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0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作者编撰介绍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1-9-11 1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介绍
(中国)浙江大学·龚贤明(龚延明)·2008-11-9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于1995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03年,入选“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龚贤明教授总负责。
此项目,前后已进行10余年,大约再做3年,到2011年,书稿可望全部完成。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出版。全书分为五卷,总字数将达2200万字左右。
一、《隋唐五代登科录》已收进士等6,000人,(约120万字)。
二、《两宋登科录》已收录进士近50,000人,(700万字),已发稿。
三、《辽西夏金元登科录》约收3000人(约80万字)。
四、《明代登科录》收录进士24,595人(约700万字)。
五、《清代登科录》收录进士26,849人,(约600万字)。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根据现存文献,收录自隋至清1300
年间科举考试录取的登科人,总数将达11万人左右,总字数将达
2200万以上。2007年年六月,在中国哈尔滨举行的第三届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科举学研究第一大工程。
《总录》体例:凡从现存文献中能辑录到的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顺序,列其姓名,姓名下撰一小传。小传包括登科人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举例)及终任官(或最高官),谥号。传之下,附书证。书证,写明哪一朝作者、书名、卷次及与小传有关的原著引文。书证尽量做到二、三条以上。例如:
1、【隋朝】温彦博字大临,太原祁县人,温大雅弟,隋开皇末登进士第,初授文林郎、直内史省,仕至尚书右仆射《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彦博》:“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祁阳县志·乡贤传》:“温彦博,为隋之进士。
《旧唐书》卷六一《温大雅传·附彦博》:“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大雅弟彦博,开皇末……,授文林郎、直内史省。(贞观)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薨。年六十四。”
……
从上所引书稿样式可以看出,我们所做的登科录,都有书证,都出自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历尽艰辛,从上千种古代文献中爬梳、整理、考辨出来的,而且要为每个登科人写一小传。除了工作艰辛之外,当然还需要科研条件,包括研究队伍的学术水平,所在单位图书资料和申请科研究经费等等。承担和完成这样大型的科研项目,实际上也是高校整体实力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反映。
关于《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进度:
一、《隋唐五代登科录》
隋朝,属科举制起源期,无固定榜次、科目,到底曾录取过多少人,难以统计。日前为止,我们只能搜集到隋朝进士6人、秀才7
人、明经5人。
唐代科举已开始走向定型。据统计,唐代举行过268榜,共录取秀才、进上、明经、制举等约10200人;五代举行过47榜,约取进士等1500人。清徐松《登科记考》收录了进士、明经、制科等2947人;北大孟二冬先生《登科记考补正》增补了1527人,共计收录4467人。本课题《隋唐五代登科录》在吸收此两书成果基础上,又往前推进了一步,约收录6000余人,已占隋唐五代实际登科人数50%以上。此稿已基本完成书证输录,下一步是通稿、撰写小传。
二、《两宋登科录》两宋共举行过118榜科举试,据北大张希清教授统计,两宋登科人数达到目的79210人,浙大何忠礼教授统计的数字与之相近。考虑此统计数字是依据不完全记载,诸科、特奏名数均有阙漏,加上非常规制科、词科、童子科及武举等等,实际登科人数当在十万以上。我们已完成的《两宋登科录》,已收录近50,000余人,总字数在τ00万字以上,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等学者编撰的《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所收录宋人为二万二千人,是目前为止宋代人物资料之集大成者,其中所收录宋代登科人为6000余人,仅为《两宋登科录》所收登科人的八分之一。可以说,本项目所收录的两宋登科人数是日前最多的。
今年年初《两宋登科录》已发给出版社现正在审校阶段明年可望出版。
三、《辽西夏金元登科录》
辽代共举行过55榜科举考试,约录取进士2338人,而据张博尔先生统计,为2211人,我们已收录近700人。
西夏,实行科举80年,由于资料缺乏,具体榜次未详。
金,关于金代科举榜次与录取人数,学界分岐较大,据薛兆瑞、
张博泉先生统计,一为6317人、一为6150,两者比较接近。(
国瑜先生认为有一万余人),薛兆瑞先生的《金代科举》一书已考订出1317(还缺5000),这是迄今为止创获最多的成果。但他所考订的名录,虽有资料出处,但没有书证,也没有小传,与我们项目体例不一致。金代登科录,我们尚在进行中。
元代举行过16次科举考试,据元史专家陈高华统计,共录取约1200人。元代16榜保存完整的原始侠登科录仅有《元统元年进士录》一种其他可资参考的资料有《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记》,以及在日本发现的《三场文选》所载前八科会试、廷试进士名录;以及钱大昕《元进士考》,然皆不完整,且有差错。元代进士人数虽不多,但考订难度很大,台湾萧启庆教授对元代诸榜进士进行了深入的考订,我们期待着他的成果早日面世。
四、《明代登科录》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有《明代进士题名碑录》、《清代进士题名碑录》等原始资料,以及近人朱保炯等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房兆榴等《增校消进土题名碑录》作为研究基础和参考。但本项目要求每一登科人须写小传(有字、号)和书证,这就必须利用原始《登科录》与人物总集、碑传等资料,工作量也非常大。
明代举行过89榜科举试,共取进士24595人(见龚延明邱进春《明代进士总数考》,刊《浙江大学学报》206年第三期)。
关于明、清两代《登科录》我们主要做二件事:
