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91|回复: 1

周初重臣召公奭是周文王之子吗?解密召族来历和封燕疑云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21-10-16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初重臣召公奭是周文王之子吗?解密召族来历和封燕疑云
叶话文史文史作家,著有《简说西周史》《大秦帝国全传》等来自专栏叶话文史
原创:唐封叶|叶话文史公众号
《简说西周史》系列第23

  • 前言:
说起北燕国,喜欢东周列国故事的人都略知一二:它是周初重臣召公奭(shì)一系的封国,春秋时比较衰弱,被山戎欺负,多亏齐桓公救燕才渡过难关;到战国时,燕国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几乎是七雄中最弱、最没存在感的一个,几百年间唯一可称道的事情就是燕昭王启用乐毅攻破齐国了。
因为燕国僻处北方、远离中原,再加上经过“秦火”之灾,现存史料中有关燕国的内容非常稀少,以至于连燕国的很多基本情况都不太清晰,导致后世出现很多争议问题:
第一,召公奭到底是什么出身来历,是否为周文王之子?
第二,燕国分封是在周武王时还是周成王时,始封君是召公奭本人吗?
第三,燕国的爵位是什么?真如《春秋》《左传》等书所说是伯爵吗?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 首先,召公奭到底是什么身份?
从传世文献看,至少从东汉开始,就有很多人说召公奭这位周初重臣是周文王之子。
邵公,周公之兄也。——东汉王充《论衡·气寿》
召公,文王子也。——东汉班固《白虎通·王者不臣》
到了西晋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进一步,说召公奭是“文王庶子”。此后,召公奭是文王庶子的说法一直流传到现在,至今仍有少数书籍或文章持此观点。

但我们知道,距离当时越远的文献,史料价值越低。那东汉之前的史料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先从现存最早的周代史料《尚书》看起。在《尚书》的《康诰》《酒诰》等篇中,周公旦和周成王对文王第九子康叔封讲话时,有“朕其弟”(我的弟弟)、“乃穆考文王”(你的美好的先父文王)等语,证明康叔封确实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弟弟。但在《君奭》篇中,周公旦却称呼召公奭为“君奭”,不叫兄弟而称其为“君”,也没有“乃考文王”这样的话出现,显然看不出召公奭和周公旦有兄弟关系。
再往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中,东周王朝大臣富辰曾提到过著名的“文昭十六国”(文王之子的十六个国家),里面偏偏没有燕国:
富辰谏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也只简单说“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没说他是周文王之子。
早期史料中没有的事儿,晚出的史料中突然有了更多更详细的说法,这就是疑古派大家顾颉刚所说的“古史层累地”现象,一般都是不靠谱的。而且我们现在比古人更有优势,能看到西周金文,不妨再做王国维大师所说的“二重证据法”。
近现代以来,中国出土了很多属于周初燕国和周王畿内召公家族的青铜器。我们可以发现,青铜器铭文中召氏族人的名字,不少是“日名”形式(即以天干字组成的称呼),如匽(燕)侯旨作父辛鼎、伯宪盉等都提到“召伯父辛”这个人,而叔遂尊则提到“父乙”。笔者唐封叶以前介绍过,日名是商人贵族惯用的,如商王武丁、武乙、帝乙、武庚,而周人是没这习俗的,很少取日名(但不绝对)。

最关键的问题是召公家族的青铜器上,往往带有族徽,这族徽是商人和受商人影响较深的族群特有的标志,考古学家一般以有无族徽来划分西周贵族中的商人族系和周人族系。
因此以上西周金文证明,召公家族与周王室是有较大文化差异的,他们受殷人的影响更深,暗示他们这支姬姓族人在商末时应该住得离商人比较近。那召公奭家族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我们再往前找更早的资料。果不其然,学者在殷墟卜辞中发现一个叫“召方”的部族方国,商朝后期商人经常与之发生战争。据卜辞的内容推断这个召方大约位于安阳殷墟以西的今天山西一带。很多学者猜测,召公奭很可能就是这个“召方”的国君,因受商人打击,向西逃难进入关中,最终率领召族归顺了周文王。笔者唐封叶认为,召公家族之所以在周国得到重用,应该就与他们靠近商朝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商朝的内部情况尤其是作战手段了解更多有关。
正因为召公奭不是文王之子、周公之兄,在《尚书·君奭》中周公旦才会用尊敬但不亲近的称呼“君”来叫召公奭,东周朝廷的大夫富辰才会在历数“文昭十六国”时不算上燕国。

[size=0.9em]▲甲骨文中的“召方”


  • 第二,燕国分封是在什么时候,始封君到底是谁?
按太史公的说法,燕国是周武王分封的,始封君是召公奭。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但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显然不合乎当时的情势。笔者唐封叶以前写“武王伐纣”故事时曾介绍过,周武王当时仅仅征服了商王畿一带,周军并未远征到东方和北方。这样一来,周武王怎么能把召公奭分封到远离中原的今天河北北部、北京一带呢?因此燕国的分封,只能是在周公东征、周人彻底征服东北方以后的事情。恰巧西周金文再次证明了这点。
清朝末年,著名的“梁山七器”在今天山东梁山出土。其中的太保簋铭文向我们揭示了一段被隐匿了3000年的周初重大史事——周公东征时,太保召公奭曾率军追击战败北逃的商国国君禄父(日名为武庚,又称录子圣),并将其斩杀,因而获得周成王的嘉奖。(注:周初金文中凡有“太保”称呼均特指召公奭。)




