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氏为一”命运共同体 ——沐氏与贵州燕氏邵氏关系考 昆明学院 马克春 关键词 三氏为一 沐氏 燕氏 邵氏 毕节 水西 摘要 所谓命运共同体,即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互相提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团或组织。明朝贵州有四大世袭土司——水西(毕节)安氏、水东(贵阳)宋氏、播州(遵义)杨氏、思南(铜仁)田氏。云南有三大世袭土司——武定凤氏、麓川(德宏瑞丽)思氏、丽江木氏。燕氏驻守金州燕子口与沐氏镇守云南,除了完成朝廷赋予的“上马治军下马理民” 的任务,还要处理好与大小土司的关系,因此沐氏燕氏邵氏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蓝玉沐英征滇开始一直到明朝结束,遵循着“三氏为一”以及“ 二氏合镇金州,三姓世守滇黔”的联盟定义。三氏在滇黔两地互为倚重,互相呼应提携,甚至联姻,都是为了巩固这一命运共同体。 一、与燕乾的关系: 据《水西经略——燕乾公记》言:“燕乾,祖籍应天府(南京)内罗城人也。……父汉兴,叔父案囘,弟燕坤、闻若。公生于后至元元年,殁于洪武二十六年,官终水西经略。 祖公初为义军将领邵荣的帐下任仟户长,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兵分三路攻破集庆路(南京),并改集庆路为应天府,邵荣任应天府平章政事,祖公升任应天府指挥使,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疑邵荣有谋反之心,将其诛杀,其部属遣散于各地,祖公至沐英帐下任参军之职,洪武二年奉调安康,遇邵荣之子邵佐,以长子燕祥换其充军之子,报荣知遇之恩…… 同年(洪武十四年)入水西,辖四卫之兵马,守金州之盐道,改阿罗密为燕子口,筑城池,修兵营十二座;大战阿罗密,解救水西四十八部之头领格宗,与其歃血为盟,同修九驿通道。洪武十六年同吴复兵克定苗,乾祖保得数百苗民;镇守南疆,保境安民…… 燕乾是贵州毕节及其周边燕氏先祖。 首先是沐英与燕乾的关系: 燕乾生于后至元元年(1335),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因朱元璋怀疑部将邵荣有谋反之心,将其杀死,解散邵荣军队,燕乾被分散到沐英部下,军职为“参军”,相当于随军参谋,在邵荣手下时,燕乾军职为“应天府指挥使”(正三品)。从应天府指挥使到参军,职级降了若干级,开初肯定有压抑和寄人篱下之感。随着战功不断积累,燕乾由参军升至水西经略,在任上去世。水西是贵州鸭池河以西彝族土司世代统治之地,燕乾的驻防地就在毕节金州——燕子口。明朝“经略”的官职稍高于总督。现有毕节燕氏珍藏篆刻“水西经略”官印以及沐英题刻“水西经略府”木牌匾为证。 沐英在世时,燕乾是其部下参军;沐英下令燕乾带训长子沐春,表明燕乾武功谋略突出。从至元二十二年开始到洪武十四年(1381),燕乾一直跟随沐英,期间军功凸显,有谋略,肯定被沐英与朝廷提拔升职,但资料对此没有说明,否则沐英不会把镇守金州盐道的重任交给燕乾。 燕乾没有辜负沐英的信任,“辖四卫之兵马,守金州之盐道,改阿罗密为燕子口,筑城池,修兵营十二座;大战阿罗密,解救水西四十八部之头领格宗,与其歃血为盟,同修九驿通道。洪武十六年同吴复兵克定苗,乾祖保得数百苗民;镇守南疆,保境安民……”。四卫当指水西卫、永宁卫、赤水卫、层台卫。 