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410|回复: 4

盐山邵氏族谱保留了余姚老世系 重要!!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发表于 2022-10-9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2-10-9 11:01 编辑

沧州盐山邵氏族谱保留了余姚老世系 重要!!

永庆注:姚谱毁于元季战火后,由邵叔芳公1444年二修,但其世系被后修进行了修改,且并未进行说明,造成了很多争议和疑惑,于是找到老世系一直是溯源研谱修谱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新近终于有了突破——盐山谱留存下了老世系,1654年邵述祖谱修世系(同二修叔芳公序)相同,且更加丰富,即包含了邵泽公一脉的世系,这一脉的世系甚至超过邵士梅先生修编的“济宁神谱”,对于山东、河北邵氏溯源研谱应亦有帮助!【均为邵博公后裔,与我《厘清》文分析多地谱结果相同;余姚老世系因老谱1276年被焚后,1444年二修,难免准确,如“宏渊公1110年生,其子邵泽1238年进士”,可能性有多大? 今人可在确认老世系为何后,考证、参阅其他传承详尽的邵氏谱,如杜墓谱、乌岩谱、璜山谱等,科学研判。

1991年《盐山邵氏族谱》世系


1654年《辉洛邵氏家谱》

(盐山谱)重修邵氏族谱序
邵氏族谱者谱邵氏之族也。今按谱图邵氏姬姓系出召公奭为太保封於召,子孙以国为氏,传穆公虎、简公盈皆为周卿。其后子孙益众散徒四方,传至列国,齐有召忽、秦有召平,广陵人,封东陵侯,秦亡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至西汉共计二十世。
西汉时讳邵信臣,字翁卿,为主簿,视民如子,后宣帝元康中为南阳太守,诛暴为民,兴利教化大行号召父,官至九卿,其孙日邵休,为青州太守,避事加邑,今之邵氏所自方也。又传六世曰邵驯字伯春,东汉章帝时为乐安太守,后裔:
唐有讳邵说者,推天宝中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以有事迁衡州为刺史,遂家衡漳。
两汉历唐谱书阙门有间焉,略而弗著。
至宋时传十九世宋初曰邵德新者,自衡漳徒汴,德新生令进,令进生古【永庆注:此同1654年辉洛邵氏宗谱记载,误。】,古生雍,字尧夫,初举遗逸,后又作监主簿,又以颖州推官辞疾不赴,退居於洛,著《皇极经世》书,以读圣贤道统文传后。谥康节。其子伯温从此谱继续白焉。


