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0

邵刘械斗及案审状记(民国元年)

    [复制链接]

2186

主题

2477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417
发表于 2024-12-20 0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刘械斗及案审状记(民国元年)
民国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江西高等审判厅刑庭审判长林大文开庭集讯判决:
右控诉人刘楮树腊里(弋阳曹溪土话方言)及被诉人邵告化子(弋阳曹溪土话方言)等。因刘姓车取邵姓圳内之水,并挖新长洲堤之土,酿成骚扰、杀人、放火等罪一案,经弋阳县知事公署于民国五年(1916)二月十一日笫一审判决,邵、刘二姓不服,声明上诉,复由江西高等检察厅检察官以原告诉人呈诉不服,亦声明控诉本厅审理判决如左:
事实
缘弋阳县属下西乡邵、刘两姓聚族而居,有大河贯流其间。明永乐二年,邵伯观(东山甘棠邵氏前房始祖,明正统间因赈济,敕皇量御尺,诏勑“义民”,准建‘义民坊’于弋邑葛水之南,免赋税三载。其事载于郡县邑志。今东山牛桥邵畈村为邵氏最大聚族村。始迁祖小九公炳,绍兴间年髫自德兴邑建节乡泗水源赘居弋阳邑归仁乡新陂里刘氏(唐剿黄巢乱名将刘汾三子汉从之裔),邵与刘二姓世乃甥舅之源。)邀同余世昌(今弋阳曹溪横桥人,先世自德兴迁弋阳西乡横桥。)就该河上流建筑新长坝,开圳导水,灌癊田亩十里许。河以东上下均系邵姓护圳新长洲,刘姓不得刬草挖土。河以西上下均系刘姓挑土作柴坝扬林洲,邵姓亦不得争,为新长洲天壤界限,照然可揭,有县志可凭。前清咸丰年间,因刘姓柴坝改砌石坝,冲坏邵姓洲堤,激成巨祸。当经府正堂钟、县正堂柳,会同委员曾断令刘姓拆毁石坝,仍作柴坝,堂谕可谓铁据。仍照第一审原判判决,两姓悉照旧章,各管各业,以断葛藤,永杜争端云云。窃民国元年五月初九日,天气亢旱,刘姓于邵姓圳旁掘沟,车取邵姓圳内之水,并挖邵姓护圳洲土覆盖柴坝。邵大卵泡(稽考为邵式平之长兄邵守清)等出阻当,被刘楮树腊里等殴伤邵员仂等三人,并将邵细卵泡、邵员仂复掳至刘村。邵姓忿极,翌晨捕杀刘如仁。又五日,铳伤刘牛仔身死。六月四日,双方持械,误毙乐平张承理一人。刘姓积不能平,毁塞新长石坝,堵塞水源,田禾枯槁。邵姓急图报复。六月二十一日黎明,纠聚多数人等绕道横坂村(乃邵畈村邵氏同宗村,喜七公之裔。)进攻,杀毙刘银芳等六人,焚毁刘姓祠宇一所。刘椿树腊里等抵死愤斗,轰击邵登邦,杀毙余涌才等十九人,并乘时从火毁坏横坂村房屋六十五幢,尽成焦土。八月二十日,刘宗林等又复勾引乐平同宗(乃乐平洺口镇流芳村刘氏,乃弋阳刘氏衍派,为江南刘氏最大村,户近三千。唐僖宗间,剿黄巢名将刘汾致仕,居于弋阳归仁乡新陂里。生“十四子”。唐天佑间,其十一子汉英、十二子汉宁之子义真自弋阳新陂里迁乐平流芳。)围杀邵彩兴、泰兴二命。九月一日,大起冲突,刘姓毙命者共二十三人,房屋焚毁者八十幢。邵南河、邵柏才、邵油林等亦复被刘姓杀毙三名。业经审余、刘各姓尸,新房族及乐平张、汪氏报县诣验,旋由该县缉获两造凶犯刘楮树腊里、邵告化子(稽考为邵式平之叔父邵茂干)等到案讯办等因迭经本厅提同各犯,逐一研讯,依法审理,特为判决于左:
刘楮树腊里等为聚众斗杀并实施决斗放火之首魁,依刑律第一百六十六条执行无期徒刑,褫夺公权全部终身。
邵告化子等为聚众斗杀并实施报复放火之首魁,依刑律第一百六十六条执行一等有期徒刑十五年。
