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19-4-22 15:52 编辑
外姓专业人员的邵氏研究,对邵博的生年、邵傅的身世很有参考价值。感谢作者!
《邵氏闻见后录》作者邵博(含邵傅)的家世生平考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方丽 撰
对于作者邵博家世生平的介绍,在一些相关著作中有所涉及。宋陈造《江湖长翁文集》卷三十一《题邵太史<西山集>》云:“邵公济博,康节孙,子文之子,溥弟也。”①宋陈癸《南宋馆阁录》卷八云:“邵博,字公济,河南人。”②元《氏族大全》卷十八“童子赋诗”条目有“邵溥,宋绍兴中除微猷阁待制,弟博,除秘书省校书郎。”③“安乐窝”条目有“(邵康节)子伯温,孙溥、博。”④ 有关邵博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从仅有的一些史料得知,邵博,字公济,河南洛阳人,祖邵雍,父邵伯温,兄邵溥。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三《邵伯温传》云:“(邵伯温)三子:溥、博、傅。”⑤通过笔者查阅资料,除《宋史》外,在文献材料中均无提及邵傅为邵伯温之子。《福建通志》卷六十八云:“《青门集》六卷。注曰:邵傅撰。《朴巅集》二卷。注曰:傅,字梦弼,隆庆庚午(1570)贡生。”⑥黄虞稷《仟顷堂书目》卷二十四云:“邵傅,《朴巅集》二卷,又《青门集》六卷。注曰:字梦弼,闽县人,隆庆中贡士,王府教授。”⑦据此可知邵傅非伯温之子,《宋史》所记不知何据。 关于邵博的生年,史籍失载。笔者根据《后录》⑧卷六以及卷二十二中的条目做了以下推断。卷六中记载有“博犹记王母夫人语及伊川,必曰程二秀才云云。盖当康节隐居谢聘曰,伊川年尚少,未为世所知也。”卷二十二有“司马文正公在洛阳修史曰,伊川先生程颐正权为布衣,年尚少,其见亦有时。”据此,邵博当在幼年时见过程颐。王母夫人当为伯温妻,邵博之母。王母夫人对程颐的称呼,可以看出邵博早见程颐,当在被司马光举荐之前。《宋史》卷四百二十七《程颐传》提到:“哲宗初,司马光、吕 注释: ①陈造,《江湖长翁文集》卷三十一,文洲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66册,页399. ②陈骥,《南宋馆阁录》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精出版社,1987年,595册,页454. ③不著撰人,《氏族大全》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52册,第页 497. ④同上。 ⑤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12854. ⑥陈寿棋等撰,《福建通志》卷六十八,同治十年重刊本,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68 年,页1391. 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四,上海:上海古精出版社,2001年,页619. ⑧为避免行文素复,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邵氏闻见后录》一书简称《后录》,后同此。 ⑨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页46. (以下所用版本皆引用此书,后仅注明卷数)
公著共疏行義:‘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喻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①据卢连章《二程学谱》:“一〇八四年,乙丑,宋神宗元丰七年。程颐五十三岁。八月,门下侍郎司马光、尚书左丞吕公著、西京留守韩绛上疏,推荐程颐。”②邵博见程颐应在一〇八五年被举荐之前,由此,可推知邵博的生年大概在一〇八五年之前。 邵博其人,只在一些零星材料中可得知:他屡官右朝奉大夫,主管袭庆府仙源县太极境。绍兴八年(1138)十月,以赵鼎荐,上谕以“能文”,“趣操文词,不忝祖父,赐同进士出身”③。九年(1139)三月,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月,出知果州(陈骥撰《南宋馆阁录》卷八误作“泉州”)。十一年,知嘉州。