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073|回复: 0

山东威海海埠村访古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8-5-4 16: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威海海埠村访古
发表时间: 2009-10-24本报记者 董传葆
  保存完好的邵氏宗祠
  对于海埠村,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威海华能电厂就坐落在这里,远远望去有两个高大烟囱,旁边就是海埠村了。当我们顺着宽敞的柏油马路,来到海埠村的时候,已近中午时分。这里与其说是村庄,不如说是一片新社区,随着村庄改造的推进,昔日成片的平房已经被高大的楼房所取代。在村中大道边,一位村民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伸手向路南一指,“那座小房就是我们邵家的家庙。”他还十分热情地把我们领到居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家里,帮我们联系邵氏宗祠的看管人。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站在宗祠外一边不停地对着门楼、院落、石墙、大门和门口的石雕等拍照,一边感叹这座宗祠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竟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这确实不容易。几分钟后,一位名叫邵恒泉的村民为我们打开了邵氏宗祠的大门。踏上高高的台阶,我们进入院子。院子空荡荡的,显得比较狭小,看似普通的黑瓦平房在周边高楼的映衬下显得很低矮。“整个院子面积有没有一分地?”我们问老邵,老邵摇头表示否定。
  祠堂是一个小三间房的格局,两架木头梁已经被熏得乌黑,更透出年岁的久远。一张供桌紧靠着东山墙,桌上摆放着酒杯、烛台等一些祭祀用具,墙上最高处张贴着邵氏来海埠立村落户的先祖一张黑白素描画像,下面是一排按辈份排列的邵氏子孙的姓名。在北面的墙上,张贴的则是几位邵氏后人的书法作品。
  邵恒泉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告诉我们,海埠村居民绝大多数都姓邵,元朝时自云南迁徙而来,不过对于这个“云南”是指今天的云南省还是当时的山西云冈以南地区,邵恒泉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过去几百年间,也有很多邵氏子孙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最近几年经常有很多来自东北等地的邵氏后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而这座邵氏宗祠就成了维系邵家子孙情感的纽带。”不过,他很遗憾地告诉我们,邵家宗谱在“文革”期间被付之一炬,至今给他们重续家谱带来不少困难。
  据介绍,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邵氏宗祠被用作村里的小学或仓库等,因此避免了被拆除夷为平地的厄运。而村里以前曾有过菩萨庙等建筑则早已不见踪影。
  “这座家庙当年可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修建的。”邵恒泉向我们介绍说,家庙大门口的七级台阶是按照侯一级的待遇修的,大门内一块纵向铺设的石条也有讲究,这在古代被称作“三尺禁地”,外来的官员到这里要行跪拜礼才能进去。邵恒泉说,中国古代以9为大,而院子中很多数字都是带9的,比如门楼上的黑瓦就有9排,显示出家庙的不同凡响。而门口两边的石墩子也极其讲究,上面雕刻的竹子、石莲、海水江岸、仙鹤、麒麟等图案,至今仍线条生动,显示了邵氏家族昔日曾经的繁华和富有。
  在邵恒泉的提示下,我们看到邵氏宗祠的东院墙与房屋并不是沿着一条直线修建的,而是向里稍微收进去大约十公分。对此,邵恒泉解释说,这是表示邵家不能与官家平起平坐,而是要让官家一分。
  邵万一与“风金锤”的传说
  邵氏宗祠是在什么年代修建的,为什么按照侯一级的标准修建,邵家是否曾出过一位侯爷级的人物呢?在参观了邵氏宗祠后,我们向邵恒泉提出了更多的疑问。对此,邵恒泉表示,这其实与清朝康熙年间邵家一个流浪汉的传说有关。
  传说清康熙年间,海埠村有个游走四方的邵姓光棍汉在京城游荡。当时北京城内有个赌场,邵氏混迹其中,既赌,也干些杂活。有一次,康熙帝微服私访到此,顺手也赌了一把。但当日手气不佳,注下得越大,输得越惨,最终输掉了整整一百两银子。以平民身份出现的康熙身上不会带那么多银子,他提出以身边之物抵押,但赢家偏偏不准。这时站在旁边看热闹的邵氏,见眼前这位赌客气宇非凡,便也下了一注,并对赢家说:“你们不必为难这位爷,一百两银子我掏了!”邵氏慷慨解囊,终于解了康熙之围。
