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385|回复: 1

温州邵园邵氏概况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7-12-30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州邵园邵氏概况
一、邵氏宗庙    邵园村座落在小楠溪江畔,依山临水而建。站立后山寺院头眺望,左有龙山,右有殿前虎山,后有屏岩、马岩,前有笔架山,实乃卧龙藏虎之福地。且庄前浚引楠溪江之水,由北至南绕村东流入内河,供农田灌溉之需。河塘堤岸有古远苦槠树数十株,其根固枝达,几人合抱不住,叶茂葱绿,树下是村人憩息、纳凉的好去处。山川灵秀,葆千载宏业;楠水长流,育世代英贤。
邵园邵氏宗庙座落村中。据《邵氏宗谱》、《重建祠堂记》记载:斯祠始建于宋绍熙五年甲寅(公元1194年),第11世孙崇礼公肇建,以奉先祀。构造为古木结构,迄今跨六朝(宋、元、明、清、民国、共和),越820余年。历经明正德丁丑(公元1517年)、明嘉靖己亥(公元1539年)、清光绪丙子(公元1876年)等三次大修,小修枚不胜举。延续至今,为尊宗敬祖,敦亲睦族,春秋祭祀,冠婚丧礼、集会娱乐作出卓著贡献。
2013年3月,经批准,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5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拨款重修,恢复原有的古建筑风貌。
现邵氏宗庙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四周高墙围绕,呈长方形状。宗庙南端为山墙隔断,东西围墙近南端处各开一拱洞门,两门相对,供人进出。入拱门为大道坦,在此南望可见大照屏(有敬福爱三个大字,并有两幅对联),北面即是宗庙正门,三对大门朝南一字排开。左右二门供日常出入,因中门后即为戏台,故平时关闭,如遇宗族重大活动,则可卸去戏台木板,大开中门迎之。正门外东边靠墙立一宗法碑誌,即族规乡约。西首立一鼓架,设祠堂鼓,若遇大事,鼓声响起,则族人齐聚祠堂相议。中门过戏台后为天井,直通正堂,正寝三间,坐北朝南,左右各附一间斋舍,东西设两厢廊。正堂后(北首)尚有空地甚宽。邵氏宗庙总占地面积1990.5平方米,建筑面积607.7平方米。
  以往每年正月初八至十八“元宵灯节”,整个祠堂内外悬灯结彩,热闹非凡,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走马灯” 等太平灯。两厢廊悬挂宫帏纱灯,椽头有椽头灯,天井上围布幔。中堂神龛一字排开,安奉太祖灵位,案前香烟缭绕,蜡光摇曳,中厅上梁悬挂“珍珠屯”,珠屯呈园形,由上而下按三界神祗、仙山洞府等设立,共点燃48盏灯,屯上有彩珠串成醒目楹联,胜似人临仙境。每年元宵活动期间,皆举行撰写、张贴诗词楹联。另有每天“酉时出发亥时归”的“滚龙灯、调马灯” 等活动,都是邵氏宗庙的传统习俗。全国解放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邵园村“调马灯”项目曾参加市、县多次汇演并获奖。于2003年列入永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现保留文物有:明正德丁丑(1517)和明嘉靖己亥(1539)重修邵氏宗庙记录石碑各一座;古老石磉子六块;石箱、石鼓、石锣、旗杆夹、石狮子各一对。前正门上有“邵氏宗庙”直隆匾。中堂内有“顺德堂”横匾。而遗憾的是“珍珠屯”等文物已失落,现正在设法补救。
邵氏宗庙楹联有:
隆祖洪恩对对互相礼重育;光宗遗凰代代相济义同舟。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致诚致恐敬人如在孝无穷。
皇极经传理学垂千秋不朽;东陵派衍勋名振万古常新。
园植东陵瓜五色;家传南宛赋三篇。
周室勋臣绵世泽;宋朝理学诒孙贤。
家传诗礼承先泽;华国文章望后嗣。
乔木千年知本固;流传万里知元长。
作孝作忠绵世泽;学诗学礼振家声。
祠对屏山通四马;庙临邵水跃神龙。
积德百年周礼乐;泽流奕世汉文章。
春露秋霜展孝思,博陵乔木分枝翠。
二、姓氏源流
源出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封庶弟(周文王庶子)奭,食采召邑,(召,音shao,今陕西岐山西南)为召公。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在平定“武庚之乱”、辅助“成康之治”皆有卓著功勋。公元前1046年封召公于燕(今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北部),召公迁长子克受封燕国,与次子留镐京荣任“太保”,位列三公,累世宰周。其子孙世袭召公,历周朝三十七王,约八百余年。
