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49|回复: 0

河南安阳迁闽县(福州)邵岐世系源流

[复制链接]

2044

主题

2325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332
发表于 2017-12-30 1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安阳迁闽县(福州)邵岐世系源流

邵贞一,号长白山人,邵氏河南祖,相州安阳人。以唐朝(618-907)武则天(684-704)专权称帝,终身不肯仕。长子邵昆之,登唐天授辛卯二年(691)进士;次子邵润之,登唐圣历二年己亥(699)进士;三子邵琼之,登唐景云辛亥二年(711)进士,官先臣殿中侍御史。邵昆之、邵润之两房蕃衍于河南安阳县。三子邵琼之生邵说,邵说登唐天宝十一年(752)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邵说以文艺显于唐,著有《邵说集》十卷,录入《新唐书艺文志》。

邵说生四子,邵刚为次子。(福州新塔房邵氏家乘载:邵说生五子,邵刚为四子)。邵刚于唐"安史之乱"(755-763)南涉入闽,家于长乐一,遂为"入闽始祖"。其生平、传略、卒葬均无史书可考,是否又回迁安阳有待考证?
邵岐始祖邵楚苌(762-846),字待伦,邵刚子,唐宝应元年(762)生,娶黄氏,封恭人,子一邵礼。邵楚苌于784年偕子邵礼由长乐一迁居闽县濂(lián联)江开化里(今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原称濂浦,"濂江书院"东北,闽江南岸),地以姓为"邵岐" 二。

