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2235|回复: 4

博陵郡(东陵侯)雁门邵氏世系图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发表于 2018-11-17 1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4-3-2 19:44 编辑

博陵郡(东陵侯)雁门邵氏世系图(个人考稽,仅供宗亲和方家斧正填补。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家世宗谱载书流传!)
一世 召康公(姬奭)(前1122--前993),本姓姬,廼黃帝之玄孫後稷(弃)之苗裔焉。周文王庶子奭之後裔也。奭公佐周,曆文武成康四朝,為“文武十乱勳臣”之一。武王滅紂,分陝而治,周公旦主陝東,奭公主陝西,遷歧山豐邑。布文王之政,巡行南國,茇舍甘棠聽政,有德政,民服其賢,詩詠歌之,雲“甘棠遺愛”也。史稱云:“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蓋公之賢德也。”迨成王時,職周為太保,蔔築洛邑,徵伐管蔡淮夷之亂,安集王室,以寧東土,鼎天鬲地,封疆北燕,享公爵也。奭公壽享百三十,薨諡曰康。与周文公旦、毕公高、吕公尚同葬於毕,陪茔文武。佐周翦滅殷商,因功采邑岐山為召,[案雲廼今陝西扶風縣東北有曰召亭也]遂以采邑為氏,廼召姓始自由來也。成王時,封國於燕,不就,周三公[案云:三公迺曰太公姜尚;曰太师周公旦;曰太保召公奭也]皆以元子就國。康公留鎬京佐周,為王世卿。康公娶氏有姒,生子四:長曰,代康公就燕,早薨無嗣。次曰[或稱伯憲],襲康公爵,為王上卿佐周,遂為康公封邑支子裔之祖也。三子曰,兄燕侯。克公薨,無嗣,承長兄爵,襲封燕地,子嗣世為燕侯,為邵氏封國支來由也。傳三十四世,列王四十三,載於春秋史冊哉。幼子曰伯龢,史載為召氏之分族長。其事無稽,子裔傳序未明,故記之以考也。
二世 聞公[或稱文公][讳伯憲],襲康公爵,為王上卿佐周,遂為康公封邑支子裔之祖也。娶天水元氏。
三世 尹公 一名允,娶京兆鄷氏。
四世 武公(姬正)諱正,娶上穀邘氏,諡號武。(又有云四世为伯廖,作伯晨,娶东莱吕氏。)
五世 成公,娶弘農楊氏。
六世 威公,娶濟陽左氏。
七世 嘉公(?--前874年)谱載:字伯業,諡號劭,娶西陵方氏。[案雲今出土文物,见《琱生五年簋》《琱生六年簋》《琱生九年簋》载其事。云称召幽伯,配幽姜。生穆公虎
八世 穆公虎(前904-前820年),案雲世袭爵位,召康公姬奭封邑召為氏,故又曰召虎,後皆以召為姓也。娶氏东莱吕氏(齐太公姜尚后),又云召姜。康公嫡嗣襲召公爵,為周姬氏宗伯長,佐周。薨諡穆。時周室弱瀛,厲王暴虐,國人暴動,穆公廼諫厲王止謗,曰:“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厲王不聽。穆公思周德之不類,迨糾合姬氏宗室戚屬於成周,以救周室,賦《唐棣》之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廼欲令奉率德義,為天下式,然處天下而能慎行者寡,國人圍鎬京,厲王奔彘,穆公以子救厲王太子穆公(虎)周定公(黑肩)共同攝政十四载。世稱周召共和。開國史紀年。載於史冊。厲王薨,穆公虎輔太子靜[亦曰靖]登基,是為宣王。迨佐周中興,平淮夷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穆公其後子裔雖顯於諸國,奔踏遊仕於列國,世為卿士。穆公曆周孝王、周夷王、周厲王、周宣王朝,薨于宣王七年,谥曰
九世闕缺無考       [承燕支:惠侯(前886-前827)]
十世 召宣公  [案弋阳东山甘棠邵氏宗谱中《新安黃墩邵氏族譜世系引序》(宋 邵昂)雲:迨褒姒媚淫幽王,博一笑而烽火戲虐諸侯,而致犬戎亂周之祸,故得周室式微,諸侯紛亂,禮崩宗析,王族世卿潰裂。至二王並立,召、氏族作壁上觀,自逸於地。穆公嫡孫召宣老於其地,葬扶風岐山之陽。至平王東遷洛邑,西土畿內姬姓王親七姓從王,在其中也。七姓者:周、召、劉、單、祭、凡、毛。平王賜之骍旄之盟,曰:世世無失職。故之裔在東周王室得以複其職。
十一世 召文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携王室公卿七氏東遷洛邑,召氏其一也。召文公攜宗族随遷,采邑東遷王屋(今河南济源召原)。自爲春秋时。子裔承爵,仍顯達于諸侯。历周莊王、周釐王、周惠王三朝的卿士。(2020年在山西运城垣曲县白鹅村考古,证实了平王东迁,召氏采邑移于济源王屋、山西垣曲之地,与史载吻合,并出土《太保燕仲鼎》及《燕姬鼎》等。)
十二世 阙失名讳。[案雲:召忽公(前724--前685),仕齊大夫,盖为召穆公虎之庶支。以節死國難。葬安丘召忽镇。
十三世 召伯廖。《左氏春秋》云:周惠王十年(前667年),王使召伯廖錫齊桓公命。
十四世 召武公。《左氏春秋》云:周襄王三年,魯僖公十一年(前649年)襄王使召武公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呂甥、郤芮相晉侯不敬,晉侯執玉卑,拜不稽首。
十五世 召昭公。《左氏春秋》云:1 魯文公五年(前622年)三月辛亥,安葬魯國小君成風。周襄王派召昭公到魯國來會葬。2周襄王二十九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王派召昭公過賀秦穆公金鼓。
十六世 召桓公[姬襄]。《左氏春秋》云:1周簡王十一年(前575年),晉厲公使郤至告慶于周,見召桓公與之語。2魯成公八年(前583年)秋,召桓公到魯國賜命魯成公。
十七世 召戴公。《左氏春秋》云:周定王十三年,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夏,王孫蘇派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立召桓公襄。
十八世 召襄公。前593年-?(周定王時期)
十九世 召惠公族羗。见《世本》
廿世 召庄公(姬奂)。《左氏春秋》云:1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己醜,召伯奐、南宮極以成周人戍尹《左傳●魯昭公二十三傳》;2魯二十有六年(前516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3周敬王元年(前519年),召伯奐、南宮極震死。
廿一世 召简公(姬盈)。公元前519年,召莊公奐公子召簡公盈王子朝奪位,周敬王攜晉頃公出兵圍京畿鞏邑。莊公奐逐王子朝。王子朝裹挾毛、召、刘氏宗人及周室圖冊奔於楚。簡公盈迎周敬王仝參屍盟,再曆趙車叛周亂,簡公亂中遭京師人殺,召國遂滅。[案雲:史載召國自康公奭采邑於召,傳二十一世至簡公盈,存國五百三十四年也(前1046-前513)。]召氏失爵,召氏宗人株連,亡奔于諸侯,自後召氏少顯于史册。《左氏春秋》云:1、魯昭公二十四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春正月辛醜,召簡公、南宮嚚通過甘桓公拜見王子朝。2、魯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王子朝之亂,十一月辛酉,晉國軍隊攻克鞏。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嚚裹挟王室典籍逃奔於楚。召簡公至屍地迎周敬王,及劉子劉文公、單子單武公盟。3、周敬王七年,魯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三月,京師人殺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魯之子(王子朝餘黨)。尹固之複也,有婦人遇之周郊,尤之,曰:“處則勸人為禍,行則數日而反,是夫也,其過三歲乎?”