燕国被秦所亡,广陵人召平(又作邵平)封东陵候。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有五色,世称“东陵瓜”。
据《氏族博考》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即召加邑为邵)。
三、邵园邵氏来源
据《邵氏宗谱》记载:邵园始祖邵宏明公系召公奭79世孙,福建闽清人,生于唐元和己亥(公元819年),后登唐大中甲戌(公元854年)进士,大中丙子(公元856年)授温州府别驾。咸通庚辰(公元860年)卒于任,葬华盖乡(永嘉场)金鸡脇,子思纯公露墓以尽孝道。时逢兵燹,思纯公遣三子复古公避乱侨寓于兹(韶川),赘居余氏,为邵园三世祖。
四、邵氏宗谱
吾族宗谱始创于宋宣和壬寅(公元1122年),九世孙君康公见族渐隆盛,遂将先世簪缨衍裔,派别支分为之谱图。分前后二段,前段简易图,后段欧式谱牒;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860年于前80世
公元860年至今80世。
雁行
仁端伯庄承  嘉善昭穆熙  景安禹秉通  道孝忠肃恭  懿齐圣广洲
明天笃诚辉  榮敷藻标勋  功名富寿征  栽培泽后羿  冠冕饬纪纲
温雅希俊杰  进身法素王  序齿禋祀葆  箕裘预肯堂  兆礽常挺秀
讳行
宏骏復梓喣  垕錡源闌辙  永舜稼景瑞  基用国哲生  贵宗尚广怀
延德敦家志  立声起象康  祯焕敬联芳  历载传经学  尊崇荷性真
簪缨隆懋祖  化育遇阳春  大宝登廷位  纯儒献席诊  发祥开泰运
萃美万年新
邵氏宗谱始创及历次重修:
始创 : 宋宣和四年        壬寅九月      (公元1122年)
重修 : 明永乐十二年      甲午仲春      (公元1414年)
        明嘉靖二十二年    癸卯闰十一月  (公元1543年)
        明崇祯二年        己巳仲夏      (公元1629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冬月      (公元1764年)
        清嘉庆四年        己未梅月      (公元1799年)
        清嘉庆五年        庚申八月      (公元1800年)
        清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中秋月    (公元1842年)
        清光绪五年        己卯冬月      (公元1879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春月      (公元1908年)
        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正月      (公元1936年)
        共和三十四年      壬戌冬月      (公元1982年)
        共和六十八年      丙申春月      (公元2016年)
五、邵氏的迁徙与分布
战国以后召(邵)氏后裔逐步向中原各地及鲁、苏、皖迁徙。随着三次移民大潮,即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难”,向南、向北迁徙者分布于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清代开始迁至台湾,移居海外。




上一篇:宁波邵家村古迹
下一篇:浙江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序,行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园邵氏宗亲的迁徙与分布:
第六世:垠,行嘉19,徙居仙居。
境,行嘉22,赘居平阳崇政乡。
第八世:沼,行昭9。淑:行昭15,淙:行昭36。宋照宁(公元1068年-1085年)兄弟三人群居东阳。
第九世:黼,行穆44,字君华,宋宣和辛丑(公元1121年)方腊反,与从兄君模率义兵应刘士英幕下。即平贼,悉以功归于兄。遂隐居吹台乡鸣凤里。
第九世: ---------------------------  居小溪岩坑派下。
第十世:恕,行熙1,避元乱,迁居四十六都邵坑,分居金山,乃邵坑、金山之始祖。
第十一世:言,行景8,字崇信,失意于父居樟岙,为樟岙之始祖。
第十二世:舜玠行安24,徙居郡城八仙楼。
第十二世:舜诰行安97,赘居仙桂乡章溪李。
第十五世:
第十五世:康时,行通95,迁居永嘉场五都。
第十六世:世达,行道71,迁居樟岙。