邵楚苌,登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己卯封孟绅榜进士,唐朝闽县(福州)第三位进士。本科进士17人,状元封孟绅,考官高郢(yǐng影)。考题《信及豚鱼赋》、《行不山径诗》。名震当时。侍中(即宰相)马燧(suì岁)建"木香亭",极尽奢华。邵楚苌写诗《题马侍中燧木香亭》云:"春日迟迟木香阁,窈窕(yǎo tiǎo咬挑)佳人褰(qiān牵)绣幕。淋漓玉露滴紫蕤(ruí蕊),绵蛮黄鸟窥朱萼(è遏)。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词极华丽,马燧惧获罪,遂拆毁其亭。由是,名声益振,后官至校书郎,秘书省侍中。从事边疆事务有功,赏绯及宫女二。
与陈可封(瓯闽君子)、林蕴(唐贞元四年明经及第,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莆田九牧,妈祖林默娘的先祖)、陈翊(唐贞元十三年进士,闽县人),客长安,著名诗人欧阳詹(泉州登进士第一人,贞元八年进士探花,福建晋江潘湖村人,闽学鼻祖)以四君子称之。
还有同乡陈翊(yì易)的《寄邵校书楚苌》诗曰:"爱酒时称癖,高情自不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即今邵楚苌读书处)。云际开三径,烟中挂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行实详载福建省志及《尚友录》。
邵楚苌卒于唐会昌六年(846),享年八十有五,葬开化里瑞迹寺旁(今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下董村)。墓铭:邵校书楚苌墓。今邵岐邵楚苌故居遗址尚存二付石门户。
邵礼(783-835),字安上,楚苌子,娶林静,子三,环、瑰、琳。邵瑰后裔迁福清海口、松屿,高湖(今福州仓山盖山高湖村)生枝发叶。邵琳后裔迁长溪(今福建福安)、南台(今福州台江)、连坂(今福州城门林浦村西)蕃衍生息。
邵环(807-878),字伯玉,楚苌孙,娶薛贞(即邵八娘)。子一,邵尚。邵环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始建福州"瑞迹寺"原称"邵迹寺" 三,内祀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邵尚(826-903),字仁叔,楚苌四世孙,娶李纯,子二,皋,可(朏山支祖)。唐懿宗咸通乙酉六年(865)立始祖邵楚苌秘书祠于瑞迹寺侧。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福州毁了瑞迹寺。邵尚与叔邵瑰、邵琳又卖田地重修瑞迹寺。复建始祖秘书祠,每年祭祀,以报祖恩。今福州邵岐始祖邵楚苌祠(今已改为佛教寺庙)内有一楹联:"举念奸邪烧香无益、存心正直不拜何妨",是为明代林世吉所作《登瑞迹寺》之名句。
邵皋(844-912),字长卿,楚苌五世孙,娶林氏,子四,琏、琠、载、璟。邵琠为金华房支祖,邵璟为仁和房支祖。
邵可(861-933),字简卿,楚苌五世孙,娶林氏,邵岐移朏山支祖。
后裔楚苌十一世孙邵汝霖(字沛时,号龙溪),迁闽县永北里朏山。今福州市马尾区朏头村285户,朏头(1912-2001年)播迁世界各地552户;
明、清两朝朏头迁:德头(今马尾下□22户);连江琯头壶江岛11户;厚铺(今晋安后浦和王坂30户);厚铺又迁石铺(今城门石步,旧称王码头)30户(其中本村10户、福州市区10户、台湾10户);
迁福州朱紫坊芙蓉园邵伯胤(yìn荫)进士,迁福州城中邵孝舆举人,狱官,迁城门镇鳖头村朏山忠卿房后裔,这三支后裔均不知行踪。
迁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有:邵宅,城门村,湖里(湖际),盖竹(盖山竹缆);迁闽侯县有:闽县方岳里大义,白岐;迁舒州(疑山东藤县),这三支后裔待查。
邵琏(974-1023),字国器,邵皋子,楚苌六世孙,娶林氏、黄氏。北宋初人,子三,元新、元碏(què雀)、元轸(zhěn诊)。
邵元新(992-1065),字德辉,邵皋孙,楚苌七世孙,娶陈氏,子三,清、嘉会、昉(fǎng纺)。
邵清(1013-1066),字以清,邵皋曾孙,楚苌八世孙,娶林氏,子三,膺(yīng音)、偕(xié携)、佐。邵膺、邵偕后裔有迁龙潭(福州仓山龙潭角),福清海口、罗源县者。
邵膺,字受斋,邵皋玄孙,楚苌九世孙,子三,仁寿(字万春)、仲举、君赐(字帝锡,江西房支祖)
邵膺嫡派迁:湖南桂阳、广东连山、江西、连江石头(连江县敖江镇石头村现有249户)、石头又迁广东东莞县沙坊五坂桥头现有170户,散居连江县现有225户。
新塔房始祖邵回迁福州仙塔街(即新塔)鳌峰坊(于山北麓鳌峰书院四附近)。
新塔房邵耕(邵铜孙,楚苌二十九世孙)迁连江县潘渡和陀市现有19户。
新塔房邵畴(邵铜孙,楚苌二十九世孙)迁永泰县同安镇丹洋村现有310户,丹洋迁永泰城关和福州市等地现有41户。
新塔房邵安(楚苌二十六世孙,邵应魁五世祖)迁金门金城县现有约50户,金门又迁:台湾山内、澎湖、烈屿、江西吴城、潮州乌丁坝、山东兖(yǎn眼)州汶(wèn问)上白石、广东南海县,泉州城、福州大桥头(今台江)。

《福州新塔邵氏家乘》谱载:邵淳,字君协,闽县籍,载之次子,以舍选官昌化县尹,有德化室中产五色灵芝,迁居会稽之宁桑,其子讳忠迁于余姚之清风里。(邵忠,邵淳子,邵载之孙,邵应宁九世孙,邵膺十三世孙,楚苌二十一世孙。)  

邵偕,邵皋玄孙,楚苌九世孙,子一,公谦。 (&)
邵偕嫡派迁:建瓯县、政和县始祖邵知柔(2005年统计政和城关约38户,石屯村30户,洋后村40户,王山村38户,工农村20户,新口村6户,护田村5户,东游村5户,伏演村23户,后山村12户,合计217户1188人)、罗源县、杨岐(福州盖山镇阳岐村);
福州城里三山(乌山北麓道山路白水井附近,俗名三山尾);三山又迁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三山乡奕东村、奕西村,丹灶村,林岳村;东莞市大朗镇巷尾;广州市番禺区贝冈村、钟村、石壁、塘步;广州花都;清远市等十一村2500户,近万人。
邵佐(1047-?),邵皋玄孙,楚苌九世孙,子三,康龄、端、康时。
邵佐嫡派:邵岐在地(现无邵氏);迁闽侯县白沙镇。
邵仲举,字太举,邵膺子,楚苌十世孙,子三,槐、遂良(字无词)、樗。
邵公谦,邵偕子,楚苌十世孙,子二,知刚、知柔。
邵子厚,宋乾道八年(1172)壬辰黄定榜进士,福建晋江籍。同榜进士还有邵景之(古田籍)、邵观(闽县籍)。"福州新塔房邵氏家乘"有载三人同为楚苌十世孙,故录之。"温陵(泉州)仁和里邵氏家乘"记载:邵子厚为泉州晋江永和镇邵厝村邵氏始祖。
邵槐,字公山,仲举长子,楚苌十一世孙,子三,曮(字日严)、旼、暹。