  据说次日,朝廷派人查抄赌场,并把邵氏请来,赐名“邵万一”,随后又封了他“侯爷”爵位。为了满足邵万一回家的愿望,皇帝承诺为其在村中造一座家庙,还赐他遇乡下红庆喜事,可去主家坐吃三天的特权。又赐他“风金锤”一柄,遇到贪官污吏,可就地击毙,先斩后奏。邵万一回乡后,由朝廷拨款修建的海埠村邵氏家庙已落成。后邵万一竟有恃无恐,依仗特权,将“坐吃三日”改为“卧吃三夜”,越轨行使主家新郎的“初夜权”。邵万一的这种恶劣行径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附近乡亲的极大民愤。终于有一次,当他在崮山九家疃村荒唐了三夜之后回家的路上,被人暗中打死于荒郊野外,就近掩埋于“担子山”坡地上。
  关于皇帝赐给邵万一的“风金锤”,曾经在邵氏宗祠中供奉,后来就失踪了。据传说是用一种叫“风铜”的稀有金属打制而成。这种铜的奇特之处在于,无风无浪的天气里看似平常,而一旦遇到刮风的天气,此铜则越是受了风吹越是明亮,风级越大亮度越高。在风大月黑的夜晚竟能如灯笼一般,把周围全都照亮。另据传说,该锤共分两面:一面是带刺的,如狼牙棒上的那种刺,一面虽是平滑的,却带有许多孔洞。这是一柄正义之锤,带刺的一面专用来打为非作歹、危害百姓的武官;带孔的一面专打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文官。每打死一武官,即在锤上折下一刺;每打死一名文官,即以木块塞堵一只孔眼。刺折光了、洞塞满了以后,侯爷可以将此锤上交皇上,皇上见锤后将再发一柄新的刺孔双面“风金锤”,赐予侯爷带回,以行使其监督和稽查之权。
  邵恒泉说,邵万一的传说在村中可谓妇孺皆知,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写进宗族谱系中。不过,据了解,海埠村东确有座叫“担子山”的小山,山坡上有一座土坟,叫“侯坟”,村里人都指其为邵氏侯爷的葬身地。此坟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被夷为耕地。
  古井与古桥
  井在古代村落中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可以说,凡有村必有井,海埠村也不例外。这里的村民告诉我们,就在村东马路的下方,至今还保留着一眼古井,水流不断,附近的很多村民尽管已经住上了楼房,喝上了自来水,但仍然愿意到这里打水喝。
  在海埠居委会负责人邵茂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这座古井旁,看到井口直径不过七八十公分,向下不足一米处就有清澈的泉水荡漾。邵茂义向我们介绍说,这眼古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岩石的基础上一点点凿出来的,因此从井里冒出来的水一是好喝,二是出水量大,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此井一直供应井周边村民的饮水,少有干涸的时候。
  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修建柏油路要从这眼古井附近经过,村里人为保护古井免遭填平的命运,特地在井的上方用石板搭起了一个石棚,上面与路面取平,下面的古井仍可以继续为村民供水。
  探访海埠石拱桥是我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除了上了年纪的,村里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还有这么一座桥。”邵茂义告诉我们,这座桥被他们称作玉石桥,在海埠以东两三公里外的山涧下,如今早已被废弃,驾车经过海埠通往崮山的公路上也许能看得见。
  不过,当我们随后驾车前去探访的时候,却没有发现石拱桥的踪影,询问了附近一家工厂的门卫,对方回复说他们从没听说过附近有石拱桥。
  终于在威洋石油码头北的一处海产养殖厂附近,一位姓鞠的老先生告诉我们知道石桥所在的位置,并答应为我们带路。
  在开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了一段之后,前面已经没路了,于是我们下车进入一片茅草地,一直向东,翻过一条山沟后,来到一大片土堆旁,鞠老先生说,前面就能看见玉石桥了。果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见了一座为泥土覆盖,长满杂草的小石拱桥。桥不大,但看得出修建得十分牢固。这就是北洋水师为运送炮弹所修的玉石桥?置身现场,我们感到一份欣慰又有一些伤感,小小的石拱桥曾为北洋水师抗倭发挥过作用,如今却静静地卧在山涧荒野,面临被人遗忘的境遇了。“你们这次来能看见桥的模样,可能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啥也看不见了。”鞠老先生说,“附近有人正在向这周边区域填土,玉石桥会不会就此被埋没,很难说。”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xin_46100624083851855566.jpg 56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北海乡邵家营村邵氏宗祠--报恩堂
下一篇:寻访镇海五丰邵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2:54 , Processed in 0.04871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