(盐山谱转录)邵氏族谱四序
窃以水有源则流自长,木有本则叶自茂,人尊祖则子孙始昌,若是则尊祖为最要矣!然尊祖之道必须谱牒修,明支派清晰,方可使后世子孙知本源之有自也。
查吾邵氏自元朝经二十世,族讳邵实公因避兵火由河南迁居滦州,迨至政(应为至正)年间(1054-1056)又迁至旧盐山(原文注:古大留里即今旧城镇)之香鱼镇后落户。迨明朝洪武九年(1376)县令吴文靖公移县城来香鱼镇(即今盐山),因吾邵氏居处接近县城,遂立村名为邵郭迩庄,缘吾二十世族讳邵实公为元朝进士,隐居不仕,嗣至明洪武建都南京时,蒙聘二次不得已,乃与进士宋思恭宋思议高岱王承业四人同受任人才官之职,惟吾祖官至给事中,勋业卓著,彪炳史册,后永乐二年随驾北京,复蒙圣上优奖,特赐凭照准予邵郭迩庄附近地方自由占产,此吾邵氏来盐(山)之本源,不但有邑志可考,并有家乘序明其事。
查吾迁盐之祖原系兄弟三人,惟二分族讳、三分祖讳均未得详,至落居何处亦无可考,诚一大遗憾事也。仍望我邵氏子孙凡有志续修族谱者,对于二分族、三分族之后嗣,若能勿辞心劳竭力采访,犹得重续于谱,方为不负此次修谱者切盼之至意。
再查吾邵氏自迁盐后,传至二十四世族讳邵应科公,甫创修族谱一次,又传至二十七世族讳邵双弥公复重修族谱一次,后历二百余年虽未从事续修,其间已屡经浮记草稿,而支派名讳亦无不详,后传至三十三世吾祖父讳邵景山公,慨族谱之失修,乃毅然以为己任,并率吾父讳邵德广公,同族伯讳邵之磷公,弹精竭力不辞劳粹,凡关于族中支派,远近名讳统系,无不搜查一清,始克藏事。惜我族人贫乏者居多,无力付梓仅为草续一帙 zhì ,是为邵氏修谱之三次也。当是时即清光绪壬辰年(1892)孟冬月,有河南洛阳市安乐窝族人名邵毓嵩者,世袭翰林五经博士,亦曾重修族谱,上载邵氏始祖雍即宋朝谥称康节先生是也,溯自雍祖传至十九世祖讳邵养蒙公,生三子:长讳邵实公、次讳邵宝公、三讳未详,兄弟三人同时携眷北上,族人邵毓嵩为调查族人计,虽令族弟邵世英、邵世杰携谱来盐,询访到村,以是得知河南一支与吾邵氏原系一脉相传,由此代代联续当无遗失之虞矣!夷考邵氏世代自始祖讳雍公传至(原文注:邵理荣。本文作者)己三十五世,毓嵩为三十六世,历有数朝,逾年千载,世代详明毫无差异,若非吾先祖再三续修,何克臻此。(原文:邵理荣、邵世德)等既为邵氏子孙,即当勉承先志,勿使族谱失修,始能无愧,但(原文:邵理荣、邵世德)等自知材力棉薄,实不堪负此重责,性赖族人(原文:邵振山、邵芝芳、邵世清、邵理恭、邵永庆、邵金山)等,于民国二十年(1931)季冬,共同参办从事续修,迄今三载之久,所有各处族人远近至亲俱已调查清楚、详加记载,并付石印刷制成书共三十部。凡我族人各存一部,以资流传。此为邵氏族谱之四修,亦以敬告后世子孙皆有水源木本之思焉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岁次乙亥庚辰月上旬
三十五代孙 邵理恭、邵理荣、邵振山
三十六代孙 邵芝芳、邵世德、邵永庆、邵世清
三十七代孙 邵金山
同序
(盐山谱转录)邵氏族谱五序
万物生存皆赖于阳光和雨露,人之生存离不开父母的育养和教诲。作为邵氏子孙务必做到尊祖敬祖,尊敬祖先、孝敬父母为最要矣,不然非邵氏之子孙也。
查吾邵氏子孙都按着祖先的遗训再三续修族谱,使后人怀念祖先,知其根源,永不乱宗,费尽了心血。从民国二十四年(1935)续修族谱以来,至今五十余年从未续修过族谱,因某种原因凡我处族人的谱书均已毁灭,剩余的谱书另另无几,眼看就有乱宗之危机,正当这有时大刘牛雍公三十五世孙邵日堂、邵郭迩庄三十七世孙邵洁亭及三十六世孙邵世新、邵世英,继承先人遗志“勿使族谱失修”,趁当前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之年,毅然担负起这次续谱之重任,因此对各处族人进行采访,在族人代表们共同协助下,关于各处族人支派远近、先人名讳、远近至亲及后代子孙,均已统系无不搜查一清,给这次续谱奠定了有利基础。
再查吾邵氏来盐之祖原系兄弟三人,从此分离他乡。二分祖讳邵宝、三分祖讳不详。我们本着先人嘱托,仅对本族散居他乡的族人进行了采访,取到了联系,如鹅鸽留黄圈十三项等族人,优得重续于谱,对二分祖、三分祖后嗣子孙因这次续谱任务大、时间紧,未能进行采访联系,没有完成先人的嘱托,这是我们的过错,仍望我邵氏子孙有志续修族谱者完善其事,但我四人文化有限,识字不多,很难负此重责,赖族人(原文:邵长义、邵长匣、邵世奎、邵泽青)邵明治?等人,聘请家族代表共同协商,从事续修族谱柒拾伍部,传于后代子孙知其之根源也。
公元一九九一年(1991)岁次辛未已卯上浣
三十五世孙 邵日堂
三十六世孙 邵世新、邵世英
三十七世孙 邵洁亭
同序


