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英魂——邵贡喜 和善之家,本性忠厚 邵贡喜始迁祖讳邵远,字鹏举。明初,远公因军累迁自洪洞县,经馆陶,穿省越县,辗转至朝城孝子里(今朝城镇邵庄),披荆斩棘、耕读持家,人丁兴旺遂成一村。又七世祖邵兰因经商迁至朝城南关,此后家业丰盈,世代行善,与陕西布政使岳万阶家族并称朝城县巨富。清朝中期,十二世祖邵思诚迁城北八十里店子(即今莘县王奉镇邵店子村),为一乡百姓争取减免赋税,深受当地人尊重,遂于此安家定居。传至十九世邵贡喜,又到了民国乱世。 邵贡喜本人生于1921年3月,祖父名际锦,其父名佑南,其本人字辈为“中”,行三,长兄名中仁,次兄早夭,有一妹妹,现居山东郓城,已98高龄。 据悉,邵贡喜本性忠厚,在家务农时,便以吃苦耐劳倍受乡邻赞誉。凡累活、脏活皆乐于包揽,深受父母青睐,因而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其本人身高壮硕、身材魁梧,又因行三,故而乡邻多称为“高三”。强壮的体魄为参军抗日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军抗日,转战冀鲁 日寇进犯中原后,邵贡喜积极入伍,家人将其送至村口,邵贡喜摇手示意:且回,勿念。岂料,此日一别,便是永远。邵贡喜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不仅受到家风熏陶,亦是当地民风所感。此一地带,是朝城县西北之地,土地盐碱多荒凉,民风淳朴且彪悍。1939年春,在中共鲁西北地委领导下,莘(县)冠(县)朝(城县)抗日游击大队便在在附近的耿楼建立。是年7月,中共朝北工委成立,朝北抗日根据地逐步形成,便在今王奉镇一带。入伍后,邵贡喜因身材魁梧,为人踏实,又机灵善于学习,升为班长。据其侄子邵玉清讲述,邵贡喜曾被编入机枪营,之后随军转战冀鲁豫之间与日寇周旋。1943年,邵贡喜所部驻扎河北邱县,当时河北邱县是我军革命的一片圣地,有“小莫斯科”之称,究其原因,必是军民抗日众志成城,这条钢铁长城之中,邵贡喜亦是一份子。一次恶战之中,敌人凭借猛烈的火力占据了优势,战场一片火海,我军战士被压制的难以抬头。邵贡喜十分恼怒,持机枪猛攻,最终负弹牺牲,战友们受其鼓舞,纷纷反扑……。至今,在老家一带村庄之中,老人们仍然记得:“(战士们)都伏在战壕里,就他(邵贡喜)不弯腰,往前冲,个子又高,最终牺牲了……”河北邱县,正是在我党我军的英勇守卫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央首长夸誉邱县为“有敌人无敌区”的抗日模范县。邵贡喜同志魂归这片热土,亦是英雄最好的归宿。 殉职邱县,家风传承 邵贡喜牺牲后,家人受到组织上的抚恤,其侄媳、邵玉清妻子任氏(现年78岁),至今记得:“三叔阵亡后,(组织)给送来了烈士证,奶奶每年可以领到粮食,过节时还有肉……”。可惜后来烈士证丢失,老人也在对幼子的思念中去世。邵贡喜牺牲时仅22岁,因早年投身行伍,至死未成家,亦无子嗣,其长兄中仁育有四子,名玉清、玉为、玉恩、玉山。侄孙辈又有八人。后辈之中,受邵贡喜熏陶,多秉持忠厚品行。邵玉清在邵店子村担任40年会计,未有差错,便以诚信实在名闻乡里。 来源:《一方水土》 供稿:邵宝印 邵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