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2-2-9 09:21 编辑
从皇帝世系中召地、周族源流看召公身世 【永庆注:文中召地、召方国的源流意味召公的身世,应可为长子之说的佐证。】 皇帝的世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03/13/5654099_806244314.shtml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据典籍《说文解字》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姬姓的族人都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全世界 华人都自称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繁衍与 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 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 氏。由黄帝所传的世系为: 一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其母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黄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黄帝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黄帝纳四妃,生有二十五子。元妃为西陵氏之女,名嫘祖,生姬昌意、姬玄嚣、姬龙苗;二妃为方嫘氏,又名白节,生姬休及姬清;三妃为彤鱼氏,生姬妃及姬夷彭;四妃为嫫母,貌恶而德充,生姬苍林、姬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黄帝赐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八月既望,黄帝在位百年逝世,葬于桥山,终年一百十一岁,传子姬玄嚣。 二世玄嚣:名姬挚,是黄帝的次子。其母为嫘祖,感大星如 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 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 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建都于曲阜(今山东泰安)。在位八十四年逝世,终年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三世娇极:玄嚣之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四世帝喾ku:娇极子,名夋。生而祥灵,十五岁时佐颛顼帝受 封于辛,一百三十岁时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 号高辛氏,建都于于亳。帝喾纳四妃:元妃有邵氏女,名姜嫄, 与帝礼祀上帝而生后稷;二妃为陈锋氏女,名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三妃为有娥氏女,名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四妃为娥訾氏女,名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年逝世,终年一百零五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五世后稷:名弃,其母为有邵氏女,名姜嫄,为帝喾元妃。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逝世,子檠玺立。 六世檠玺:后稷之子,袭父职,务稼穑。 七世叔望:檠玺之子,袭父职,务稼穑。 八世不窋:叔望之子,当夏朝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 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九世鞠:不窋之子。生子名公刘。 十世公刘:鞠之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 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 兴,实自此始。公刘逝世,子庆节立。 十一世庆节:公刘之子,国于豳。庆节逝世,子皇朴立。 十二世皇朴:庆节之子,嗣位豳国。 十三世弗差:皇朴之子,嗣位豳国。 十四世毁喻:弗差之子,嗣位豳国。 十五世公非:毁喻之子,嗣位豳国。 十六世辟方:公非之子,嗣位豳国。 十七世高圉:辟方之子,嗣位豳国。 十八世侯侔:高圉之子,嗣位豳国。 十九世亚圉:侯侔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世云都:亚圉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一世太公:云都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二世组绀:太公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三世诸盩:组绀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四世公叔祖:诸盩之子,嗣位豳国。 二十五世古公亶父:公叔祖之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 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 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 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 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 让季历。古公逝世,季历立,是为王季。 二十六世季历:古公三之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终年98岁。子姬昌立,是为西伯周文王。 二十七世周文王姬昌:季历之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周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五十年,被囚羡里,后六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七年而崩,终年九十七岁,谥为周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处毕原上(今陕西咸阳周文王陵)。太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 二十八世周武王姬发:周文王之子。商纣五十三年(公元前 1122年)西伯逝世,太子姬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奭、毕公高之徒皆左右。周武王率修周文王绪业。当时纣王无道,周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周武王十一年农历12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周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周武王。周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周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周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周武王为天子。周武王十九年农历10月逝世,终年九十三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处的毕原上。太子姬诵立,是为周成王。 (注:此传承世系是周朝帝王的世系溯源,田氏乃黄帝子昌 意后裔有虞氏舜帝世系,昌意和玄嚣同为黄帝之子。.
参考文: 周文王在位期间,制定了一套什么制度? 作者:汤圆是团叽
周文王在位期间,制定了一套什么制度。周族是怎样兴起的?周文王是怎样一个人?周族原是住在陕西中部的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据说,周人原是帝喾的后商,属于姬姓之族。早在尧时期,其祖先后稷就为农官,负责农业生产。司马迁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邵氏之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又说:“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蓝、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帝喾(kù)(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镇),三十而得帝位,迁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大概,周族在后稷时代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并以邵地(陕西武功县西南)为中心,发展农业于是逐渐兴盛起来传到不窗时,周族已成为夏朝西部的一个重要方国。由于夏势衰败和西北游牧族的侵略,不出率众迁到水中游带发展农业。“不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出已失其官而狄之间。 这时,周族开始进入界线社会初,周族在公刘时期乘汤代夏之机,在地(或作,陕西邑县西)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姓姬名昌,王季之子,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西周王朝的重要奠基人。他即位以后,为了实现灭商的目的,励精图治。他敬老慈幼,礼贤下士,选用人才。 司马迁说“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又据史载,“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这就是后来周天子“藉田”的楷模(2)分封制。文王曾封仲雍于虞,称为虞仲;把崇地封给虢仲、號叔,又风散宣生于散地(今陕西宝鸡大散关附近),等等。李斯也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可见,西周的分封制开始于文王时期(3)制定刑法礼仪典章制度。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西周在继承夏、商两代统治术的基础上,“礼”、“刑”并重,各有所用。它用“礼”来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用刑”来对付奴隶的反抗。文王时,推行了一条“有亡荒阅”法,即保证追捕逃亡的奴隶交还给原主人的法律。所谓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仪刑文王,万邦作”,这些记载,充分说明西周初的刑法礼仪与典章制度很多是来自文王时期。诸如“天命”、“孝德”、“宗法制”与“等级制”,都可以追溯到文王时期。《论语·干罕》载:“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一生以恢复西周奴隶制和实行西周“礼乐”为已任,这段话充分反映了文王开创了西周政治礼乐制度的历史事实周文王还采取怀柔与武力兼施的手段,团结和征服周围的诸侯方国,扩大灭商势力的阵容。相传文王利用殷纣王所赐“弓矢斧钺”的征伐大权,表面上臣服殷纣,暗中积极发展灭殷力量。为了麻痹殷纣王和取信于诸侯,文王在从羡里获释以后不久,把洛西之地奉献于纣。 进而让殷纣王取消炮烙之刑”。还利用身居“西伯”的有利地位,调解了虞、芮侯国之间的纠纷,借以宣扬威德,使诸侯风闻归附。但同时,对于一些不愿意跟随周反商的诸侯国,或者是殷纣的心腹侯国,则乘殷纣集中兵力讨伐东夷的机会,大举征伐之。如用武力北逐狁,西攘 混夷,消灭密、阮、共等泾水上游的诸侯小国;伐那,攻犬戎;征耆国,灭崇国,伐蜀等等,形成了“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优势地位在灭崇以后,文王又在沣水西岸修建都城,并迁都到丰(今陕西长安注河以西)。 这就是《诗经》上说的“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为了继续麻痹殷约王,表面仍把四十多个叛般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臣服于商,暗中却积蓄力量,密切注视殷纣动静,以便乘机灭商。当殷纣末,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化,而纣王用兵东夷之时,文王便乘机从关中平原挥师东进,攻占了太行山区的黎国,紧接着攻击的矛头便直接指向殷都。但正当文王准备发兵一举灭商的关键时刻,因病在丰去世。这样灭商的重担,就历史地落在武王肩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