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612|回复: 0

对初、邵源流的探究与考析

[复制链接]

2029

主题

2309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71
发表于 2021-1-12 18: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冤避难间隐姓改初实无奈 家道中兴时复邵归宗终释怀


——对初、邵源流的探究与考析


很小的时候就听年长的族人经常说起“邵初一家”的事情,初邵的故事就这样被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近年来,本人也关注起邵氏家谱,特别对本支世系支派尤为上心。我砀山邵氏又称“狐父邵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迁移外地者众多,目前有家谱明确记载已经联系上的分迁支分布在各地有三十多支,人口近二十万。初姓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支。说起初姓的由来,不得不回朔到八百多年前的金朝金世宗大定年间,当时邵家人出了亲兄弟两个在朝廷上都做了高官,哥哥邵仕、弟弟邵师古(名讳初)。邵师古就是初姓的始祖。

邵师古,讳初,字师古,金朝大定四年即1164年进士登第,他是金朝大定年间著名文学家、诗人,官最高做到兵部侍郎,属于正四品大员;他为人宽厚而有涵养,低调而从不张扬;在文学方面,与人交谈辞章时,则尤为详尽,赋诗时,用笔严谨而有法度,这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赢得了人们深深地爱戴和由衷地尊敬。1168年黄河从李固渡决口,流经砀山,县城诸多建筑物被冲垮,砀山县最高学府——先师庙也未能幸免于垮塌。身为朝廷命官的师古爷于是联合当时的砀山县令杜之美一起重新修建了先师庙。以上他老人家的品行和事迹在《中州集》、《江南通志》和《砀山县志》等古籍中均有明确记载。

下面重点要说的师古公兵部侍郎任上的大事件。身为兵部侍郎的师古爷实则掌管着兵部尚书的大权,因为当时的兵部尚书重病在身,把所有兵部大权都交由邵师古,侍郎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尚书掌管用兵的后勤保障的重任,再加之他的哥哥邵仕,时任都督府都元帅从一品官职,掌管着国家对外征讨的军事大任,亲兄弟俩在朝官职显赫,这也难免招来皇帝身边人和一些大臣的羡慕嫉妒恨。监军御史和个别太监勾结一起时常无中生有向皇帝进谗言来陷害邵氏兄弟,谎言百遍变实话,谗言数次成真理。再伟大英明的帝王也有犯浑的时候,历史上的金世宗还算一代明君,但是,他也没能分辨出奸党对当朝邵氏二公的诽谤和陷害,开始怀疑师古兄弟的忠心,设法考验他们兄弟二人,此时,恰逢边境小患,于是金世宗完颜雍就命邵师古的哥哥邵仕带兵赴边平患。而心存芥蒂的皇帝在大元帅邵都督的身边安插监军御史随军出征,以暗中观察邵仕的行动。然而,一向刚直不阿的师古兄弟俩这时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皇帝的用意并上奏皇上说:“这方反叛者,只不过像一帮鼠狗那样的盗贼罢了,是成不了气候的,倘若用我们都元帅府前往征讨,岂不是辱没我大金朝威武之师”。皇帝哪能听得进如此规劝,仍然固执地派遣邵都督出征。不得已,邵仕大都督也只能整装待发喽,于是集结大军停顿在京师大门之外待命。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邵仕都督就向监军御史请求军队的粮饷和银饷,军饷是由兵部划拨的,监军御史故意不向兵部报告。身为兵部掌舵的邵师古就像皇上禀报此事,然而糊涂一时的皇帝却说:“侍郎你是为国家着想还是为你哥哥着想呢?!”此话一出,把我们的师古公惊醒啦,方知帝王的天平秤早已偏向奸臣的一端。紧接着监军御史又连续奏章弹劾邵氏兄弟,奏道:“罪臣邵仕,接受朝命而不能立即赴边平乱,顿师国门,显然有谋反异图,其弟邵侍郎作为内应。请皇上明察。”皇上问身边太监可有这等事情,太监说确实有并捏造事实极力诋毁邵家兄弟二人,皇帝反问“为何不早早说来?”太监说“早说了怎么能见到今天露出谋反真面目呢”。还未出师的邵仕闻听此情后,立马封存帅印连同尚方宝剑一并缴还皇上,并且想要归于老家。此时三军不服,引起哗变,监军随即禀报皇帝,说邵都督伙同其弟弟开始兵变了。皇帝信以为真,立即逮捕邵氏兄弟,并说“这当灭族啊!”家人星夜兼程急奔狐父城报信,狐父邵氏全部离家出走,四散逃难······