第廿一世:明兴、明恭、明进 ----------三兄弟迁居桥下街。
第廿一世:嗣公-----------迁徙昆阳山下邵家楼徙蓼坑石湖。
第廿二世:玶,行齐58,居郡城南厢。
暹,行齐75,自桥下街世居四十里都一里韶山。
宗炳,行齐194,居下岙桥头。
第廿三世:良,行圣120,赘居江南虞氏。
臾,行圣15,寓居郭溪夹南。
尚涧,行圣21,居昆阳;尚勇,行圣49,居泰顺;
尚濡,行圣67,居南效外(三兄弟)。
第廿四世,进,行广125,居大南门外。
劝,行广36,寓居郭溪夹南。
成贤,行广16,赘居西门何氏。
位,行广105,分居郡城百里坊。
第廿五世,怀乱,行渊79,分居坑下。
良滚,行渊40,迁居平阳县。
第廿六世:延抱,行明143,居处州府青田县。
第廿七世:德庆:行允78,居周山。
德意,行允53,居上吴。
德垓,行允102,迁居福建长乐县下路桥。
德伏,行允129,迁居茶山。
德康,行允139,迁四十六都马斯岙。
第廿八世:敦尚,行笃61,迁居处州。
敦孚,行笃169,号东川,赘居四十六都茗岙遂家焉。
敦昭,行笃152,迁居瑞安沈岙。
正璘,----------迁居陈山头。
第廿九世:龙三,----------居四十六都下东坑。
家玠,居四十五都韶山。
家杰,居四十六都凤西坑。
家远,行诚150,分居马斯岙。
德侃,行忠17,迁居处州龙泉。
家永,行诚130,迁居大岙。
家祯,行诚174,迁居四十六都济下坑。
家杰,行诚137,分居高贤寺。
家琮,行诚56,迁居三步岩。
家圭,行诚15,居澄田岩上。
第卅世:有贵,行辉193,分居山共坑。
志隆,行辉58,迁居玉环清楼(下方上二房)。
志兰,行辉171,迁居四十五都周山。
第卅一世,光   荣,---迁居郡城(下方二房之大房)。
立济,行荣85,迁居青田(下方三房)。
娒儿,行荣17,名文生,迁居清邑(下方三房)
立嘉,行荣232,迁居郡城。
第卅二世:声明,行敷291,迁居三十都根山(下方三房)。
第卅三世:起迎,行藻71,迁居青田锦水白刀岗(下方大房)。
起槐,行藻167,迁居百丈(下方大房)
起蔚,行藻160,迁处州景宁县(家琳公派下)。
起族,行藻193,迁远东虹桥(家琳公派下)。
第卅四世,象,行标243,迁居海溪碗坑渡口(下方三房)
象寿,象金于同治年间兄弟同迁金华(系家亨公派下)。
第卅五世,康琳,行勋278,迁居郡城李家村(下方二房)。
康思,行勋359,迁海溪碗坑渡口,又迁青田张浦源(下方三房)。
第卅六世,祯诚,行功156,迁居处州府上真殿衙(下方大房)。
祯陶,行功308,居南门外硐屿(下方大房)。
祯玺,行功363,迁居兰溪北乡,养源龙麻里园(家亨公派下)。
六、邵氏历史和现代名人:
邵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时曾任零陵、南阳太守,其间兴修水利,有惠政。
邵宏明:(819—860)字纵哲,邵园始祖。唐大中年间进士,丙子年间授温州别驾。
邵 雍:(1011—1077)字尧夫,諡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家,理学象数学派的创立者。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 兴:(1095--1145)字晋卿,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义军将领。邵 宇:字君康,邵园九世祖。宋宣和四年始创邵氏宗谱。
邵 立:(1141--1201)字崇礼,邵园十一世祖。宋绍熙五年建造
邵氏宗庙,祭祀先祖,庆元间復立家塾于庙侧,以教训子孙。
邵忠肃:登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举人联捷进士,官擢刑部右侍郎。
邵 湀:元至元廿四年(1287),以校书荐授平陽丞。
邵 挺:邵园廿一世祖,字唐,号江梅。登元皇庆癸丑(1313)举人联捷进士,官擢平事府。
邵光春:明嘉靖丙戌(1526)以输粟授七品教官。
邵建策:邵园廿四世祖,明万历丁丑(1577)进士,任刑部侍郎。
邵德芝:邵园廿七世祖,清康熙丁卯(1687)恩授乡饮宾,群守江公以“声高月旦”匾之。
邵齐焘:(1718--1769)字荀慈,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清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清史学家,经学家。
邵力子:民主人士,
邵逸夫:国际电影大亨,著名慈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4:56 , Processed in 0.0538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