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38|回复: 0

安徽太平邵氏谱序--家谱在汪王岭。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9-9-11 16: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氏續修家谱序
邵氏出於姬姓,與召為同族。《谷梁》所謂:燕,周之分子也。《元和姓纂》雲:信臣之後青州刺史邵休,其先避事加邑為邵氏。唐有汝南、安陽二望。宋邵子文《聞見前錄》述其父康節先生與丹陽之邵必不疑敘宗盟。伯溫又與蜀之邵充字美孺者中外論親,故有河南、丹陽、成都之邵。然自宋以前,其世系分合斷續有不可悉明者,即如《後漢書召馴傳》雲:曾祖信臣。而鄭樵《通志略》乃雲:信臣生馴,則其它可知已。故近世修谱者自當以闕所不知,無冒無濫為正。吾郡太平縣邵氏,明初由石埭遷縣之淳村,為康節先生後裔。由康節而溯之至宋初,存諱令進者[案云《都昌东汇谱》《弋阳甘棠谱》载:令进讳升昌,又名维周,世称文赞公,廼唐评事郎献公六世孙也,避黄巢乱,献公由山东隸州厌次其城迁徽歙之黄墩居焉,葢为新安邵氏也。令进公由黄墩军籍归郭周,随宋艺祖徵,善骑射,以军校致仕,归居范阳旧藉,避戎难,迁居燕地上谷、中山,生三子:曰德和,迁湖湘隆回;曰德新讳必显,留居范阳,再迁衡漳也;曰德华,迁归黄墩旧址,黄墩分派,子裔徙散饶信间居焉。],以後世次皆歷歷可紀。淳村之譜修於康熙壬午(1702年),今百有二十餘年矣。其族愈緐,人文愈盛,將續有事於譜而來問序於余。余謂宗法亾,而譜牒與官牒廢,而家譜盛。歐、蘇以後,譜法益僃,士大夫家自為之。非惟以奠世系、辨昭穆,即所以敬宗收族,使人油然生其孝第之心者胥。於是乎在太平,本唐天寶間析吾涇所置麻潭龍門間,吾宗人居焉。嘉慶戊辰,嘗一至其地,見其山川奧秀,風尚樸淳,心竊愛之。今觀邵氏之譜,其所述略例於生卒、葬埋、昏殤、遷徒之類條理秩然,法綦善矣,而其意尚有不止此者。君家予文稱其上世范陽,以忠直篤實,讀書謹禮為家法,吾願邵氏恪守此言,父告兄勉,以無㤀彝訓本。其山川風俗之美,措為惇睦謹信之規,知其後必有勃興而末艾者。斯譜之續,方且傳之於無窮也。故不辭而樂為序之。

    道光五年乙酉(1825)吉旦進士及第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禦史邑人龙坦胡氏承珙 謹撰
永庆:
安徽太平邵氏谱序吗?你有其世系吗?【邵博公之子宏渊,后人迁宁国府太平县(今黄山区)_syqljm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8bf371f0102x12b.html
长生:
就是石埭支。出自《胡承珙文集》。
广志:
安徽太平邵氏家谱在汪王岭。太平湖建陈村水库时邵氏外迁人口特多,还有一小部分在汪王岭等沿湖岸居住,有迁黄山旅游区东门等其他地区的。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名太平县,黄山区位于安徽南部,是著名旅游、疗养胜地,地理位置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黄山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5个乡,分别为:新城街道、甘棠镇、汤口 镇、谭家桥镇、太平湖镇、仙源镇、焦村镇、耿城镇、三口镇、乌石镇、新明乡、龙门乡、新华乡、新丰乡、永丰乡。共有5个社区、116个行政村。
历史变迁中的黄山区
黄山区境,秦汉时期先后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一部分)、鄣郡(今浙江安吉)、广陵国(今江苏淮安)辖地。
两晋南北朝时期,属扬州新安郡。
隋唐时期,属歙州和江南道(长江中下游之南湘赣一带)。
天宝四年(745年),设立太平县,属宣城郡;永泰二年(766年),撤销太平县,并入泾县。
明清时期,属徽州府。
1963 年11 月7 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原太平县城从仙源镇迁往甘棠镇。
1983 年12 月1 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太平县为县级黄山市,区别现在的地级黄山市大黄山市,是安徽省第一个县级市。
1987年小黄山市(太平)和徽州地区行政区域调整,组成了黄山市,黄山市从太平迁到了屯溪,就是现在的屯溪区。
黄山区区名源于境内有世界第一流的,以山岳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黄山为名。
县名据《庄子·天道》“太平,治之至也”,系吉利语。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则说:“以地居(宣城)郡东南僻远,游民多结聚为盗,邑人患之,因安抚使奏,非别立郡邑,无以遏此浇竟。时以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也是吉利语,是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实为不太平。据史载,太平县创立不久就爆发了王万敌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加强治理,唐王朝又割太平县9 个乡新置旌德县,“冀其邑人从此被化”,而能“旌德礼贤”。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太平9镇之一,甘棠镇镇名的由来
黄山区人民政府驻甘棠镇,该镇是区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仙源镇是古老的县城,新兴的工业集镇。在黄山风景区内已形成汤口、宾馆区及高山玉屏楼、北海等接待点。
诗经 ·国风·召南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这首诗说周朝大臣姬奭(shi)在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时政绩昭著,德惠于民,受封召伯,世称召公,曾在茂盛的甘棠树下审判案件,施政办事。因此,诗中叫人不要砍伐和剪裁它,因作《甘棠》诗以作纪念,从此为比喻人民对召公及其他贤官良吏的怀念的典故,常写成“甘棠”或“棠荫”。《史记》对这首诗注释为“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唐诗人刘禹锡在《答衢州徐使 君》,杜牧在《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中就引用了“甘棠”典故。宋苏轼也在《沈谏议召游湖不赴》中引用了“棠荫”典故。
古代徽州、宁国府地区文风昌盛,所取地名喜用典故,如离黄山南麓的歙县境内的棠越也是用此故典,“樾”为“树荫”,“棠樾”即“棠荫”的本义。这些,既说明徽、宁地区文化发达,也说明徽、宁地区人民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甘棠镇由来还有一个说法是明末前此地名“赶坦”。有一秀才经此,嫌地名太俗,见时境内遍植棠梨(又名甘棠),很快联想到《诗经·甘棠》中歌颂召伯的治绩,因而改名甘棠。
甘棠镇的历史悠久。近年在基本建设中,在古镇东部挖出大船板和较厚的沙砾层,说明甘棠镇座落在古河道上。同时,也说明甘棠镇地区是冲积淤成的盆地。古镇形成初期已难备述,但今镇西部老建成区西南郊万历间所建的太宇亭,崇祯四年(1631 年),重修改名六角亭的3 层6 角飞檐翘角楼阁式的古塔是古镇历史的见证人。说明明代这里已是当时太平县境内的繁华农贸市场。
太平县,我们已经叫了1300多年,一个历史悠久,美丽,却依旧存在着很多弊病的城市。我们的历史需要保护,别让它之存在泛黄的照片中!可惜的是有些地方连张照片也未保存下!
但是总的来说甘棠镇是姓邵家族居住的地方。



上一篇:蜀为邵氏故家说(丹阳迁蜀)一一邵溥
下一篇:清 四川南溪民国第一任知事邵黻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0:43 , Processed in 0.0459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