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1

肥城知县邵承照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4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33
发表于 2018-1-8 15: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百岁须臾耳  且枕葫芦一晌眠
                                                                        ——肥城知县邵承照

邵承照其人
邵承照,生於道光八年(1828),卒年不详,字伯乌,顺天大兴人。同治五年(1866)任肥城县知县。在任期间勤于廉政,崇尚节俭,仁义贤德。到期离任后,置留肥城数年,期间主讲鸾翔书院,编修《肥城县志》(刻本),传播儒家文化。深得百姓赞扬与爱戴。后升任曹州知府,在“巨野教案”中,因镇压义和拳不力,被革职。邵承照学识渊博,勤于治学,是文化大家。在肥城、济南等地留有大量诗文、书卷、碑刻等,仅有少量遗存,其余均以散轶。
《肥城县志》载:“邵承照,同治五年(1866),以举人署邑县令。崇尚勤俭,廉干仁明,案无留牍。时捻匪未平,军书旁午,筹防御,抚流亡,邑境赖以保全。去任后,主讲鸾翔书院,所造就士甚多。又捐廉俸,置地百亩,以作鸾翔书院常年经费。至今士民思之,如甘棠遗爱云。”
文化贡献
邵承照辑《纪河间诗话》(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邵承照修改后刊刻《五峰山志》(参与编写)。
邵承照撰《云卧堂集》七卷。
邵承照撰《东篱纂要》十卷(光绪十五年刊)。
纂修《肥城县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邵承照与在肥城县在任知县凌绂曾等纂修《肥城县志》(刻本)。
为冉子父母撰写墓碑。《肥城县志》(清光绪十七年载:“县西南五十里隆庄有冉子先人墓。东原(今东平县)志:冉子父名在,母田氏,以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己卯冬十一月初八生冉子。周敬王二十年(前500年)壬寅冉子父卒,葬陶山阳野村(今隆庄村),甲辰母卒与父合葬即其地也。清光绪七年(1881年)冉氏裔重立墓碑,前知县邵承照为之撰记焉。”
题留诗文  
《题安乐轩赠李峄阳》
轩以安乐名,颇得安乐趣。
古柏障悬崖,时人不知处。
安乐复安乐,吾家旧有窝。
多君读书处,绝壁辟岩阿。

