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63|回复: 0

华夏族源自古羌考(周族的起源)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3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3
QQ
发表于 2023-12-11 14: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

考证古羌与华夏重要关系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之前是什么?(周族的起源)
作者:(今日头条)大熊翻书
《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
1899,被虐情闹得苦不堪言的金石专家王懿荣1845-1900,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编修。三为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与翁同龢、徐郁、潘祖荫、吴大徵、罗振玉、刘鹗等鉴藏家和学者交流密切。善书法,深得慈禧赏识,慈禧御笔作画,时命王懿荣题志。)忍着疼痛前往北京菜市口的达仁堂药店开药,回家后他便急忙打开药包准备熬药,这时突然发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怎么好像有人工雕刻的符号,他仔细看了一下符号的形状,感觉有点像古代的篆文,于是急忙又派人去达仁堂将店里所有的龙骨买回来全部检查了一遍,他发现还有好几块骨头上刻着符号,最后再经过于古代典籍的对比后才知道这就是古籍中描述的商朝时期占卜所用的“龟甲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目前已发现大约4500个单字,仍有近2/3无法释读。它就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通关密码”,只要解出,便可跨越时空聆听他们的声音”,揭开那个遥远时代的神秘面纱),而在这也龟甲里,其中有一块刻的便是“羌”。
笔者今天作为《华夏古文明》的第1期,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古羌族”,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符合逻辑的原则制作,希望读者能够喜欢并耐心看完。
1 甲骨文
提到甲骨文,最早诞生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商朝,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的文字,商代的王室贵族无论在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的事物抉择之前都会进行占卜,通常先有燃烧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使骨质的正面列出卜字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也叫做“卜兆”,等到占卜仪式结束后,卜官会在主体部分刻上卜词,用来记录占卜的情况细节和吉凶结果,同时上面还会刻上占卜顺序的数字和天干地支(古代天文历法。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相配而成的60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日历的由来。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jpg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2.jpg
按照甲骨文字形的解读,羌人是长期从事牧羊的游牧民族,学者们通常把羌字解读为带着羊角事物的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形状是因为古籍中的羌人总是披头散发的原因,奇怪的是甲骨文中还经常在羌字旁边出现一个8字形的柱状形图案,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3.jpg
日本的汉学家白川静(白川静是日本著名的汉字学家,他的研究立足汉字学,横跨考古学与民俗学,旁及神话和文学。他透过卜辞金文的庞大研究业绩,对汉字的体系与文化源流系统性、独创性地提出丰富又生动的见解,在日本汉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本土的文字学研究也有着独特的借鉴作用。1948年发表首篇论文《卜辞的本质》,1962年以论文《兴的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1974年陆续发表《说文新义》15卷,期间开始为一般读者出版《汉字》、《诗经》《金文的世界》、《孔子传》等普及性读物,1984年出版《字统》,1991年出版《字训》,1996年出版《字通》)认为这是一些战斗民族经常会有的辫发的形态表达,但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就无法解释清楚其他形状的加固,而且这个字形本身并不连接头部,而是与身体等高的,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4.jpg
而且这种字形基本上只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到了周朝时期,这种写法就很快消失了,再结合一些如《说文解字》(许慎著文字学著作。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太平御览》等文献的记录,我们就会明白当时的羌人作为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部族,商人与羌人之间进行了长久的战争,而凡是被殷商俘获的羌人通通会被捆绑在立柱上,作为祭品在祭天的仪式中献祭,几乎没有任何怜悯宽恕的余地。也就是说“羌”字本身就是殷商人对广泛的住在西部地区牧民的一种蔑称。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商朝人要这么狠辣的对付羌人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我们中原文明在形成统一的民族概念意识之前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民族:汉族的前身。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为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复朝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而华夏族,实际上是到周朝才逐渐形成的民族概念,在周朝之前是没有形成华夏的自我认知的,彼时中原一带最大的两波势力分为东方的彝族和西方的羌人部族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5.jpg
上古传说里的太昊(帝俊:华夏神话中的上古天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帝俊之”俊”又可写为“夋”,这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有的学者认为帝俊跟商代奉祀的天帝是同一个,甲骨文称为高祖夋。他的形状甲骨文作或,画的是鸟的头,猕猴的身子,一只足,手里似乎还拄着一根拐杖。)少昊等人就是这个东夷的祖先,而广泛分布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6.jpg
于黄河上游地区的就是古代羌人的势力范围,随着双方都逐渐朝农耕文明的转型发展,在中原地带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多,在西北依靠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尔玛人”(尔玛是羌族对于自己的称呼。羌族是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或“日玛”,意思是“本地人”),也就逐渐变成了东夷势力眼里的“古羌人”。
2 华夏族源于古羌人?