(盐山谱转录)《宋朝邵氏科第表》
一世
邵雍,字尧夫,后谥康节先生,配王氏太君生二子:长子伯温,次子仲良,传在前序。
二世
邵伯温,字子文,为大名府助教,致官至转运副使。
邵仲良,没后藏於嵩山县之新店。
三世
邵溥,字公卿,官至户部侍犹行一徽猷阁制。
邵博,行二,秘书省校书郎。
四世
邵宏渊,官至殿前统制,功居中行第一。
五世
邵泽,字君美,嘉熙二年廷试状元官至侍郎。
邵淳,字君协,新君会君。【永庆注:原文如此
六世
邵峨,字峰山,宋末开庆年间为侍臣。【永庆注:盐山谱世系图为邵莪 é,字峰山。系济宁谱中的邵谔?
邵忠,字克诚,行千八,都巡。
七世
邵菊,字披伍,为教授。【永庆注:济宁谱中的菊坡?
邵雅三,提领任大使。
八世
邵德三,讳祥卿,副东流县尹,又任池州东流县尹。
邵南,字淳澄,宋朝举人。
九世
邵西山,字峻峰,庠生。
十世
邵澹庵,字宗周,教授。【永庆注:姚谱中的宗周?
邵商,  庠生。
十一世
邵叔芳,号节轩,勒封广西道监察御史。
十二世
邵宏誉,中宪大夫,湖广按察司副使。
邵宏文,讳牺字,号爱竹道人,徵仕郎虎贲 [bēn]卫经历。
邵怀义,字文宣,乐菴,奉政大夫左长史。
邵敬,字克敬,为山东兖州府通判。
邵宏启,讳沂,字安启,号归田,兼文林郎休宁知县。
十三世
邵异福,建道平沙县司训。
邵磷福,建宁化州石牛驿丞。
邵全福,字以仁,直隶奉州县令。
邵礼,  字敬文,行一,丞仕郎,含山县令。
十四世
邵慧英,字文盾,奉训大夫。
邵蕃,   字文盛,监察御史。
邵鉴,   字文明,行二,任乐亭县训导。
邵镇,   字文威,号萃轩,任伊府引礼舍人。
十五世
邵仟,字洞廷,庠生。
十六世
邵书林,字松山,廪膳生。
十七世
邵韵,   字乐亭,贡生。
邵晋所,字汝为,河南府庠生。
邵晋室,授恩诏官名录宪纲,行载邑志。
十八世
邵承祖,字嗣宗,行二,辉(县)庠生。
邵继祖,号明吁,行一,洛阳庠生。
邵率祖,号颖田,邑庠生。
邵缵 zuǎn祖,行十,辉(县)庠生,录名宪纲邑志。
十九世
(功)
邵养正,号声功,郡庠生。
邵养豫,号太初,辉(县)庠生。
二十世
邵实,自河南迁滦州,元至政(应为至正)间迁盐(山)之郭迩庄,至孝亲疾夜尝焚香跪祝呼天请代孝行,光照史册,邑南康令张春旭作《刘恪侯庐墓诗》有邵则夜吁天之句,谓始祖也。明洪武初由徽辟人才官至给事中,勋业彪炳,千古功名赫奕一时。族乃显载盐山县志。墓在前郭迩庄西南半里许,《邑乘》称“大留里人”者,盖县城先在大留即今旧城镇故云。
二十一世
邵昱,承阴父职此际文皇靖难建文逊去藏形灭迹终然无影。生三子:曰邵强、曰邵玄、曰邵凤。
邵景,有职不仕,归家孝亲,生二子:长曰邵民,次曰邵奎。
二十二世
邵凤,以长孙贵,贳 shì赠文林郎,配王贳 shì赠福人。
二十三世
邵雷,邑庠生,事阙迹,娶田氏,有三子:长邵进科,次邵应科。
邵皋,生二子曰邵永福、曰邵永禄。并齐通显门第,昆以子贵,例赠文林郎。配王氏例赠孺人。
二十四世
邵应科,字扬吾,邑庠生。为时名宿,优於德能敦本,曾与邵华宇公创修族谱,请於霍逊所先生为叙,而藏之。崇祯已卯盐(山)被兵变城邑,焚毁谱,遂以没时修学宫捐金若干,学师题名於碑,以表其义。配齐孺人,有一子邵洪图。
邵永福,字庆庵,以明经贡生考选知县,載县志。性乐善济人利物,创修寺院邑城西,旧有北极庙敝於风雨皆第仕山与天。官忠肃公子锦衣卫千户,王令董其事公首倡捐资,庙貌一新,镌公名及公第名於碑记。配赵氏、继配杨氏俱例赠儒人。墓迁前郭迩庄东南半里许之榆行之此。
邵永禄,字仕山。精岐黄术,邑志载太医院吏自生平多义行,有隐德。配张氏、继配宁(氏)俱例赠儒人。墓在榆行。
二十五世
邵洪图,庠生,迁居东宋村,名见学官碑。
邵师尧,前明省祭官,载邑志。
邵师舜,字华宇,廪膳生。有殊才,名噪一郡。
邵师禹,字砥宇。布衣,然有文藻,兄邵华宇公试文尝从射等名,不失一二,家人传以为笑,程雪门先生喜与公游,因约婚
焉。公墓在前郭迩庄东南榆行。
邵洪信,文生。豪侠有胆略,尝为不平鸣,田园三十余须从修尚水庵施舍香火,地伍十三亩南夹杠八亩丘,家坟十亩,
齐家打拉十三亩半又五亩,道沟子四亩,和尚坟二亩,七王家坟前二亩,东窑前五亩,红洼子五亩。生五子。
二十六世
邵天祚,庠生。有学行。
……下略