邵知刚,公谦长子,楚苌十一世孙,子二,如椿、如松。

邵知柔(1095-1167),字民望,公谦次子,楚苌十一世孙,长城里邵屯人(今政和县石屯镇洋后村)。子二,国材、国梁(国梁迁罗源)。

邵知柔,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何 榜进士五(《福建省志·人物志》),官国子监祭酒,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伴读。乾道(1165-1173)初告老,升龙图阁直学士,奉祠。提举洞霄宫六,至是食或不给(jǐ已)。东宫以为言,遣使就国学,特食赐金而荣归。宋孝宗恩赐"枇杷门庭"金匾,赐书"才满皇天"誉评。

邵汝霖(1071-?),字沛时,号龙溪,邵崇子,楚苌十一世孙,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入赘朱家谷朱氏,因家焉,为福州朏山邵氏始祖。娶朱氏五孺人、朱氏八孺人,子四,体乾、体兑、体坎、体坤。时其地山清水秀,草丰土肥,适宜耕读世家。又有"龙溪"摩崖石刻传世纪念。

邵旼,字日文,邵槐次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二,应宗、应祥(进士)。

邵暹,字日进,邵槐三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二,应瑞(进士)、应宁。

邵如椿,知刚长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一,邵麟,邵麟五子邵五才,字文翰,迁今广东南海三山,邵麟长房曾孙邵宗,迁福州杨岐。

邵如松,知刚次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一,邵九才,迁闽县城门镇石铺,后裔迁徙不详。现居石铺(石步)是邵楚苌二十九世孙邵听美(字孝大)由福州晋安区后浦村迁石铺的后裔。

邵应祥,《三山志·人物》作邵应清,字德嗣,又字子百,楚苌十三世孙,连江石头房支祖。登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邹应龙榜进士。

邵应瑞,邵暹长子,字子至,楚苌十三世孙,应祥同祖弟,登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邹应龙榜进士。

邵应宁,胐山邵氏谱载为邵德宁,邵暹次子,楚苌十三世孙,福州仙塔(新塔)房支祖。其孙邵回为迁新塔始祖。
邵槐,字公山,仲举长子,楚苌十一世孙,子三,曮(字日严)、旼、暹。

邵知刚,公谦长子,楚苌十一世孙,子二,如椿、如松。

邵知柔(1095-1167),字民望,公谦次子,楚苌十一世孙,长城里邵屯人(今政和县石屯镇洋后村)。子二,国材、国梁(国梁迁罗源)。

邵知柔,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何 榜进士五(《福建省志·人物志》),官国子监祭酒,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伴读。乾道(1165-1173)初告老,升龙图阁直学士,奉祠。提举洞霄宫六,至是食或不给(jǐ已)。东宫以为言,遣使就国学,特食赐金而荣归。宋孝宗恩赐"枇杷门庭"金匾,赐书"才满皇天"誉评。

邵汝霖(1071-?),字沛时,号龙溪,邵崇子,楚苌十一世孙,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入赘朱家谷朱氏,因家焉,为福州朏山邵氏始祖。娶朱氏五孺人、朱氏八孺人,子四,体乾、体兑、体坎、体坤。时其地山清水秀,草丰土肥,适宜耕读世家。又有"龙溪"摩崖石刻传世纪念。

邵旼,字日文,邵槐次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二,应宗、应祥(进士)。

邵暹,字日进,邵槐三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二,应瑞(进士)、应宁。

邵如椿,知刚长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一,邵麟,邵麟五子邵五才,字文翰,迁今广东南海三山,邵麟长房曾孙邵宗,迁福州杨岐。

