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992|回复: 1

(南海三山)邵氏家乘序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8
发表于 2021-5-6 07: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海三山)邵氏家乘序
明  邵智
邵氏之先,本召公奭之苗裔也。按《燕世家》,與姬周同姓,《史記索隱》雲:“奭食於召,故曰召公。”又據皇甫謐曰:“文王庶子,勝殷後封于燕,留周佐政。”故曰:奭食邑於召,輔長子繼燕,支子繼召。蓋考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岐山縣西南即其地,子孫因以為氏。自魏郡後遷博陵,加邑為邵,是則召、邵本同姓也。其後散處四方,或仕于秦,或仕於漢,或徙於閩、衛之族。
至康節公始遷於洛,而分派遠矣。閩之族或顯或微,垂數十世。自宋初有諱文翰者,世為福建三山邵族,隨(案雲:廼曄公)宦至廣,遂居於郡之南海,是始遷於廣者,文翰府君也。文翰生德皋,德皋生利資、利慶。利慶即亞十公也,卒葬于本鄉沙浦崗白石柱之原。子孫與村人呼為“三山邵”,因名村曰“三山村”,是今三山實出自福建三山之族也。亞十公(利慶)生維濉⒕S組、維集。(維集)即念九公也。念九公生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元才仕宋官至“朝議大夫”,是智之五世祖也。朝議公(元才)生康伯、康叔。康叔出嗣維組公之子友諒公,之後既別而為宗矣。康伯仕宋,官至“朝奉大夫”,行七,是為“七朝奉公”也,朝奉公生應酉、應元。應酉仕元,為“鎮北路總管”,功加於時,賜銀牌,世呼為“銀牌總管校尉”,是智之七世祖也。應元生鎮孫(元清)、道孫(元安)、廣孫(元森)、濟孫(元忠)、烈孫(元和)、普孫(元順),亦別而為宗矣。應酉卒諡“忠顯”,公生元吉、元明、元亮、元慶。元慶早殤矣。元吉號南穀,性淳篤,不尚華美,家業日盛,田連近邑,雖不顯用於時,而家聲克著於南海也。南谷公(元吉)生八子:成子、與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於世次是為高祖府君矣。元明生建子、達子。元亮生保生,又各別為小宗矣。
邵自文翰公至廣暨於亞十公之後,遂居於今南海三山,迨至朝議公、朝奉公之顯于宋,忠顯公之仕于元,南穀公之著族南海數世之傳,赫然有聲。高祖府君公諱敬子,曾祖府君諱性可,祖諱德(字祖德),父諱泰(字康惠,號雲穀),世世相傳,俱有隱德矣。
邵氏之先來自福建,傳至於今十有三世矣。子孫繁盛,昌於一門,若智之疏才湆W,又不幸而幼孤,故不得編修祖考之遺德。然先世之傳於家訓以重教子者,惟忠孝、勤儉、廉節而已。智之不肖,亦得聞而謹守之,今雖叨名科甲,忝祿聖朝,皆先世積德之驗也。然吾族廣眾,子孫繁衍,皆當以先世之傳於家者,益加勉勵,用以顯親揚名,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其庶幾乎。智因家藏宗圖一本,並前錄事蹟,校考諸族眾所藏,得以考其異同,列其世數,為譜圖一編。今考《福州宗圖》乃知先世所自來,及按經史所載,而得姓所由,其遷徙、婚嫁、仕宦、爵封、諡名號及受誥敕之典,與其行事之實,咸修於譜,傳知族黨,因書其實,以為求文張本雲乎。
           成化(戊寅)年 月 日十三世孫智謹序

三山邵氏家乘序
邵氏之先系出姬,周同姓功臣君奭之後。奭佐文武定天下,為周太保,食邑於召,謂之召公,因以為氏。又據皇甫謐曰:“文王庶子,勝殷後封于北燕,留周佐政。”故曰:奭食邑於召,輔在陝西鳳翔府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岐山縣西南,即其京兆所隸地也。及康公相成王,主自陝西,以諸侯封其子為北燕伯。自魏郡遷博陵郡,加邑為邵。自是元子繼燕,支子繼召,子孫宗之。宗於召者太保奭之後,宗于邵者北燕伯之後,則邵之得姓始在是矣。後之子孫散處不一,世遠弗究其詳。唐時,有諱貞一者,號長白山人,以武后革命,終身不仕。有諱瓊之者,玄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有諱說者,天寶中,擢進士。會喪客,居河洛,又為河南彰德府安陽縣人。因史思明亂歸郭子儀,累遷至秘書省少監。德宗朝擢吏部侍郎,卒于歸州刺史。有諱環者,居邵岐,後遷於閩,遂著族于福建三山。宋真宗時,有諱曄字日華者,先任連州知録。大中祥符四年辛亥,來知廣州,有政聲,民歌頌之。今存於廣州八賢堂碑。此時,邵曄公同高祖之侄孫行五諱文翰者,隨宦至廣,遂居郡之南海,是為始遷之祖也。祖生德皋,蓋本所傳也。今考福州宗圖,乃知公名列在高字之派,恐本名德高,後因音同而誤作皋也。且邵氏自福州來廣,已經再世或彼從其派而名高,此名德皋皆未可知也,是皆先世所傳,不敢易今兩存之。德皋生利資、利慶。資生維載當為繼別之宗,今已無傳而闕之矣。利慶行第十,謂之行十公,後徙桂華鄉,開基創業,為承先貽後郑K葬本鄉大羅山巽向之原,實我族之三世祖也。子孫遂居之。人本其所自來,稱為三山邵氏,因名其鄉曰三山鄉。今遂謂南海之三山人也。自是而下邵氏之傳皆小宗矣。行十公生維濉⒕S組、維集。迳鷱洠嵋嚓I矣。維組生友諒。維集行念九,謂之念九公,是我房四世祖也。生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元彥、元章後皆無傳。元輔生周臣、周俊、周傑。俊生起宗,遷居番禺南亭。元才仕宋甯宗慶元間,為朝議大夫,學行才能為時所重,智之八世祖也。是雖正體而非繼別之子,當為五世,而遷之祖朝議生康伯、康叔。康叔出繼友諒,生三子:純夫、敬夫、信夫,亦自為小宗矣。七世祖諱康伯,以儒學相傳,仕宋理宗為朝奉,既而歸老於家,恬退自樂,克立基業,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祚又益昌矣!大矣!朝奉公生應酉、應元。應酉好學能文,權种锹裕慨惲魉祝嗽琳g為北路總管,功著於時,賜銀牌,世稱銀牌總管,卒諡忠顯。智之六世祖也。應元博覽經書子史,精究陰陽地理之學。子六:原清、原安、原深、原忠、原和、原順。自是而下又當為繼補之宗矣。忠顯公生四子:原吉、原明、原亮、原慶。原吉字仁甫,又名擇善,號南穀,性湻直,不尚華美,敦厚固慎,富而好禮,雖不顯用於時,而家聲克著於南海也。南谷公子八:成子、興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嗣續蕃昌,萃於一門。原明公子二:建子、達子,亦為繼禰之宗矣。原亮為録事司判,子一保生。保生生友全,友全、友知受遠,繋於戎役。原慶為主簿,然文翰府君始遷廣,當為別子之祖。再至十二府君而下,已無繼別之宗,幸而傳之數世,子孫延綿得以繼續大小宗之傳。凡世傳親盡而一遷祧,故自南穀府君世次以上之主皆藏於追遠,祠歲于冬至、立春、清明,合族人而祭之,俾後之子孫皆知重本而為骨肉之情義,尚相流通,不至視族屬如途人。而成子、興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及同是派,以下而為小宗者,各別世次而祭於其家焉。諱敬子府君,智之高祖也。曾祖諱宗理。大父諱德字祖德,以字行。父諱泰字永昌,又名康惠,號雲穀,俱守道尚德以隱。噫!邵自文翰公居廣,暨於亞十公之克承先志,發源於遠,朝議公之顯於宋朝,奉公之昌大一門,忠顯公之仕于元,南穀公之著族南海,數世之傳,赫赫有聲,迨今十有三世矣。子孫繩繩引而勿替,若智之不幸而早孤,弗克承祖宗之遺德,然先世之傳於家者,惟忠厚勤儉,學問廉即。智雖不肖,亦得與聞而謹守之,幸而叨名科甲,忝録明時,亦先德之助也。然吾宗族子孫皆當以先世之傳,益加勉勵,出用於時,於以顯親揚名,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其庶幾乎?智因家藏宗圖並所録事蹟,校諸族人之所藏,得以考正同異,於是謹依歐陽文忠公譜法,分別世次為譜。後考福州宗圖,廼知先世所自來。及按經史所載,而知邵姓所自始。其遷徙、嫁娶、仕宦、爵封、諡名號及受誥敕、封贈之典,與凡言行之實,鹹具於譜,題曰南海三山邵氏家乘,因書事實於末,以垂永久雲。
大明成化戊寅歲十三世孫 邵智 謹識