显然从形势分析,周初北方燕国的建立,应与“召公北伐”有莫大的关系。只有周人以武力实际控制今天河北北部和北京一带后,周朝才有可能在当地封建燕国。所以燕国的建立只能在周成王时期或者稍后。
不过太保簋虽然证实领兵北伐、追击禄父的是太保召公奭,但它并不能证明燕国始封君一定是召公奭。好在上世纪后期的考古活动,又为今天的我们揭开了“燕国始封君为谁”这一千古之谜。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著名考古学家邹衡的指引下,在北京琉璃河一带进行了几十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带“匽”或“郾”字的青铜器,历史学界认定当地即西周初年北燕国的都城所在。2000多年前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没搞清楚的北燕国始封地问题,2000年后的我们搞清楚了!
1986年,考古人员在琉璃河编号为M1193的“亚”字型大墓中出土了两件完整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克罍(léi)克铜盉(hé),上有同样的43字铭文:
王曰:“太保,惟乃明乃鬯,享于乃辟。余大对乃享。令克侯于匽,使羌、马、㪥、雩、驭、微。”克宅匽,入土眔(dà)又(有)司,用作宝尊彝。


铭文的大意为:
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奉事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令‘克’到匽国(燕国)做侯,管理羌、马、㪥、雩、驭、微六族人。”克到达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和属官,为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器。
通过铭文我们可知:匽国(燕国)的第一代君主,不是召公奭,而是一个叫“克”的人;因为如果“克”是第二代或第N代匽侯的话,按金文惯例,一般前面会加上“更乃祖考”等字样,表示是继承祖上的职位。
那这个“克”具体是谁呢?按周代制度,他最有可能是召公奭的嫡长子。召公奭北征追杀禄父时,包括克在内的召公子侄们,应该也随同出征,并立有战功。也许周成王最初本想封召公奭为燕国国君,但召公奭是国家重臣,朝廷离不开他,于是就像分封鲁国一样(想封周公旦但实际封的是其长子伯禽),把召公奭的嫡长子封在了燕国。

  • 第三,燕国的爵位到底是伯还是侯?
从克罍、克盉的铭文“令克侯于匽”我们已经知道,克是被封为“侯”的。但看过唐封叶文章的读者应该记得,据西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作册令方彝记载,西周的“侯”其实内部又分为“侯、甸、男”三等。在“清华简”《封许之命》中,周成王封男爵的许国国君吕丁时,用的也是“命汝侯于许”这样的文辞。所以仅凭“令克侯于匽”这句话我们是不能完全确定燕国的爵位的。另外,在传世文献《春秋》《左传》中,另有北燕国是伯爵的记载:
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北燕伯款出奔齐。——《春秋·昭公三年》
那我们只有再看出土的匽国(“匽”后期又写作“郾”)青铜器了。在堇(jǐn)鼎、匽侯旨鼎、匽侯舞戟、匽侯盂、匽侯脮戟等大多数匽国(燕国)器物上,其国君都是自称或被称为匽(郾)侯的。21世纪初,考古学者在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中又出土了几件带“匽侯旨”铭文的青铜器,其中一个青铜卣的盖子和卣底部都写着“匽侯旨作姑妹宝尊彝”,这曾是考古界轰动一时的新闻。
但不得不说,出土匽国青铜器也有例外,其中还有极少量不称“匽侯”的,如匽伯圣匜、匽公匜。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匽国(燕国)国君既有公爵,也有侯爵,还有伯爵?






其实这个问题笔者唐封叶在[url=]《“公、侯、伯、子、男”?金文显示西周并无五等爵制》[/url]一文中介绍过,周代、至少在西周时期,是没有“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的:“公”不是爵位只是尊称,天子重臣和先代之后都可称公,至于诸侯,境内可称公,谥号可称公,不论爵位为何;“侯”才是爵位,作册令方彝显示周代的“诸侯”的等级只有“侯、甸、男”三类;“伯”不是爵位,它本是宗法称呼,即排行“伯、仲、叔、季”中的“伯”,表示嫡长子,该称呼在周代应用很滥,内外服但凡有封地、封国的君长都可称“伯”,因为一国国君基本都是嫡长子;“子”不是爵位,是商人习俗及一种宗法称呼,本意就是儿子,强调出身,后多用于对蛮夷之君的贬称和低级贵族的称呼。
明白以上我们就可以知道,从周代多数匽国(燕国)器物称“匽(郾)侯”可知该国的爵位为“侯”。“匽公”的“公”不过是尊称,是遵循“诸侯境内称公”的例子;“匽伯”的说法是宗法称呼,即在强调匽君在国内的大宗地位时使用,就像一个人在单位是总经理,到家庭聚会时则被叫“大伯”一样。

  • 总结:
周代北燕国出自召公奭一系,召公奭不是周文王庶子,仅与周王室一样姓姬,召族可能出自商代的“召方”,东汉以后的一些文献称召公奭为文王庶子是错误的;北燕国的始封君是召公奭嫡长子克,受封时间大约在周成王时,太史公司马迁说北燕国受封于武王时、始封君是召公奭,均是有误的;北燕国的爵位是侯爵,自周初到战国中期燕君称王前,燕国(金文作“匽”或“郾”)国君几乎一直称“侯”,《春秋》《左传》中所说的“伯”是宗法称呼,并不表示燕国为伯爵(“伯”本非爵位)。






上一篇:邵溥这个人并不怎么贤---邵恩成
下一篇:邵氏金书铁券:嘉靖祖母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1-10-18 15: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1-10-18 15:39 编辑

结论不对。1、日徽说是学术界的一个提法,尚有争议,不是结论。
2、本文前面认为应以最早的文献确认,但结论却是违反了最早的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1:27 , Processed in 0.0544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