一是对《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进士补正。如洪武十八年一榜,《明代进士题名碑》缺179名进士,《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已补入124名(还需要进一步考订)尚缺50名,我们已经补齐,对《碑录》中等奖差错需校订。这一研究成果已反映在我的论文《明洪武十八年进士发覆》上,该文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四期摘录刊出、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明清史》第七期全文转载)
二是两朝《进士题名碑录》均无登科人字、号及仕历并均无书证,我们需根据现存的原始《登科录》、人物传记资料及方志等完成此项工作。这方面的资料准备工作,尽可能做得充分,比如明代原始《登科录》的收集。据宁波大一阁骆兆平先生、宁波大学钱茂伟教授统计海内外现存《登科录》有67种,如果加上不久前在山东发现的《登科录》就达68种。新发现的《登科录》我们已经复印,其余67种《登科录》,除一种《登科录》尚未看到外,我们都已经有复印本、抄录本以及看过,包括刚影印出版的宁波天一阁藏的《明代科举录》56种(售价5600元,我们已购买)。此外,我们利用了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张朝瑞《皇明贡举考》、萧彦《掖垣人鉴》、盛子邺《类姓登科录》、何出光《兰台法鉴录》,天一阁明刊本方志初编、续编中的大量明代进士人物资料。《明代登科录》明代已完成输录、归并、综合工作,正进入拱写小传阶段。总字在700万字以上。我们有信心把《明代登科录》撰编成为有最具权威性、较为完整的《登科录》。
五、《清代登科录》
清代举行过112榜科举试,其录取人数众说纷纭,如范金民先生说26815人、何炳棣先生说26747人、陈国生先生说26393人、吴建华说26847人等等。我们曾请两位博士生李润强(现为西北大学副教授)、毛骁阳(现为闽江学院教师)专门就清代进士人数进行考订,李润强统计结果为26848人、毛骁阳为26849人,这与吴建华先生26847人非常接近,均只相差一人,不管这样,清代进士人数究竞多少,只有大同小异的分岐,二万六千的大前提是相同的。
关于清代科举文献,原始《登科录》虽不如明代多,但尚存一些殿试登科录、小金榜以及会试录、同年序齿录、履历便览、进士题名录。能搞到的,我们已设法尽量复印或抄录。此外,我们认为420册《清代朱卷集成》是一个进士题名的金矿,我们已组织两届博士生专门研究该书,写出博士月论文,并将其中96册会试、殿试朱卷中的进士传记资料全部录出并输入电脑。此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碑传集》、《广清碑传集》、《搢绅录》、《职官录》以及《淸史稿》、《清史列传》以及清代人物总集、笔记、方志等等资料,都充分加以利用。《清代登科录》输录工作,日前正在进行中,尚未完成。
撰编《中国历代登科总》的学术价值,是方面的月要有下列几条:
1、为中国科举史研究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把整个中国科举史研究比作一座大楼的话,那么,《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就是这座大楼的坚实地基。自科举制废除一百零二年以来,海内外科举研究论著,何止成千上万!然而迄今为止,没有撰编过一部断代《登科录》,研究屮国科举史一个多世纪了,《屮国科举史》已出版了好多部,科举研究已形成了“科举学”,成了一门显学。可是,至今却未能提供一份比较完整的历代登科名录及登科人的生平资料,也就是说,连有多少人登科的“家底”都未摸清,中国科举史研究能说充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吗?显然,《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出版,为科举史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数据和资料,有了它,各朝代登科人数的变化,进士的地理分布,科举与地域经济,科举与地方文化教育等等研究,就得以铺开,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2、为中国古代各种专门史(古代文学史、古代史、政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等)提供了进士出身的中国古代社会精英人物的传记资料,无论对古文献整理、古代人物小传撰写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3、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其一,能为地方开发旅游经济作贡献,一个县自古以来,出过多少进士?哪个村出过状元?都能从《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中找到答案。其二,盛世修志,现在全国各地兴起修新方志热,急需一份准确的本县、本地进士名录及其生平资料,《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出版,正好急其所急,供其所需。
从上所述书稿样式和工作规模可以看出,我们所做的每朝登科录,都有书证,都出自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历尽艰辛,从上千种古代文献中爬梳、整理、考辨出来的,而且要为每个登科人写一小传。大家可以想像,二千万字以上的科研工作量,是何等艰巨!别的不说,光校对《两宋登科录》就做了六遍,需投入几年时间!的确,没有坚韧不拔的、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客观上,还需要较好的科研条研条件:包括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一流的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依靠,和申请较充足的科研究经费等等。承担和完成这样大型的科研项目,实际上也是高校整体实力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反映。现在我们仍然遇到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希望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我们也希望争取早日完成,把中国十余万科举人物——中国古代社会精英小传的资料库,奉献给社会,和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主持的伟大工程——《中国史传记资料数据库》一起为开发中国古代人物资源的宝藏弘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推动国际汉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举例:
1、唐贞元十六年榜(全榜)
2、宋嘉祐二年榜(全榜)
3、明洪武十八年榜(全榜)
4、清乾隆二年榜(全榜)
2008-11-9




上一篇:扶沟《续修邵氏族谱序》(宗周余碑记?)
下一篇:1805文德堂梓《百美图新咏》中邵颿8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1:04 , Processed in 0.0904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