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1

说说邵氏迁移线路

[复制链接]

2035

主题

231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301
发表于 2017-12-24 1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说邵氏迁移线路

天阶(长生-江西弋阳): 
现邵氏大源头不过四支正宗东陵衍派:汝南淳安一支,三支安阳:乘公福建安阳支、闽东支;续公安阳系(范阳世系:康节支、丹陽支、江右饶信支)。自后邵氏皆源于以上四派分宗,至宋后由南至北而迁。这是主脉络,供参考。

TJ  Shao,山东即墨支思诚堂去大连金州一台北:
不知从河南往北方山东方向迁徙的是那一支,宋后经元朝动乱,元末明初大量北迁。或自古居河南未出迁者,明初迁山东。
弋阳,邵长生:
续公迁山东厌次其城,即后来範阳世系来祖。现迁北方者大指由南方邵氏反迁北方的,以康节公为自已的来祖,现北方至今未查到邵氏旧族系。他们的谱系大皆只查到康节公之后的世系,前世系暂未发现。北方邵是以南人为迁祖的。
邵丹:
南邵北邵一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一支的迁徙路线都是不同的。
弋阳,邵长生:
所谓南邵为汝南支,北邵为安阳支,应在唐未。只有四条线路。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天阶(长生-江西弋阳) 南召是南阳、汝南等地,北召为济源。
邵丹: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南邵北邵最早应该源于此吧。伏牛山是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公尺左右,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伏牛山是著名暴雨区。济源市,是河南省省辖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
弋阳,邵长生:
淳安支:汝南--丹阳--淳安。福建安阳支:安阳--洛阳--丹阳--闽。范阳支:安阳--山东--丹阳--徽歙,一支再回迁范阳--卫州--洛阳。一支自徽歙迁饶信。一支迁丹阳
晨风如夏 江西都昌北山乡邵家榨村,东汇邵明:
@天阶(长生-江西弋阳) 那江西湖北浙江的呢?
弋阳,邵长生:
你们是洛阳迁至饶州,你们谱不是很清晰地载述了吗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武王启封有召国,
周朝理政为三公;
康公仁德民思念,
辅佐周朝有四代;
西周国盛至幽王,
首都迁移到洛阳;
周朝管理有秦国,
秦国灭掉是召国;
国破家亡有召姓,
从此有了南北召;
南召分居召国民,
北召承袭至伯盈;
春秋召氏为一家,
同是一姓分为二;
秦末汉初三召平,
身份年代要分清;
信臣翁卿任太守,
兴修水利称召父;
执中辛野祖居北,
仁祥乌龙为南召;
南召后裔迁福广,
北召江浙河湖山;
召国建立为召氏,
汉朝过后变邵姓;
寻根问祖追路线,
时空地理是关键;
召邑博衍遍天下,
甘棠遗爱传古今。
    雍33世邵广志
弋阳,邵长生:
@召邑博衍–邵广志  皖蒙城 此所谓南召与北召应是穆公昭穆之分,而不是召之分。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召国灭亡而分。
弋阳,邵长生:

召春秋原本应不为召公子裔之姓。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召国灭亡到楚国南阳、汝南等地为召姓。
晨风如夏 江西都昌北山乡邵家榨村,东汇邵明:
@召邑博衍–邵广志  皖蒙城 南召和北召是否是召公本是南!封地燕之后在北!两地均有后日久渐远故有南北之分?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北召指召公世袭这一支,也就是济源这一支,实际是一家。
晨风如夏 江西都昌北山乡邵家榨村,东汇邵明:
儿时祠堂门联是
家传南国甘棠树
园种东陵五色瓜
横批博陵世家
现在还用!据老前辈交待一直是这样传下来的!我们来自河南。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东汇邵明 你这就是北召这一支。
弋阳,邵长生:

是昭穆之分,即嫡庶之分,此時无分召之称。大家都姓姬,至封邑及伯爵除,乃改以采邑为姓,才有今召姓。能以召为姓,应为穆公嫡嗣,其余应改他姓,这或许就是召氏唯东陵侯为今邵氏鼻祖。
天高云淡,邵广志,安徽·亳州:
@天阶(长生-江西弋阳) 国家灭亡了,把氏为姓。你说的是世袭召公这一支。
弋阳,邵长生:
康公历传至平公,八九百载,難道只有平公一人传世。故其余庶支皆改他姓。这也是信臣公、驯公撰家传的根由,概知天下召氏源于康公,乃知世系为王室世胃。至晋品姓,为国柱之姓,为天下一品世族。
TJ  Shao,山东即墨支思诚堂去大连金州一台北:

@天阶(长生-江西弋阳) 
大家都姓姬,至封邑及伯爵除,乃改以采邑为姓,才有今召姓。
邵培功,成功,广东白电:

我们族里的前辈就和我说过,我们是从召姓改为邵姓。
syh    20170930






上一篇:说邵氏世系三支:汝南淳安,安阳乘公闽广支,安阳派范...
下一篇:网上湖南邵阳谱世系是误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5

主题

231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30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邵友华 于 2017-12-24 13:34 编辑

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忙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我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之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河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生,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了这一支外,姓邵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1 23:12 , Processed in 0.0510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