《润玉七峰》
五峰南望七峰连,
岚翠遥笼润玉泉。
指点初阳刚上处,
参差车笏俨朝天。

                                          《濮州董家口占》

日影当头树影圆,渡河又唤隔林船。
绵绵堤岸三千里,草草光阴十六年。
旧事悟来如梦觉,行踪到处藉诗传。
人生百岁须臾耳,且枕葫芦一晌眠。



                                      游五峰山记       (清)邵承照

泰山之支脉,折而西北,行一结,为灵岩,再结而为五峰,皆林壑幽邃,天地之奥区也。
余既游灵岩矣,而五峰未尝一至,于心有戚戚焉。李峄阳字明经,家山麓之东马庄,屡与之约期,为东道主而卒未得游。庚辰十月初,吉适峄阳自肥城归里,次日予遂携袱被,陟五道岭,过神福站,循枣沟而入长清境。一路群峰拱揖,迎客而来,泉声汩汩出马蹄下,四望红叶斑烂如锦。不必至五峰,已如渔人至桃花源矣。过数村落,五峰亦渐逼而近,山腰翠柏,半为青崖山遮挡,全山面目不使人一览而尽。至东马庄峄阳已候于门。登堂有道士赵蔼林先在,饭毕。出门观滚粟、钓鱼台诸山,北望青崖之麓,有大冢如屋,缭以石墙,可百亩许。峄阳曰:此明德藩墓也,环山而东并列为九,此其最西者。遂与峄阳步而东,至墓门仅一墙尚存,()堂配殿都为瓦砾。坟前都犁为田,求片碣不可得。考:德庄王,见(为英宗子,成化三年就国传懿王,()榕怀王、厚墩恭王、载(嶝)定王、翊(馆)端王、常()至嗣王,由枢而终。最西为德藩何代墓,无可问者。览毕循山而归。次日早饭与峄阳、蔼林同入山,峄阳又折简邀张寿松、茂才,初至一天门,入盘路,上有迎恩阁,已圮,下为灵官殿,有顺治十四年朱廷升碑,殿后一涧,直达山之东,盘路乃出其南,循盘路而东,是为隆寿宫之大石桥。同人约先游山西面,遂由伏魔宫之东,(蝓)涧而北,登石级至青帝宫,殿前门楣有石刻“青未了”三字,旁属嘉庆丁卯浴佛后二日英和、蒋予蒲过此题识。殿后为环翠峰,峭壁间有孔毓圻书“环翠”二字,又东为吕仙洞、为观音堂、为隐仙、栖真、崇玄三洞,再东为三元殿,乃隆寿宫之正殿也。规制拟阕廷青石为阶,凡百级月台,上列醮碑十余通,半皆明万历时为神宗祝嫠者。三元殿前为真武殿,为碧霞宫、为玉皇殿、为三清殿。三清殿已圮,其前即隆寿宫正门,有万历敕建石坊,前为大桥,与盘路通,有台当其南,为报赛演剧所。玉皇殿之东为龙神祠,其后为九连殿,为寿星庵遗址,仅存九连菩萨者,神宗母李太后也。前有卧龙池,祷而辄应,国朝建龙神祠,祠前有泉,出半山中,流入玉皇殿,汇而成池。后人因建石亭于桥畔,泉流石桥上,昼夜不息,如弹琴击筑声,与山谷相应。亭上勒英协揆树琴和黄司马小松()二联,英联云:“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黄联云:“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拳旧名志仙,树琴协揆题名“清泠泉”,亭西有银杏、楸各一,皆大树十围,与丛柏相间,西方化人云入僬侥国也。亭东缘山而上有公输子祠,又有东岳殿遗址,再东山路崎岖,弥望皆柏林,杳无人迹。峄阳壮时邀同志二三人,凿洞于山腹,相与读书其中,名其洞曰“安乐轩”,作记勒石上,路险峻不可登,予攀萝附葛,将至洞不数十武,以疲而止。峄阳为予叹息,予下山亦悔不鼓勇一至,期以再来。遂循旧径至道士丹房,道士为设茶果,少憩出三清殿,过大石桥,至南观。南观在盘路南,旧为玄都观,谷中有二泉,出山腰,其下地平如掌,可数十亩,道士引泉溉为菜园,有海棠合抱,德藩之香火院在焉。旁一小径通一天门,随循径而出。余谓灵岩之胜,胜以柏,胜以泉,胜以明孔、朗公诸峰,而五峰之群仙峰,孤悬天际,志仙、会仙、望仙、聚仙诸峰拱列,其旁,虽无灵岩之奇形怪状,而幽秀殊不少减。古柏万千株,流泉百通,与灵岩正难轩轾,所惜者,灵岩道场创白元、魏、唐宋之碑碣林立,而五峰仅以金大定二年礼部牒为最古,,元裕之祀,杜止轩诗,皆后人补刻者,明人石刻仅有李若谏、张鹤鸣、胡宗臣、董则喻、井济、张宗旭父子诗数首,此外,皆建醮碑之题名焉。其尤可叹五峰之南,接壤青崖,自元严实避难屯兵,明季数为土寇所据有,孙化亭者啸聚万人,负隅其上,扰攘十余年,始可翦灭。以名山胜境,屡为狐兔巢穴。维险故要敢为守土者告也。是日本拟登青崖,红日西匿,遂中止。




上一篇:安徽龙亢邵姓
下一篇:邵雍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3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3
QQ
发表于 2022-8-23 15: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清代山东科举考试中举者的优秀答卷集《山左闱墨》原装不分卷一厚册全,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山东肥城知县邵承照擬作,文中即标明了考试房间号又标明监考老师的名字,又排了名次,每个名次后有学生的名字和他所作的文章,例:第一名就是秦锡镇,内容罗列很有条理,密而不乱,收藏此书既从书中认识了文化名人又阅读欣赏了他们优秀的八股文合集。岂不快意美哉!
    是书为精写刻,保存完好,原装前未修。

    邵承照,生於道光八年(1828),卒年不详,字伯乌,顺天大兴人。同治五年(1866)任肥城县知县。在任期间勤于廉政,崇尚节俭,仁义贤德。到期离任后,置留肥城数年,期间主讲鸾翔书院,编修《肥城县志》(刻本),传播儒家文化。深得百姓赞扬与爱戴。后升任曹州知府,在“巨野教案”中,因镇压义和拳不力,被革职。邵承照学识渊博,勤于治学,是文化大家。在肥城、济南等地留有大量诗文、书卷、碑刻等,仅有少量遗存,其余均以散轶。


    秦锡镇(19世纪?-1908年),山东乐安县(今东营市广饶县)人。清朝末年官员。
    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山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登经济特科一甲七名进士,授上海知县。升松江府海防同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病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17:31 , Processed in 0.0513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