邵氏家乘外傳(摘自番禺貝崗邵氏族譜)
三山邵氏族譜序
侍禦南海邵公奉命出按八閩,曆莆田以譜系造余,請曰:邵氏之先乃周召康公奭之後。康公,姬周同姓,封於召,故曰召公。其後因氏焉。康公十六世孫虎,宣王時平淮夷,曰穆公,後又加邑為邵,世遠莫究其詳。唐有諱貞一,號長白山人。諱瓊之,為殿中侍禦。諱說,為吏部侍郎。諱環,居邵岐,後遷於閩之三山。至諱五才,隨宦至廣,因而留家。再傳而居桂華鄉,子孫族聚焉。人本其所自來,稱為三山邵氏,遂名其鄉曰三山邵氏。十傳而至智之高太公,迨智則十三其傳矣。雲礽華昌。若智,甫生彌月而孤,賴慈訓以底成立,叨名科甲,夙夜孜孜,唯恐不勝其任,貽辱於先。念茲譜牒未修,恐久而遺失。因家藏舊本,參以族人所録略校正之。故徵名言以垂不朽,俾子孫知尊祖睦族之道,不忘所自,不至親盡如途人焉。文謹按而敘之曰:猗哉觀是譜而知古道之可復也。粵稽文翰邵公始遷之後子孫,魁梧奇偉,代有其人,前有啟佑之功,後有承先之讬,以此而事親則為孝,以此而事天則為仁,長幼尊卑,群然相萃,湻風和睦,揖讓雍容,實為卓犖海內萬世稱雄者。今侍禦公廉明正直,不避威權,振肅台綱,澄清吏治,卓乎當代之良風憲也。況聖天子宵奸求賢,以賴九重之治,端居百揆,翊理三才,於以顯親榮宗,無忝為召公後者。其在公歟!邵氏之族豈直望於閩廣已哉!後之子孫尚其引之勿忽!

成化戊寅夏四月朔 賜進士及第、中順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八十一歲莆田林文  頓首拜譔

重修邵氏族譜序
古者小史之職,辨族氏而紀之官譜之名,未有也!至唐柳芳卿著世其氏,始有族譜之名。蓋以辨世次,昭先德而示後人,其有闗於世教也大矣。故昔王躬行仁義,以尊乎民,建官置師,教以六行。是時,宗法明昭穆、序尊卑等,族屬統人心、繋孝弟,隆風俗美。自小史之職廢宗法不立,先王之教不行。於是乎有尺帛鬥粟之謠,德色誶語之俗,先德遂泯而不彰。族屬雖親而弗恤,苟不維以譜牒,則情義漸離,五服之親塗人同視矣,茲譜之所以當修也。嘗考榖家之先,系出周召公。後宣王時,穆公虎平淮夷有功,加邑為邵。厥後族屬蕃衍,散處不一。唐殿中侍御史諱瓊之,至諱說、諱環皆居邵岐,繼居閩之三山。宋真宗祥符四年,府君諱五才公來廣,遂附籍焉。十四世祖諱行十公,再遷南海三山桂華鄉。曆世久而族益蕃盛,其間或富貴貧賤之相懸,或出贅遷移之不定,至一再傳將無可稽,而況其遠者乎?欲昭穆之不紊得乎?自始祖由閩入粵,凡十三傳至高王伯僉憲大夫,鄉賢柏軒公智致政家居,始修譜録,由是先世之德始詳。歲久譜湮,嗣修之者或增或削,鮮克有徵。先君增廣公河竊嘗有志於重修,補以條緒首,始譜序示開宗也。録以宸翰尊君上也,表而傳之昭先德也。內傳推五服之殊、定昭穆之序,外傳考宦跡、獨行,附表狀、誌銘,其用心亦密矣。惜年不逮,負志中捐,榖繼述無良,仰思先德之莫紹。惟伏草茅不敢自逸,重加考訂,繕寫成編,不敢妄加增削,疑存疑闕。嗚呼!登茲譜者,其體先人之心為心,篤恩義、正倫理、率孝友、敦和睦,疾病死喪相弔問,婚姻祭葬相告贈,少而孤則壯者懷之,貧無歸則富者恤之。毋薄骨肉之恩,毋隳詩書之習,毋廢祖宗之法,毋墜衣冠之風,庶幾斯譜之傳,遠而愈隆,久而勿替,苟不能進德修業,忘先德於己徃,忽紹述於將來,而徒閥閱誇於人。雖桀之祖禹,紂之祖湯,幽厲之祖文武,亦何益哉!詩不雲乎?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後有述者,尚其朂諸
萬曆乙末仲春十七世孫 邵榖譔


唐書列傳
邵說,相州安陽人,擢進士第,未調,陷史思明。逮史朝義敗,歸郭子儀。儀愛其才,留幕府。累遷長安令,秘書少監。大曆末上言:“天道三十年一小變,六十年一大變。安祿山、思明之亂,出入二紀,多難漸平向之亂。今將變而之治。宜建徽號,承天意,謁郊廟,大赦各方,湛蛛呌曛┪雌眨d結之氣未除,願因此時修享獻,欸郊廟,褒有德,録賢人,與天下更始振災益壽之術也。”不聽。德宗立,擢吏部侍郎。說因自陳:“家本儒學,先祖長白山人貞一,以武后革命,終身不仕。先臣父殿中侍御史瓊之,待事玄宗。臣年十六即孤,長育母手,天寶中始仕,會喪客河洛。祿山亂,喪紀當終。臣不褫衰絰,又再期懼,終不免陰走洛魏。慶緒奔,保西城,搜脅儒者為巳用。以兵迫臣,遂陷醜擬。俄而思明順附,欲間道歸北闕下,肅宗拜臣左金吾衛騎省參軍,許留思明所。會‘烏承恩事’露絕,不得歸,朝義之敗,欲固守河陽,臣知回紇利野戰,陰勸其行以破儆嫛3x已走,臣西歸獻狀。先帝詔翰林索臣所上言,與王伷偕召。先帝謂:“展澃字!惫蔬獊剖逃罚紴榈钪惺逃贰J拐咝贾圃t,盡言其狀,則疇昔本末,先帝知之。今又擢以不次,雖自斷尚恐飛謗與人,傷陛下之明。今吏員未乏而調者多益以功,優準平格以判,留人去者十七,彼且鼓讒說以投疑於上,此臣所大懼。”因薦戶部郎中蕭定、司農少卿庾凖自代,不許。說在職,以才顯。建中三年,貶歸州刺史卒。(三山譜載紀篇)
《翰墨地理志》雲:長白山在遼奉天府開元路咸平府涔山東南千餘裡。黑水發源於此。曰太白山,在陝西西安路長安武功縣界,又在乾州,俗雲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冬夏積雪,望之皓然,故名太白。其山廣博跨地非一處,在鹹豐則曰長白,在西安則曰太白,是一山而兩名矣。今貞一號長白山人,疑即此山也【案《濟南府志》雲:貞一者,世居山東長寧,故號長白山人也。】

擢進士第,未調,陷史思明。逮史朝義敗,歸郭子儀。子儀愛其才,留幕府。累遷長安令,秘書少監。德宗立,擢吏部侍郎。在職以才顯。說素與嚴郢友善。郢見逐,說諷朱沘訟其寃,為草奏。貶歸州刺史,卒。說著有文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新唐書●邵說》

邵說,相州安陽人。舉進士,為史思明判官,曆事思明、朝義,常掌兵事。朝義之敗,說降於軍前,郭子儀愛其才,留於幕下。累授長安令、秘書少監,遷吏部侍郎、太子詹事,以才幹稱。談者或以宰相許之,金吾將軍裴儆謂諫議大夫柳載曰:“以鄙夫所度,說得禍不久矣。且說與史思明父子定君臣之分,居劇官,掌兵柄,亡軀犯順,前後百戰,於偻ヂ用易优詾殒緝W者數十人,剽盜寶貨,不知紀極。力屈然後降,朝廷宥以不死。獲齒班序,無厚顏,而又遑遑求財,崇飾第宅,附托貴幸,以求大用,不知愧懼,而有得色,其能久乎!”建中三年,嚴郢得罪,說與郢厚善,勸朱泚抗疏申其冤,說為草其奏,上知之,貶說歸州刺史,竟卒於貶所。《舊唐書●邵說傳》

廣州府儒學八賢堂碑
邵曄字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知廣州,鑿內濠以通舟楫,颶風不為害。祥符六年癸醜,陳世卿代知廣州,奏免計口買鹽之害,民獲安飽。民歌:邵父陳母,除我二苦。按今傳録:福建福州邵氏宗圖十六世孫有諱曄者,字日華。其從弟曮,字日曮,改字日文,則今八賢堂。知府邵曄即福州宗圖之邵曄無疑矣。又雲:其先京兆人,蓋召公奭為周同姓功臣,武王封之于燕,食邑於召,因以為氏。考扶風雍縣南有召亭,今岐山縣西南即召亭之地也。然京兆與召亭皆雍州之域,或分徙京兆有矣。公先任連州知録,陞廣州知州,後任湖廣柳州桂陽縣,諫議大夫。卒葬廣州連山縣高梁塚。有詠《連山遊仙觀》詩焉。
詩曰
可憐蹤跡古遊仙,仙景飛來一洞天。
雲色參差挥駱洌Q聲嘹亮下芝田。
幾層碧巘臨門外,斷續清泉繞檻前。
賞罷又思明世事,時清難戀翠蘿煙。