余犯均依新刑律判决,毋容详载。
附:
秉衡公传[邵式平幼叔]
公讳茂干,字秉衡,连发公之幼子也【案谱云:连发公属银房支,配弋阳漆工湖塘方氏(方志敏姑祖母)生子四:长曰茂奎,式平公之父也。茂奎生子五:守清、守松、守壹(即式平公也)、守忠、守经(乃革命烈士伯平公也),一女水鸾。次茂清;三茂观;幼曰茂干。】。余少时与其子守涛同学,得与公晋接。公之气节,是尚不屑与庸众伍,绳人而面折其短,人故忌其直,及遇事则挺身而起,不畏其劳,不顾其怨,且不逆不亿,任人负而不负人也。凡公之制行则见而知之。今值重辑宗谱,又与守涛弟共勷厥事,因阅艺文传赞,或功德不朽,或品学兼优,又或为族捐躯,昭耀谱牒,不乏其人。涛戚燕曰:“吾父死于非命,非自作孽也。为族而然耳!”转龄等诸公咸立一传,彼激于慷慨,此赴于从容,其节又难于诸公也。不立传以表之,恐湮灭而不彰。请余作传,余以谫陋辞。主修心斋夫子在座曰:“彼有孝思之心,固当成人之美俊,毋容辞。”余思公于民国元年壬子(1911年),刘姓突起争洲,又毁坝绝癊,老幼俱忿不平,鬬殴数次,以致刘姓与横坂房屋互焚,共毙命五十余名。案巨如此,县长徐拨营队五六百人驻扎期月,苛勒巳极。董事买凶替交营队,始退。延至四年翻案,缉拿维严诸君子,皆微服身全。公独缨冠楚囚,非公之不惜性命身家也。亦以案不归而案不可结,祸亦不能了,故奋不顾身以纡一族之难,管押至县解省,而案始结。族得宁日,是有益于众便,有累于己也。不数年竟死于狱,归葬于里,诚得狐首之正,死非鸿毛之轻。公之气节始彰矣。虽未品学兼优,而实为族捐躯,则不为无功焉。余愧学疏,敢以言之。无文而为之传,亦第即其事而实录之,以备后之览者,庶不没公之气节,亦不淹守涛之孝思也。云尔。
民国十四年乙丑孟春月谷旦邑庠生银房俊伟谨撰
(案:民国元年(1911),弋阳七区邵家坂与刘家村二族因争水之事发生械斗,其波及邵、刘二族及同宗村落数十个村(包括乐平和弋阳临村)。其械斗之烈之惨,波及村落及氏姓之多之广,震动江右。此风波也改变了原共和国开国元勋、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建国后江西首任政府主席、省长邵式平的历史命运。在此次邵、刘二姓械斗中,邵式平大哥邵守清死于械斗,叔父茂干遭污而陷牢狱之灾,并死于南昌监狱。为此,宗族乃以宗祠春秋祭祀课产三载供其学,故邵式平十七岁重回学校就读,考取弋阳县高小,与一代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学三载,结为莫逆之交。从此,演绎了邵式平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其事皆见于史册和邑志、谱牒。)
1918924日,乐平县知事余重耀(浙江诸曁人)曾撰《乐平械斗记》纪云其事曰:其中,对乐平械斗,一谓之惨烈:“中国械斗以福建之漳泉,江西之乐平、余干为最烈。”号曰“江西之斯巴达”。嘉靖间大儒王世懋云:‘饶信之地,民俗负气好斗,动则持兵相戕杀,奸民刁讼,逋负日积,又多包揽之弊,虽地僻无传邮之烦,而犷猂难御,称薄俗甲于七县云。’乐平西北则江湖浩荡如披画图,东南则山岭峭险如簇剑戟,西北之民愿,东南之民悍,一县之中划分风气。而由县治以至德兴、弋阳、万年之界,延长七十里,曰东南乡(今乐平众埠镇),则为乐平数十年来械斗之区域。山峰如剑戟,民俗如修罗,官此土者,直以化外视之。东南乡聚族之大姓者八:曰王叶,曰徐程,曰邵马,曰张胡,俗称八大姓,世仇也。然亦世世为婚媾,常攀华宗、打械斗,辄以鸡啄细故,彼此结有不解世仇,各纠党以械斗。械斗自咸、同之间始,继而报复无已,时而仇杀而焚屋,而屠村。六十余年以来,已激斗三十七八次。)