不仅守住了金州盐道,还在阿罗密千户所筑城池,修兵营,解救水西彝族头领格宗(除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之外的彝人头领),燕乾还送铁器给奢香,助修九驿通道,保护苗民。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西平侯沐英在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任上去世,洪武帝追封其为“黔宁王”,燕氏、邵氏前往云南吊唁。 沐春与燕乾的关系: 《水西经略——燕乾公记》:“洪武十四年,祖公与元军大战赤水卫,舍身挡箭,救沐王之子沐春于危难之中,与王子义结金兰,被沐春尊为恩兄…… 洪武二十六年祖公驾鹤西去,沐王(沐春)痛心疾首,朝廷赐地修墓,葬金州,沐王赐祖为毕节城隍,敕令都指挥柳楫于北门建造城隍庙,永祀吾祖之神位,祖母邵氏诰封三品贤德夫人,子四:祥、文、正、陞、义子邵佐,子孙世袭武职,食大明之奉禄。…… 沐王府赠石柱书曰:辅明室治黔地功贯千古,封金州始燕姓德传万代。水西四十八部赠石象两尊,表彝汉永世之好;义孙邵宪、邵琳送其石将军四尊,感乾祖的再生之恩。” “播州燕氏族谱”资料记录,原来洪武七年沐英就把长子沐春托燕乾管教了,沐春洪武十九年才回昆明,前前后后沐春跟着燕乾生活了十二年。 燕乾既是沐英的部将,又是沐英长子沐春的师傅,还在洪武十四年赤水卫与元军作战中,替沐春挡了敌人一剑(一说为“箭”),自己虽然受伤,但是长官沐英的长子——自己的徒弟沐春得救了,由此可见燕乾把徒弟当做儿子看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沐春受到感动,欲与燕乾结拜兄弟。燕乾碍于自己是师傅,年龄又大于沐春26岁,甚至比沐英大9岁,几乎可以做沐春的父辈,沐英又是自己的上级,因此推脱。沐春请示父亲,沐英同意了,沐春得与比自己大26岁的带训师傅燕乾结拜为义兄弟。 洪武二十六年(1393),沐英去世后一年,燕乾在水西经略任上去世,享年58岁(后至元元年1335——洪武二十六年1393)。西平侯沐春亲作挽联“辅明室治黔地功贯千古,封金州始燕姓德传万代”悼念,并向朝廷申奏,封燕乾为毕节城隍神。燕乾子孙世袭其军职,至明朝亡。燕氏先祖有遗训:要永远铭记沐氏。毕节燕氏祠堂(城隍庙)供奉有沐英沐春沐晟沐昂及沐王府十多位黔国公像,文革时全部被毁。 此外,燕乾去世后,西平侯沐春专门下令沐府史官在每年一报本府人口的同时,上报燕氏邵氏家史。 最近,燕氏族人燕林在毕节市编修《毕节通史》会议期间,得知90高龄的聂老先生,收藏有沐春,燕乾,邵荣等沐氏燕氏邵氏先辈彩色画像,据称是聂先生在城隍庙遭到拆毁前,从城隍庙墙上壁画拍照下来,有几幅是用刀把壁画切下来,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共有30多幅。燕林用古籍与聂先生交换出部分壁画像。拆毁城隍庙的是毕节地区某单位。这些壁画,燕氏族人原以为文革中全部被毁,遗憾终身,没想到聂老先生用拍照和切割的办法保存下来了。把“三氏”祖先尊容画在毕节城隍庙墙上作为共同尊奉,可见沐、燕、邵三氏在明朝的关系。 二、与燕进的关系 《贵州宣慰府军亡册·平叛录·大明黔宁王府历代忠烈册·贵州宣慰府抗倭阵亡册·一卷》之《建文记实录》:“大明建文肆年,燕王兵至南京金川门,守将李景龙降,燕王屠及建文遗臣、众将。沐昶统众将士,护驾入云南,沿漕运至贵州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居数月,后国公派亲兵至,移驾入宜良,居沐氏勋庄。至永乐九年移驾至武定、浪穹、鹤庆山居之。沐公昶於众臣为护帝,均改姓氏,分居各地。均为:沐昶更马沐驷,普台 马普台,普华 马普华;燕进更明进、知明 明知明,入腾冲……。