另附:
族谱中的邵氏源流
沉思修远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2cbe50100djml.html
因个人兴趣,一直偏爱涿州地方文化,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出生于涿州百尺竿镇大邵村的邵雍,自然也是我所关注的对象。前段参加了邵雍文化研究会,接触了他的《皇极经世》、《渔樵问对》、《击壤集》,同时翻阅了《邵雍评传》、《易学大师邵康节》等图书资料,对涿州出的这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内圣外王”的易学象数派宗师的学问人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据撰写《皇极经世解》的专家杨景磐教授讲,邵雍著作太深奥,自北宋以来几成绝学,即使目前国内顶尖的周易高手,也很难测识邵学十之一、二。前两年,涿州规划出“一城五区”的旅游开发框架,以邵雍祠堂和邵村花田为核心的“易学文化区”被摆上了开发建设日程,东仙坡镇先行一步,邀来邵氏后人,当代著名周易专家邵伟华、河北省周易研究会会长张志春,在邵雍讲易处——仙风坡,举行了隆重的邵雍塑像落成仪式。现百尺竿镇和大邵村的企业家也跃跃欲试,将唤醒这块沉睡了千年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这无疑是涿州之幸、文化之幸、邵氏之幸也。
在默默关注易学文化区进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邵雍第35代孙、山东济宁医学院的邵东安教授,他是携《邵氏族谱》来涿州大邵村认祖归宗的,并在积极联系邵姓后裔,准备为邵氏祖地的开发献计出力。因关注此事,当时便复印了一套《邵氏族谱》,作为邵雍的故乡人,深觉有些资料很珍贵,尤其是邵氏源流,现整理介绍如下:
邵东安所持《邵氏族谱》为邵氏山东后人所有,是邵雍第29代孙、康熙年进士、苏州府吴江知县邵士梅创修的。主要内容:一是历代帝王、文人学者对邵雍的高度评价。清康熙皇帝曾钦赐“学达性天”四字匾额。清乾隆皇帝曾写下《御祭祝文》。宋代大儒朱熹曾题诗《康节先生赞》。这一部分还包括邵康节先生画像、《观像自赞诗》,其生辰年月、死后葬所等。二是碑铭墓志。包括北宋著名学者程颢撰写的《康节先生墓志铭》、河南辉县知事赵九奇撰写的《重修邵子安乐窝碑记》等。三是邵氏源流。包括《邵氏履历》、清顺治吏工兵三部尚书金之俊所撰《邵氏族谱序》、邵士梅所撰《族谱引》及《迁移目录》、以后各代重修宗谱及建祠情况等。从族谱看,邵氏后人有一支迁居会稽、余杭。有一支迁蜀至越,传十一世时返回河南,传至十四世时,分出一支迁往济宁、山东。另外,山西还有一支派。邵氏河南支派家中也有族谱,名叫《古共邵氏宗谱》【辉洛谱】,邵士梅当初曾屡到河南,参以祖坟之碑记,遵依家中之旧册,广稽文献,博裁群书,以印证考核,当见过河南之宗谱,追溯远祖时,两谱所记应一致。清康熙邵士梅所做《族谱引》为:
“邵本西周姬姓,系出召公奭,为太保封于召,遂以为氏。传至穆公虎、简公盈,皆仕周,为公卿。至西汉时十一世曰信臣,为南阳太守,后征为少尹。其孙曰休,为青州太守,避事加邑,今之邵氏自兹始。传六世曰驯,字伯春,东汉章帝时为乐安太守,历唐至宋谱牒失缺。传十九世讳德新,原籍范阳人,后家衡漳。德新生令进,令进生古,古生雍(1011-1077),字尧夫,幼从父之共城,晚迁于洛。初举逸遗试将作监薄,后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著《皇极经世》书、《击壤集》诗。殁谥康节,葬嵩县大新店。其子伯温、仲良。伯温,字子文(1055-1134年),授大名府助教,再除转运副使,以父言世乱惟蜀可居,后携家入蜀,有《皇极经世解》行于世。生二子,长曰溥,字公清,次曰博,字公济【号西山】。
邵溥,钦宗时为户部侍郎。溥之裔宏渊与金人战捷致中兴之功。四传讳邵泽,以文学登理,廷试状元及第,官至侍郎,后子孙以徙于闽,有讳邵淳者为越新昌令,德化及人,致灵芝生室,其后家会稽
,绍兴二年(1132年,一说为绍兴22年)出守眉州,后卒于官(1158),葬于犍为(今四川眉山)之翠屏山。越岁父卒,亦葬于此,遂家蜀。
嗣世曰邵,为高宗侍臣,