马、邵割头械斗案之事实
光绪十三年(1887)七月,江西乐平县扶风马姓宗族和弋阳县甘棠第东山邵姓宗族之间因“互争坟山坝水,挖毁墓碑”起衅,双方约定械斗,马姓三十九人、邵姓三十五人各持枪刀出村互斗,结果共有三十七人丧生。且时江西护理巡抚(即代理巡抚)、布政使李嘉乐派兵勇弹压,营勇还遭到乡民围攻。致六名营勇被击伤。遂委振武军出动弹压,消息传于二邑,乡民自知无免,遂帖耳俯首,云愿受公庭处罚。此械斗案,导致三十余人死亡,其中多人被割头剖腹,内脏则丢弃一边,可谓相当凶残。参与械斗杀人凶犯共计四十余人,被押解到省城秋审,皆拟死罪。时上海《申报》在报道此案时评论曰:“此真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者矣!”光绪十四年二月廿一日(1887),布政使李嘉乐上奏书于光绪帝,乃结案了结。
   据案状记载:乐平马姓、弋阳邵姓,皆山水相接,鸡犬相闻,婚姻相媾,往来交接,皆聚族望于饶信四邑。光绪十三年(1887)七月,盖两姓“互争饶信界地西山坟山坝水,挖毁墓碑”而起案。时乐平马胜佶等人将邵姓宗族六人打死。六条人命案发生后,邵姓并未打算报官解决,而是采取私力救济之方式,准备以眼还眼。
  邵姓宗族内之两位领袖,先率人跑至乐平县马姓宗族之山上放火,烧毁了多株松树和一座茶亭。接之,马姓、邵姓之领袖马矮子和邵升秀约好了械斗,他们分别在村内鸣锣纠集人马。最终马姓有39人、邵姓有35人参与,各持枪刀出村互斗。从械斗后果看,明显马姓占了上风,他们取了邵姓二十六人之性命,而邵姓则仅杀死了马姓五人。
  骇人听闻的是,因杀得兴起,马姓领袖马矮子等人割落了受伤后谩骂他们之邵保议、邵高三等五人之颅,并将其肚腹割开,取出内脏掷弃。对面阵营,一个名邵树梅之参与者,在用刀戳伤马有开后,亦因被辱骂,而将其额颅割落,复将胸膛、肚腹割开,取出内脏掷弃。
在官府介入之后,先后有四十一名参与械斗者被抓捕。在将双方互争坟山坝水的争议妥断完结之后,官府将这些人做了判决。马矮子是起意纠集众人约期械斗之发起者,在械斗过程中亦有杀人,按例罪应斩立决,并枭首示众。邵姓之组织者邵升秀,按例罪应斩立决。其他犯有命案的参与者,则被判斩绞立决或斩监候不等。在械斗中“及死伤多人,始罢战议和,双方推除死者人数外,按名给恤了事,并不报官”。双方在死伤相互抵消的基础上,死伤更重的一方获赔“人命钱”。死者可在本族祠堂公所立一个“忠勇公”之牌位。“斗时,扬旗鸣鼓,枪炮交施,如临大敌,可数日不解。地方官之恇怯者,不敢出而弹压,亦不敢问两造之曲直,惟飞禀大吏,请示办理而已。”咸丰年间,官员张集馨觐见咸丰皇帝时,曾汇报械斗情形:“部伍亦甚整齐。大姓红旗,小姓白旗,枪炮刀矛,器械具备。闻金而进,见火而退。”“凡剑、棒、弓、刀、藤牌、火铳诸器,家各有之。少有不合意,纠众相角,戾夫一呼,从者如蚁。将斗,列兵家祠,所姓宗长率族属男妇群诣祖堂,椎牛告奠,大呼而出。两阵既对,矢石雨下,已而欢呼如雷,胜者为荣。”晚清文人申翰周写诗云:“两姓相争严伍阵,拼将人命作收场”。
这是谱牒和报纸记载。




上一篇:皇明功臣录·邵成传
下一篇:千年古村邵畈村——伟人故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5-2-5 16:59 , Processed in 0.0610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