其刻石记之:兄於兄则友,弟於弟则恭;子於子言孝,父於父言慈。人心同好恶,世间异燕凉……” 燕进之父名燕闻若,乃燕乾三弟。沐昶(马沐驷)乃西平侯、黔宁王沐英第四子、沐春四弟。 燕闻若一支,在元朝不仕元,而是隐居五台山;直到明朝初年才出仕朱元璋和建文帝。 河南济源白涧《燕氏家谱》:“至元朝初,历代祖宗皆隐居五台山不仕。明朝洪武初年,一世祖闻若迁居济源白涧。一至四世祖中,唯二世祖进和三世祖方出仕于明太祖朱元璋及建文帝,皆位及帘内,参决国事,忠君爱国,四世祖知喾、知时皆为布衣,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诛灭旧臣,祖上恐祸连后代,皆隐名不仕。遵照祖上遗训,前四世祖已隐名,以五世族旺立祖,沿袭至今已六百一十八年。” 《沐王府史料》“一门父子两忠臣”记载: “进公之子燕方时为应天府总兵,燕王攻城,方祖夫妻二人战死,燕方之子知明,知窖,知明入滇南腾冲,其后改为明姓,知窖入怀庆府(河南济源),经查实知窖之后现为河南济源白涧燕氏一族。” 燕进乃河南济源白涧燕氏二世祖,燕闻若长子,官居建文朝太子少傅。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一路率军南下,攻入首都金陵(南京),夺去建文帝帝位。燕进之子燕方夫妇战死,燕方时为应天府总兵。在沐昶、燕进等的保护下,建文帝一行逆长江北岸而上,到重庆附近,渡过长江转向贵州,在关索岭守御千户所暂避三个月,燕乾次子燕文曾到千户所探望。之后继续西行,进入云南,根据沐老夫人(沐英夫人耿氏)建议,先到宜良汤池沐氏庄园躲避,五年后(永乐九年),建文帝往武定狮子山永嘉寺(今正续寺)出家,沐昶、燕进以及所有随扈建文帝的人员都改了姓氏。燕进去往腾冲,改名明进;沐昶留居汤池,改名马沐驷,生下儿子马普台、马普华,子孙六百年来世居于此。 三、沐璘、沐瓒、沐琮、沐崑与燕氏的关系 《大明黔宁王府史册·贵州志》 “沐璘,字廷章,都督同知,镇滇。既然号令,肃然不可犯也。天顺元年,调兵器五百入金州千户所装备精兵。” “沐瓒景泰三年承袭父职,锦衣卫副千户,天顺二年升右军都督同知,佩镇南将军印,成化四年镇金齿腾冲,调火器六百支入水西经略府统辖,亡于成化十七年。” “沐琮,字廷方,寻甸酋长杀兄子,求为守,公调兵诛之。广西土官为乱,公设流官。民变,以调金州水西精兵,讨马龙、丽江、剑川、顺宁、罗雄诸叛军,擒桥甸南窝反王。金州兵还过普安,停数日,祭祀邵贤军、贤士公、燕成元公等,俱回。” “沐崑,字符中,锦衣卫指挥佥事。弘治十二年调兵平龟山诸蛮及普安之贼。正德二年调金州兵入讨阿本乱。正德七年调普安兵金州火器兵讨伐安南长官司那代。八年加封太子太傅,拔弓弩三百遣入金州经略府。” 四、沐绍勋与燕正邦等的关系 播州(今遵义)赤水河边燕家渡,是洪武年间燕乾所建的渡口,燕氏常期有人驻守,有关卡,过往的船只货物必须收税。明朝中期,燕氏哲之孙燕正邦一支分支到燕家渡。 《大明黔宁王府军册·贵州志·燕邵源记》记载: “正德十二年,永宁张氏、播州杨氏起兵火烧燕家渡,杀燕、邵、吴、郭四族之兵肆佰壹拾捌口。燕正邦私下修书于邵、郭、吴三族及燕氏驻外之家回兵燕家渡平叛。燕正高领三千火器兵,正邦调肆仟骑兵,正理领藤甲兵叁仟……前来助之……宣慰府调象兵伍仟助之,同叛兵大战燕家渡……邵光烈……同象兵战张氏叛军于赤水,叛军无路,四十八口跳水身亡。杨兵(斌)被战败退回播州。杨兵(斌)上书朝廷,告知此事,朝野大怒,令各族退兵,待降罪。沐绍勋替各族说情。朝令各族战死之人不得录入军册,降罪灭族。……燕氏邵氏二族参与此事之士均降职罚俸……”。 正德十二年为公元1517年,燕家渡此时由燕正邦驻守。播州土司杨氏、永宁将领张氏为了抗交渡口税收,与燕氏发生战争,火烧燕家渡,烧死燕邵郭吴四姓四百余口。