[案雲:史載召國自康公奭采邑於召,傳二十一世至簡公盈,存爵五百三十四年也。(自召康公奭起至召简公盈止,即前1046-前513)],召氏失爵,召氏宗人株連,亡奔于諸侯,自後召氏少顯于史册。庶族散於六国见于史册者若齊大夫召忽、召揚者;若衛召獲者;若楚召滑者;若秦召不疑、召騷、召處、召瞽者,皆為召氏,實為穆公胤裔之傳也。]
附:案稽湻安《諫坡邵氏宗譜》、《登雲東井邵氏宗譜》載雲:召氏封國支世系:一世召公[案雲姓姬諱奭][案雲史稱召康公或召伯]封於燕,未就,以元子克承燕而爲诸侯;二世睿候[姬克](今考古已确认),承召公封爵北燕;三世憫侯[姬旨],克侯之弟,代承燕侯;四世喜候[姬舞];五世景侯[姬憲];六世定侯[姬和];七世貞候;八世殤候[燕伯聖];九世惠候(前894?-前827年),历當厉、宣间。封国燕系蓋自惠侯以下依史記世系也。當傳三十四世至燕太子丹(前256-前226)(非有四十二世,况历代诸侯皆有父子相承,兄弟相及之事。稽核康公同时列国若宋、若齐、若周、若鲁、若陈等世次皆未有超四十世者,岂则燕国历八百载而世次越四十余世也),列王四十三。《史记召燕世家》所载应有衍误重叠之处,历代皆有考证。




上一篇:湖南安化金鈴邵氏流源序(雲為康節公之支流)
下一篇:《新安甘棠邵氏宗譜序》(宋-汪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1: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3-8-17 18:58 编辑

二十二至廿九世阙失无考
廿九世 召简公盈八世孙也。召氏自周敬王七年(前513年)简公盈失国爵除,召氏子裔遂废为庶人,子裔散於列国无显於世,遂以召康公君奭采邑爲氏也传八世至臻公世居燕代間,避战国亂,攜族遷居燕上谷、雁门以存身。娶格氏,生一子曰
三十世 ,(又雲避戰國亂,再遷居於魏郡雁門也。匡公娶巨鹿舒氏,生子一曰
三十一世 徒居高平(即今山西晋城之地,雍公故雲:“肇迹晋阳,衍泽关西,拓业蒲城,分宗洛下。”子裔分徙于幽冀青兖河洛间。郡望四地:雁门、博陵、安阳、汝南。),娶趙郡主父氏,生子一曰;再娶魏郡新恒氏,生一子曰。(案淳安《谏坡谱》《东井登云谱》载:皆雲臻公为燕太子丹之子,传五世至秦东陵侯召平、汉广严壮侯召欧、秦赵王左相召骚,实衍误也。)
三十二世(前251-前180),字衡仁,又雲伯田。籍广陵。仕秦始皇嬴政朝,世守秦王陵,爵東陵侯,食邑萬戶,居廣陵也。太史公《史記》蕪漏罔紀,書載有三:秦東陵侯平;陳王將廣陵平;漢齊王相平,皆出召公否乎?史載考證皆無定論,姑妄為一人者矣。秦亡漢興,公失爵邑,廼居西京長安也。不仕漢邦,慨然而為布衣,家貧,種五色瓜為娛,世誉曰東陵瓜。蔔居長安城東青門為隱。公與漢相蕭何友,时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使使拜何丞相为相国尉,诸君皆贺,独平公吊。且谓何曰:“上暴露於外,而益君封置卫者,有疑心,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萧何从其计,高祖果悦不疑。何以平公贤荐,複代曹参相齊王刘襄。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呂後崩,朱虛侯劉章告齊王,令發兵誅諸呂,廢少帝立齊王。王與舅駟鈞、郎中祝大午、中尉魏勃謀,平固執不許,為魏勃所紿,遂將兵圍丞相府。平歎曰:嗟呼!道家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遂自殺。存節義耳!平公歿,葬永城芒碭山。文帝刘盈立,思平公忠節,赠平爵下邳侯。荫封其元子黎陽侯( 黎阳邑,汉高祖初年置黎阳县,属魏郡。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因以为县名。此为浚地设县之始。乃今河南浚县东。,子裔世袭,子孫遂以東陵侯為肇派来祖,衍派商音博陵,此受姓分派所由來也。東陵侯平公娶魏郡畢氏,生子五:長曰,諱德徵。文帝即位,思平公節烈,封其元子襲黎陽侯,子孫世襲也。次曰,諱德尊。漢爵昌平侯。生子曰,為承侯,仕漢輔國將軍,娶黃氏,生子曰,仕為郡太守,其傳序未詳哉!三曰,諱德元,漢惠文帝時,為並州牧,封昭平侯[又稱始平侯]。生子曰,諱元山,漢察孝廉,舉為南郡太守,娶蘇氏,生子曰,入大漠,後嗣未詳也。四曰,字德慶,世居沛郡相縣,生子曰,趙生子曰,閔生子曰,其後世系未詳載也。平公幼子曰,諱德延,居河西道,生子二:長曰巨集;次曰,巨集生子曰,寬生子二長曰體;次,其後世系衍流未詳記述矣。至西漢時,子孫紛徙於四邑,遂顯於朝也,蓋為東陵青门肇派受姓所由來也。自後吾東陵、博陵、安陽、汝南、新安、範陽、淳安、雁門、高平等甘棠邵氏皆祖平公为衍派来祖矣。其事见于《史记》《汉书》。
三十二世 (前247-前208)秦人。陈胜称王,以武臣为将军,召骚为护军,北略赵地。不战而下三十余城。武臣自立为赵王,以为左丞相。将军李良反,袭邯郸,骚与武臣皆被杀。事见《史记》。
