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015|回复: 0

山东临淄邵家圈制陶作坊遗址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8
发表于 2018-1-8 1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临淄邵家圈制陶作坊遗址

可圈可点,是文采精华的象征。邵家圈,也是一个值得圈点的历史文化名村。

渑水环绕:灵秀之圈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村子的来历:明朝万历年间,青州邵庄乡一处村庄严重缺水,邵氏家族一行人为了水而四散迁徙,寻找落脚之地。他们发誓:一定要找到水源充足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新家,再不为吃水、用水发愁。大家拖儿带女,走啊走啊,终于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四面绿水环绕成一个圈状,鱼跃虾肥,人们掘地几尺即见清泉,用勺子就可以把甘甜的水舀上来,族人们当机立断:住下,家,就安这里了。


邵家圈制陶作坊遗址

从此,在这个被清水绕过四周的小村,邵姓、朱姓、陈姓、张姓、王姓、刘姓、吕姓、崔姓、卢姓等后人繁衍生息,慢慢形成了“邵家圈”村。

环绕全村的这个水“圈”,就是著名的渑水。渑水和系水,是周代齐国故城临淄以西、以北两条重要的河流。渑水、系水同源于申池南边的寒泉。水沿城西顺流北去,绿波粼粼,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河两岸土质肥沃,盛产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和水稻等农作物,沿河农家春日引水洇地,银光闪闪,夏日荷花红、莲叶碧,秋日稻谷肥,芦苇壮,一派鱼米满仓的景象。

历史眷顾:文明之圈

虽然邵家圈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100多户400多人,但是,灿烂而厚重的文化积淀,足以让她随着曾经灵动的渑水流芳百世。

邵家圈村四周是周代齐国的陶窑遗址,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模具及日用陶器,瓦当纹饰充满了生活气息,大部分为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时代可追溯到西周,明显早于其它地区。

令村人最为自豪和津津乐道的是,1946年,在村边河中曾挖到石碑一方,上刻“稷下”二字,字体正楷双钩阴刻,与明万历年间镌刻的“齐相晏平仲之墓”碑风格相似。应是与我国古代著名学术圣地、高等学府,文人荟萃之地稷下学宫有关的遗物,此石碑流传到民国时期,被当做大石块垒砌到村西的石桥上,后被村人运回家中,砌在屋墙基上,至今仍存。由此可推断,该村或者该村附近,应是闻名世界的稷下学宫所在地。


在村子的东北面,上世纪80年代曾发掘清理出故城排水道口一处。排水道分三层,以巨石垒砌,可排水,又可御敌,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和军事价值,备受专家学者的青睐和中外游客的赞赏。

20世纪60年代以前,村西面,还有一座十分独特的佛教建筑——准提阁,村民俗称“阁子”,里面供奉的是千手千眼准提菩萨。传说,清代初年,本地一位姓谢的官员在乘船回乡途中,行至大海中央,遇上狂风,恶浪滔天,眼看就要船翻人亡。船上的人乱作一团,哭喊不休。这位官员告诫大家不要惊慌,独自站到船头对天祷告,朦胧中,见一千手千眼菩萨走近。过了一会儿,风浪渐息,大家安然无恙。回到家乡以后,为感念菩萨恩德,这位官员选择了风水宝地,建了三座准提阁,邵家圈的阁子,是其中的一座。

准提阁高15米,宽8米,大铁门,墙壁厚重,拔地而起,面临清水荡漾的渑水,奇秀雄伟。最高层供奉的是准提菩萨,木质彩绘,高2.5米,端庄而慈悲,额头多出一只眼睛,两侧生出18双造型各异的手,千手慧眼,如同乐山大佛护佑着大江一样护佑着一方水土和百姓。菩萨像的两侧前面各有一位童子侍立。准提阁的第二层是宽敞的过道,第一层设香案,供善男信女们焚香祈祷。清水、莲藕、稻花、垂柳,巍峨的佛阁,连同络绎不绝的香客,构成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

在这个曾经翠苇摇风、水鸟翻飞的灵秀之圈内,历朝历代,百姓潜心耕读,忠厚传家。为生计,他们用双手建设家园;为民族大义,他们也用双手捍卫家园。抗战时期,邵春芳、朱文标等烈士为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千年巨变,沧海桑田。原来的水已不在,但文化的遗存不灭,村子的灵气不休。不论历经多少代,尘埃封存多少年,有人,就有记忆;有精神,就有传承。

节录《圈点邵家圈》,作者:邵杰







上一篇:安徽省定远县邵家遗址
下一篇:湖北邵家棚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2-4 17:12 , Processed in 0.0465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