这其中有个叫邵祐的师古爷的后人,逃难到山东半岛古北海郡一带,虽然离家很远了,但是仍属于金朝统治范围,所以只能隐姓埋名。但人总得有姓,无奈只有改姓。改什么好呢?思来想去,前辈的师古名字叫初,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讳为姓吧,于是就姓初了。就这样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还得不停的迁徙,从潍县分迁登、莱、密,又回到潍县,最后在南海庄落了户,在这里繁衍生息三代人,他们分别叫初祐、初继祖、初友闻。初祐就成了改初姓后的一世祖了,然而含悲忍辱的初祐公时刻想念家乡,思念家人,尤其想念逝去的先父邵师古。等他有了儿子,就取名“继祖”,希望儿子永远继承爷爷未竟事业,祈盼家世再次振兴。三代人几十年一晃过去了,但祐祖老人家归家的心愿一直未泯灭,想来自己年事已高,若不及时回归故里,恐怕时日不多了。于是老人家携家带口,千里迢迢踏上了返家的慢慢长路

在回到离老家狐父城几十公里的单县落下了脚,毕竟离家时间久了,老家情况不知变化如何,祐祖,就派已经长大成家的儿子继祖去老家狐父城探探情况,继祖回到祖籍地,才得知当年的皇帝只是杀了邵氏在京城的家人,至于狐父老家就没在株连。后来皇帝知道自己错杀了师古兄弟,后悔莫及,追封都督为武烈公,赐御碑纪念表彰,赐金头银头陪葬,赐铁番竿以竖旌旗。继祖了解这些,悲喜交集,在老家人再三挽留下就住在狐父,最后也卒在砀山。三世的友闻又回到单县,不久也有了后代,取名初荣善,到了荣善,家族兴旺,三个儿子皆很有出息啊:长子初元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二子邵旻,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三子邵瓒甲申进士,官至户部主事。这样家世是何等的显赫何等的荣耀啊,子孙后代们没有辜负祐祖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终于成就了重振家声的愿望。完全可以自豪的说家道中兴啦。从师古公进士登第到初元爷进士及第时间整整跨越了百年。位居高管的三兄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族史,没有忘记自己是邵氏的后代,三兄弟认真商议后最后决定,老大继续姓初,永远记住这段逃难的历史,老二和老三都恢复邵姓,总算名正言顺的认祖归宗了。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时间到了清代康熙朝,祐祖的后人传承了二十代,可喜可贺的是,他们从二十世起首先接纳并使用了“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长---”邵氏字辈,参照其他邵氏支派看,几乎还没有哪支能像初氏这么完整而正规地使用邵氏字辈的呢,就连文学公的后裔与初氏比都汗颜,后来也多有“启”系参杂,显得杂芜零乱。比较这个不是说其他支派用的不好,而是想强调初说族人对自己姓氏来之不易的珍惜和重视,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说几句猜测和推断吧:

1.祐祖迁去山东半岛的应该不止他自己,或者肯定还有其他人。2.祐祖或许有儿孙留在了半岛地没有一起归来。3.山东半岛初氏人口很多,且分布甚广,这些初氏很有可能是祐祖的后代,当然肯定是邵师古的后代。

最后想以一句历代修谱遵循的古训结束今天发言:祖其祖而勿冒他人之祖,宗其宗而不舍自出之宗!愿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上一篇:邵雍与邵亢各谱关系
下一篇:故宋朝散大夫、龍圖閣直學士丹陽邵公(篪)行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26 18:27 , Processed in 0.0671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