三十二世 (前244-前179年)諱仕貴。沛人。以中涓從漢高祖起于沛,至灞上為連敖,以騎將定燕趙有功[汉三年十一月高祖与韩信合兵襄国殺赵王歇周勃召欧平定恒山巨鹿燕国燕王臧荼降於汉]。高帝六年十二月(前201)甲申,以功臣位次第二十八,封爵廣侯,封邑廣[案雲:廣县,侯国。廼今山東潍坊市青州市西南楼山北麓下圈村瀑水涧西广县城也。]。嗣二十三年。孝文二年(前179)薨,謚曰壮。生子一曰勝(?-前171),孝文二年(前179年),襲爵广严侯,嗣九年(前171)薨,謚曰戴。居河西道也。子曰嘉(--前157),孝文十一年(前169),承爵,嗣十三年(前157),謚曰(又云。孝文后七年(前157)座失金事遭腰斩,薨無嗣。三世而國爵除。诏欧公庶族徙充关中安陵宣帝元康四年(前62),歐公庶玄孫曰不識,仕安陵大夫,詔復其家耳。其後子裔事蹟衍序未詳,今尚未知以歐公為遷祖之宗衍胤緒。其事见于《史记》《汉书》。
三十三世 (又云)(?-前170) 諱德徵。文帝十年辛未(前171),以公父下邳侯忠節,公系世家子,封黎陽侯,使世襲之。嗣二年,孝文十一年薨(前170),諡曰。公稽考召燕二支世有封邑,始立昭穆系圖,創為召燕世譜,以明來由也。娶李氏,生子一曰
三十四世 (前190?--前115),諱文素。文帝后五年(前149),襲父孥公爵,承封黎陽侯。嗣三十五年。武帝元鼎二年(前115)薨。娶清河崔氏,生子一曰
三十五世 字德裕。時初景帝為琅琊王,詔書高選官屬,請君為中尉。君為人體素方嚴,儀容甚偉,雖私門接對,僮僕儼然,不厲而威,王甚憚焉。王常侯君晝息,身隨使者潛至君舍,令使者進曰:"王有令。"君徐理鬢冠履,俯伏盡禮,然後讀之。王與使者群立瞻聽,為之歎息曰:"古人稱不愧于屋漏,其邵中尉乎?吾反逆詐以試長者,豈不陋哉!"王虛心受納,欣宴言話,晝夜無休。君乃上書諫王,王讀三四,瞿然失色,後謂左右曰:"思邵中尉之言,使人於今毛豎。”武帝元鼎二年(前124),承黎阳侯爵,嗣九年薨。[《太平御覽●職官部四十六》卷二百四十八《邵氏家傳》,魏晋时所述。]。生子曰
三十六世 諱元誕(?--前105)。武帝建元五年辛亥(前136?)[史记诸侯表雲:武帝元朔五年(前124)袭爵,此當为确。],襲封黎陽侯,嗣十九年。元封六年(前105),坐匿軍馬事遭斬,國滅爵除。娶裴氏,生子二:長諱伯興,字孝起;次諱仲緒,字孝連。郡上計吏,舉茂才,拜侍郎,授岳州華容令。緒娶南陽朱氏,生二子:曰旦;曰晏,生歿事蹟未詳也。
三十七世 伯兴,諱孝起,漢察孝廉,舉高第,授水部員外郎、散騎常侍、遷諫議大夫。因先世坐失军马事避祸,遷居九江郡壽春。娶南陽裴氏。生子一曰信臣宣帝元康四年(前62),詔復功臣,復其家耳。
三十八世 信臣(前93-前31),諱翁卿,徙居九江郡壽春尚志里。宣帝朝,以明經甲科為郎官,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後累仕零陵、南陽、河南三郡太守。與民興利,惠政及人,視民如子,民呼為召父。詔賜金四十兩。元帝竟寧元年戊子(前33)三月,考績第一,時徵為少府,列於九卿。年老卒於官,入漢書循吏傳。著《召氏家傳》十卷藏于天禄阁[案見唐藝文志載],又輯録家乘世譜,爲邵氏首修谱牒。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诏司徒、广平郡侯程泰[亦云曰僧泰]编订《姓望》信臣公《召氏家状牒表》,司徒程泰《召氏表状》,敕定召氏爲门阀衣冠[其文见载於《弋阳甘棠邵氏宗谱》]。平帝元始四年(4年),詔祀百辟卿士有功於民者,九江郡以公應詔,郡官立祠於其塚,南陽至今有召父祠、召公坊也。建武七年(31年),南陽太守杜詩賢,南陽人語曰‘邵父杜母,並見綱鑑,其遺愛不下南國之頌召康公也。娶太原王氏,生子三:長曰諱叔雄,漢郡公府揚州從事,除江陵、枝江二邑邑令,遷大中大夫。娶南陽朱氏,生子三:曰;曰;曰,後世流序未詳也。信臣次子曰,字叔嚴,漢郡功曹,娶泰山羊氏,生子曰,世系衍序爾今皆未詳載於譜,難覓其跡也。信臣公幼子曰,乃吾安陽、汝南二邑子裔之來祖也。自後信臣公子裔分衍,又徒遷商洛冀燕,世為漢宦仕族矣。自後子裔分派,郡望商音博陵[案今河北安平、深縣、饒陽、安國等地]之地,稱博陵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4-11-19 07:32 编辑
(接上世系)


三十九世 芝,諱叔芳,漢仕郡功曹掾,除上黨太守,遷大中大夫。平帝元始三年(3),詔天下故家大族譜牒一一給付之,拜受召氏譜牒。娶扶風馬氏,生子二:長曰融,諱彥先。漢司徒、大中大夫。娶溫氏,生子曰建,事蹟未詳。芝公次子曰,諱伯任。
四十世 安,諱伯任。倜儻高曠,不拘小節,西漢間為太子舍人。建武中仕卷令,曆汝南太守。德政上聞,封萬戶侯。遂自家居汝南郡也。娶張氏,生子二:長曰倫字子悌,漢治書侍御史。娶陳留殷氏,生子曰崇,行狀未詳;次子曰,諱伯春。
四十一世 (33-91),諱伯春,居九江郡夀春尚志裏。少習韓詩,博通書傳,以誌義聞於鄉裡。號之曰德行恂恂召伯春。有智讓,能講論。初以明經舉,擢拜議郎。漢章帝建初元年(76),郡慕其賢,申奏朝廷,辟司徒府,遷騎都尉。肅宗章帝朝,拜左中郎將,教授諸王。建初四年(79),肅宗詔丁鴻與廣平王羨及諸儒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論定《五經》同異於北宮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馴與賈逵、丁鴻、楊終、班固、李育、樓望、成封、桓鬱等集議,參撰春秋經義,聞於時(案《使諸儒共正經義詔(漢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曰:蓋三代導人,教學為本。