燕家渡燕氏为了避祸,改为鄢氏。半年后,金州燕氏私自调兵,有水西的象兵,还有火器兵,骑兵,藤甲兵镇压,打败杨氏张氏,鄢家渡燕氏才改回姓氏燕。象兵应是从云南调来,黔国公沐绍勋知晓此事。 杨氏第27代土司杨斌上奏,朝廷震怒,问罪燕氏。沐英六世孙黔国公沐绍勋替燕氏、邵氏、郭氏、吴氏求情:金州燕氏私自调兵镇压固然触犯朝廷大忌,犯了重罪;但张氏杨氏为了抗交渡口税收,火烧燕家渡,也着实不可饶恕,且燕氏调兵镇压主要也是为了维护朝廷法度,故应免其重罪。朝廷同意沐绍勋请求,将燕氏降职。过了一段时间,根据燕氏功绩,复其职。经过燕家渡一战,杨氏土司逐渐衰弱了。 因为此次镇压,后来播州第29代杨氏土司杨应龙(1551-1600)反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初春,明朝派兵平叛,六月,燕星然攻打海龙屯的朝天关,一把火烧了海龙屯,杨应龙自缢而死。经过这一战以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二月杨氏土司被流官取代。 五、沐朝辅、沐朝弼与燕元春的关系 《大明黔宁王府史册·贵州志》: “沐朝辅嘉靖十四年袭黔国公,次年拔银六百两入金州,奖守军。给事中万虞恺劾公,诏令公治事如故。其次女沐锦入燕门元春。 沐朝弼曾调兵平定乱党,镇守一方。匿罪人蒋旭,贿赂京官,对其母贺氏不孝,拘禁嫡母李氏及嫂陈氏。李氏书至经略府,经略元春入黔国公府探望于怒斥沐公及陈氏行为不耻,言公若不俭,定上奏朝廷劾之。” 嘉靖二十六年八月,沐英七世孙沐朝辅病逝,年仅二十二岁,长子沐融三岁,次子沐巩一岁,沐朝弼与侄子争夺黔国公爵位,要求母亲贺太夫人向朝廷申奏,敕自己为黔国公,理由是侄子太小,不能承担黔国公爵位和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职责。母亲义正词严斥责儿子:爵位传长不传幼,维护了郭朝纲纪和沐氏家法,贺太夫人立即奏请长孙沐融承袭爵位获得认可,圣旨命沐朝辅长子沐融承袭父亲黔国公爵,云南总兵官一职由叔父沐朝弼代理。《大明黔宁王府史册·贵州志》:水西经略燕元春赶赴云南黔国公府,批驳沐朝弼对母亲不孝,欺负侄子。燕元春的夫人是沐朝辅次女。 六、沐昌祚与燕星然、燕赋贤的关系 《大明黔宁王府史册·贵州志》:沐英八世孙沐昌祚承袭父亲沐朝弼黔国公爵位后,燕元春的侄子承天府正千户长燕星然曾经斥责过他,说他“刑罚过严,恐民变。”沐昌祚大怒,命燕星然领兵退回驻地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市)。此时(万历二十一年1593),燕星然受沐昌祚调令,领精兵抗击缅甸入侵。天启二年(1620),东北后金努尔哈赤南侵,水西安氏土司安邦彦趁朝廷从毕节卫、水西经略府调兵北上勤王,兵力空虚之际,围攻火烧毕节卫、经略府,水西经略燕赋贤向黔国公府求助,沐昌祚回复说:“无兵可调,”令金州兵坚守待援。 七、沐氏、燕氏与邵氏的关系 首先是燕氏与邵氏的关系:邵荣初为红巾军将领,燕乾开初在邵荣帐下任仟户长,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升邵荣任应天府平章政事,元至正二十二年(1363)邵荣任命燕乾为应天府指挥使,后来朱元璋怀疑邵荣有反心,于是杀死邵荣,把他的部下兵丁解散到各处,其中燕乾被解散到沐英手下任参军。燕乾于洪武二年(1369)奉调安康,遇到邵荣之子邵佐在此充军,遂用长子燕祥换其充军,收邵佐为义子,报邵荣知遇之恩。 《大明黔宁王府军册·燕邵源记·贵州志》记载:“洪武十三年庚申冬月,奉颍川侯调征西南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公(燕乾)后奉旨加锦衣卫,告沐公英知。