再传自托无名氏,号菊坡【永庆注:有族谱称菊坡为友直】,愤祖曾被诬(邵伯温……徽宗即位,因日食求言,他上书言事,语极恳至。因此更为小人所忌,出监华州西岳庙。后主管耀州三白渠公事,闻童贯为宣抚,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卒于利路转运副使),于石筠山(属古荣州,今荣县,自贡市西十里贡井)辞官勒石之曰:云山高极入穹苍,人道虎为行人过此不曾伤,咸阳宫却在平地,高鹿食人无数计,吁嗟,苛政猛于虎!斯言垂千古。(准确为《筠山虎谣》“筠山高极入苍穹,人道虎为殃。人行过此不曾伤。咸阳宫厥在平地,高鹿食人无数计。吁嗟苛政猛于虎,斯言垂万古。”但百度查不出作者和写作时间?)传三世曰西山,题智永僧《潇湘夜雨》,诗曰:‘曾拟扁舟湘水西,夜窗听雨数归期。归来偶对高人画,却忆当年夜雨时。(百度为邵博《题智永上人潇湘夜雨图》。按邵士梅济宁谱另有邵西山)后遭吴曦之乱【公元1206年,南宋平章军国重事韩侂胄发动北伐,史称“开禧北伐”,开禧北伐计划是由两淮地区再由荆湖和川陕同时发动,多路突击,使得金国无法呼应。但是令韩侂胄想不到的是,金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虚弱,在打败南宋北伐军队之后,金兵分九路南下,一路打到长江边上。就在这个时候,南宋的四川制置副使吴曦公开叛变,投降金国,这对于局势恶化的南宋来说不喾于晴天霹雳】,欲由大江之越,而赀斧已罄,有先世遗纸,囊约窘时遇官投之,向荆州守土耿递焉,言毕耿果下堂迎,忽堂损,拆囊看云:我救尔堂塌不死,尔救我八世嫡孙。耿大惊,随赀之去。
留越再传十一世曰邵者,自越返河南南阳府唐县(今河南南阳唐河县),后葬北秋南里。乃贤侯邵士梅始迁之始祖也。
嗣世讳邵,习戎事,在明太祖军中同邓愈、华高、华云各建战功。
   嗣世长讳邵,洪武五年封昭武校尉,次讳邵(山东济宁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赐及其侄邵敬。明朝洪武年间,邵雍二十世孙邵赐,兵荒由河南南阳府唐县迁济宁府汶上县苑村乡。景泰六年(1455年),邵福(邵赐之兄)之子邵敬官兖州府通判,并携季弟邵英之子邵洪来任,至天顺五年(1461年)功著兹土,遂家济宁满家庄。其子孙又散居嘉祥、梁山一带。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敬、邵士标、邵士梅、邵勷等。)有子四人兵荒被迁携家来汶,遂居蜀山之阴苑村乡,殁葬于老庄。此自唐(县)迁汶之始祖也。福之子邵,兖州府通判,遂家济,葬满家庄,此自唐(县)迁济之始祖也。来汶来济虽分先后,而实一传也。迄今延及十余世,支派繁衍,根深叶茂。”
    从《迁移目录》看,山东邵氏后人又有人迁往梁山邵家楼,济宁邵家街等。后代中名人辈出,如邵士標,康熙朝官至山西道御史,这一支后迁往山西。邵元谯,为丙子科进士。和孔子、孟子家谱一样,邵氏宗谱辈分也有四十字排列,即“文景贞元会 性理世泽长明珠光先照 彩羽翼复成 安定修宏业 宗功永克昌 家齐为忠孝仁厚本诚良。”活跃在当代的邵氏后人也是才俊辈出,如香港巨富邵逸夫、文化名人邵华泽、易学名家邵伟华等。我市如能利用邵雍诞辰一千周年(2011年)之机,先期搞好邵雍故里和邵村花田景区开发,到时再召开隆重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邵雍思想学术研讨会,并广泛联络邵氏宗亲,借此寻根问祖,对这一事业献计出力,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易学文化景区就有可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图片6.png 764KB 已下载 0 次
  • 2、图片5.png 789KB 已下载 0 次
  • 3、图片4.png 701KB 已下载 0 次
  • 4、图片3.png 681KB 已下载 0 次
  • 5、图片2.png 788KB 已下载 0 次
  • 6、图片1.png 636KB 已下载 0 次
  • 7、1111.png 173KB 已下载 0 次
  • 8、图片6.png 5.95MB 已下载 1 次
  • 9、图片5.png 5.94MB 已下载 1 次
  • 10、图片4.png 5.95MB 已下载 0 次
  • 11、图片3.png 5.95MB 已下载 1 次
  • 12、图片1.png 1023KB 已下载 2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分派福州武林邵氏族谱》之《世传》
下一篇:《富春杜墓邵氏宗谱》之《世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75