漢承暴秦,褒顯儒術,建立《五經》,為置博士。其後學者精進,雖曰承師,亦別名家。孝宣皇帝以為去聖久遠,學不厭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書》,後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複置《顏氏、嚴氏春秋》,《大、小戴禮》博士。此皆所以扶進微學,尊廣道藝也。中元元年詔書,《五經》章句煩多,議欲減省。至永平元年,長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業,當以時施行。欲使諸儒共正經義,頗令學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學之不進,是吾憂也。」又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於戲,其勉之哉!(《後漢·章紀》))。出仕外郡,拜陳留太守。建初八年(83),帝詔勉,賜刀劍錢物(案《勉勵邵訓詔》(建初八年十二月己未))曰:陳留太守講授省中,六年於茲。經術明篤,有匡生解頤之風。賜錢三十萬,及刀劍衣服居家之具。(《禦覽》二百六十二引《邵氏家傳》,「邵訓字伯春,為陳留太守」。《後漢·儒林傳》作「邵馴」。))。元和二年(85),入為河南尹。章和二年(88),代任隗為光祿勛。永元三年(91),卒於官,入漢儒林傳,賜塋附園,詳見墓碑。[案《後漢書●召馴傳》載雲:馴父安,為卷令。]《氏族通志》可考也。娶扶風馬氏,生子二:長曰岫;次曰崑,事蹟未詳也。後馴公析博陵郡為安陽、汝南二派。(其事見後漢書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又案《東觀漢記》雲:召馴,字伯春,以志行稱,鄉里號之曰“德行恂恂召伯春”。以明經有智讓,能講論,拜議郎。章和中為光祿勳。書鈔卷五六。又《召氏家传》曰召驯字伯春为陈留太守以君性多弘恕追诏勉厉之曰陈留太守讲授省中六年于兹经术明笃有匡生解颐之风赐钱三十万及刀剑衣服居家之具)。生子二:崑、岫
四十二世 ,諱景山,遷居魏郡。漢為郡公曹,至太中大夫,增輯家乘譜牒。娶劉氏,生一子曰
四十三世 汉安、桓帝间,仕青州刺史。為避事,以其家世有封邑,故添邑為邵,安阳、汝南二派从邑。迨今邵之從邑肇此也。則今之邵氏皆休後也。[又案《青州府志》載:有召休,九江壽春人。元帝時為青州刺史。此纪当为阙误。][按《氏族博考》曰:春秋召與邵本一氏,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為邵也。]子孫散徒,昭穆衍流子裔簪纓顯宦於時,為故博陵钜族,枝繁葉茂,傳序衍徙於冀燕豫魯,遂分商洛、汝南、安陽、兖代上穀、雁門、高平等派。休生子曰夔。
四十四顺帝间,先世世儒经术为著,以父青州刺史举孝廉,初为议郎。为光禄大夫、冀州刺史周举所善,从其为幕,后为郡将(《后汉书-周举》云:勰字巨胜,周举子,少尚玄虚,以父任为郎,自免归家。父故吏河南召夔为郡将,卑身降礼,致敬于勰。勰耻交报之,因杜门自绝。)。时大将军梁冀贵盛势炽,被其征命者,莫敢不应,征召投于,为大将军府参军。汉桓帝时擢汝南太守。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年老寝滞,不过举孝廉。后坐女婿亡吏,太守怒而杀之。时人罔忌禁者,多谈为证焉(《后汉书•郭躬传》)。延熹二年(159),桓帝依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坐阿附免废,贬官。延熹九年(166),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与汝颖李膺、陈寔等同参党锢之争,陷于狱,再遭贬不仕。廼避祸遂居颍川郡阳翟。与同郡颍川名士钟皓、荀淑、韩韶、陈寔师友。生子三:长曰,字公珩,灵帝间拜光禄勋。次曰珪,字公珪,为侍中、大鸿;三曰某,字公瑁仕会稽郡吴县令,遂居会稽之地
四十五世 公珪,灵帝间为侍中、大鸿胪。生子三,次曰荣;三子曰閭,字季昭:乘從伯祖,灵帝间拜光禄勳。
四十六世 ,献帝时拜左仆射。献帝建安四年,以邵荣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置左右之始也。(《事物纪原》-宋-高承
四十六世 ,字季昭,献帝时拜侍中,出則陪乘入侍左右。忠言善謀,先納善法,誡臣輔之朝夕獻納。雖得于上身在親近,不敢自恃,敬之心彌篤。(谦:字子冲,光禄勋琦子,为阳夏侯。生子曰翊,字君佐。)
四十七世 阙缺(案晋大司农博陵崔洪撰《邵氏世系略序》雲:讳临,生四子,乘公之父,兄弟皆宦郡守、刺史之职。待考!)生三子:乘、祥、祯。((196-263)字君佐,乘公從王伯也,居汝南阳翟。建安十六年为奋武校尉,至桑乾与乌桓战,大破其酋帅。建安二十年,迁奋威将军,從曹操平张鲁,拜翊安远将军,与夏侯渊共守汉中。建兴五年,败新城太守孟达,斩获。建兴六年为扶风、武都太守、都亭侯。從司马懿拒蜀汉。七年归武侯诸葛亮,拜征北将军。建兴十二年,从诸葛亮出斜谷。景耀六年,随姜维伪降钟会,后因密谋复蜀败,为乱军所杀。子二:均;岳。父曰谦,献帝时爲折冲将军,进阳夏侯。祖曰琦,灵帝间为光禄勳。