沐公言可上书朝廷,诰水西经略,邵公荣之族免罪……”。言及沐英上奏朝廷,要求免去洪武帝原先加于邵荣一族“谋反”的罪名。 洪武十四年(1381),燕乾、燕升、邵佐等在贵州赤水卫与元军作战,燕乾为沐春挡剑受伤,燕乾第四子燕升、义子邵佐战死。 成化年间,燕氏哲平播州反叛和助修山南道有功,明宪宗赐有“仁义之士”的牌匾,挂于燕子口金州经略府。 沐氏、燕氏、邵氏在清朝不为满人卖力,甚至沐天波牺牲后,燕氏邵氏还带兵为其报仇,有一次协助清朝,还是为了镇压吴三桂。 《大明黔宁王府军册·燕邵源记·贵州志》之“邵氏族记”记载:“康熙三年,平西王吴三桂扩军,上报朝廷:水西谋反。朝廷调兵平叛。水西土司安坤为了抵抗清军,书信至燕氏族,腾宵、腾远、腾宝四人前来相助,联合安圣祖招募明朝旧将对抗吴三桂……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兵叛,进据澧州、常德。安坤遗子安圣祖领各彝联同明遗有识之士,吾燕氏族国廷、世明、仪,青州燕昌前来助之,同在水西起事,助康熙平叛……”邵氏还收藏有《文 贵州宣慰府历代平叛忠勇之士名册;大明黔宁王府历代忠烈册录 精忠报国;武 贵州宣慰府历代平倭阵亡将士册》珍贵史料。 燕乾娶邵氏女子邵蕙为妻。燕氏后裔中曾有娶沐氏女子为妻者。另外《大明黔宁王府军册·燕邵源记·贵州志》中有“三氏为一:义”以及“二氏合镇金州,三姓世守滇黔”的记载。 “三氏”指三个姓氏沐氏、燕氏、邵氏;“为一”表明三个姓氏步调一致、“团结如一人”、联系密切,结成命运共同体,在明朝为保护建文帝入滇作出的义举,燕、邵二氏为协助沐氏镇守边疆、开发边疆立下的功勋。其中燕氏与邵氏、沐氏与燕氏还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因此《邵氏族记》能够记载与“燕氏老谱”、沐氏史料和马氏口传一致的内容。 八、新时期沐氏燕氏邵氏的关系 2006年,毕节燕氏修族谱,发现缺少明初至清初至少十代先辈信息,后来有人指点:可能缅甸果敢沐氏后裔手上有所需资料,于是在2016年,经过贵州燕氏族人的追根溯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跑遍了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里,历尽艰辛终于找到沐王府的后人,得到了沐王府所保留的燕氏族谱手抄本,每到一处都得到了族人和沐家后人的热情款待。 按:《贵州宣慰府军亡册·平叛录·大明黔宁王府历代忠烈册·贵州宣慰府抗倭阵亡册·一卷》:“……(乾)公之后及邵族造册,族之谱牒入库,其家吏(笔者按:疑为“史”)报吾之府存记。沐春奉旨书。”2016年贵州燕氏族人之所以能够从沐氏后裔手上找到“沐府史料”,之所以沐氏史料有燕氏信息,是因为沐春专门下令沐府记史官员在每年一报本府人口的同时,上报燕氏邵氏家史。身处缅甸的沐氏与内地燕氏在沐天波殉国后,延续了两个家族“世交”的联系,燕氏家族康熙四十年修谱时,把沐氏家族史料中与燕氏有关的内容抄录到燕氏老谱。 2017年年底,沐昶(马沐驷)后裔云南宜良汤池梨花村马克春与毕节燕乾后裔燕林取得联系,互相交流信息,确证了马氏口传祖先来源于沐国公第四子沐驷并非仅为传说,而是历史的真实。2018年8月8日至11日,梨花村马氏后裔马克勤、马克春夫妇四人访问毕节燕氏,受到燕氏热情款待,双方交换了沐氏史料、马氏族谱、梨花村志,参观了毕节城隍庙、拜访了燕子口镇金竹村邵氏,祭奠了燕乾先辈墓与邵蕙先辈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