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0

盘州历史人物介绍邵元善——解读“红岩天书”的第一人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7
发表于 2019-1-11 11: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盘州历史人物介绍邵元善——解读“红岩天书”的第一人

盘州同城
2018年12月5日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状。参差时作鼎钟形,腾掷或成飞走象。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明代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举人邵元善。

邵元善,字台山,明朝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举人。授嶍峨县知县,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谪通州判,改涿州知州。后被下狱,获释后再谪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处,皆有佳绩。四十四年(1565年)擢升为四川按察佥事。

邵元善出身于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邵华谱,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举人,官重庆府同知。他与弟元哲、元高均在兄元吉的教导下,学之有成。他即在嘉靖二十二年的乡试中举。并由此走上仕途。在嶍峨县知县、民部司徒郎、通州判、涿州知州、辰州州判的历任中,所到之外,皆有佳绩。但他在这些地方获取政绩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而遭至这些人的诽谤与诬陷。

邵元善虽为一代廉能吏,为历任地的百姓们创造了“万物吐气,治安可待”的政绩有口皆碑,但使他名垂青史,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却是第一个发现并解读“红岩天书”,这一至今还在为人们热议的世界文化之谜的文化古迹,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嘉靖二十五年(1564年),邵元善在涿州任上“果中于中贵人飞语,上闻,收大夫焉”落魄的时候,为躲避仇人的追杀,返往故里时沿路进入到了与关索岭相对峙的晒甲山。

晒甲山被当地人称之为红岩山。据《贵州图经新志》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清道光《永宁州志》载:“晒甲山即红岩后一山也,崔巍百丈……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

邵元善逃到这里,竟然就在这隐藏在深山野箐之中的长五十余米、高二十余米、呈浅红色如墙似屏的岩壁上,发现了那形如古文、非镌非刻、非阳非阴、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篆非隶,不可辨认的二十余个字的铁红色神秘符号。在解读与思考而悟得其意后,他便写了本文篇首的这首《红岩》诗。这首《红岩》诗的问世,第一次将“红岩天书”的发现与记述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成为了“红崖天书”的最早文献。他的诗不但最早提及到“红崖天书”的形貌,且以“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的 “红岩天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解读破译,使他成为了“红岩天书”研究史上的第一个人。由此而掀起了对“红岩天书” 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第一次研究高潮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自邵元善开始,随着年代的推进,人们又对“红岩天书”兴起了第二次、第三次的破译高潮。直至近年来贵州关岭县“悬赏”百万元巨奖,籍以激励海内外破译“红岩天书”的人们。

邵元善在历官所到之处,皆有颇佳的政绩,在百姓中间留下了“长与金石不磨”的口碑。而更在被攻击、诽谤、诬陷落魄的躲避仇人追杀的途中,而发现、解读、公布了当今已成为世界文化之谜的中华民族的一处伟大文化古迹—— “红岩天书”, 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邵元善是盘县人的骄傲,贵州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他的名字永垂青史。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190111115415.jpg 319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回望洪武十三 / 邵波
下一篇:贵州普安霸玉公、元善公墓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00:07 , Processed in 0.0563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