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87|回复: 0

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志棠村“东陵侯”雍睦堂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49
发表于 2018-3-1 15: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棠村: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志棠村(志棠镇于2005年底与龙游县横山镇合并为横山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最北端,东邻兰溪双牌村、北接建德市檀村镇,离兰溪诸葛八卦村 5公里。地理位置位于衢州市、杭州市、金华市三市交界处。原镇政府所在地志棠由卸厅村、前邵村、后邵村、席家村四村连体而成。原志棠镇有腰塘边、塔下叶、凌阁张、杨家、翁坞、新宅、下店、儒大门等自然村。


  这里较为集中地保留了多处文物价值很高的明代厅堂建筑,此村范围内的明代厅堂建筑中有两处属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志棠村儒大门村三槐堂(明万历)、志棠村杨家村关西世家(明万历);属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志棠村卸厅村雍睦堂(明嘉靖)、志棠村席家村席氏民居(明早期)、志棠村后邵村东陵侯厅(明万历)、志棠村下店村王氏大厅(明万历)、志棠村卸厅村邵氏民居(明)等近十处;还有属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志棠村前邵村毛氏民居(明)、志棠村前邵村熊氏民居(明)、志棠村翁坞村诸氏民居(明)、志棠村儒大门村王氏小厅(明)、志棠村翁坞村翁氏民居(明)、志棠村儒大门村许氏民居(明)等近十处。

这些明代厅堂建筑中有的很完整地保留了初建时的风貌,有的则外观改动但主要梁架还是原物,它们是江南早期民居建筑的重要实例,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曾把他二十年前在龙游志棠等地测绘古建的经历看作是“研究乡土建筑一个触发的机会”。龙游志棠村的明代厅堂建筑在“三雕”工艺上远不及当地清代和民国初的同类作品,但它们沿袭了一些宋元以来的古老木作,在结构、用材和规模上取胜。如儒大门村三槐堂、卸厅村雍睦堂、后邵村东陵侯厅等前后有五进,金柱直径可达55-60厘米,月梁的围径更大,天花保留了不少明代珍贵彩画;杨家村关西世家山面用砖制梁架,山墙嵌有明代建厅记石碑,前厅明间有江南最早的活动式戏台之一,已载入《中国戏曲志》;楼屋多做成楼上厅;柱子多用梭形,有侧脚,柱头卷杀;扁作梁、编竹造、礩形柱础;檐下少用牛腿,撑拱多是倒挂龙或更早的素面斜撑;讹角栌斗、丁头拱、骑栿拱、枫拱、扶壁拱、襻间拱、拱瓣卷杀等早期做法特征显著。

走进志棠镇,就像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乡间博物馆。在弯弯曲曲的山道小径,在高低错落的山弯山岙,随处可以见到一座座明代建筑,青砖垒墙、黑瓦盖顶、结构宏伟、气势逼人。虽然修建年代久远,但仍保存得较为完整,以至成为乡村历史的标志。

山民们在祠堂里举行族人聚会,操办祭祀仪式,祭拜祖宗,讲授族规,编修家谱,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和熏陶;在花厅里搭台唱戏,释放狂欢,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在深院古宅内安居乐业,婚姻嫁娶,繁衍子孙。就这样,先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这片黄土地,守着这些大堂花厅,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他们顶住风雨雷电的折磨,避开频繁战乱和野蛮战火的灾祸,苍凉兮兮、零零落落地保存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



    志棠村位于龙游、兰溪、建德三县交界处,以北面的天池山为靠山,东南以大麦山为案山,模环溪流经西南,建村选址契合堪舆风水。据考证,志棠原名“梓塘”,村前有一口很大的水塘,塘边长有一株巨大梓树,因而得名“梓塘”,后衍变为志棠。



  据民国《龙游县志》(氏族考)载,邵氏先人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由寿昌迁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建村历史。南宋时期,北方战乱,迁都临安,大量移民南下,志棠因有狮象昼开夜关之祥地,被移民所看中,纷纷落脚志棠发家兴业,至明代最为鼎兴之时,人才辈出,考取功名,诸多朝廷命官回乡造厅,光宗耀祖,留下不少宝贵文化遗产。




  志棠古村以花台脚为中心枢纽,世称小街古里,小街巷弄相接,楼宇相通,自古为官商要道,酒肆茶店,药铺杂货,商业繁荣。四周滴水,形成一个布袋口,寓意招宝聚财,肥水不流外人田。




  古村从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建筑民居村舍,宗祠大堂,遂成村落。现存古建筑66处,其中明代27处,清代34处,民国5处,近代1处。“东陵侯”门厅东厢房壁上尚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集秀班”等演戏题记,古戏台已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五大集成之中。

  雍睦堂,也称邵氏花厅,明代中期建筑,至今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龙游旧县志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邵斗之子邵德仁、邵德懋两兄弟从寿昌鱼梁村迁居龙游志棠,其裔分建大厅和卸厅。雍睦堂乃邵德懋所建,故亦称之为卸厅。 雍睦堂坐南朝北,大门两侧立有抱鼓石。大堂高达7.5米,宽13.42米,深56.3米,前后五进三开间,建筑面积达755.5平方米。90根柱子落根。在大堂正门前的平台上,左右各有三个旗杆洞,依稀可见。
  跨上三个台阶,两侧竖着抱鼓石,高达一米,石料精细,花纹清晰,给大堂增添了一种威严的气氛。走进大堂,只见地上铺着青砖,门庭、过廊上装饰着天花彩绘,花草图案,美轮美奂。
  90根大柱下部都有石柱础垫着,上部斗拱顶着大梁。大梁扁形,呈弧状弯曲,两头都有一根歪歪扭扭的龙须,既透露着建筑工艺的精湛,又透露着龙的传人的历史寓意。
  东陵候厅位于村西北边,始建于明嘉靖8年(公元1530年),五进三间,总面积751平方米,与众不同的是整座大厅座南朝北,正门有一对抱鼓石,门背悬“东陵侯”木匾一块,门两边有对联一副。门前有一块镇妖石,正门两侧有厢房,常用于演员化妆及放置戏箱和道具。第二进设戏台,台座高约一米,若在左右台座上搭上木板后,戏台面积约在30平方米。
  主厅明间两缝九梁前后双步,后廊设卷棚,次间缝穿斗式,木质形础,下置覆盆,硬山顶。后进建筑年代较迟,但地形比前厅约高1.5米。第五进为后楼,供奉先祖灵位。
  四、五进均为鼓形础。建筑整体用材讲究、粗大,艺术构件工艺简洁大气。该建筑工艺精湛,具有明显的宗祠建筑特征,沿用至今,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上一篇:浙江金华婺城区新狮街道沙溪村与邵氏
下一篇:山东成武县伯乐集镇邵楼邵氏家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7 12:22 , Processed in 0.0663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