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56|回复: 0

《邵氏族谱世系遗存》编注者序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1-1-24 11: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R 寻根、研谱的本家们——

《邵氏族谱世系遗存》序

谱者,留木本水源,传昭穆亲疏。然而战乱和动乱使邵氏族谱/宗谱毁失不计其数,致无数邵氏先贤被湮没,连名字一起都片字未存;致许许多多尊祖念祖的邵氏后人寻根溯源、复修族谱之路异常艰难。编者因民国时期的家谱毁失,在多年的寻根修谱过程中,发现在清代各地乡试、会试硃卷中含有科举人物履历,记载了当时的族谱世系(部分含源流),较之唐、宋、明朝《登科录》丰富很多。且其档案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真实性因出自官方,并用于人事机构管理而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所记载的家族源流和世系,对族谱遗失的家族的寻根修谱具有重要而非凡的价值,弥足珍贵!对于现今尚存有族谱的邵氏家族,由于古代续修谱必烧旧谱,除可以补充有缺失的部分,还可以查考新旧版本的族谱中的变化,对其中有争议或存疑的部分颇有研究价值,能够留存下来实属不幸中万幸。为此,编者对相关书籍进行购买和收集,2019 年初,在杭州邵友华本家积极倡议下,编者开始对其中的邵氏科举人物履历进行收集、收购和整理,重点从寻根溯源的角度附以注释,包括编者本人对一些有关邵氏争议问题的考据和意见,辑成《邵氏族谱世系遗存》一书,以期为邵氏族人提供参考。也因此,本书仅限邵氏家人内部交流使用。

硃卷,是一种科举试卷的名目。清代,为防考官衔私舞弊,乡试及会试场内应试人的原卷(即墨卷)须弥封糊名,由誉录人用朱笔誉写一遍,再交考官批阅,所以称为硃卷。新中式(应试中选)的举人和进士都将履历、科份、试卷刻印,亦称为硃卷。硃卷所载内容丰富详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考生履历,包括考生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籍贯、世居地、本族谱系、师承、同谊等。其中,族谱简则明列祖妣三代,详则上自始祖、下至子女、旁及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等无不载入,凡有科名、官阶、封典、著作等,皆一一注于名
下,以显扬门庭之昌盛;师承则记录其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的姓名、字号及科名官阶,以示学问渊源有自。二是科份页,载有本科科份、考生中式名次、各类考官的姓氏、官阶和批语以及房官原荐批语等。三是考生文章,有三场全刊者,也有选刊自认为得意之作者。硃卷因其信息记载详备且较真实可靠,具有多学科研究的文献价值。关于硃卷的研究价值,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为学界所识。社会学家潘光旦与费孝通在其时运用硃卷进行过社会学的有关研究,认为硃卷履历部分的谱系与师承分别体现了作者的亲属源流与学业源流,而生物和社会的渊源并重,很合于现代遗传与教育并重的看法;谱系详载嫡系、同族、母系及其配偶等,则可追寻各家婚姻结合,推见各家生物性的关联;师承、同谊等记载,则可用于科举人物的思想、学术、政见的流传等。中国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认为,硃卷的考生履历部分比官刻的登科录、乡试录、会试录以及同年齿录等所载信息详细,不啻一部家谱的缩影,作为应考者的档案,其所反映的世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较之家谱更为真实确切,成为研究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及宗族制度等不可或缺的文献。再者,大量举人、贡生甚至部分进士史传不登,即有所载,也无母系、妻系与师承传授的记述,而硃卷的履历则是不可多得的传记资料。然而,进士的总数和籍贯等相关资料通过《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基本上可以收集齐全。这么多进士哪些人是同一家族?哪些人又不是?这个归属过程确实是个大工程,而且归属所依据的资料又是什么?清代硃卷虽具有家谱作用,然而这些“家谱”多孤立存在,一份份“家谱”间的联系以及相互补正,这也是本书编注目的之一。

那么清以前历代科举人物家族资料呢?