廣州名宦誌
邵曄字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唐末,曾祖岳挈族之湖南。時,彭倘荩贋榕泄佟魯仁恭寇連州,即遷岳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祖崇德字仁壽,為道州録事參軍。父諱簡,字倫之,任連山令。母(黃氏)夢神賜以明珠,遂生曄。七歲能詩,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曆大理寺評事,出為蓬州録事參軍。雪張道豐等誣獄。太宗召見,謂之曰:“爾能活我平民,深可嘉也。”賜錢五萬貫,下詔以其事戒諭天下。授曄光祿寺丞,尋假光祿卿,充交趾安撫信國使。會黎桓死,子龍鉞嗣。其弟龍廷弑鉞自立。廷兄明䕶率扶蘭呰兵攻戰。曄駐嶺表,以事聞,改沿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行事。曄貽書安南,諭以朝廷威德,令亟定位,明護等聽命。奉龍廷至國。初詔曄安南事定,即以所齎黎桓者畀新帥。曄上言:“懷撫外夷,當示招牛蝗糍过埻⒎钬暎丶臃饩舳鴮欏a之。”真宗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徑及宜州山川等圖,頗詳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贜,曄當削二官。上以其遠,使勤勞而止。大中祥符起知兗州。四年,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廣城瀕海,番舶至岸常苦颶風,曄鑿內濠通舟,颶風不能為害,人呼之為邵父雲。
廣州府儒學八賢堂碑
邵曄字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知廣州,鑿內濠以通舟楫,颶風不為害。祥符六年癸醜,陳世卿代知廣州,奏免計口買鹽之害,民獲安飽。民歌:邵父陳母,除我二苦。按今傳録福建福州邵氏宗圖:十六世孫有諱曄者,字日華,其從弟曮,字日曮,改字日文。則今八賢堂知府邵曄,即《福州宗圖》之邵曄無疑矣。又雲其先京兆人,蓋召公奭為周同姓,功臣,武王封之于燕,食邑於召,因以為氏。考扶風雍縣南有召亭,今岐山縣西南即召亭之地也。然京兆與召亭皆雍州之域,或分徙京兆有矣。公先任連州知録,陞廣州知州,後任湖廣柳州桂陽縣,諫議大夫卒。葬廣州連山縣高梁塚。有詠《連山遊仙觀詩》焉。
詩曰
可憐蹤跡古遊仙,仙景飛來一洞天。
雲色參差挥駱洌Q聲嘹亮下芝田。
幾層碧巘臨門外,斷續清泉繞檻前。
賞罷又思明世事,時清難戀翠蘿煙。

廣州名宦誌
邵曄字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唐末,曾祖岳挈族之湖南。時,彭倘荩贋榕泄佟魯仁恭寇連州,即遷。岳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祖崇德字仁壽,為道州録事參軍。父諱簡,字倫之,任連山令。母(黃氏)夢神賜以明珠,遂生曄。七歲能詩,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曆大理寺評事,出為蓬州録事參軍,雪張道豐等誣獄。太宗召見,謂之曰:“爾能活我平民,深可嘉也。”賜錢五萬貫,下詔以其事戒諭天下。授曄光祿寺丞,尋假光祿卿,充交趾安撫信國使。會黎桓死,子龍鉞嗣。其弟龍廷弑鉞自立。廷兄明䕶率扶蘭呰兵攻戰。曄駐嶺表,以事聞,改沿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行事。曄貽書安南,諭以朝廷威德,令亟定位,明護等聽命,奉龍廷至國。初詔曄安南事定,即以所齎黎桓者畀新帥。曄上言:“懷撫外夷,當示招牛蝗糍过埻⒎钬暎丶臃饩舳鴮欏a之。”真宗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徑及宜州山川等圖,頗詳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贜,曄當削二官。上以其遠,使勤勞而止。大中祥符起知兗州。四年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廣城瀕海,番舶至岸常苦颶風,曄鑿內濠通舟,颶風不能為害。人呼之為邵父雲。


廣州鄉賢志
邵智字廷鑑,號柏軒,南海三山人。天順壬午,舉于鄉。成化丙戌登進士,授監察禦史。彈劾不避權貴,人莫敢幹以私,丰采凜然,出按福建,益持風力,墨吏望風解綬去。嘗劾一監司,遺以金硯,祈免,智竟卻之。後轉廣西提刑按察司僉事,所劾者適巡撫其地,智即上疏乞歸。都禦史屠鏞憐其貧,給以貢舶公移,資乏固辭不受,家居三徑,蕭然吟詠,不輟當道。聞其名造廬請謁,皆鑿垣避之。生甫八日,而父歿,母梁氏與祖母莫氏苦節孀守。景泰癸酉年,並旌其門。
皇帝敕曰:朝廷設監察禦史,欲其振風紀、舉憲章,激濁揚清,以弼成國家之治也。非得廉慎剛明之士曷克稱焉。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發身賢科,擢任斯職,歷年既久,克著才猷,宜錫寵恩,以彰勞勩。是用晉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以為爾榮。夫官以察為明,以言為職,在明大體而略細,故扶君子而抑小人,毋私于法,毋撓于勢,毋訐以為直,毋苛以為能,懋修不懈,訓辭欽哉。

誥封太封君康惠公敕文
奉天承運r
皇帝敕曰:國家推恩群臣,必及其親者,所以重本而勸孝也。而何間於存歿哉!茲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父,康惠慶鐘,厥子祿養,乃違揆厥本源,宜申䘏典,茲特贈為文林郎、四川道監察禦史,九原有知,服斯寵命。

誥封梁氏太孺人敕文
敕曰:國家寵命臣下,嘉其勞勤,必褒榮其親者,所以為天下之父母勸也。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母梁氏,孀居守志,旌表已加,訓子能官,恩榮宜及,茲特封為太孺人,服此隆恩,永綏祿養。

誥封周氏孺人敕文
敕曰:人倫始於夫婦,風化本於閨門。朝廷褒寵臣,下必及其配者,所以重人倫,厚風化也。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妻周氏,克敦婦道,善相其夫,夫既顯榮,爾宜偕貴,茲特封為孺人,服此隆恩,永光閨閫。
明成化八年四月十三日敕

奉政大夫邵柏軒公行狀
公諱智,字廷鑑,號柏軒松竹主人,其別號也。康惠公之仲子。惠公之先有飛鳯之祥見於其夢,不日生公。生八日,慈父見背,賴母梁氏與祖母莫氏不畏孤寒鞠成,九歲教以詩書。公性穎悟,好學能文,武略兵機,無所不習。十六歲入廣府庠,以祖母年老告歸。侍養又朝夕,思其父親無所憑依,庭有柏一株,乃父所遺植,因名其庭曰柏軒,以誌思慕之不忘也。人遂以柏軒稱之。天順己卯,復補順德縣學生。壬午科以壁經領鄉薦。成化丙戌登羅倫榜進士。初任行人,後拜四川道監察禦史,三載滿,得以推恩,封贈二親,官加品秩。逾歲丁內艱,憂服于家。成化乙末,吏部賚文,轉升廣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戊戌,蒙恩致政,歸老於南海三山。恬退自樂,作家訓以教子孫,孝勤。上特敕建坊以旌表梁氏太孺人節孝,禦史公從祀鄉賢。

