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65|回复: 0

就族史答各地宗亲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41
发表于 2020-9-29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族史答各地宗亲】
1、抗金名将邵宏渊,被族谱失记的各族系争抢,补记入己谱;其实他早已被证实非洛阳籍,更非雍公直系子孙。但至今还有人把他与子厚公混为一族甚至”同一人”,说明靖康之变后,中原各姓逃难,谱牒断代数百年,何来“原始谱牒”?宁滥勿缺的续谱造成的混乱,至今难以纠正,不少人还在这池浑水里浸泡打滚,难以自拔。
2、邵泽是嘉熙二年(1238年)榜眼,非状元。各种文献记载,他及第时已是闽县,即今福州人。福州郊区邵岥原有“邵榜眼祠”,即为纪念邵泽而建;前些年福州修谱,有人曾凭猜测把“邵榜眼祠”移给唐代安阳迁闽的邵楚苌,但唐代登进士的楚苌公并非榜眼,只好又攺正,还“榜眼祠”给洛系的真榜眼、假状元邵泽。
3、现福州连江市潘渡镇邵氏,手抄谱载有雍公、伯温和邵泽的名字,证明该支很可能是洛阳迁闽的邵泽后裔。但该手抄谱又窜入了唐代迁闽的楚苌公族系,混杂在起,证明各地历代修谱交叉混淆,是比较普遍的现像,必须仔细辨析,去伪存真。
4、福建各姓受五代时期闽王家族“以源自固始故,独优固始人”的优惠政策影响,大多自称“先祖随王审知由光州固始县入闽”。这一系统性错误,早被宋代郑樵,明代洪受等权威学者纠正数百年了(郑樵云“盖亦有之,而未必其尽然也”)但至今省内外都还有人刻舟求剑,重弹数百年前“闽人皆出自光州”的滥调!实际王审知死后191年邵子厚才出生,他怎能随已死近二百年的王审知“入闽”?有人信口断言这是“史载”,殊不知此“史”却是早被证伪的“伪史”!——可见,福建专有的史地掌故,外地人要深入了解清楚,才来发议论,否则就容易出现笑话。例如《邵氏名人传》把漳州的海澄县,误当成广东的澄海县,还把厦门同安郊外的天马、夕阳等名山都搬到金门島上去了!因他们误认金门县明代就设立,现金城镇是明清的”金门县城”;实际1914年前金门还是同安县管辖的海岛——浯洲里!何来的县城?何来的天马山、夕阳山?万事皆不可“想当然”,应寻根究底,探明真相。
5、子厚在晋江邵厝为一世祖,传至第五世均为独子独孙,名讳铁板钉钉,货真价实;故迁居闽县的邵泽,根本不是子厚直系子孙;按“水”傍的命名规律,泽与渊、囦诸兄弟,是子厚堂侄的可能性极大。此点还可深入研究。但沒有理由因此就怀疑晋江与同安相对独立,一脉相承,分别连续记载30,25世的宗谱世系的可靠性,把这两谱等同于中原各地还在争吵不休的数百年后补记的续谱!☆
7、南宋之后数百年因战乱,各姓谱牒大多毁损失记,中原和江浙各省能找出当时连续修纂的可靠宗谱,几乎不可能!据安徽怀远、广东电白宗亲比对,子厚公是邵博之子的可能性最大,但断数百年后于明代续修的洛谱直接把子厚列为溥公长子(或因溥公之子无登仕者,移子厚为嫡长孙,也有此种可能),且记子厚妻为曹氏,独子为于缵,这与晋江族系(妻白氏,子为“启盛…”)明显不同,如非“迁居不同地域,不同婚配形成不同支系”(旅台邵培坪宗长假设),就是数百年后续谱时误收其妻姓氏及子名讳。因此,各地多数宗亲认为,洛谱自“于缵”之后的族系是后人附会填入,不可采信的(相似的还有毗陵谱也抄“于缵”为子厚之子)。晋江邵厝自宋代传至现代,己传30多世,代代相传,这样的原始谱牒,是可信的。由晋江11世时通公分支的同安邵谱,与晋江谱互相衔接,已传至25世,明清以来有迁广东、台湾及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者,数以万计,同安柑岭是福建省邵氏最大的族居地,总人口八千以上(厦门全市邵氏8200人)。
8、既然溥、博为伯温之子无疑,则子厚公无论是博之子,还是溥之子,都是伯温之孙,康节曾孙。这一判断,应该可以成立。晋江老谱一世子厚名下注“洛阳出祖”也是证据之一。
     2020-9-29|



上一篇:就“显日”公匾文答振宗本家问
下一篇:就明代圹志答邵佳用宗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5 00:13 , Processed in 0.0552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