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0

犍为安乐窝、子文公祠、邵公祠、邵子祠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1-9-2 16: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行吟犍为山水间》
2011-05-28 22:51 阅读:385
牧野鄘南(想做一个真正的文人)
行吟犍为山水间
张建红
清晨,漫步在岷江河边,薄薄的轻雾在水面升起,玉津古渡对岸的黄旗山宛在水之中央,文峰塔在朝霞的辉映下,熠熠生辉。耳畔,流水声声,似穿越千年而来。恍惚中,时空轮回,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穿梭在唐、宋、元、明、清,与诗人们一起,行吟在犍为的山水之间。大唐永泰元年(765年),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步入了人生的晚年。时年51岁的他,获任嘉州(今乐山)刺史,历经边塞风霜的他,又远离京师,远赴西南边陲任职。唐时的犍为,地近蛮荒,而民风淳厚。大历2年(767年),岑参到任。“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时局动荡不安,越过千山万水,历尽百般艰辛来到了处于风口浪尖的嘉州的岑参,回忆起边塞的画角鼓声,回忆起朝庭的官场争斗,愁思郁结,忧虑难安。一天,岑参来到了犍为,清晨,岷江涛声竟越窗而至,如泣如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初至犍为》:山色轩楹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繁华的京城,在这月明星稀的边疆,陌生的异乡曲调传来,多情的诗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
其实,犍为的风物人情,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离愁别恨,那只是诗人个人情绪的宣泄。李白在犍为清溪河畔思“君”,抒写的《峨眉山月歌》是优美悠远的清歌;苏东坡在犍为岷江船头怀古,吟诵的《犍为王氏书楼》,感慨的是书生报国的决心;陆游《舟过玉津》,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志;范成大眺望《犍为江楼》,仍为生民安康而怡然自许。
云亭晓烟是旧犍为八景之一,在今孝姑镇,清嘉庆年间犍为县令王梦庚手书的云亭晓烟摩崖石刻至今犹存。云亭即子云亭,相传西汉大儒扬雄曾在这里隐修。《蜀水经》云:子云,江原人。初迁沐川;继迁犍为,居子云山。民国版《犍为县志》记载:子云山石壁临江,岩壑深邃,入山数里,一峰巍然,如在云表。山腹有子云洞。
北宋名儒邵伯温也曾寓居于此。名人故地,再加上此地风光宜人,子云亭就成为了诗家竞相歌咏的题材了。邵伯温之子邵博从眉州罢官归来犍为,寻访旧先人旧宅,倍感悲凉,赋《过子云亭》一首:
自负天人学,甘居寂寞滨。
却令载酒客,似识草玄人。
三世官应绌,一区宅更贫。
行年寻故里,感涕独沾巾。
清代张芑是安徽桐城人,康熙中嘉定知州,也曾赋诗子云亭,有《行经子云亭》留世:
落月摇双旌,行役犍为道。
鸡鸣曙色开,苍烟漫浩浩。
遥望子云亭,青峰殊缥缈。
古人贵著述,随地可终老。
宦游遍遐方,盛名何可保。
前驺且从容,我欲恣幽讨。
也是清晨的岷江边,明月犹在,而曙色渐见,江面上烟波弥漫,子云亭隐约在缥缈的云雾中。此时张芑思考的是“盛名何可保”。扬雄谀附王莽,曾作《剧秦美新》以美化新朝,作为汉臣而晚节不保。据说扬雄曾入孔庙得享陪祭,后也因此而被请出,可见气节操守之重要,即使是扬雄这样的大儒,在这事上也马虎不得。
在清代,还有两首有关子云亭的诗,其一是甬上人姜嘉佑的《望子云亭有感》,其二是江阴人龚启曾的《子云亭》,略过不提。
神游云亭晓烟之后,自然也得看看同是犍为八景之一的孝渡流芳。其景在孝姑镇岩尾岷江河畔。故事源于干宝《搜神记·犍为孝女》,说的是孝女叔先雄事迹。王梦庚书孝渡流芳摩崖石刻犹存。明代文学家杨慎作有《孝津行》歌咏其事,意在解使犍为县,永作忠孝邦。明代万历年间嘉定知州袁子让作有《登孝女祠》,清代乾隆3年犍为知县宋锦作有《祭孝女诗》,清乾隆28年进士吴省钦作有《先孝女祠诗并序》,
邵伯温后人清邵墩作有《孝女渡》。《孝女渡》诗曰:
此亦一曹娥,万里遥相对。
朝沉夕梦通,精灵原不昧。
但得父尸出碧泓,此生虽死死犹生。
虽死犹生,便是历代诗人对叔先雄的高度评价。叔先雄及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其具体做法就现在来看,未必可取,但其孝道,却是人伦之必须。现在的孝姑镇,想必也是后人纪念叔先雄而命名的吧。
说道邵墩,不得不提及他的《谒子文公祠》一诗:
桥边听罢杜鹃声,蜀道崎岖尽室行。
胜地定知因客重,流泉不为照僧清。
八千里外承光泽,四十年前易旧楹。
多感彼都人士美,拜瞻弥觉有馀情。
邵墩是北宋洛阳大儒邵雍后人。邵雍洛阳居所名为安乐窝,他的儿子邵伯温在父亲死后遵遗嘱举家迁蜀,卜筑犍为翠屏山,也将居所命名为安乐窝。明嘉靖中旧居为邵公祠,清乾隆年间重修,改名为邵子祠。“公”改为“子”,“子”当是孔子、孟子之子,体现了犍为人对邵伯温及其家族的极其尊重。所以邵墩有“多感彼都人士美,拜瞻弥觉有馀情”之句。祠落成之日,时县令宋锦雅集庆贺,有《邵子祠落成同人宴集》诗为证:
簿书碌碌愧才疏,此日登临兴有馀。
竹里泉声添雨后,林间鸟语噪晴初。
翠屏自古烟霞地,安乐当年高士庐。
胜迹久埋萧寺里,而今始得荐芹菹。
安乐窝自此成为犍为一大胜迹,吴省钦有《犍为寻邵公济祠》,乾隆40年犍为知县杨礼行有《清明日偕同人游安乐窝》,光绪丙子年(1876年)犍为知县杨荣光有《丁丑年二月八日偕同人游安乐窝》和《和宋在中前辈邵公祠晏同人作诗》,其中不乏佳句。可惜的是,邵子祠今已不存,解放后改建为犍为县医院住院部了。稍感安慰的是安乐窝地名已深入犍为人心中,当不至于消失。这也是今人对先贤的一种纪念吧。
…………




上一篇:一张图秒懂”五代十国”
下一篇:罕见元刻孤本邵氏诗集《秋堂邵先生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1:12 , Processed in 0.0563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