华夏族里据传有两位人文祖先,也就是炎帝和皇帝(神农氏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也就是神农氏。)(有熊氏黄帝: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他们分别带领着华夏族的两大氏祖,也就是神农氏和有熊氏。《太平御览》记载说“炎帝号神农,神农氏姜姓”(《国语·晋语》“黄帝姓姬,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面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根据国学大师傅斯年(傅斯年: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景星学社社员。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在《姜源》术一书的考证“男从氏女从姓,地望从人为羌字,女子从女为姜字,所以男羌为羌,女羌为姜。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7.jpg
也就是说古羌人基本上都姓姜,而羌人的其他姓氏也是从姜姓中分支出来的,比如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姬姓狄族也是属羌族(《春秋释例》:“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春秋谷梁传集解》:“鲜虞,姬姓,白狄也),皇帝和炎帝都是古书上的西羌人,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8.jpg
大约在8000年前,羌族率先进入了渭河流域,创造了半坡文化(半坡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窑文化等进入了农业时代。
综上所述,华夏族作为汉族的前身,自然也是从古羌族中分离出来的,“古羌华夏族汉族这一点对于后面的历史脉络来说非常重要,从分子人类学上也可以证明当今的汉族和羌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DNA检测分析,汉族和羌族最早都属于骨羌族的基因分支系列,(“汉人起源于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传统历史认为汉人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观点被分子人类学研究推翻。”观点来自于复旦大学李辉,金力《东亚人的遗传系统初识》和《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大约在5000多年前,汉族的祖先华夏族从羌族中分离了出去。在语言学上也可以证明:现在汉语藏语在发音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才在学术界被归为汉藏语系(汉藏语系:世界上的主要语系之一。母语人口有14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20%。中国学者一般认为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以及壮侗语族,共计约四百种语言,但现代一些西方学者则否认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属于汉藏语系,而把它们看作是各自单独的语系。)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古籍文献、甲骨文记录,还是DNA的迁移变化,我们基本上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传说中的华夏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文明夏朝,大概率就是古羌人建立的夏朝的首位君主,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治水英雄大禹
3 大禹也是羌人?
大禹是古史传说记载的皇帝与lei祖的后裔,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君主。(禹:夏朝开国君主。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关于大禹的身份,西汉之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都公认其生于西羌,西汉时期有过数次古籍文献的汇编搜集工作,多篇西汉文献也都记在这禹生于西羌,比如《新语·术事》就记录着大禹于西《史记·六国年表》也说“禹兴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鲧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盐铁论·国病》:“禹出西羌”,众多史料所达成的共识表明大禹就是西羌族人。到了魏晋时期的《帝王世纪》也记载着伯禹夏后氏,si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也。”(《帝王世纪》:记载帝王世系的历史书典,皇甫谧著。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对三皇五帝至曹魏数干年间的帝王世系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整理,把上古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把中国历史起源提前了数干年。)所以夏王朝自建立起,就是古羌人在中原势力的扩展,并依仗着黄河流域发展壮大,建立了夏朝,文明也是自那起,羌人开始源源不断的往中原进行着人口迁移,华夏族的势力依托王朝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并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中变成了如今的汉族。费孝通(费孝通: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的观点“羌人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似乎和汉人刚好相反,汉族以接纳为主而日益壮大,羌族则以供应为主,壮大了别的民族”这个观点的起源时间应该也就是从夏朝文明的建立后开始的。