四十八世 乘(232?-?)字元盛,[案雲亦謂乘亦曰烋也],世居魏郡安陽鄴城柏城裏,為博陵郡安陽派遷祖也。以明經行修,舉孝廉,官侍郎。魏黃初元年(220)(案《谏坡谱》载,应阙误),除徐州別駕、驃騎將軍。晋武帝太康中,除天水守、大將軍,除青州刺史。朱文公熹讚曰:“奮武揚威,義昭金石。實維有功,標名赫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日有禦侮,千古馳名。”迨為實信銘讚謂耳。晋咸宁元年(275),增辑家谱。时吏部尚书、大司农博陵崔洪作序(见载於《弋阳东山牛桥甘棠邵氏宗谱》)。子裔自後忠直懷忠,憂國為民,葢為烈士也。娶安定皇甫氏,生子三長曰,爲今福建(楚苌支,实考为续公之胤嗣,而非继公之傳也。见《李公安阳邵氏夫人墓志铭》。)、广东(三山、连州晔公)、吴越(虞山、杭州)等来祖;次曰續;幼曰洎,乐安内史,從兄续抗石勒於乐陵、厌次之地,後为石勒殺。(应与祥并列,为安阳派来祖,子讳,字嗣祖,居魏郡安阳。晋冀州刺史、敕祝阿子、安阳郡侯,徙居山东厌次富平城。续公殁,诏其节义忠烈,改富平城爲邵城。为江右[弋阳、德兴、都昌、上饶、广丰、余江]、徽州支、洛阳及吴越康节支、丹阳亢公支、常州灵甫支、湘楚[宪夫支、隆回支]、福州三山、广东南海、连州等支派来祖。)
四十八世 祥諱敬順[又雲諱貞順],晉仕太子洗馬府衛參軍。建興元年,詔除驃騎安西將軍、廣陵守。居汝南。娶徐氏,生子一曰。案谱云:晉太康七年,太子洗馬府衛參軍攜子汝南太守、從子冀州刺史等投狀上呈邵氏家狀,朝廷品姓為晉國柱國十姓之一,世稱雁門邵氏,遂成華夏氏姓钜族也。(为汝南派)
四十八世 均(226-265)伯衡,乘公從兄也。父翊,都亭侯。均因父归降蜀汉事,有司奏於魏明帝,论斩。或谏曰:“翊祖父琦立名於汉世,父谦亦有功於大魏。伏惟陛下矜悯其先祖遗功,以彰陛下宽仁之德。”遂徙均於乐浪。晋武帝践祚(265),大赦,均始还颍川。后为颍川都尉,未几,卒於官。弟岳(229-256),字仲泰,仕蜀汉辅汉将军。延熙十九年(256),岳时年二十八,从大将军姜维伐魏,临阵而殁。
四十八世 畴(235-274)温伯,乘公從弟也。先世分居会稽。仕孙吴帝皓,为郭涎功曹。后以节义死,皓嘉畴节义,诏郡县图形庙堂。其事见《三国志》《会稽邵氏家传》。
四十八世 悌元伯,乘公從兄也。世居冀州部魏郡阳平。向有谋略。初为丞相司马昭掾属,主管机密,为之僚。时魏景元四年(263)秋七月初三日,初,晋遣钟会之伐蜀也,西曹属邵悌言于帝曰:"钟会难信,不可令行。"帝笑曰:"取蜀如指掌,而众人皆言不可,唯会与吾意同。灭蜀之后,中国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卒如所量。咸熙元年(264)三月司马昭爵九晋王。司马昭辟为西曹属,其事见《三国志》《晋书·文帝纪》初,文王欲遣会伐蜀,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锺会率十余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余人行。」文王笑曰:「我宁当复不知此耶?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敌禽耳.惟锺会与人意同,今遣会伐蜀,必可灭蜀.灭蜀之後,就如卿所虑,当何所能一办耶?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及会白邓艾不轨,文王将西,悌复曰:「锺会所统,五六倍于邓艾,但可敕会取艾,不足自行.」文王曰:「卿忘前时所言邪,而更云可不须行乎?虽尔,此言不可宣也.我要自当以信义待人,但人不当负我,我岂可先人生心哉!近日贾护军问我,言:『颇疑锺会不?』我答言:『如今遣卿行,宁可复疑卿邪?』贾亦无以易我语也.我到长安,则自了矣.」军至长安,会果已死,咸如所策。
四十九世 续(262-320)(安阳派,世系另述)字嗣祖,父曰,字元盛,魏晋散骑侍郎、青州刺史、行大将军事。世居魏郡安陽鄴城柏城裏续公少有誌烈,博覽經史,妙解天文。初為成都王穎參軍,後為苟晞參軍,除沁水令。晉元帝時,五胡亂華,遭石勒之亂,公力匡晉室,歸鄉集族眾,归於节制公領兵屯山東棣州之厭次縣富平城,先為樂陵太守,綏懷有方,尋以兵屬。再除平原太守。永和四年,為石虎所擒,不屈,忠烈殉國。子,兄子存、朗皆仝死難,載紀史冊也。晋元帝诏赠安阳郡侯,勅富平城曰邵城,子裔自遷其城居焉。續公累官冀州刺史、進平北將軍、持假節、敕封祝阿子,贈安阳郡侯。娶劉氏,生四子:長曰,為督護,仝公死于國難。次曰,襲仕冀州刺史、平北將軍、假節、封祝阿子。後被亂賊殺。三曰;四曰。女一曰,俗名玉娘骁果向有父风,配东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泉陵县公广平刘遐。元帝南渡建康,汝南、安阳二派山东裔緖扈從,徙遂侨居江左丹阳、会稽之地,江南廼有邵氏自始也。晉太康七年,与从父太子洗馬府衛參軍讳祥者、从弟汝南太守夔等投狀上呈邵氏家狀,朝廷品姓為晉國柱國十姓之一,晋敕四望:博陵(高平)、汝南(蔡州)、魏郡(安阳)、上谷(雁门),世稱雁門邵氏,遂成華夏氏姓钜族也。续公至隋唐间世系阙缺而无考。(其居山东安阳派嫡嗣唐越国公忠信公世系载见於弋阳《东山甘棠邵氏宗谱》)(又案:续從兄:广平太守、顿丘太守、冀州刺史,皆见《晋书》)