唐代以大中十年宣宗颁发的敕令为始,标志着此后真正意义上《进士登科录》的产生。《唐代登科记》载“唐代进士榜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张榜,另一种是所谓榜帖,类似后世的‘题名录’,又与‘捷报’相仿佛。”另外,南宋人洪迈也有这方面的记载,他曾获得北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榜的盛京榜帖,说这种榜帖“犹用唐制,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上面写知举者姓名、年岁、生辰以及父祖名讳,其后写本榜状元姓名、籍贯及同科登第人。

宋代《登科录》目前存世的仅有两科:《绍兴十八年王佐榜》和《宝祐四年文天祥榜》。每科进士放榜后,通常由官府出面组织或直接编刊的以记载“进士家状”,包括进士姓名、字号、籍贯、年龄、曾、祖、父三代名讳、职衔等,为核心内容的历次科举考试的原始记录。它源于唐代前期的《登科记》。如苏轼《章子平诗叙》“观《进士登科录》自天圣初讫于嘉祐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此处言“进士登科录”,盖指《进士小录》,又称《同年小录》。虽名为“同年小录”,但因其多为政府出资组织且依照科甲名次先后排序,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产生的进士同年们私修的按照年龄长幼排序的真正意义上的《同年录》、《序齿录》有别,它实际上与元、明、清各朝的《进士登科录》别无二致,惟其称呼不同而已,抑或汇编性质的登科总录,殊不可考。宋《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是现存最早的进士同年录。载进士榜名及诸进士字、号、乡贯三代等家状。宋代还有洪适《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宋史《宋朝登科记》三十卷、《复位科第录》十卷、李椿《中兴登科小录》三卷等汇编。

元代自延祐二年(1315)开科,也刊刻《进士登科录》,现存世的元录仅有一种《元统元年进士录》即《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元刻本,1988 年版),但卷首缺页。该录仅残存“监膳”、 “供给”、 “口造公服”等若干人的职事姓名。当时分两榜取士,蒙古、色目人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皆分三甲。进士家状与明代大同小异。惟进士对策,元代不仅仅录第一甲三名对策,还选录第二、三甲若干名进士对策。明代进士登科录是在宋元进士登科录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并被清朝所继承。

《明代登科录汇编》汇集了明代六十余种《进士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同年录》等,是当时官方编印的载有及第者三代或五代以上祖先的文献,其史料价值早已为海内外史学界所公认。明代的《进士登科录》包括玉音(礼部官奏殿试日期、合请读卷及执事官员数、进士出身等第、圣旨俞允,谓之玉音)、恩荣次第、进士家状、御制策问、进士对策五部分,是宋元登科录的定型化,在“进士家状”方面与宋元登科录大同小异。进士家状内容:姓名;贯某藩省、某府、某州县(军、民、官、儒、盐、灶、匠等)籍,或某处人。某藩省、府、州、县学生或附学生、增广生、监生、儒士、官吏等。治(《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之一)经;字某,行几,年若干,某月某日生。曾祖某(或某官封赠某官);祖某(同上);父某(同上);(嫡、生、继)母某氏(或封赠夫人、淑入、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共六种)。以曾祖、祖、父母存亡情况(分重庆下、具庆下、严侍
下、慈侍下、永感下五种);兄、弟某(或某官封赠某官或学生监生);娶、继、聘某氏;某处乡试第几名,会试第几名。清代目录学家、文学家、藏书家余姚邵懿辰撰有《明季国初进士履历跋尾》。

由上足见清代以前登科录,少有家族世系源流信息,如前所述,本书编者着重寻根,仅注释清代科举人物家族资料(如有需要清代以前信息,可查寻所附文献资料),并辅以阅读参考,有一定阅谱修谱工具书之功用。

寻根贵乎线索,相信本书对邵氏寻根能够提供一点帮助,使用时请参阅相关邵氏宗谱,以及中华邵氏文化系列丛书之一《邵氏历代宗谱序撷选》(邵永庆邵长生、邵友华编注),《历代邵氏名人传》(邵恩成主编),中华邵氏文化研究丛书之《邵氏先贤墓表墓志铭选注》(邵恩成、邵宜勇、邵奇青点校)等。

受编注者本人水平限制,难免错漏之处,望读者及时告知。并希望读者交流、提供线索或资料。

邵博后裔浙江绍兴龙尾山邵氏尧章公十世孙、北海公九世孙邵永庆(常字辈)
2020年1月28日 于江汉油田




上一篇:《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之邵氏文章
下一篇:《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中邵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17:52 , Processed in 0.0456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