南海三山邵氏奕賢華國歷朝鄉會徵辟歲薦題名録
一世祖 邵文瀚  
宋仁宗景佑四年丁醜科進士,將仕郎、湖廣安陸縣教授。
五世祖 邵元才
宋徽宗崇寧六年丙戌科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
六世祖 邵康伯(元才長子)
宋孝宗乾道八年壬辰科進士,朝奉大夫、膳部郎中。
六世祖 邵康叔(元才次子)
宋甯宗嘉定三年庚午科鄉進士,宣義郎、上林苑監丞。
七世祖 邵南卿
宋理宗紹定五年壬辰科鄉進士,奉直大夫、大理寺寺丞。
七世祖 邵信夫(康叔第三子)
宋理宗寶慶二年丙戌科進士,嘉議大夫、南直應天府尹。
七世祖 邵南震(康叔第三子)
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科鄉進士,承事郎、大理寺寺丞。
七世祖 邵繼賢
宋理宗淳祐癸卯科鄉進士,歷任四川順慶府知府、贈中憲大夫。
七世祖 邵應酉(康伯長子)
元世祖至元十年癸末科進士,資政大夫、鎮北路總管,賜銀牌,諡忠顯。
八世祖 邵原亮(忠顯公第三子)
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科鄉進士,從仕郎、録事司録判
八世祖 邵原慶(忠顯公第四子)
元仁宗延祐四年應貢,將仕郎、南直徽州府祁門縣主簿。
九世祖 邵成子(南穀公長子)
元順帝十三年丙戌科鄉進士,將仕郎、兵部會同館大使
九世祖 邵建子(南穀公第三子)
明太祖洪武三年庚戌科進士,徵仕郎、行人司副使
十世祖 邵仁可(康伯玄孫)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進士,奉政大夫、湖廣荊門府同知
十世祖 邵觀通(恒菴公長子)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壬申科,以才薦舉,徵試戶部,特授奉訓大夫戶部郎中
十三世祖 邵昌()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鄉進士,將仕郎、廣西潯州府教授
?世祖 邵以順()
明成祖永樂八年歲薦迪功郎、湖廣嶽州府平江縣丞
?世祖 邵謙()
明景帝景泰四年癸酉科鄉進士,承德郎、贛州府通判
?世祖 邵順()
明英宗天順三年乙卯科鄉進士,序選知縣
?世祖 邵智(康伯七世孫)
明英宗天順六年壬午科第八名舉人,登成化丙戌科第十八名進士,奉議大夫,授行人司,選四川道監察禦史、福建巡按,陞廣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從祀鄉賢。
?世祖 邵淵()
明憲宗成化十九年甲子科鄉進士,文林郎、浙江紹興府教授,陞直隸保定府淶水縣知縣。
?世祖 邵文聚()
明武宗正統二年丁卯科,由連山縣學歲貢生廷試恩拔,文林郎,特賜正七品散秩官。
?世祖 邵道南(康伯七世孫)
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科鄉進士,文林郎、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知縣,改福建汀州府甯化縣知縣。
?世祖 邵於遷()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辛醜,由三水縣學歲貢生授江西贛州府會昌縣儒學訓導,陞福建福州福連江縣儒學教諭。
?世祖 邵經邦()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鄉進士,文林郎,序選知縣。
?世祖 邵觀琪()
明永曆三年乙丑科恩貢生,候補儒學。
?世祖 邵韶()
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由順德縣學拔貢生,授廣西鬱林州北流縣儒學教諭。
?世祖 邵東陵()
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由從化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學元((康伯十四世孫))
清世宗雍正元年癸卯科鄉進士,文林郎,山東曹州府定陶縣知縣。
?世祖 邵惠藝()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昌瑞()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曰旦()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廣州府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流光()
清高宗乾隆十八年癸酉科鄉進士,聯捷明通進士,例授文林郎,揀選知縣。
?世祖 邵紹宗()
清仁宗嘉慶七年壬戌,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文康()
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乙卯,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訓導。
南海三山番禺貝崗邵氏字派
字派(從第十九世始)
君命方來賁,膺斯獎潔廉。克恭遵訓式,尹䠍仰攸瞻。
諱派
士產乘隆代,舒儀奮萬程。彤墀增斐幹,家祚永蕃盈。

邵氏家乘內傳
番禺貝崗邵氏家乘世譜
邵氏自得姓以來,世數相傳多所遺軼,然由周至宋居洛及閩,自閩福州遷廣,又遷南海三山。自三山而遷番禺南亭,又遷貝崗,其族雖散處不一,其世系則井然不紊。謹按《福州宗圖》有曰祖五才者,即今始祖文翰公。故特敘緣起於前,而以日仙公為開支之祖,丹崖公為始遷之祖也。其略亦備矣。

南海三山邵氏世系
始祖
文翰:字五才,福建福州府閩縣三山人也。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以叔祖諱曄,字日華,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來知廣州。公乃隨宦至廣,遂居郡之南海,人稱三山邵氏。後因名其鄉曰三山。及考福州宗圖:公乃行五,名五才,文翰其字也。公生宋太宗淳化間,後擢仁宗景佑丁醜進士,將仕郎,任湖廣德安府安陸縣教授。配孺人陳氏,生一子德皋。公與子俱回福建,生終葬皆闕。
二世
德皋:文翰公之子也。按福州宗圖乃知公名列在高字之派,恐本名德高,後因音同,而誤作皋也。且邵氏自福州來廣已經再世,或彼從其派而名高,此名德皋,皆未可知也。是皆先世所傳,不敢易,今兩存之。德皋生利資、利慶。德皋回福建。
三世
利資:德皋長子也。配安人梁氏,生一子諱維載,事蹟闕。
利慶:德皋次子也。行十是謂亞十公也。公生宋徽宗崇寧間,克成先志,始遷南海桂華鄉,開基創業,承先貽後,實自公始,慶行於今,則公之德澤,可謂遠矣。配安人羅氏,再娶梁氏,生三子:長維澹淮尉S組;三維集。五女。卒於淳祐八年戊申十二月丙申日,與羅梁二妣合葬本鄉沙浦崗。
四世
維載:利資子,無傳
維澹豪麘c長子。配安人梁氏,生一子諱彌,生終俱闕。
維組:利慶次子,配安人潘氏,生一子友諒,生終俱闕。
維集:利慶三子,行九是為念九公也。生於宋高宗建炎間,配安人平洲譚氏,再娶黃氏,生四子: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四女。公與譚氏合葬沙浦崗,又名大羅山,附行十公墓右。元輔乃譚氏安人所出。
五世
彌:維遄樱浒踩斯希蛔又M德修。
友諒:維組子,配安人木棉頭鄉羅氏,元才公以次子康叔入繼。
元彥:維集長子,配安人梁氏,入贅,生一子諱周賢。
元輔:維集次子,字公佐,號日仙。配安人陳氏,生三子諱周臣、周俊、周傑。再娶莫氏,生一子周明。自此分支,元輔公為番禺貝崗房,元才公為南海三山房。
元章:維集三子,配安人唐氏,生一子諱克明。
元才:維集四子,賦性聰敏,博通古今,經書子史,靡不精究,敦性寡欲,樂善好施,由文學進身,登宋徽宗崇寧六年丙戌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學行功能為時所重,曆世既久,弗克詳録,一門昌大,實肇於公。配安人馮氏,生二子康伯;康叔。康叔出繼從伯友諒之後,公葬於番禺鐘村白石崗。
六世
德修:彌子,,配馮氏,事蹟闕。
康叔:友諒嗣子。
周賢:元彥子,號丹崖,始遷南亭。配蘇氏,生子一曰起宗,號碧霞。起宗生繼賢,號清泉。繼賢生惠楚,號雲莊。惠楚生子二:長琛甫,號文峰,遷居貝崗;次明甫。琛甫生二子:以成、以銘。明甫生伯成。
周臣:元輔(日仙公)長子,配蘇氏,生一子諱光宗
周俊:元輔次子,字秀英,號丹崖,日仙公次子也,配李氏,生一子諱起宗,自桂華遷居南亭,遂開族焉。公生於宋欽宗靖康丙午年三月十二日,終於宋甯宗嘉定甲申年四月廿八日,葬廣州市北門外馬鞍山。(貝崗邵氏來祖也)
周傑:元輔三子,配安人吳氏,生二子慶祖、宗夫。
周明:元輔四子,配安人鐘氏,生一子諱萬祿。
克明:元章子
康伯:元才長子,生於宋甯宗間。配安人關氏,生一子諱應酉。續娶黃氏,生一子應元。【案《馬鞍山康伯公墓碑》雲:公諱康伯,宋乾道壬辰進士,朝奉大夫、膳部郎中。廼宋崇甯丙戌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諱元才,公之長子也。配淑人關氏,生二子:長應酉;次應元。應酉至元癸末進士,資政大夫,鎮北路總管,賜銀牌,諡忠顯。次子應元,精究地理。公與淑人終於宋世,卜地合葬省城小北門外上塘村馬鞍山,辛戌向之原。其山與上塘村李家彥堂買,受稅四畝六分….湛秩蔗嶙訉O蕃衍,保無有在山上挖葬,損壞來龍,至失此山面目,今立碑於山上永垂,找哉I不朽雲。】
康叔:元才次子。嗣堂伯友諒。配安人何氏,生三子純夫、敬夫、信夫,另為小宗,今謂之沙井房,仍居三山。
七世祖
起宗:名繼修,號碧霞。丹崖公之子也。公生於宋孝宗隆興癸末年六月廿三日,卒于宋理宗淳祐壬子年十月十二日。配安人三山陳氏,繼娶沙灣吳氏,生一子繼賢。

以上摘自《番禺貝崗邵氏宗譜》



上一篇:云台公升观海卫经历公行状
下一篇:伊川邵公伟华墓葬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27

帖子

2026

积分

邵门金牌专家

Rank: 6Rank: 6

积分
2026
发表于 2023-2-23 1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俊钦 于 2023-2-23 19:15 编辑

三山邵氏家乘序(无错讹版)