四十九世(汝南派)字叔龍,初為郡功曹、朝議郎。元帝永昌元年,授都尉散騎侍郎、平西長史。咸和元年,除汝南太守。八年,破石勒有功,賜爵關內侯。娶江夏費氏,生子三:長曰,諱義高。仕晉廣州主薄、太子舍人、護軍長史、授大將軍爵。石勒之亂,沒于胡也。娶潁川趙氏,生子二:長曰元遷,遇石勒亂,同歿于胡。次曰仲韓,世系歿葬未詳也。夔公次子曰,諱子綱,乃淳安遷祖也。幼曰,生卒未詳難稽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4-1-2 16:52 编辑
(接上世系)


五十世 纪,讳子岡,晉時初為安陵招討使,後康建元時曆轉武原太守,襲父爵封關內侯。永嘉末,隨元帝渡江南遷,攜宗居於江南,卒葬杭州余杭也。公娶龐氏,生四子:長曰,字仲賢,晉永和中襲爵關內侯。娶太原王氏,生一子曰,其後傳序未詳。次曰,諱君度。三子曰;幼曰;歿葬婚娶世系皆未可考也。
五十一世 遵,諱君度,晉哀帝時授中郎尉。帝奕太和三年,遷征北將軍府司馬。娶馮翊張氏,生三子:長曰;次曰;三曰愛。
五十二世 (汝南派),字正善,晉太甯中拜太子舍人。後拜司徒右長史。[案雲公少好學,得州裡聲譽。伯祖續公遭石勒亂被圍,以表遣公入朝面陳丹契,氣度溫,文辭旨切直。晉明帝甚加恩禮。因續沒于胡,羨公留江表,固辭不仕。帝遣人諄諭,不得已,廼起為蘇州吳縣令。寬猛得宜,百姓安之。時王敦逆志已彰,元帝既以淵為征西將軍,鎮合肥。劉隗為鎮北將軍,鎮淮陰。聲言北伐,實欲擊敦隗,用羨為腹心,表為鎮北司馬,領廣陵太守。及隗敗八胡。羨被禁錮久之。敦死,拜司徒右長史。自從祖父(续)歿胡之後,雖在朝列,常布衣疏食,不行慶吊之禮。太和五年[又雲咸康五年]卒,墓葬余杭。娶劉氏,生五子:長曰字德宗,晉伏波將軍。娶阮氏,生子曰[亦名淵]。次曰字叔宗,晉殿中將軍、雁门太守。晋元帝南渡建康,携家南渡,迁居丹阳于镇。娶隴西李氏夫人。生子二:曰文起[亦名文啟],左丞相;曰文達,戶部尚書。三曰字季宗,晉右衛將軍。娶胡氏夫人,生子二:長曰石麟;次曰石虎羨公四子曰方平字彥宗。五曰景慎字永宗,娶孔氏安人,其後世系譜牒未詳載也。(休宁谱无羡公世系,为纪公世系)
五十三世 方平,字彥宗,東晉授兵曹參軍。娶徐氏,生一子曰
五十四世 敷,字子敬,晉明威將軍,改授東陽、新安二郡太守。娶太原王氏,生子曰恭,諱志甯,晉招遠將軍、大司馬也。娶安定皇甫氏,生子曰坦(永嘉南渡,扈驾建康,迁居于润州丹阳,南方有邵氏,自公始也)
五十五世 恭 諱志甯,晉招遠將軍、大司馬也。娶安定皇甫氏,生子曰
五十六世 坦,字君平,晉孝武太元中別駕將軍(伏波将军),除睦州始新令。有賢德,卒葬淳安清風裡。[案淳安譜雲:坦字君平,晉別駕將軍,授睦州始新令,蒞節廉明,勞心撫字,治甚有聲。去任,邑民老少扳轅臥轍乞畱,不聽,行至合陽留者不止。令感邑民之留,遂築室而居,為始新人氏。始新即今湻安縣也。唐曰睦州,晉曰始新,是吾邵創居於湻安者,自始新令公始也。墓附葬焦石。娶劉氏,生三子:忠、嵩、暠。]娶劉氏,生三子:曰;曰;曰。自後子裔世居淳安合阳,故尊坦公為淳安派一世祖也。(今淳安、贵溪、乐平等尊为始迁祖。)
五十七世 忠,諱子貞,晉仕明威將軍。
五十八世 文操,諱子強,仕晉壽昌令。
五十九世 检,諱君仲,仕劉宋朝龍驤將軍、始新令。
六十世 元通,讳君長,仕劉宋壽昌令。
六十一世 伯孙,諱宗孝,仕蕭齊,孝建間授左衛將軍、越州余姚令。
六十二世 景盛,字子虞,蕭梁武帝時授常侍。
六十三世 僧虬,諱子明,仕陳宣帝,大建三年,授分水縣尉。生三子:曰文錫,子裔分徙东井登云坊;曰文宪;曰文爽。乃淳安世系谏坡支衍派祖也。[案雲:隋大業十三年,詔修定族譜。公投進邵氏譜狀,左光祿大夫高士廉以雁門邵編為國之柱十姓之內,與他氏十五姓為國之樑不同,許世通婚姻者一百九十八姓,與二千三百之雜姓不同爾。曆隋唐宋品姓世為國柱之姓。]
六十四世 文爽 (汝南派淳安支)  因子乌龙王(仁祥公)显,敕封侯爵。娶淳安方氏。          
六十世 仁祥(579-629),讳俊,字安國。隋末,放情林壑,人目為傲士。唐貞觀初,建德令周光敏貪橫,仁祥因民怨直數其罪,令恚,予杖。因叱之曰:“三日必報。”立忿而卒。及期,有巨蛇入縣治,光敏獨見仁祥手劍上階,呼曰:“邵傲士來也!”僕地流血而死。吏民震傈,因為立祠於烏龍山,以山名諡。後以陰助唐徵辽东高丽,征討有功,唐贞观十九年詔封烏龍感應王。墓在清平鄉之尋鳳裡。娶方氏。貞觀六年,王長子仕和奉柩歸,同夫人方氏合葬於尋鳯裡。夫人乃漢仙翁方儲之裔孫也。後邵、方世姻,至今不絕。王生子三人:長曰仕和(始威德昌赞利侯),官至大司馬、冀州防禦使,傳八世至十二世至旺[谏村祖]、晔[洒川祖]、昕[富文祖]。次曰仕訪(绍休衍昌敷利侯);三曰仕談(绍烈福昌广利侯)。父文爽及三子承恩敕封侯爵。母、妻二方氏为夫人。后历代皆有封赠,立庙祀享。 (乌龙王,唐贞观三年,敕封乌龙王。吴越谏村派来祖,也是江右贵溪周坊、三丫、万年荷桥、乐平怀义支等来祖)  (案:夔公當生于270年左右,仁祥公當生于580年左右,时隔三百年左右,岂雲有传十七世也,故世系有四、五世之衍误也。且仁祥公當爲召公六十一、二世孙而爲合理也,备正纪之。)


安阳派世系(自东陵侯平十八世至冀州刺史续公,续再傳十一世至执中公。)

六十世 执中,(安阳派)諱季南,居魏相州安陽。少读经史,仕南朝陳郁林太守、工部尚書,卒諡曰文定,世稱莘野先生,徙居洛阳。宋雍公定為洛阳支南遷之祖。
