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邵家村的迁徙故事--临沂邵氏寻根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4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33
发表于 2024-5-3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家村的迁徙故事
临沂邵氏寻根 2024-04-07 18:21 山东
邵家村的迁徙故事

      邵氏文化之旅,是从诸满村开始的,但诸满的邵氏,是由方城邵家村迁出,那么迁出霞湾村的邵氏家族故事,就从邵家村开始吧。
      邵家村位于方城镇驻地东部,历史上属于费县,2010年,因区划调整划归兰山区管辖。《费县地名志》记载:“邵家村,位于方城公社驻地东南一公里, 1005人,1287亩土地,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村里以邵姓人居多而得名。”
      邵家村祖林现有17通古碑,其中9通墓碑,8通谱碑。这些古碑为我们了解邵家村邵氏的迁徙和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邵家村祖林的9通墓碑中,最早的是清康熙二十八年五世邵彦恒的墓碑,还有清雍正二年六世邵仕的墓碑,清乾隆五十三年邵文臣(字元宰)的墓碑,这三个人分别是邵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其他6通分别是邵珍、邵珍侧室田氏、邵珍三弟邵万年、邵珍五弟邵允中、邵珍长子邵克凝、邵允中曾孙邵元英的墓碑。邵家村的家谱完整,古碑众多,祖林谱碑上也清楚的记载,自匣窝(即现在的朱田镇霞湾村)迁居方城,很可惜始迁祖的姓名没有留下,只记得是一对夫妻,用花箩筐挑着孩子,从匣窝村一路走来,到了方城,看到这里土地多人口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开始生活。后来日子越来越富裕,成为当地的大家门户。由于过去家境贫寒生活艰苦,邵氏先祖经常以豆沫(渣豆腐)为食,后来邵氏族人在过年敬祖先的时候,总是要供奉一碗豆沫,以不忘祖先迁徙的辛苦,不忘曾经生活之艰辛。邵家村先后立过六次谱碑。第一次是康熙六十年,是方城邵氏合族公立宗派谱碑,是前九世的总谱碑;第二次是乾隆十年,是二世次支景春支和三支景阳支的谱碑;第三次是同治六年,是邵珍支谱碑;第四次是光绪二年,是二世长支景昌支的谱碑;第五次是宣统二年,是二世长支景昌支再添人口的谱碑;第六次是民国十八年,是二世次支景春支再添人口的谱碑。  邵家村邵氏家族到现在已经二十代了,根据推算,迁入方城的时间,应该是在明代中期,弘治或者是正德年间。据光绪二年谱碑记载,始世失讳子三,墓在韩家邨东北,自朱田匣窝迁居方城;二世兄弟三人,邵景昌、邵景春、邵景阳; 邵景昌有一子,是第三世邵思孝,与第二世俱葬韩家邨前;四世邵自新,墓在王家庄前;五世邵彦恒。
      到了清代,方城邵家村邵氏渐成大户人家,并逐渐向外迁徙。诸满邵家, 大部分是邵珍五弟邵允中的后人;汪沟邵家,部分是邵珍长子、三子的后代,他们到汪沟,在当地舍了六间屋的䅟子,才安下家,后来也成了汪沟街最大的地主。当时各地的地主富户买地,都是有约定的,邵家买地,东不能过茅河(即沭河),西不能过泗水,南不能过祊河,北不能过蒙阴。
      在费县霞湾清代石碑上记载,方城街邵氏自黄落村迁出,白塔街邵氏也有从黄落村迁出的记载,这个黄落村在后面我们还有介绍。两个地方邵氏都有关于黄落村的记载,而且两村建村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说明方城街邵氏与白塔街邵氏亲缘关系较近。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猜想,当年从霞湾村走出来了两兄弟,他们一路向东行走,一个在方城街落脚,另一个继续向东走,最后到达白塔街。

附:方城邵氏族谱序言

邵会源 粤嵇物类,木本水源,物犹如是,人亦宜然。祖功宗德,孰后孰先,敦族敬宗,修谱系焉。爰考人生,鼻始先天,召公君奭,鼻祖挺前。宗功汉世,名彰孝宣,课功考绩,保赤河南。奖功行赏,锡邑授田,前有邵父,黎庶争传。宗德康节,繁衍洛阳,天根月窟,皇极经祥。支分派别,迁移营生,初迁匣窝,次移方城。邵氏村里,子继孙绳,秋霜春露,禴祠甞烝。先畴旧德,仰企芳型。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240503150927.png 783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长虹岭下的邵家官泉--- 临沂邵氏寻根
下一篇:刘团村的邵姓人-----临沂邵氏寻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16:08 , Processed in 0.06585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