邵晔考据
【案《宋史●列傳一百八五》雲:邵曄(948-1011),字日華,其先京兆人。唐末喪亂,曾祖挈族之荊南,謁高季興,不見禮,遂之湖南。彭玗刺全州,辟為判官。會賊魯仁恭黃巢將連州,即署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祖崇德,道州錄事參軍。父,連山令。
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解褐,授邵陽主簿,改大理評事、知蓬州錄事參軍。時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為劫盜,悉置於死,獄已具,察其枉,不署牘,白當核其實。不聽,引道豐等抵法,號呼不服,再系獄按驗。既而捕獲正盜,盜等遂得釋,坐削籍為民。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賜錢五萬,下詔以事戒諭天下。授光祿寺丞,使廣南採訪刑獄。俄通判荊南,賜緋魚。遷著作佐郎、知忠州。曆太常丞、江南轉運副使,改監察禦史。以母老乞就養,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遷工部員外郎、淮南轉運使。
景德中,假光祿卿,充交址安撫國信使。會黎桓死,其子龍鉞嗣立,兄龍全率兵劫庫財而去,其弟龍廷自立,龍廷明護率扶蘭砦兵攻戰。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設方略。貽書安南,諭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初,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禮物改賜新帥。曄上言:「懷撫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貢奉,別加封爵而寵賜之。」真宗甚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初受使,假官錢八十萬,市私覿物,及為安撫,已償其半,餘皆詔除之。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贓,當削一官,上以其遠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兗州,表請東封,優詔答之。及遣王欽若趙安仁經度封禪,仍判州事,就命為京東轉運使。封禪禮畢,超拜刑部郎中,複判三勾院,出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四年,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州城瀕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颶風,曄鑿內濠通舟,颶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卒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廣州府儒學八賢堂碑
邵曄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知廣州,鑿內濠以通舟楫,颶風不為害。祥符六年癸醜,陳世卿代知廣州,奏免計口買鹽之害,民獲安飽。民歌:邵父陳母,除我二苦。按今傳録福建福州邵氏宗圖:十六世孫有諱者,字日華,其從弟,字,改字日文。則今八賢堂知府邵曄,即福州宗圖之邵曄無疑矣。又雲其先京兆人,蓋召公奭為周同姓,功臣,武王封之于,食邑於,因以為氏。考扶風雍縣南有召亭,今岐山縣西南即召亭之地也。然京兆召亭皆雍州之域,或分徙京兆有矣。公先任連州知録,陞廣州知州,後任湖廣柳州桂陽縣,諫議大夫。卒葬廣州連山縣高梁塚。有詠《連山遊仙觀詩》焉。
詩曰
可憐蹤跡古遊仙,仙景飛來一洞天。
雲色參差籠玉樹,鶴聲嘹亮下芝田。
幾層碧巘臨門外,斷續清泉繞檻前。
賞罷又思明世事,時清難戀翠蘿煙。

廣州名宦誌
邵曄日華,其先京兆人也。唐末后梁时,曾祖,入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挈族之湖南。時,彭玕刺全州,辟為判官。會賊魯仁恭連州,即遷,署仕南楚全州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祖崇德仁壽,為南楚道州録事參軍。父諱,字倫之,任宋連山令。母(黃氏)夢神賜以明珠,遂生。七歲能詩,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曆大理寺評事,出為蓬州録事參軍,雪張道豐等誣獄。太宗召見,謂之曰:“爾能活我平民,深可嘉也。”賜錢五萬貫,下詔以其事戒諭天下。授光祿寺丞,尋假光祿卿,充交趾安撫信國使。會黎桓死,子龍鉞嗣。其弟龍廷自立。明䕶率扶蘭呰兵攻戰。駐嶺表,以事聞,改沿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行事。曄貽書安南,諭以朝廷威德,令亟定位,明護等聽命,奉龍廷至國。初詔安南事定,即以所齎黎桓者畀新帥。上言:懷撫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奉貢,特加封爵而寵錫之。真宗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徑及宜州山川等圖,頗詳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贜,當削二官。上以其遠,使勤勞而止。大中祥符起知兗州。四年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廣城瀕海,番舶至岸常苦颶風,鑿內濠通舟,颶風不能為害。人呼之為邵父雲。


邵太祖妣黄氏(邵晔母)墓碑序
   且天地之生人也,赋乾道而成男,赋坤道而成女,然名兮虽殊,亦各有秩,若洽专勋直之道为男者,生必颖异超群,自有前垂后之勋,若洽翕静勋辟之道而成女者,配必名门宦家,自有旺夫益子之淑德,溯诸青史如吞。邵太始祖妣黄氏者,益亦有然也。夫黄氏系邵简公之原配也,而简公系大宋进士出身,钦点广东连山县知县。祖妣黄氏原籍云南黄兵部尚书之女。时因吾太上祖崇德公,时任[楚南道州参军,旋升山西博陵副将,惟时承接点阅兮发之文,率男简公往京叩谒黄尚书,见简公才德并优,遂将爱女配适焉。归门之后,日用周旋之而幽疭真正,足称巾帼君子,闺阃贤良,再微诸后昆。其长子晔公者,廼大宋头甲进士,特授广东广州知府,开创新濠,舟舶得御飓风,而泽及汉夷商船。后又奉勒安抚使,账饥于交阯(安南),立边府。宋真宗主嘉纳之,加升右谏议大夫。其玄孙伟公又登进士第,历代之吞(簪)缨相继鳞出,难于枚举,迨今之人文炽百,繁衍不下数千,讵非祖妣黄氏之淑德深厚所致,欤寿享百有一岁,谈笑自如,隐几而逝。时蒙堪舆地仙杨筠松点给吉地一穴而安厝焉,土名锅水,穴名大鹏龙,座丁山癸向兼未丑,其地峦清峰秀,水抱山迥,来龙乃大幹雄龙,活泼勇跃,向山有白须寿星谒叩拱朝,故杨公喝曰:寿富康强,可替万年。是冠七十二龙之第一局也。然此事迹源远流长,而世殊代异,从何淅淅沥沥?虽前时竖有花石牌坊表记沥名,亦因年湮世远,已塌靡。惟幸自昔留载青史,使后人得从而考焉。于是众族献诚,襄善重立碑记,旋命耳孙稽其始末,叙明其事,以垂千百世于不朽,依之是为序。(案云:黄氏诰封宜人,晋封太夫人。子,中宋兴国八年进士。孙时相。曾孙荣锦荣裕荣珊。玄孙,其中中进士第(1115年进士)。)
                          大清同治十年岁次辛未林锤月榖旦耳孙七大房 重立
注释:
邵晔(948-1011)【字日华桂阳人。曾祖,唐僖宗间,因避黄巢乱,自京兆迁居桂阳(稽考爲安阳派,闽福州邵岐谱载出自福建唐校书郎邵楚苌之后。),祖崇德,道州录事参军。父,连山令。幼有大志,好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卒于任上。广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苦风,凿内濠通舟,不能害。】【按《宋史●邵晔传》云: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挈族家桂阳。祖崇德,道州录事参军。父,连山令。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历迁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初,知兖州,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卒于任上。】

杨筠松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三山邵氏家乘序(南海番禺贝岗)
廣州鄉賢志
邵智廷鑑,號柏軒,南海三山人。天順壬午,舉於鄉。成化丙戌登進士,授監察禦史。彈劾不避權貴,人莫敢幹以私,丰采凜然,出按福建,益持風力,墨吏望風解綬去。嘗劾一監司,遺以金硯,祈免,竟卻之。後轉廣西提刑按察司僉事,所劾者適巡撫其地,即上疏乞歸。都禦史屠鏞憐其貧,給以貢舶公移,資乏固辭不受,家居三徑,蕭然吟詠,不輟當道。聞其名造廬請謁,皆鑿垣避之。生甫八日,而父歿,母梁氏與祖母莫氏苦節孀守。景泰癸酉年,並旌其門。
皇帝敕曰:朝廷設監察禦史,欲其振風紀、舉憲章,激濁揚清,以弼成國家之治也。非得廉慎剛明之士曷克稱焉。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發身賢科,擢任斯職,歷年既久,克著才猷,宜錫寵恩,以彰勞勩。是用晉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以為爾榮。夫官以察為明,以言為職,在明大體而略細,故扶君子而抑小人,毋私于法,毋撓于勢,毋訐以為直,毋苛以為能,懋修不懈,訓辭欽哉。
誥封太封君康惠公敕文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國家推恩群臣,必及其親者,所以重本而勸孝也。而何間於存歿哉!茲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父,康惠慶鐘,厥子祿養,乃違揆厥本源,宜申䘏典,茲特贈為文林郎、四川道監察禦史,九原有知,服斯寵命。
誥封梁氏太孺人敕文
敕曰:國家寵命臣下,嘉其勞勤,必褒榮其親者,所以為天下之父母勸也。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母梁氏,孀居守志,旌表已加,訓子能官,恩榮宜及,茲特封為太孺人,服此隆恩,永綏祿養。
誥封周氏孺人敕文
敕曰:人倫始於夫婦,風化本於閨門。朝廷褒寵臣,下必及其配者,所以重人倫,厚風化也。爾四川道監察禦史邵智妻周氏,克敦婦道,善相其夫,夫既顯榮,爾宜偕貴,茲特封為孺人,服此隆恩,永光閨閫。
                              明成化八年四月十三日敕

奉政大夫邵柏軒公行狀
公諱,字廷鑑,號柏軒松竹主人,其別號也。康惠公之仲子。惠公之先有飛鳯之祥見於其夢,不日生公。生八日,慈父見背,賴母梁氏與祖母莫氏不畏孤寒鞠成,九歲教以詩書。公性穎悟,好學能文,武略兵機,無所不習。十六歲入廣府庠,以祖母年老告歸。侍養又朝夕,思其父親無所憑依,庭有柏一株,乃父所遺植,因名其庭曰柏軒,以誌思慕之不忘也。人遂以柏軒稱之。天順己卯,復補順德縣學生。壬午科以壁經領鄉薦。成化丙戌登羅倫榜進士。初任行人,後拜四川道監察禦史,三載滿,得以推恩,封贈二親,官加品秩。逾歲丁內艱,憂服于家。成化乙末,吏部賚文,轉升廣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戊戌,蒙恩致政,歸老於南海三山。恬退自樂,作家訓以教子孫,孝勤。上特敕建坊以旌表梁氏太孺人節孝,禦史公從祀鄉賢。