六十一世 忠信(安阳来祖)(575-642),字讳阙缺,安阳派,世居山东厌次富平城。起於行伍,举王旗佐助李唐。唐高祖、太宗朝赐紫金绯鱼袋、冀州刺史督兖、扬、青、徐五州事、上柱国、使持节、尚书省尚书令、赠太子太师、越國公(见于谱而未见於史)。舊居山東隷州厭次其城,娶一品夫人、武安君琅琊王氏,生四子:長曰,爵平節侯;次曰長安,授鎮殿大將軍;三曰,爵鎮國侯;四曰,武烈侯。自后子裔仕宦中第顯於世,九世承叶,有“一將三侯”“四卿五舉”“文武狀元及第”之譽。与汝南派同敕衣冠户帖。邵氏博陵郡安阳派范阳支、洛阳支、饶信支、吴越丹阳支、湖湘支、闽粤支来祖也。迺为今安阳派邵氏主要源流之一。
    粵稽召氏自馴公(伯春)分宗,析博陵世家,子裔分居汝南、安陽二邑。至胤孫公仕青州刺史,避事加邑耳為邵,此為吾邵得姓之始來由也。乘公世居魏郡安陽邺城,隋唐為相州,實為安陽派之来祖。祥公世居汝南,肇派汝南,衍派淳安,子裔显宦绵第,概上以详述,勿庸重述也。自后二派後世子孫仕宦、避亂徙遷居於豫皖、閩广、晋燕、魯冀、江左吴越、江右、兩湖各邑,遂为华夏四野鼎族,耕讀傳家,中直节烈,怀康穆棠棣遗泽!越五胡至唐宋後遂顯,子裔流於青史者比比皆是,蔚成钜族之家,世称雁门邵氏也。然吾安阳派裔绪至南北朝陳時,若曰,寿春太守。若,北魏沛郡太守。若怀,北魏清河太守。南齐若荣兴,八世同爨,旌表门闾。秦東陵侯廿九世孫[續公十世孫]有曰執中者,諱季南,居魏相州安陽,七歲就經,十六歲登第,仕南朝陳工部尚書,卒諡曰文定,世稱莘野先生,宋雍公定為南遷之祖。至隋唐續公十一世裔孫諱忠信者(575-642)
,世居厌次富平城(邵城),唐高祖、太宗朝勑金紫光禄大夫、冀州刺史都督青扬兖徐五州事、上柱国、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少师、赠太子太师、越國公[案雲查隋唐初期封越國公者,有隋初楊素,唐初太宗時羅成,徽歙人汪華,廣西人馮盎,至於吾新安邵氏先祖忠信公於唐高祖、太宗時封越國公國史查無資料,不知是否後世子裔誤錄也。]舊居山東隷州厭次其城,贞观六年,太宗敕定天下氏族,忠信公上状《安阳邵氏家牒》於秘阁,副在左户,时名公高士廉、令狐棻作谱序,於志宁上奏状[见于《弋阳甘棠邵氏宗谱》雲:忠信公《训子孙诫谕》。雲贞观十九年,忠信公巡抚江东,殁於洛阳官邸,魏征作墓志铭(今未见其文),敕葬回山东厌次邵城,立祠配享。又案《唐李又玄夫人安阳邵氏(蒙)墓志铭》雲:至太宗朝,安阳邵氏分宗七房,或以郡号,或以官呼。。敕定甲族并衣冠户帖。自后子裔仕宦中第顯於世,有“一將三侯”“四卿五舉”“文武狀元及第”之譽,安阳派一門簪纓,九世绵迭,顯盛於朝野。高宗间诏《姓氏谱》,忠信公裔孙汝君、瑞君等上牒状作谱。忠信公六世孙大理评事英公《博陵邵氏世流序》《博陵邵氏大宗世流歌》见于世。曆唐越五代至宋,忠信公裔緖:若昇、炅、混之、宝、润之、琼之、挚、说、同、膺、雄、肱、安石等一门六世祖孙伯仲子侄举第仕宦绵递。如獻公者仕大理寺評事郎,避黄巢乱,由山东厌次迁徽歙黄墩六合桥,爲江右、新安邵氏来祖。子三:长諱者,随曹全晸、刘汾剿黃巢亂有功,仕至上柱国、護國大將軍、新安侯,镇抚饶州。次曰,僖昭间濮州刺史,为后梁朱温长子陷城,所执;三曰,唐末昭宗间棣州刺史,朱权忠陷棣州,死于节,子裔未详得详考。仁公傳四世至曰维周,字文赞,讳令进者,以黄墩军籍归于郭周军,从宋艺祖赵匡胤征,遂归籍范阳。自后子裔分徙范阳、洛阳、江右德兴、湘阴、宜兴、丹阳也。忠信公裔绪(献公)历传九世洛陽支如康節(1011-1077)者,字尧夫,号安乐先生。穷先天極世之易,學究天人,為宋理學大儒,以布衣身配享聖廟,嘉靖元年勑为先儒邵子。其後裔緖伯溫(1057-1134)、仲良、溥、博、傅三世皆文傳於時。仲良(1060-1132)以父荫,累仕宦洛阳令,居嵩邑伊川旧址。兄伯温公於建炎元年,避金兵乱,携家居嘉州犍为。建炎三年,伯温长子(宣和间恩进士及身)扈宋高宗南渡都杭;次子博公绍兴八年,因宰相赵鼎[伯温公学生]荐出仕,高宗以其擅文辞,赐进士出身,皆居浙地子裔自后散居吴越之地。自後裔緒簪纓儒宦尤鼎盛於世也。丹陽支如壽卿(讳勋,字德镇。祖曰韬,仕江州通判,五季间自河朔迁居润州,宋太宗间,寿卿公再徙於丹阳云阳居焉。以子孙贵,赠太师。忠信公十六世孙也。都昌谱作德新四子曰世,字才鸣,自范阳徙居丹阳,待考!)、如、如、如、如必不疑(忠信公十七世)、如亢安簡(1014-1074)者(忠信公十八世、献公九世),國之真器也。宜興支如靈甫者(968-1046),字,(忠信公十七世、献公八世)。至熙宁六年,子裔“一門三元、九进士““一脉九禦史”(熙宁六年佘中榜进士:宜興支若邵剛(会元,靈甫之孫,梁之子)、邵潛(靈甫從弟)、邵材(省元,潛之子)、武进支邵樞、邵权、邵如、丹陽邵篪(安简公亢之次子)、德興邵公輔(迁山东潍坊,见墓志。)。加之宜興佘中(状元),靈甫之婿。邵氏一門同榜九進士。),顯於江左吴越也。如德兴支公辅(1053-1098)(忠信公廿二世、献公十世),举熙宁六年进士;如字民瞻者(1083-1136)(忠信公廿三世、献公十一世),以曾伯祖康节先生之学进士出身。之后邵氏子裔遂開江左吳越、江右饒信、湖湘文風,儒宦綿出,子裔銘耀於史冊者眾,廼為衣冠世族焜耀於時,概難罄書哉!究上邵氏儒宦葢皆安陽續公十一世嫡孫初唐越國公忠信公山東隷州厭次其城[案雲今稱德州惠民縣邵城也]一脈之傳耳。故康節公雲曰:“我祖肇跡晉陽(即高平),衍澤關西,拓業蒲城,分宗洛下。”迨為邵氏安陽世系分遷之來由也。
                                 江西弋阳博陵郡甘棠第东山氏裔绪 长生  撰述