4 夏商纠葛
后来按照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在夏王朝末年,国王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到夏桀(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履癸,西河(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东菜园镇西河村)人。夏朝末代君主,帝发的儿子,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文武双全,迁都于斟鄩。统治期间,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陆续灭亡韦国、顾国、昆吾。鸣条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标志着夏朝覆亡。数年以后,客死于南巢,谥号为桀。)继位更是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他为宠爱的妹喜肆意浪费丝布,将劝告的大臣处死,惹得众叛清理,彼时东夷的商汤部族,在提前备战,兵强马壮的情况下,早已经将夏朝的几个蜀国攻灭,形成了战略包围的势头,眼看夏桀已经调动不出“九夷之师”,于是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殷商军队联合各方国一举歼灭了夏朝,并选择在商人祖宗帝喾的旧都附近重建了都城,建立了商朝。奇怪的是中国各个朝代都记录着夏朝的历史故事,唯独消灭夏朝的商朝没有提到过夏王朝,甲骨文里也没有夏这个字,其实原因就在于夏是羌人在中原王朝的自称,而是吓人为仇敌的商人则一律称他们为
《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提到过“伐羌,妇好3000人,旅万人,共万三千人,也就是说,商朝建立后曾经一次性就派出过由妇好(妇好,好姓(古音(,同子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   ,即祖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姓应该是则是一种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妇好的字,卜辞的写法或者是左子右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上(比如那件编号为827的觚)还有种很复杂的写法是中间一个,左右各有一个每(母),应该是的繁构。 将军率领了13000多人军队去讨伐羌人,在那个生产力水平的年代可以说规模相当巨大,也从侧面反映了即使夏朝被灭后,“古羌族”在西部故地仍然拥有着相当庞大的势力,也是商朝自建立起来最大的外来威胁,殷商在与其长久的对抗中也一定是相当吃力,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商人抓到羌人一定要处死献祭的原因,因为双方既有不共戴天的恩怨,但同时又是无法彻底消灭对方的仇敌,凡事都要占卜的商人又十分坚信上天神明的作用,只能不断献祭对方士卒给神明,希望获得神助和加持。商朝甲骨文中记录的“人牲”,献祭的数量在整个商朝几百年历史中大概有14000挺多人,这里面光人就占了8000多人,可见商朝建立后与羌人的战斗是既残酷而又旷日持久的。随着古羌人所建立的夏王朝被商汤所灭,古羌人似乎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变得销声匿迹,但如果仔细揣摩,会发现并非如此。
5 周人灭商?羌人灭商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记载商朝时的西岐,是周武王姬发(姬发:商朝开国君主。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的家乡炎帝的生息之地,后来姬发于公元1046年带领各诸侯国在一夜之间就将商纣王讨伐并举推翻了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那么《封神》为什么要设定周武王西岐?为什么又是周武王要讨伐纣王呢?原因就在于周人一直自称为夏朝人,在周朝建国之前一直是商朝西边古羌人的小部族,商王武乙(武乙:商朝第二十七位国君。公元前1147年一公元前1113年在位,他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价为残暴的君王。)
周人也开始从事农耕,并替商朝抵御其他羌人部族的劫掠,《尚书》·《周书·立政》(《尚书》:(上古之书之意,又称”书经”)分为《商书》《周书》《虞书》《夏书》,记录了距今约四干年到二干六百年间虞、夏、商、周时期,即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历史状况。涉及政治、宗教、思想、哲学、艺术、法令、天文、地理、军事等诸多领域。)中记载“周公为了告诫调成王,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说”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意思就是说由于商纣王的无道,上天重重地惩罚了商王,让我们“有夏”一族代替商人接受天命,治理天下百姓”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9.jpg
有夏中的“有”,就是故国后裔封帝的自称前缀,而“夏”指的就是周人自称为夏的后裔。
6 为什么周人觉得自己是夏朝后裔?