南海三山邵氏奕賢華國歷朝鄉會徵辟歲薦題名録
一世祖 邵文瀚
宋仁宗景佑四年丁醜科進士,將仕郎、湖廣安陸縣教授。
五世祖 邵元才
宋徽宗崇寧六年丙戌科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
六世祖 邵康伯(元才長子)
宋孝宗乾道八年壬辰科進士,朝奉大夫、膳部郎中。
六世祖 邵康叔(元才次子)
宋甯宗嘉定三年庚午科鄉進士,宣義郎、上林苑監丞。
七世祖 邵南卿
宋理宗紹定五年壬辰科鄉進士,奉直大夫、大理寺寺丞。
七世祖 邵信夫(康叔第三子)
宋理宗寶慶二年丙戌科進士,嘉議大夫、南直應天府尹。
七世祖 邵南震(康叔第三子)
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科鄉進士,承事郎、大理寺寺丞。
七世祖 邵繼賢
宋理宗淳祐癸卯科鄉進士,歷任四川順慶府知府,贈中憲大夫。
七世祖 邵應酉(康伯長子)
元世祖至元十年癸末科進士,資政大夫、鎮北路總管,賜銀牌,諡忠顯。
八世祖 邵原亮(忠顯公第三子)
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科鄉進士,從仕郎、録事司録判。
八世祖 邵原慶(忠顯公第四子)
元仁宗延祐四年應貢,將仕郎、南直徽州府祁門縣主簿。
九世祖 邵成子(南穀公長子)
元順帝十三年丙戌科鄉進士,將仕郎、兵部會同館大使。
九世祖 邵建子(南穀公第三子)
明太祖洪武三年庚戌科進士,徵仕郎、行人司副使。
十世祖 邵仁可(康伯玄孫)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進士,奉政大夫、湖廣荊門府同知。
十世祖 邵觀通(恒菴公長子)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壬申科,以才薦舉,徵試戶部,特授奉訓大夫戶部郎中。
十三世祖 邵昌()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鄉進士,將仕郎、廣西潯州府教授。
?世祖 邵以順()
明成祖永樂八年歲薦迪功郎、湖廣嶽州府平江縣丞。
?世祖 邵謙()
明景帝景泰四年癸酉科鄉進士,承德郎、贛州府通判。
?世祖 邵順()
明英宗天順三年乙卯科鄉進士,序選知縣
?世祖 邵智(康伯七世孫)
明英宗天順六年壬午科第八名舉人,登成化丙戌科第十八名進士,奉議大夫,授行人司,選四川道監察禦史、福建巡按,陞廣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從祀鄉賢。
?世祖 邵淵()
明憲宗成化十九年甲子科鄉進士,文林郎、浙江紹興府教授,陞直隸保定府淶水縣知縣。
?世祖 邵文聚()
明武宗正統二年丁卯科,由連山縣學歲貢生廷試,恩拔文林郎,特賜正七品散秩官。
?世祖 邵道南(康伯七世孫)
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科鄉進士,文林郎、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知縣,改福建汀州府甯化縣知縣。
?世祖 邵於遷()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辛醜,由三水縣學歲貢生授江西贛州府會昌縣儒學訓導,陞福建福州福連江縣儒學教諭。
?世祖 邵經邦()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鄉進士,文林郎,序選知縣。
?世祖 邵觀琪()
明永曆三年乙丑科恩貢生,候補儒學。
?世祖 邵韶()
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由順德縣學拔貢生,授廣西鬱林州北流縣儒學教諭。
?世祖 邵東陵()
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由從化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學元((康伯十四世孫))
清世宗雍正元年癸卯科鄉進士,文林郎、山東曹州府定陶縣知縣。
?世祖 邵惠藝()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昌瑞()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曰旦()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醜,由廣州府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流光()
清高宗乾隆十八年癸酉科鄉進士,聯捷明通進士,例授文林郎,揀選知縣。
?世祖 邵紹宗()
清仁宗嘉慶七年壬戌,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儒學。
?世祖 邵文康()
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乙卯,由南海縣學歲貢生候選訓導。
南海三山番禺貝崗邵氏字派
字派(從第十九世始)
君命方來賁,膺斯獎潔廉。克恭遵訓式,尹䠍仰攸瞻。
諱派
士產乘隆代,舒儀奮萬程。彤墀增斐幹,家祚永蕃盈。
邵氏家乘內傳
番禺貝崗邵氏家乘世譜
邵氏自得姓以來,世數相傳多所遺軼,然由周至宋居洛及閩,自閩福州遷廣,又遷南海三山。自三山而遷番禺南亭,又遷貝崗,其族雖散處不一,其世系則井然不紊。謹按《福州宗圖》有曰祖五才者,即今始祖文翰公。故特敘緣起於前,而以日仙公為開支之祖,丹崖公為始遷之祖也。其略亦備矣。