                                                        2018-11-17修订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3-6-20 19:35 编辑
贵溪淳安支世系(含乐平怀义、万年荷桥、周坊、三丫桥、湖北蕲春、鄱阳、景陵等)

一世 仁祥(579--629)(讳,字安國,秦东陵侯召平三十一世孙。隋唐时人,世居淳安邑合洋。唐太宗贞观三年,为建德县令周光敏所辱,殁身存节,卒成神灵,葬乌龙山,士民以山为谥神。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29),助唐军徵辽东高丽,勅封乌龙感应王,建庙配祀,为谏村来祖,晋始新令坦公八世孙,乌龙王以上世系另附。弟曰仁应,与兄乌龙王同放鹤山林,隐德不显。)   
二世 仕和,字伯达,配方氏,生子一:道舍; 仕让,字伯勇,配汪氏; 仕访,字伯明
三世 道舍,配吴氏,生二子:德诚、德训。
四世
德诚,配汪氏,合葬寻凤裡,生三子:伯阳、易直、曇素。
德训,配方氏,生四子:文宗、文龙、舍龙、舍仪。
五世 易直,尚書左僕射、上柱國、開國公,配汪氏,生雲翰。
六世
伯阳 授尚书左仆射、开国公、冀州防御使,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配苏氏,生一子雲巢
云翰,字纬卿,永宁三年授信州刺史,配方氏,生子讜。
七世
雲巢,配项氏,生二子:元凝、思恭。[此当在唐肃宗时]
,生子克中,云为唐末天復三年(903年)迁桐庐。[案云:谠此当在唐肃宗时人,何来跨百年而生子也,故世系阙四世为确。](案云《谏坡谱》:谠配方氏,生仲文。仲文生。),故世系有衍误。
(又案《谏坡谱》载:谠生仲文,仲文。暉生潛泰潜夫潛泰思括思括行封行封裕期裕期葉生台符、台翰。台符生强,强生景超。景超生,亚生。肅生如珪,如珪生。華生直温,直温生。僑生。唐生旺、晔、昕。旺公自清平鄉遷諫村,卒葬濛源,是為濛源祖。考谏村世系自隋唐仁祥公至唐末旺公已传二十五世。近三百年左右(579-907),岂非成天外飞仙,合理乎?当有父祖相混之衍。同考克中公应与旺公爲堂从兄弟也。为隋唐乌龙王仁祥公十二世。
阙三世
十一世 元凝 ,配方氏,生克思。(克中是否其子?)
十二世
    克中(谱载为乌龙王八世)克中公唐天祐三年(906)由淳安富洪乡迁桐庐北關巷口。谏坡祖濛源公旺,唐天复三年(903)由淳安邑富洪乡迁太平乡谏村。)
   克思 隐居朗连山,明经修行,不求禄仕,德操真洁,遁迹山麓,著家训二十篇,睦州刺史,褒之曰朗连邵居士,特进表帖,免户内差科,配方氏。
   旺  号濛源府君。唐哀帝天復三年(903),自富洪迁谏坡,生子三:继筠、继禧、继檀,为谏村三大支,子裔散徙于今吴越、徽歙、湖北武昌、鄂州、江右武宁、修水之地。
十三世 福,克中子。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宗政
廿一世 立名
廿二世 敬祥
廿三世 维卿
廿四世 慶常
廿五世 来卿  (贵溪派来祖) 开卿(兄)
廿六世 接彬
廿七世 有常(又雲称斯睦公。稽考实召康公八十二世东陵侯五十一世孙淳安派贵溪支世系来祖)、有敬
廿八世 乌隆,讳俊,行天一。配桐庐施氏。(乌隆公于绍兴十年(1140)避金兵乱,携家十八口,由桐庐北關巷口迁居信州贵溪邑归桂乡三丫桥(今贵溪市周坊镇三丫村),后居邵港仓坞)。生子三:整一、整二、整三;   勝隆(斯睦公次子,史载作邵隆,雲为山西人。举进士第,仕宦金州、商州守,绍兴三年忤逆秦桧卒于官。子裔随伯乌隆公迁江右贵溪。《湖北武穴谱》雲:胜隆生二子:千一、千二。宋末自乐平迁黄州武穴。)
(案稽按贵溪谱载世系:雲来祖克中公於天祐三年(公元906年)迁於桐庐,至乌隆公绍兴十年(1140)以六旬迁於贵溪,越年仅二百载,雲已傳十七世。岂非皆少年傳嗣,其间世代祖宗名讳误记,兄弟成父祖之载,故谱系當有七、八世之误也。
廿九 整一远十四公邵港楼场再迁居荷桥,万年裴梅荷桥祖,为上邵。云明正德间迁一支于江西余干县古埠(乌隆公第五世云汉公之裔)。子裔:邵应登(字明叔)嘉定十二年己卯科中举,曾任福建崇安县二尹(县丞);邵振隆(字成叔),淳祐三年癸卯科进士;邵允祥,宋德祐乙亥科进士。元邵宪祖(字文度)曾任福建监运使,《通志》乙酉、甲午两著邵名,著有《明堂赋》收录于县志。明有邵澄、邵玉、邵珍、邵昊等或出仕或隐居,皆为一时之乡贤达人。)、整二(今贵溪周坊祖,为下邵,或称贵溪虹桥邵。)、整三 (万年中洲(蒋湾邵)、贵溪三丫桥及仓坞(中邵)、乐平怀义(四门邵)、蕲春祖)
三十世 真十(讳整三公后,举乡荐,为饶州乐平教谕。长子返贵溪三丫旧藉,次子、三子居乐平邑西乡怀义,为乐平怀义邵氏来祖也)
卅一世 念三(迁蕲春)    念一(讳,生小念五、念六、念七、念十一
卅二世 廿五(蕲春祖)      念十一公(讳,乐平祖)
卅三世 曾六(蕲春祖)      曾十四公(乐平祖)
[size=18.6667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2:04 , Processed in 0.0701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