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69|回复: 0

转:燕王扫北与河北迁安邵氏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5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QQ
发表于 2020-12-3 17: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揭开明朝600年悬案,专家:真相不应淹没


转自:博易谈历史 2020-11-24 10:36


公元1399年七月,在北京街头装疯卖傻30多天的燕王朱棣,赫然下令擒杀了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广威将军谢贵,借口“内有奸逆,以清君侧”,发动叛乱。
面对拥有180万正规军的建文帝,仅有800王府亲兵的朱棣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被朱元璋手把手培养出来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却怀着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向明军下达了“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诏命。


与建文帝的“仁慈”相比,常年镇守边塞与胡人打交道的朱棣显然要狠辣的多。
从1399年七月到1401年秋,燕军和明军在河北、山东一带展开拉锯,大小战役数十场。东昌之战原本有机会擒杀朱棣的明军,却因惧怕担上“伤害皇叔”的罪名放弃了反败为胜的机会,最终,燕军越战越强,而明军却接连丢城失地。


1401年冬,朱棣绕过盛庸、平安统率的明军,率兵急速南下直扑大明京师—南京。在接连出现战略和用人失误之后,建文帝最终为自己的柔弱付出了代价,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燕军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获胜之后的朱棣再次亮出凶狠的獠牙,他大肆屠戮建文朝臣,效忠建文帝的文学博士方孝孺全家八百四十七口遭到屠戮,如果不是宁海谪尉魏泽冒死将方孝孺幼子方德宗藏匿,方氏一门差点被朱棣从地球上抹去。


比杀戮更为严重的是朱棣对史书的篡改。
建文四年被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建文朝《太祖实录》被大幅修改,为了增加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朱棣甚至隐去了生母碽妃的信息。章太炎就曾评论说:“史之失官,莫如书唐隐太子与明建文事”。
朱棣篡史行为不仅给明清两代官方修史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也导致后人对明朝的史事真假难辨,这其中就包括一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正史却不见任何记载的悬案:燕王扫北。


“燕王扫北”在河北、山东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时间跨度长达600年,甚至就连清朝旗人都声称祖上是因“燕王扫北”时迁居而来。
然而,却没人说得清“燕王扫北”究竟指的是什么,关于这桩600年悬案,历来都有2种猜测:一种是五征漠北,另一种则是报复杀人,即朱棣在夺得全国政权后,为报复靖难时山东、河北一带军民坚壁清野抗拒燕军,派兵北返见人就杀,逢村便烧。


不过,这两种推测都差强人意,“燕王扫北”如果指的是亲征鞑靼之役,无法解释民间传说为何集中在冀鲁而不是漠北。而报复杀人更无可能,朱棣已经取得天下,没有必要再对已经属于自己治下的百姓采取杀戮这种容易激起反叛的“无脑”举措。
那么“燕王扫北”究竟指代什么呢?


河北省在编撰县志资料时,意外从抚宁县、迁安县等地收集到了不少朱棣亲兵家谱,如抚宁县周氏家谱记载:“周斌,四品带刀护卫,随燕王扫北全家迁此地落户”。赵氏家谱记载:“祖上为带刀指挥,随燕王扫北时迁此落户建庄”。迁安县邵氏家谱记载:“明初随燕王扫北在此立庄,取名邵官营”。
带刀护卫、带刀指挥指的是明朝亲军卫,又被称作“锦衣卫带刀”,是朱元璋效仿元朝怯薛军而建立的由皇帝直接统领的亲兵。


朱棣将自己的亲兵迁往河北一带落户,显然不是什么报复杀戮,而是一种类似“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举措,只不过朱棣移的不是一般百姓,而是军户。
军户是明朝卫所制度下兵农合一的产物,军户世代为兵。靖难之役的前三年,燕军和明军在冀鲁一带反复拉锯,时常出现“燕师所克城堞,兵去旋复为朝廷守,三出三返”,这种战争状态下,冀鲁一带人口流失严重,军户亡失殆尽,明朝北境的这种残破,对于防守北方鞑靼是十分不利的。


显然,所谓的“燕王扫北”并非杀戮而是战后恢复,亲兵家谱的发现,也彻底揭开了这桩流传600年的悬案。正如北师大专家王海燕所言:“从社会下层发掘足以反映历史变动的轨迹,这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历史活动真相,不应被淹没”。




上一篇:转:家谱中的避讳与谱禁,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下一篇:转:建德莲花镇徐家源邵氏的故事(淳安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20:26 , Processed in 0.04643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