南海三山邵氏世系
始祖
文翰:字五才,福建福州府閩縣三山人也。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以叔祖諱,字日華,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來知廣州,公乃随宦至廣,遂居郡之南海,人稱三山邵氏。後因名其鄉曰三山。及考福州宗圖:公乃行五,名五才,文翰其字也。公生宋太宗淳化間,後擢仁宗景佑丁醜進士,將仕郎,任湖廣德安府安陸縣教授。配孺人陳氏,生一子德皋。公與子俱回福建,生終葬皆闕。
二世
德皋文翰公之子也。按《福州宗圖》乃知公名列在高字之派,恐本名德高。後因音同而誤作皋也。且邵氏自福州來廣,已經再世或彼從其派而名高,此名德皋,皆未可知也。是皆先世所傳,不敢易,今兩存之。德皋利資利慶德皋回福建。
三世
利資德皋長子也。配安人梁氏,生一子諱維載,事蹟闕。
利慶德皋次子也。行十是謂亞十公也。公生宋徽宗崇寧間,克成先志,始遷南海桂華鄉,開基創業,承先貽後,實自公始。慶行於今則公之德澤,可謂遠矣。配安人羅氏,再娶梁氏,生三子:長維錦;次維組;三維集。五女。卒於淳祐八年戊申十二月丙申日,與羅、梁二妣合葬本鄉沙浦崗。
四世
維載:利資子,無傳。
維錦:利慶長子。配安人梁氏,生一子諱,生終俱闕。
維組:利慶次子,配安人潘氏,生一子友諒,生終俱闕。
維集:利慶三子,行九是為念九公也。生於宋高宗建炎間,配安人平洲譚氏,再娶黃氏,生四子: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四女。公與譚氏合葬沙浦崗,又名大羅山,附行十公墓右。元輔乃譚氏安人所出。
五世
:維錦子,配安人郭氏,生一子諱德修
友諒:維組子,配安人木棉頭鄉羅氏,元才公以次子康叔入繼。
元彥:維集長子,配安人梁氏,入贅,生一子諱周賢。
元輔:維集次子,字公佐,號日仙。配安人陳氏,生三子諱周臣、周俊、周傑。再娶莫氏,生一子周明。自此分支,元輔公為番禺貝崗房,元才公為南海三山房。
元章:維集三子,配安人唐氏,生一子諱克明。
元才維集四子,賦性聰敏,博通古今,經書子史,靡不精究,敦性寡欲,樂善好施,由文學進身,登宋徽宗崇寧六年丙戌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學行功能為時所重,曆世既久,弗克詳録,一門昌大,實肇於公。配安人馮氏,生二子:康伯、康叔康叔出繼從伯友諒之後,公葬於番禺鐘村白石崗。
六世
德修子,配馮氏,事蹟闕。
康叔友諒嗣子。
周賢元彥子,號丹崖,始遷南亭。配蘇氏,生子一曰起宗,號碧霞起宗繼賢,號清泉繼賢惠楚,號雲莊惠楚生子二:長琛甫,號文峰,遷居貝崗;次明甫琛甫生二子:以成以銘明甫伯成
周臣元輔(日仙公)長子,配蘇氏,生一子諱光宗
周俊:元輔次子,字秀英,號丹崖,日仙公次子也,配李氏,生一子諱起宗,自桂華遷居南亭,遂開族焉。公生於宋欽宗靖康丙午年三月十二日,終於宋甯宗嘉定甲申年四月廿八日,葬廣州市北門外馬鞍山。(貝崗邵氏來祖也)
周傑:元輔三子,配安人吳氏,生二子慶祖、宗夫。
周明:元輔四子,配安人鐘氏,生一子諱萬祿。
克明:元章子
康伯元才長子,生於宋甯宗間。配安人關氏,生一子諱應酉。續娶黃氏,生一子應元。【案《馬鞍山康伯公墓碑》雲:公諱康伯,宋乾道壬辰進士,朝奉大夫、膳部郎中。廼宋崇甯丙戌進士,朝議大夫、司農少卿,諱元才公之長子也。配淑人關氏,生二子:長應酉;次應元應酉至元癸末進士,資政大夫、鎮北路總管,賜銀牌,諡忠顯。次子應元精究地理,公與淑人終於宋世,卜地合葬省城小北門外上塘村馬鞍山,辛戌向之原,其山與上塘村李家彥堂,買受稅四畝六分….誠恐日後子孫蕃衍,保無有在山上挖葬,損壞來龍,至失此山面目,今立碑於山上永垂,誠以誌不朽雲。】
康叔:元才次子。嗣堂伯友諒。配安人何氏,生三子:純夫、敬夫、信夫。另為小宗,今謂之沙井房,仍居三山。
七世祖
起宗:名繼修,號碧霞。丹崖公之子也。公生於宋孝宗隆興癸末年六月廿三日,卒于宋理宗淳祐壬子年十月十二日。配安人三山陳氏,繼娶沙灣吳氏,生一子繼賢
                                                                      邵氏家乘外傳(摘自番禺貝崗邵氏族譜)
三山邵氏族譜序
侍禦南海邵公[智]奉命出按八閩,曆莆田以譜系造余,請曰:邵氏之先,迺周召康公奭之後。康公(前1122-前995年),姬周同姓,封於召,故曰召公,其後因氏焉。康公十六世孫[案云:穆公虎(前904-前821年)应为召康公八世嫡胤,子裔世袭召公爵,世为周室王卿也],宣王時平淮夷,曰穆公後又加邑為邵,世遠莫究其詳。唐有諱貞一,號長白山人。諱瓊之,為殿中侍禦。諱,為吏部侍郎。諱,居邵岐,後遷於閩之三山。至諱五才,随宦至廣,因而留家。再傳而居桂華鄉,子孫族聚焉。人本其所自來,稱為三山邵氏,遂名其鄉曰三山邵氏。十傳而至之高太公,迨則十三其傳矣。雲礽華昌。若,甫生彌月而孤,賴慈訓以底成立,叨名科甲,夙夜孜孜,唯恐不勝其任,貽辱於先。念茲譜牒未修,恐久而遺失。因家藏舊本,參以族人所録略校正之。故徵名言以垂不朽,俾子孫知尊祖睦族之道,不忘所自,不至親盡如途人焉。謹按而敘之曰:猗哉!觀是譜而知古道之可復也。粵稽文翰邵公始遷之後,子孫魁梧奇偉,代有其人,前有啟佑之功,後有承先之讬,以此而事親則為孝,以此而事天則為仁,長幼尊卑,群然相萃,湻風和睦,揖讓雍容,實為卓犖海內,萬世稱雄者。今侍禦公廉明正直,不避威權,振肅台綱,澄清吏治,卓乎當代之良風憲也。況聖天子宵奸求賢,以賴九重之治,端居百揆,翊理三才,於以顯親榮宗,無忝為召公後者。其在公歟!邵氏之族豈直望於閩廣已哉!後之子孫尚其引之勿忽!
成化庚寅(1470)夏四月朔 賜進士及第、中順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八十一歲莆田林文頓首拜譔
重修邵氏族譜序
古者小史之職,辨族氏而紀之官,譜之名未有也。至唐柳芳卿著世其氏,始有族譜之名,蓋以辨世次、昭先德而示後人,其有闗於世教也大矣!故昔王躬行仁義以尊乎民,建官置師教以六行。是時,宗法明昭穆、序尊卑等,族屬統人心、繋孝弟、隆風俗美。自小史之職廢宗法不立,先王之教不行,於是乎有尺帛鬥粟之謠,德色誶語之俗,先德遂泯而不彰,族屬雖親而弗恤,苟不維以譜牒則情義漸離,五服之親塗人同視矣。茲譜之所以當修也。嘗考榖家之先系,出周召公,後宣王時,穆公虎平淮夷有功,加邑為邵,厥後族屬蕃衍,散處不一。唐殿中侍御史諱瓊之。至諱、諱皆居邵岐,繼居閩之三山。宋真宗祥符四年,府君諱五才公來廣,遂附籍焉。十四世祖諱行十公(利慶德皋次子,行十是謂亞十公也。)再遷南海三山桂華鄉,曆世久而族益蕃盛其間,或富貴貧賤之相懸,或出贅遷移之不定,至一再傳將無可稽,而況其遠者乎?欲昭穆之不紊得乎?自始祖由閩入粵,凡十三傳至高王伯僉憲大夫、鄉賢柏軒公致政家居,始修譜録。由是先世之德始詳。歲久譜湮,嗣修之者或增或削,鮮克有徵。先君增廣公河竊嘗有志於重修,補以條緒首,始譜序示開宗也。録以宸翰尊君上也,表而傳之,昭先德也。內傳推五服之殊,定昭穆之序,外傳考宦跡獨行,附表狀誌銘,其用心亦密矣。惜年不逮,負志中捐。繼述無良,仰思先德之莫紹,惟伏草茅不敢自逸,重加考訂,繕寫成編,不敢妄加增削,疑存疑闕。嗚呼!登茲譜者,其體先人之心為心,篤恩義、正倫理、率孝友、敦和睦,疾病死喪相弔問,婚姻祭葬相告贈,少而孤則壯者懷之,貧無歸則富者恤之,毋薄骨肉之恩,毋隳詩書之習,毋廢祖宗之法,毋墜衣冠之風。庶幾斯譜之傳,遠而愈隆,久而勿替,苟不能進德修業,忘先德於己徃,忽紹述於將來,而徒閥閱誇於人。雖桀之祖禹,紂之祖湯,幽厲之祖文武,亦何益哉!詩不雲乎!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後有述者,尚其朂諸。
                              萬曆乙末仲春十七世孫邵榖

唐書列傳
邵說(727-783),先世相州安陽人,晋冀州刺史、安阳郡侯邵续之胤嗣也。子裔世居山东厌次富平城(亦称邵城)。至唐分宗七房,或以郡号,或以官呼。说天宝十二年(755)擢進士第,未調,陷史思明。逮史朝義敗,歸郭子儀。儀愛其才,留幕府。累遷長安令,秘書少監。大曆末上言:天道三十年一小變,六十年一大變。安祿山思明之亂,出入二紀,多難漸平向之亂。今將變而之治。宜建徽號,承天意,謁郊廟,大赦各方,誠恐雲雨之施未普,鬱結之氣未除,願因此時修享獻,欸郊廟,褒有德,録賢人,與天下更始振災益壽之術也。不聽。德宗立,擢吏部侍郎。因自陳:‘家本儒學,先祖長白山人貞一,以武后革命,終身不仕。先臣父殿中侍御史瓊之,待事玄宗。臣年十六即孤,長育母手,天寶中始仕,會喪客河洛。祿山亂喪紀當終。臣不褫衰絰,又再期懼,終不免陰走洛魏。慶緒奔,保西城,搜脅儒者為巳用。以兵迫臣,遂陷醜擬,俄而思明順附,欲間道歸北闕下,肅宗拜臣左金吾衛騎省參軍,許留思明所。會‘烏承恩事’露絕,不得歸,朝義之敗,欲固守河陽,臣知回紇利野戰,陰勸其行以破賊計。朝義已走,臣西歸獻狀。帝詔翰林索臣所上言與王伷偕召。先帝謂:“誠節白著。”故擢侍御史,臣為殿中侍御史。使者宣旨制詔,盡言其狀,則疇昔本末,先帝知之。今又擢以不次,雖自斷尚恐飛謗與人,傷陛下之明。今吏員未乏而調者多益以功,優準平格以判,留人去者十七,彼且鼓讒以投疑於上,此臣所大懼。’因薦戶部郎中蕭定、司農少卿庾凖自代,不許。在職,以才顯。建中三年,貶歸州刺史卒。(三山譜載紀篇)
《翰墨地理志》雲:長白山在遼奉天府開元路咸平府涔山東南千餘裡。黑水發源於此。曰太白山,在陝西西安路長安武功縣界,又在乾州,俗雲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冬夏積雪,望之皓然,故名太白。其山廣博跨地非一處,在鹹豐則曰長白,在西安則曰太白,是一山而兩名矣。今貞一號長白山人,疑即此山也【案《濟南府志》雲:貞一者,居山東長寧(今山东邹平)故號長白山人也。而非辽东长白山也。】

邵说,擢進士第,未調,陷史思明,逮史朝義敗,歸郭子儀子儀愛其才,留幕府。累遷長安令,秘書少監。德宗立,擢吏部侍郎。在職以才顯。奏與嚴郢友善。見逐,說諷朱沘訟其寃,為草奏。貶歸州刺史,卒。著有文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新唐書●邵說》

邵說,相州安陽人。舉進士,為史思明判官,曆事思明朝義,常掌兵事。朝義之敗,降於軍前,郭子儀愛其才,留於幕下。累授長安令、秘書少監,遷吏部侍郎、太子詹事,以才幹稱。談者或以宰相許之,金吾將軍裴儆謂諫議大夫柳載曰:“以鄙夫所度,得禍不久矣。且史思明父子定君臣之分,居劇官,掌兵柄,亡軀犯順,前後百戰,於賊庭掠名家子女以為婢僕者數十人,剽盜寶貨,不知紀極。力屈然後降,朝廷宥以不死。獲齒班序,無厚顏,而又遑遑求財,崇飾第宅,附托貴幸,以求大用,不知愧懼,而有得色,其能久乎!”建中三年,嚴郢得罪,厚善,勸朱泚抗疏申其冤,為草其奏,上知之,貶歸州刺史,竟卒於貶所。《舊唐書●邵說傳》

