辖庄头区划归峄县。1953年7月,撤销滕县专署,峄县改属济宁专署。同年7月,白彦县撤销,其所辖北庄、东凫山、西集三个区划归峄县;于1948年2月设立的兰陵县撤销,其所辖底阁、兰城店、马兰、唐庄、涧头集、台儿庄六个区划入峄县。1958年11月21日,峄县治所迁驻枣庄镇。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建立县级枣庄市,仍属济宁专署。1961年9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7: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有砀山竹隐邵子庐墓之次,纂修狐父城谱,业己告竣。

竹隐,即邵继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2-4 16:15 , Processed in 0.0568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