作为夏朝后裔的周人,他们的姬姓诞生自白狄部落,白狄在东迁的过程中,和古羌人各个部族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周人姬姓氏族,而大禹姓姒、夏后氏,是皇帝的玄孙,皇帝又姓姜(黄帝姬姓源于姜),姜羌又是一体,在建立夏朝后,禹传位给了儿子夏启,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0.jpg
因此夏启就理所应当地继承了姓氏,也就是姓姒和夏后氏,后来周文王姬昌迎娶了夏朝的公主这件事本身就应证了当时的白狄姬姓部族和古羌夏朝关系融合密切,才能互相通婚,而姬姓从周文王开始多了一个夏朝家女婿的身份,所以周人后代是带着皇帝姜姓母系血脉的,这也就是姜子牙为什么要去帮助姬发灭商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周朝建立后,周人自称是有夏而不是夏后氏,这就像当年“虞朝”舜帝(舜:部落联盟领袖。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死后,他的本家宗亲受封于虞地。是自称为有虞氏一样。总之,周人作为具有夏朝古羌血脉的后裔,自称为夏朝人的确是没什么毛病,那也因为如此,夏朝既然是古羌人建议,作为夏朝后裔的周人去推翻商朝,恢复夏朝势力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这就像“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道理一样,因为古羌与商人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是贯彻始终的,也难怪当初分封在西岐的周人稍微发展壮大一点,商王就将当时的周公季历(季历: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季历继位后,遵循古公亶父之法,笃行仁义,诸侯归顺。同时,加强与商的政治互信,入朝商王武乙,受到赏赐。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时【文丁(?-1102),《史记》作太丁 ,竹书纪年作大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11年。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继位。文丁继位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太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太丁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太丁献捷。太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又先后攻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由于季历战功卓著,受到商王文丁的信任和封赏。文丁四年(前1109年),被任命为“牧师”,取得对西方诸侯的号令与征伐之权。周族邦日渐坐大,引起商王朝的戒惧,结果季历被文丁囚杀。殷周矛盾进一步激化。)给杀了,比如《竹书纪年》就记载着文丁11,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荣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说的就是周公季历讨伐了周边的部落,俘获了大量敌方士兵,作为给商王文丁的献礼,结果文丁却忌惮周人的势力发展太快,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给杀了。那么继位的纣王又反复折磨文王姬昌(姬昌: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商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姬昌少时参加农牧,关心民间疾苦。任西伯后,礼贤下士。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其创《周易》,成为中国最早的经书,是诸子百家之源,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机制,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以及后来的武王姬发讨伐纣王的故事,也都是延续了夏王朝(羌)和商王朝(夷)的对抗过程中所带来的结果。两方斗争的深层逻辑,其实还是因为两边氏族的信仰发源不同,当初商人在推翻夏朝的过程中,其主力外援便是东夷的各大部族,和商族人一样,东夷人也同样以玄鸟为祭拜图腾,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1.jpg
传说在远古黄河之滨,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原始的部落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的使者,一个个对他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了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契(契:“商祖”、“火神”,别称“阏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契成为商始祖。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契在他的居住地商(今商丘)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他就是“阏伯”,也就是传说中的商朝始祖,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由来,其实周人也崇拜另一种玄鸟,那便是“凤凰”,他们同样都有着带来祥瑞和吉兆的意思,是代表上天派来的使者前来访问与观察。关于信仰图腾的故事,我们先不展开,以后再专门讨论。古羌势力与东夷势力的长久对抗,又能追溯到东夷部族的首领蚩尤与炎黄部族在中原地区的血战,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在当时的人们心中不存在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只有信仰和具象化的图腾概念,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2.jpg
所以在我们民族大家庭历史进程中,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信仰的转化而推进的,古羌在其中则是我国民族故事中最为古老的起源之一,并相伴至今。
7 古羌族是最古老的中国民族?