(南海三山)邵氏家乘序
明  邵智
邵氏之先,本召公奭之苗裔也。按《燕世家》,與姬周同姓;《史記索隱》雲:“食於召,故曰召公。”又據皇甫曰:“文王庶子,勝殷後,封于燕,留周佐政。故曰:食邑於召,輔長子繼,支子繼。”蓋考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岐山縣西南即其地,子孫因以為氏。自魏郡後遷博陵,加邑為邵,是則召、邵本同姓也。其後散處四方,或仕于秦,或仕於漢,或徙於閩、衛之族。
康節公始遷於,而分派遠矣。閩之族或顯或微,垂數十世。自宋初有諱文翰者,世為福建三山邵族,随(案雲:廼曄公)宦至廣,遂居於郡之南海,是始遷於廣者,文翰府君也。文翰德皋德皋利資利慶利慶亞十也,卒葬于本鄉沙浦崗白石柱之原。子孫與村人呼為“三山邵”,因名村曰“三山村”,是今三山實出自福建三山之族也。亞十公(利慶維錦維組維集。(維集)即念九公也。念九公生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元才仕宋官至“朝議大夫”,是之五世祖也。朝議公(元才)生康伯康叔康叔出嗣維組公之子友諒公,之後既別而為宗矣。康伯仕宋,官至“朝奉大夫”,行七,是為“七朝奉公”也,朝奉公生應酉應元應酉仕元,為“鎮北路總管”,功加於時,賜銀牌,世呼為“銀牌總管校尉”,是之七世祖也。應元鎮孫元清)、道孫元安)、廣孫元森)、濟孫元忠)、烈孫元和)、普孫元順),亦別而為宗矣。應酉卒諡“忠顯”,公生元吉元明元亮元慶元慶早殤矣。元吉南穀,性淳篤,不尚華美,家業日盛,田連近邑,雖不顯用於時,而家聲克著於南海也。南谷公(元吉)生八子:成子與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於世次是為高祖府君矣。元明建子達子元亮保生,又各別為小宗矣。
邵自文翰公至廣,暨於亞十公之後,遂居於今南海三山,迨至朝議公[晔]、朝奉之顯于宋,忠顯公之仕于元,南穀公之著族南海,數世之傳,赫然有聲。高祖府君公敬子,曾祖府君諱性可,祖諱(字祖德),父諱(字康惠,號雲穀),世世相傳,俱有隱德矣。
邵氏之先來自福建,傳至於今十有三世矣。子孫繁盛,昌於一門,若之疏才淺學,又不幸而幼孤,故不得編修祖考之遺德。然先世之傳於家訓以重教子者,惟忠孝、勤儉、廉節而已。之不肖,亦得聞而謹守之,今雖叨名科甲,忝祿聖朝,皆先世積德之驗也。然吾族廣眾,子孫繁衍,皆當以先世之傳於家者,益加勉勵,用以顯親揚名,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其庶幾乎。因家藏宗圖一本,並前錄事蹟,校考諸族眾所藏,得以考其異同,列其世數,為譜圖一編。今考《福州宗圖》乃知先世所自來,及按經史所載,而得姓所由,其遷徙、婚嫁、仕宦、爵封、諡名號及受誥敕之典,與其行事之實,咸修於譜,傳知族黨,因書其實,以為求文張本雲乎。
                      成化(庚寅1470)年 月 日十三世孫謹序
三山邵氏家乘序
邵氏之先系出姬,周同姓功臣君奭之後。佐文武定天下,為周太保,食邑於召,謂之召公,因以為氏。又據皇甫曰:“文王庶子,勝殷後封于北燕,留周佐政。”故曰:食邑於,輔在陝西鳳翔府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岐山縣西南,即其京兆所隸地也。及康公相成王,主自陝西,以諸侯封其子為北燕伯。自魏郡博陵郡,加邑為邵。自是元子繼,支子繼,子孫宗之。宗於召者太保奭之後,宗于邵者北燕伯之後,則邵之得姓始在是矣。後之子孫散處不一,世遠弗究其詳。唐時,有諱貞一者,號長白山人[居于山东济南邹平也],以武后革命,終身不仕。有諱瓊之者,玄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有諱者,天寶中,擢進士。會喪(丁母忧),客居河洛,又為河南彰德府安陽縣人。因史思明亂歸郭子儀,累遷至秘書省少監。德宗朝擢吏部侍郎,卒于歸州刺史。有諱者,居邵岐,後遷於,遂著族于福建三山。宋真宗時,有諱日華者,先任連州知録。大中祥符四年辛亥,來知廣州,有政聲,民歌頌之。今存於廣州八賢堂碑。此時,邵曄公同高祖之侄孫行五,諱文翰者,随宦至,遂居郡之南海,是為始遷之祖也。祖生德皋,蓋本所傳也。今考福州宗圖,乃知公名列在高字之派,恐本名德高,後因音同而誤作也。且邵氏自福州來廣,已經再世或彼從其派而名高,此名德皋皆未可知也,是皆先世所傳,不敢易,今兩存之。德皋利資利慶維載當為繼別之宗,今已無傳而闕之矣。利慶行第十,謂之行亚十公,後徙桂華鄉,開基創業,為承先貽後謀,終葬本鄉大羅山巽向之原,實我族之三世祖也,子孫遂居之。人本其所自來,稱為三山邵氏,因名其鄉曰三山鄉。今遂謂南海之三山人也。自是而下邵氏之傳皆小宗矣。行十公生維錦維組維集,之後亦闕矣。維組友諒維集行念九,謂之念九公,是我房四世祖也。生元彥、元輔、元章、元才元彥元章後皆無傳。元輔周臣周俊周傑。俊生起宗,遷居番禺南亭元才仕宋甯宗慶元間,為朝議大夫,學行才能為時所重,之八世祖也。是雖正體而非繼別之子,當為五世,而遷之祖朝議康伯康叔康叔出繼友諒,生三子:純夫敬夫信夫,亦自為小宗矣。七世祖諱康伯,以儒學相傳,仕宋理宗為朝奉,既而歸老於家,恬退自樂,克立基業,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祚又益昌矣!大矣!朝奉公應酉應元應酉好學能文,權謀智略,卓異流俗,仕元至正間為北路總管,功著于時,賜銀牌,世稱銀牌總管,卒諡忠顯。之六世祖也。應元博覽經書子史,精究陰陽地理之學。子六:原清原安原深原忠原和原順。自是而下又當為繼補之宗矣。忠顯公生四子:原吉原明原亮原慶原吉仁甫,又名擇善,號南穀,性湻直,不尚華美,敦厚固慎,富而好禮,雖不顯用於時,而家聲克著于南海也。南谷公子八:成子興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嗣續蕃昌,萃于一門。原明公子二:建子達子,亦為繼禰之宗矣。原亮為録事司判,子一保生保生友全友全友知受遠,繋于戎役。原慶為主簿,然文翰府君始遷廣,當為別子之祖。再至十二府君而下,已無繼別之宗,幸而傳之數世,子孫延綿得以繼續大小宗之傳。凡世傳親盡而一遷祧,故自南穀府君世次以上之主,皆藏於追遠,祠歲于冬至、立春、清明,合族人而祭之,俾後之子孫皆知重本而為骨肉之情義,尚相流通,不至視族屬如途人。而成子興子正子端子方子敬子華子穗子及同是派,以下而為小宗者,各別世次而祭於其家焉。諱敬子府君,之高祖也。曾祖諱宗理。大父諱祖德,以字行。父諱永昌,又名康惠,號雲穀,俱守道尚德以隱。噫!邵自文翰公居廣,暨於亞十公之克承先志,發源於遠,朝議公之顯於宋朝,奉公之昌大一門,忠顯公之仕于元,南穀公之著族南海,數世之傳,赫赫有聲,迨今十有三世矣。子孫繩繩引而勿替,若之不幸而早孤,弗克承祖宗之遺德,然先世之傳於家者,惟忠厚勤儉,學問廉即。雖不肖,亦得與聞而謹守之,幸而叨名科甲,忝録明時,亦先德之助也。然吾宗族子孫皆當以先世之傳,益加勉勵,出用於時,於以顯親揚名,光前裕後,則邵氏之門其庶幾乎?因家藏宗圖並所録事蹟,校諸族人之所藏,得以考正同異,於是謹依歐陽文忠公譜法,分別世次為譜。後考福州宗圖,廼知先世所自來。及按經史所載,而知邵姓所自始。其遷徙、嫁娶、仕宦、爵封、諡名號及受誥敕、封贈之典,與凡言行之實,咸具於譜,題曰:南海三山邵氏家乘,因書事實於末,以垂永久雲。
                                  大明成化庚寅(1470)歲十三世孫邵智謹識
  以上摘自《番禺貝崗邵氏宗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2-4 16:10 , Processed in 0.0777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