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05|回复: 2

【重辨博陵郡与东陵堂】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8-10-24 18: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辨博陵郡与东陵堂】
查《辞源》,“陵”有两解,一为“大土山”,如夷陵、巴陵等。二是帝王及诸侯的坟墓。其中第二解因历朝京都不同,东西南北的坐标原点随之变化。清代入关前以沈阳为都城,其“东陵”指努尔哈赤墓,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其“清东陵”指遵化县马兴峪的顺、康、乾、咸丰诸帝陵。曾有台湾邵培坪宗长据“东陵”二字到沈阳北京寻根,差点认錯祖宗,闹出笑话!
——邵氏的“东陵堂”,是秦代东陵侯召平的裔孙,为纪念高风亮节的祖先,特设的堂号。此“东陵”指召平受封的侯爵之号,究其源,出自召平为始皇父祖等长辈守陵有功,而此陵位于秦都咸阳之东,后代为区别于沈阳、北京的“东陵”,在前面加朝代之名为“秦东陵”!可見此“秦东陵”是秦代皇室的祖坟(墓葬群),葬有始皇父、祖甚至曾祖以上历代先人遗骸,绝不是自召平去守陵才设立或命名的!更不可能为建陵而在京都内重迭另设什么东陵“郡”!——秦代二世而亡,秦陵大部在咸阳东郊一带了。汉代才有把帝王陵建到京都以外地区,并把建陵所在地的县名、郡名改为帝陵之名的制度。如东汉公元146年,汉质帝崩,葬于河北蠡吾县(今蠡县)陵名“博陵”,依制改蠡吾县为“博陵县”,所在郡也隨之改“博陵郡”。此郡从东汉到隋唐七百多年,曾三废三复,多次变更郡治所在地,但范围基本在今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定县、安国、安平、蠡县、饶阳一带。在博陵设郡(146—约903年)的七百多年间,崔、邵、阳、濮四姓遂步成为该郡望族,都称“博陵衍派”。特别是崔氏唐代出了28位宰相,差一点压过李氏成为唐代第一望族!同为博陵望族,邵氏并非唯一或第一;另外,史料、谱牒至今找不出邵平与300多年后才设立的“博陵郡”的直接关系,故称召平为“博陵郡始祖”是凭空猜测,没有史料或文物作依据。既然邵氏只是博陵四大望族之一,既非唯一(大门写“博陵衍派”也可以是崔、阳、濮三氏),更非第一,则如果搬出比博陵设郡早350年的东陵侯召平来,岂不是邵氏“只此一家,別无分店”,不怕别姓共享了吗?——这大概就是各地邵氏郡号“博陵郡”与堂号“东陵堂”同时并用(洛阳、南海、福洲...)的原因吧?——遗憾的是半文盲们非要把东陵堂改成从未存在过的“东陵郡”,有的还硬把“博陵”称为“总郡号”,而把“东陵堂”当作“分堂号”,难道东陵堂始祖是从350年后才设郡的“博陵”“分出来”的吗?!这不等于颠倒祖孙关系,把祖宗颠倒为子孙了吗?!——总之没有“东陵郡”一说,一定要纠正,才是求真务实,谁想遮遮掩掩,保留“东陵郡”的谬说,只会让邵氏出丑,子孙蒙羞!




上一篇:召平岂敢是燕丹孙
下一篇:【”东陵”趣闻】与【同安二位族老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查《辞源》,“陵”有两解,一为“大土山”,如夷陵、巴陵等。二是帝王及诸侯的坟墓。其中第二解因历朝京都不同,东西南北的坐标原点随之变化。清代入关前以沈阳为都城,其“东陵”指努尔哈赤墓,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其“清东陵”指遵化县马兴峪的顺、康、乾、咸丰诸帝陵。曾有台湾邵培坪宗长据“东陵”二字到沈阳北京寻根,差点认錯祖宗,闹出笑话!