绍兴二十二年(1152) 七月,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也曾在雅州、长安为官(《后录》卷十五“眉山老苏先生”条有“予官雅州,得太简荐先生书”,卷九“神宗恶《后汉书》范晔姓名,欲更修之”条有“又予官长安时”)。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三记载,徽猷阁程敦厚因向邵博通赇谢不得,即转向成都府转运副使吴炯投匿名书,利用吴炯怒邵博,讦邵博过恶,提点刑狱公事周绾知其冤,亟诣狱疏决,邵博乃出。阅实其事,但得以酒馈游客及用官纸札过数等事,邵博坐降三官。绍兴二十八年(1158)四月,降授左朝散郎,是年卒于犍为县,享年七十余岁。 祖父邵雍,字尧夫,谥康节,北宋“五子”之一,著名理学家。邵博未曾见过祖父,但康节之遗风,邵博当是耳濡目染的。这不仅来自其父邵伯温,邵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④,“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⑤,也来自友人,如晁说之。根据笔者搜索,在《后录》中有关晁说之的条目共有九条。且所记条目多以友人口吻记之。如“晁以道问予....以道为一笑”“晁以道为予言”,可见晁说之与邵博的交情甚深。晁说之“少慕司马光为人,故自号景迁生”⑥,在年少时就结识苏轼,且与邵伯温友好。在《景迂生集》记有:“逮绍圣戊寅,邂逅洛阳杨老朝散 注释: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12719. ②卢连意,(二程学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28. ③陆心源,《宋史翼》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页112. ④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12851. ⑤同上,页12727. ⑥晁说之,《景迁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精出版社,1987年,118册。
贤宝,语及《易》而异之,良非仆平生所尝闻之之言也。恳从杨老有求,乃得康节先生自为《易图》.....是入洛,与先生之子伯温游,得先生之遗编残稿,宝而藏之,服勤不知昼夜,二十年间,辄作易传四种,名曰《商瞿传》。”①可看出,晁说之与邵伯温关系友好,伯温将康节残稿赠与以道。在易学思想上,晁说之充分继承并发扬邵康节之学,而晁说之所受之学必然会影响邵博。所有这些必然会潜移默化着邵博思想的取舍,表现在《后录》中记录关于司马光和邵康节的条目也就多了。邵博从小生活在这样一种家族环境中,加之与晁说之的交往,前辈们的思想对他的影响自然十分深刻。而邵博所处两宋之间政局动荡,思想变革的社会环境对于他的思想也是影响深远的,书中所记条目如汇辑《疑孟》诸说,至盈三卷,证《碧云(霞) [暇]②》真出梅尧臣之手,诋赵鼎宗洛学之谬等,皆有乖邵子家法,笔者认为与其时代背景是有很大关联的。 兄邵溥,伯温长子,“字译民,进士第。靖康初,为户部侍郎。上践祚以例赠官,绍兴中复待制宜抚川陕,师事崇福,十二岁诗文早有能声。”③有《邵氏集》二十卷。 除《后录》外,邵博尚有其他著述。据《宋史》二百八卷《艺文志》有《邵博文集》五十七卷,今已失传。宋人陈造《江湖长翁集》卷二十六《题邵太史<西山集>》,说《西山集》板在蜀,其“文章赡缛峻整杰出”。④清人厉鹗的《宋诗纪事》卷五十也著录邵博《西山集》,惜不知卷数和内容。今在一些典籍中可看到邵博的一些文章。邵博的诗词,今散见在《全宋词》、《宋诗纪事) 等书中,但是为数不多。陆游《跋邵公济诗》说:“夜读公济诗,超然高逸,恨未尝得讲世旧与文盟也。”(见《渭南文集》卷二十六) 。⑤可知当时他亦以诗名。 第二节 《邵氏闻见后录》版本源流考 关于《后录》的版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有记载,也是目前能看
注释: ①晁说之,《最迁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8册,页325. ②具见附录第4条 ③晁公武,《那素读书志》卷十九。台北: 广文书局,1967年,页1191. ④陈边,《江湖长载文集》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壮。1987年,1166 册,页399.
⑤陆游,《陆游集。智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页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