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0

答邵明本家及其他(补充修订)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6
发表于 2024-4-9 0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答邵明本家及其他](补充修订)
1、“南、北”是方位词,地理上南北是相对而言的。“江汉”相对于岐山,也可称之为“南国”。
2、“家范阳”也仅指雍公曾祖令进退伍“居范阳”十多年或几十年而已。令进上辈并非“世居范阳”,而是从安阳迁“博陵”,又迁…今安徽黄山屯溪黄墩(篁墩)由此从军,退伍后才居范阳(今河北涿州)。雍公祖辈几百上千年都是流动迁徙的。可见有人称雍公“世居范阳”,是“以偏概全”,并不正确。——可能因“召公封燕”,有人误认邵氏全是“燕国后裔”(应为“召公奭次子,世袭召公的后裔”),而“范阳”即古燕国之地,因此判定雍公祖先“世代居范阳”。这是低级的误解,而不是准确的判断,不足为据。犹如许多邵氏谱书常称“博陵召公奭”一样荒唐。因“博陵”郡、县均设于东汉本初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当年召公奭已逝一千多年,怎能将他逝后一千多年才设的“博陵”郡作为召公奭的“郡望”或“祖籍地”呢?!
3、湖南邵阳原名“昭阳”。西晋太康时为避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名讳,下旨攺“昭阳郡”为“邵阳郡”,改“昭阳县”为“邵阳县”(三国吴大帝孙权为“昭示武功”而始设于福建的“昭武县”,同时攺为“邵武县”)。这几个攺“昭”为“邵”的地名,仅仅是为避皇帝名讳而采用(平时少用的“邵氏”之)“邵”以代替“昭”字作地名,本来与邵氏毫无关系,并非因为此三地都是“邵氏始居地”,或“召公曾到此宣教”才改为带“邵”字的地名!因此将这种地名称之为“邵氏因地得姓”,显然是“故名思义”,凭空捏造的“邵氏姓源之一”,应彻底抛弃。遗憾的是十多年前纠正过的谬误,现又沉渣泛起,到处流传!
4、同理,河南漯河市郾城区的“邵(召)陵”,也一再被不少人“故名思义”,错误解释为“邵氏得姓之地”。实际“召陵”并不是“某世召公的陵墓”,也不是“因召氏聚居该地而得姓”!史书明确记载,“召(邵)陵”是春秋时齐桓公伐蔡征楚,会聚九国诸侯的高台(“点将台”)。近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陵”有两解,一为”大土山”,二为“诸侯或帝王之墓葬”,此处“召陵”之“陵”指前者即“大土山”。而“召陵”之“召”,古文通“劭”,是“高”的意思。故该权威辞典释“召陵”(后攺“邵陵”)为“高大的土山”!现在该镇地形仍为“建于高台上的城堡”,与春秋时齐桓公多次登临,数会诸侯的高台,地形高度吻合,而与某些砖家胡诌的“召公遗迹”或“召氏得姓之地”,风马牛不相及!——可见族史研究,切忌“故名思义”,更不能凭空猜测,信马由缰,胡扯乱编!
(2024-4-7)




上一篇:邵铭煌先生简介
下一篇:名人祖先与子孙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2-4 00:40 , Processed in 0.0492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