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28|回复: 0

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贵溪周坊镇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12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12
发表于 2019-9-9 1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2-8-12 11:32 编辑

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贵溪周坊镇
周坊鎮,是江西貴溪市第二大鎮,區域面積20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91個村小組,4.2萬人口,境內有3A級白鶴湖風景度假區周坊紅色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周坊地處貴溪市西北端,東與貴溪白田鄉相連,南則與貴溪泗瀝、志光鎮接壤,西與餘江縣畫橋交界,北鄰萬年縣裴梅、東源,爲貴、余、萬三縣交界之地(宋时,爲乐平、弋阳、安仁(今余江)、贵溪、余干五邑相接之地,明正德间,割弋、贵、乐、余、安仁之地设万年县。)。舊屬廣信之地,今爲鷹潭市所轄,亦為古饒、信二州分界之地。周坊舊名曰橫田。據周坊《東陵邵氏宗譜・地坊志》載曰:“周坊者,信之貴溪古橫田裏也。為其田橫遠而翼帶此一方也。”四面環山,千頃良田處其間,阡陌縱橫,饒信古道越境穿廻於峻嶺。目之所及,良疇橫陳眼前,聯四周山水人家,故得名曰橫田。又案《周坊周氏宗譜·地輿志》載雲:“周坊,唐時名曰鳳凰山,又曰町崗,宋時曰鶴嶺下、旺林山。元祐初,因本裏呈表峰之脈自西而東橫,故名橫田。故有“裏有周坊,外有西坊”之稱。周、邵兩姓聚族世居其間,譽傳曰“周一千,邵八百”。
至於“橫田”改周坊之名,則傳說各一。一據《周氏族譜》載:南宋寶祐(1253-1258)年間,橫田裏曰周大辰者,家貲雄厚,散粟穀賑濟鄉人,號曰善人。其子曰周正子,精於儒經,致力科舉,負笈進京考試前,登自鳴山(今神台山),入於鳴山廟,求簽於鳴山大帝,夜夢鳴山大帝謂其曰:“功名事、可予童謠占之二”。次日,下山歸於家,途經白土社,聞孺童唱謠曰:“果然周坊風水好,明年出個及第郎”。次年,即寶祐四年(1256年),周正子果登寶祐四年文天祥榜進士,致仕建坊於橫田,遂改橫田而曰周坊。
另據《周坊东陵邵氏族譜》載:紹興間,有曰烏隆者,世居浙江桐廬(先世出自淳安合陽(洋),祖唐烏龍王諱仁祥(579-629),讳俊,字安國。其裔曰克中,於唐末徙遷浙江桐廬北關巷口),避金兵亂,攜眷十八口遊歷西江,見薌溪山水秀麗,遂貲購田地於三丫橋,而占藉於其地也。生子三:長曰整一,子裔分徙萬年裴梅鎮荷橋;次曰整二,子裔居贵溪港底;幼曰整三,居貴溪邵港之倉塢。子裔後分徙樂平懷義鄉界溪裏,後子裔徙散於樂平、萬年中洲、鄱陽饒埠、湖北蘄春、景陵等地。整二公越三世,茲“惟周坊佳麗,甲於薌北,聚廬而居,真樂土也。”又橫田童謠曰“周坊風光好”。遂徙居於橫田,改橫田曰周坊。
周坊明清時期,屬弦歌鄉七都、八都、九都;永和鄉十三都、十四都、十五都;歸桂鄉二十三都、二十四都、二十五都。民國時期屬區神前、安鄉。
第二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周坊雖處貴北邊陲,但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時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周坊為軸心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亦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發祥地之一。全鎮在冊烈士共1652名。 1927年12月,時有橫峰葛源人邵忠、邵棠兄弟(祖籍周坊)自橫峰歸於周坊。二人帶著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來到周坊。他們以防匪護鄉為名,邀集窮人,結拜兄弟,教習拳術,訓練骨幹,秘密建黨,準備暴動。翌年3月,建立了中共周坊支部,邵忠為書記,建立了貴溪黨組織。1929年6月6日,革命先驅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在貴、餘、萬三縣之地發動了著名“周坊暴動”,建立了紅色蘇維埃政權。今周坊境內有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周坊紅色文化廣場、暴動雕像、周坊暴動方志敏指揮部(會議)舊址(墩上汪家村)、周坊暴動黃道指揮部舊址及貴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周坊邵家邵氏宗祠)、周坊紅十軍“反圍剿”作戰指揮部舊址(薑家源村鄭氏宗祠)、紅十軍改編紅十一軍機關舊址(前村鳴山廟)等遺址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解放後,周坊屬神前區白沙、楊家等鄉。1958年設周坊公社。1984年7月改稱周坊鄉。1994年5月撤鄉設鎮。2001年12月並古港鄉而設周坊鎮。今轄15個行政村。
周坊:一說是周姓聚居的村坊;一說是周邊的村莊,得名周坊。
神前:因建村於神山(即自鳴山、神台山)的前面面得名。
長塘:以建村於長形池塘邊而得名。
胡家:因建村於桃樹園中,得名桃園胡家。
嶺腳:原名鶴嶺腳底,因建村於鶴嶺山即下而得名,後簡稱為嶺腳。
高門:曾名官源舊地,後因村中考中多名進士,封為“赤紅高門”。
河上:原名河上溪,因建村於小河兩岸黃土崗上而得名。
呂家:呂姓在荊棘叢生的墩邊建村,取名荊墩呂家,後因土墩被松平,改名坂上呂家。
楊家:楊姓建村於狀如水雄棱杠(應為龍杠)的黃土崗上,得名為樓杠楊家,後改名棱崗,再演變為陵崗楊家。
庫橋:建村於形似長褲的兩條小溪會合橋邊,得名褲橋。後演變成庫橋。
三丫 :以村西溪流匯合處架的座木板橋而得名三板橋,後改稱三丫橋,又稱為三丫。
古港:遷居小溪(方言為小港)的古代驛道邊,得名古港。
裝源:曾名七裏源。唐朝末年,裴璩領兵駐守,安家於此後改名為裴源。
上黃:因人口繁行,黃姓分遷到日村水源上游建村,得名上黃。
橫嶺:原名橫嶺背,以村後有東西走向的山嶺而得名。
:三縣嶺林場,因位於貴溪、餘江、萬年三縣交界的山嶺而得名。轄三個分場。
楊前崗: 1960年設分場於楊前崗而得名。
大禾源:囚村邊壟畈愛溪水自流灌溉,得名人禾源。
李家門:原名李家門上,由李姓建村,村口建有門樓,故名。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640.webp (6).jpg 471KB 已下载 0 次
  • 2、640.webp (3).jpg 174KB 已下载 0 次
  • 3、640.webp (1).jpg 462KB 已下载 0 次
  • 4、640.webp (5).jpg 248KB 已下载 0 次
  • 5、7e3a1ba971064689aec56cda73ab2d19.jpeg 118KB 已下载 0 次
  • 6、640.webp.jpg 132KB 已下载 0 次
  • 7、a1881d7140284c389b0303c2183a8101 (1).jpeg 126KB 已下载 0 次
  • 8、t01e5f7efd7213a3abc.jpg 19KB 已下载 0 次
  • 9、t01d777b48f7fe09331.jpg 37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江苏宜兴永定谱记武林邵楩,昌化伯邵林
下一篇:卓姓:雲爲召公燕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2:41 , Processed in 0.07334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