结合古籍的文献和神话传说,我们得出了古羌族是远远早于华夏族的古老部族,古羌族也事实上成为了许多民族的先祖。那么又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推断呢?从分子生物学上看,也能得出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可以划分古羌族后裔的结论——大约在7万年前,黄白种人离开了非洲,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演化成了好几只人种,其中一只形成了东亚部落,这只被称为黄种人或叫“华夏芬兰人种”,他们一支北上成为了中亚部落的芬兰人,属于早期白种人;另一支则形成了如今中国人和东南亚的直系祖先,也就是O系的m175大约在3万年前,作为如今东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祖先的Om175黄种人到达了缅甸、云南、印度东北地带,并开始了族群的分裂,其中的O3系从云南进入到了中国大陆,在云贵高原形成了百濮民族(濮族:百濮或作卜,古族名。商、周时分布于江汉流域,或说初居巴中,后徙居江汉间。因其支族甚多,故有百濮之称。商末参与周武王伐纣。古濮人,居楚国之西南,即今重庆南部、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等地。今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被认为跟古濮人有关系的民族。),也就是彝族、纳西族、独龙族、白族等汉藏语系的民族,百濮民族中的一个分支又继续沿着青藏高原北上形成了古羌族,DNA仍然是O3系,大约1万年前,也就是各地神话中记录的“大洪水”之后,地球又一轮冰期结束,一部分古羌族从山上下来继续进入到黄河上游,渭河流域,发展出了农业,创造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形成后,最先由渭河上游向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传播。第二阶段由渭河上游向东翻越陇山进入关中平原,向南翻越西秦岭山地,经西汉水上游进入白龙江下游。第三阶段由白龙江下游经阴平道、扶文松州道南下岷江上游,由泾河上游翻越六盘山西进黄河支流清水河流域。第四阶段由湟水支流大通河下游、黄河支流庄浪河谷、乌鞘岭至河西走廊东部,由洮河下游先后进入洮河上游和白龙江上游。第五阶段在河西走廊和白龙流域内继续开展。),他们一支队伍在向南扩张的过程中,又占领了许多兄弟民族百濮族人的领地,并与之通婚,融合成了现在的藏族人、羌族、氐族人、彝族人、缅甸族人、土家族人,另外一支古羌族人向东扩张,9000年左右到达了山东半岛,形成了东夷各部落(东夷:东方各部落的统称。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泰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个过程中,华夏人的前身“原始汉人”逐渐成型,创造了在当时相当发达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文化。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由于彼时气温较高,土地肥沃,人们就开始垦植发展农业。公元前的3200,东夷人进入了农业经济为主的生产阶段,首领称作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了中医,在不断的扩张中又兼并了发明钻木取火的东夷部族燧氏族(燧人氏:上古人物”三皇之首”。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年编制的《中国历史年表》中把“三皇”之首”天皇”燧人氏所处的年代界定为100万年前。燧人氏生于商丘,葬于商丘。商丘因此被誉为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在这个时候同属于古羌姜姓的有熊氏族(
有熊氏:黄帝。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士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仍然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就连黄帝的黄字也是兽皮的意思,黄帝所率领六支军队熊、罴、貔、貅、貙、虎(黄帝的六大猛兽:熊、罴、貔、貅、貙、虎),都是兽名。应该也是由六个游牧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而后蚩尤联合百越的势力与炎黄二帝发生了逐鹿之战后,蚩尤被杀,之后炎黄二帝发生内战,也就是阪泉之战,皇帝战力更胜一筹,炎黄几乎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决出胜负,中原地带各部族相继成型,分化成了西羌与东夷各部族,在中原继续发展农业,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3.jpg
古羌族的后裔们率先进入了中原地带发展,皇帝的玄孙大禹(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
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建立夏朝,继而产生了传说中夏朝的故事,也成为了华夏族根源的由来。而停留在西北地区的游牧部族也就成为了史书上所称的羌族西和北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4.jpg
所以东夷人、商人与古羌人、夏周的争端源头的脉络也是来自于此,这也就是前面提到为什么他们的信仰相似、图腾相似却要相争的原因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1548/wps15.jpg
周朝建立后,古羌、周人逐渐融合了东夷商人的各个部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部族关系后,民族观念也就随之诞生,然后周朝人在回顾与追溯上古历史中才逐渐形成了华夏族的后世概念,古羌人创造的辉煌历史也就转换成了我们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故事。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我是大熊,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上一篇:周原与周族发祥(几篇论文)
下一篇:以史记中三个召平纪事的时间考为同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17:38 , Processed in 0.07014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