邵如松,知刚次子,楚苌十二世孙,子一,邵九才,迁闽县城门镇石铺,后裔迁徙不详。现居石铺(石步)是邵楚苌二十九世孙邵听美(字孝大)由福州晋安区后浦村迁石铺的后裔。

邵应祥,《三山志·人物》作邵应清,字德嗣,又字子百,楚苌十三世孙,连江石头房支祖。登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邹应龙榜进士。

邵应瑞,邵暹长子,字子至,楚苌十三世孙,应祥同祖弟,登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邹应龙榜进士。

邵应宁,胐山邵氏谱载为邵德宁,邵暹次子,楚苌十三世孙,福州仙塔(新塔)房支祖。其孙邵回为迁新塔始祖。
闽县邵岐分派朏山邵氏辈份字行:
1-16世: 待 安 伯 仁 简 美 行 侨 信 功 沛 念 农 尊 卿 子
17世分别用3个字:
德(兰干俊卿房)、以(新楼闽安仁卿房)、与(鳖头闽安忠卿房)
18世 景  
19世 叔
20世以后字行:

明宣德年修订:           思勤克谨 世必永昌
                      惟孝友敬 允植循良
清嘉庆、宣统年二次修订: 宜尊孔孟 宗德传芳

1978年修订:             远能承泽 同庆发祥
                      祖训应履 家声自扬
                      秉彞积善 业葆宏煌

注一长乐:即长乐郡,系福州的旧称,据《闽侯县志》卷一大事记第2页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因州西有福山,改名"福州"。十四年(726)福州大水。唐天宝(742-756)初改为"长乐郡",取州东长乐山为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福州"。可以考证:邵刚公于(755-757)年入闽迁福州也。
注二邵岐:今当地黄氏改名为"绍岐",邵岐码头边尚存一处宋绍熙四年(1193)建的古石塔。南宋德佑二年(1276),首都临安(杭州)失陷,南宋末代小皇帝赵罡shi,赵昺bing,于三月间辗转来到福州,就是从邵岐码头登岸。

注三瑞迹寺:原称"邵迹寺",《三山志》记载:"相传瑞迹岭于唐大中六年(852),有邵环者,游山中闻异香,白光灿然,环迹其光而往,见银色化为佛,须臾入枯木,光亦不散"。遂于岩石上凿刻白佛像(又名雷劈观音),现白佛附属于瑞迹寺。邵迹寺建成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咸通五年(864)奏闻于朝,请额敕名为"瑞迹"。岁久倾圮,万历(1573-1620)初重建,如今的瑞迹寺1976年文革时又遭毁,1989年后由乡人陆续重建,寺内天井尚存抵煞小石狮遗迹。《闽都记》载:明林炫《登瑞迹绝顶》一首:"突兀层峰古树齐,穿云遥见海门西。丹枫露下青邱近,白鹤峰高红日低。牧子前村漫吹笛,山人何处来杖藜。松楸扫罢偏增感,烟火空林一鸟啼。"明林世吉《登瑞迹寺》中一首诗:"鹫岭摩青汉,鸡林隐翠微。山深僧住少,地远客来稀。野鸟衔花落,岩泉带雨飞。夕阳萝迳暝,愿丐一灯归。"

注四鳌峰书院:旧址在今福州师范学校及其第二附属小学内,鳌峰书院西边有明代新塔房名人

大中丞邵捷春(字肇复,号见心,改号剑津,邵大端子,邵原熺九世孙,宋嘉熙二年(1238年)周坦榜榜眼邵泽十四世孙,邵楚苌三十三世孙)
宅,后天井东有"邵园井"古迹尚存,此宅今属民国海军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故居。
注五邵知柔:"福州新塔房邵氏家乘"记载: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莫俦榜进士,恐有误。应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何□榜进士。

注六提举洞霄宫:兼管老病官吏居住的洞霄宫(相当于今老干部休养所)。
楚苌公三十五世孙
  廷元搢春公十世孙  朏山邵仁国 字良宇  初稿恳正
                                    二00六年六月十日
         校稿:邵宜勇
                      二00九年二月二日






上一篇:河南安阳迁闽县邵歧考实移居各处支派
下一篇:山东青州市东夏镇邵家树村邵氏族谱序及碑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4 20:54 , Processed in 0.0499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