——邵氏的“东陵堂”,是秦代东陵侯召平的裔孙,为纪念高风亮节的祖先,特设的堂号。此“东陵”指召平受封的侯爵之号,究其源,出自召平为始皇父祖等长辈守陵有功,而此陵位于秦都咸阳之东,后代为区别于沈阳、北京的“东陵”,在前面加朝代之名为“秦东陵”!可見此“秦东陵”是秦代皇室的祖坟(墓葬群),葬有始皇父、祖甚至曾祖以上历代先人遗骸,绝不是自召平去守陵才设立或命名的!更不可能为建陵而在京都内重迭设什么东陵“郡”!——秦代二世而亡,秦陵大部在咸阳东郊一带了。汉代才有把帝王陵更到京都以外,并把建陵所在地的县名、郡名改为帝陵之名的制度,如东汉公元146年,汉质帝崩,葬于河北蠡吾县(今蠡县)陵名“博陵”,依制改蠡吾县为“博陵县”,所在郡也隨之改“博陵郡”。此郡从东汉到隋唐七百多年,曾三废三复,多次变更郡治所在地,但范围基本在今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定县、安国、安平、蠡县、饶阳一带。在博陵设郡(146—约903年)的七百多年间,崔、邵、阳、濮四姓成为该郡望族,都称“博陵衍派”。特别是崔氏唐代出了28位宰相,差一点压过李氏成为唐代第一望族!同为博陵望族,邵氏并非唯一或第一;另外,史料、谱牒至今找不出邵平与300多年后才设“博陵郡”的直接关系,故称召平为“博陵郡始祖”是凭空猜测,没有史料或文物作依据。既然邵氏只是博陵四大望族之一,既非唯一(大门写“博陵衍派”也可以是崔、阳、濮三氏),更非第一,则如果搬出比博陵设郡早350年的东陵侯召平来,岂不是邵氏“只此一家,別无分店”,不怕别姓共享了吗?——这大概就是各地邵氏郡号“博陵郡”与堂号“东陵堂”同时并用(洛阳、南海、福洲...)的原因吧?——遗憾的是半文盲们非要把东陵堂改成从未存在过的“东陵郡”,有的还硬把“博陵”称为“总郡号”,而把“东陵堂”当作“分堂号”,难道东陵堂始祖是从350年后才设郡的“博陵”“分出来”的吗?!这不等于颠倒祖孙关系,把祖宗颠倒为子孙了吗?!——总之没有“东陵郡”一说,一定要纠正,谁想遮遮掩掩,只会让邵氏出丑,子孙蒙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5: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辨博陵郡与东陵堂(补充)】
        查《辞源》,“陵”有两解,一为“大土山”,如夷陵、巴陵等。二是帝王及诸侯的坟墓。其中第二解因历朝京都不同,东西南北的坐标原点随之变化,故不同朝代的“东陵”是不同的。清代入关前以盛京(沈阳)为都城,其“东陵”指努尔哈赤墓,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其“清东陵”指北京东郊140公里的遵化县马兰峪的顺治、康熙、乾隆、咸丰诸帝后陵寢。同安迁台湾的邵培坪宗长80年代据“东陵”二字到沈阳北京寻根,差点认錯祖宗,闹出笑话!经多年研讨,邵姓台胞才找到西安东郊邵平店村,村委会1991年立的村名碑,背面刻《邵平店史略》,引用《咸宁县志》记载,确认附近即“秦东陵”遗址,公元前207年前后,邵平在此为始皇父祖守陵,因功封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味美,人称“东陵瓜”云云。
——邵氏的“东陵堂”,是秦代东陵侯召平的裔孙,为纪念高风亮节,种瓜高隐的祖先,特设的堂号。此“东陵”指召平受封的侯爵之号,究其源,出自召平为始皇父祖等长辈守陵有功,而此陵位于秦都咸阳之东郊,后代为区别于沈阳、北京的“东陵”,在前面加朝代之名为“秦东陵”!可見此“秦东陵”是秦代皇室的祖坟(墓葬群),葬有始皇父、祖甚至曾祖以上历代先人遗骸,绝不是自召平去守陵才设立或命名的!更不可能为建陵而在京都内重迭另设什么东陵“郡”的行政区划!——秦代二世而亡,秦陵大部在咸阳东郊一带了。汉代才有把帝王陵建到京都以外地区,并把建陵所在地的县名、郡名改为帝陵之名的制度。如东汉公元146年,汉质帝崩,葬于河北蠡吾县(今蠡县)陵名“博陵”,依制改蠡吾县为“博陵县”,所在郡也隨之改“博陵郡”。此郡从东汉到隋唐七百多年,曾经郡与国交替,三废三复,多次变更郡治所在地,但范围基本在今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定州、安国、安平、蠡县、深泽、饶阳等县市。在博陵设郡(146—约903年)的七百多年间,崔、邵、阳、濮四姓逐步成为该郡望族,都自称“博陵衍派”。特别是崔氏,唐代出了28位宰相,差一点压过李氏成为唐代第一望族!同为博陵望族,邵氏并非唯一或第一,故“博陵郡”并不是邵氏专用及唯一的郡望或称郡号;另外,史料、谱牒至今找不出邵平与300多年后才设立的“博陵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称召平为“博陵郡始祖”是凭空猜测,没有史料或文物作依据。既然邵氏只是博陵四大望族之一,既非唯一(大门写“博陵衍派”也可以是崔、阳、濮三氏),更非第一,则如果搬出比博陵设郡早350年的大名鼎鼎的东陵侯召(邵)平来,岂不是邵氏“只此一家,別无分店”,不会被别姓共享了吗?——这大概就是各地邵氏,长期都是郡号“博陵郡”与堂号“东陵堂”同时并用不悖(洛阳、南海、福州.....)的原因吧?——遗憾的是有些半文盲们,非要把邵氏专用堂号”东陵堂”改成从未存在过的“东陵郡”不可,有的人还不作深究,硬把“博陵”称为邵氏的“总郡号”,而把“东陵堂”当作其“分堂号”,更是无知瞎猜!难道东陵堂始祖是从350年后才设郡的“博陵”“分出来”的吗?!这不等于颠倒祖孙关系,把祖宗颠倒为子孙了吗?!——总之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东陵郡”一说!错标为“东陵郡”的一定要纠正,才是求真务实,尊祖敬宗;谁想遮遮掩掩,保留“东陵郡”的谬说,只会让邵氏出丑,子孙蒙羞!
         2018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0:37 , Processed in 0.0743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