帖子

754

积分

邵门银牌专家

Rank: 4

积分
754
发表于 2022-10-17 2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研究成果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1-6 18: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3-1-6 18:43 编辑

关于雍公6世、博公4世邵谔、邵莪(邵峨)生年考——
(引用专业人士论文)

永庆注:从论文中看主持“邵局”的内侍邵谔绍兴十四年1144四月,依北宋两府提举旧例,高宗命宰执秦桧提举修造浑天仪,由内侍邵谔专门负责浑仪的制作。”按此推测邵谔的生年在1114年左右,1011+5*30=1162,为博公4世孙可能性似乎不大。待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6期·念第128期 第45
祭器、礼器、“邵局”
——关于南宋官窑的几个问题
唐俊杰
【内容提要】作者在多年积累的考古实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与
南宋官窑密切相关的诸问题:如南宋陶质祭器的使用与特征,王晋锡、邵谔与
礼器局、邵局、修内司官窑的关系,南宋官窑生产的仿青铜礼器瓷的性质与用途
等。作者认为,王晋锡之陶质祭器的烧造与邵谔之修内司官窑的建立,是先后发
生在南宋绍兴年间的两件不同的事件,两者之间并无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南宋陶
质祭器与官窑仿青铜礼器瓷在形制及用途上有本质的区别。
【关健词】陶质祭器王晋锡礼器局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瓷
南宋官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发现,有
关修内司官窑的争议逐渐趋于一致,南宋官窑的研究也似乎归于明朗。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固
有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如什么是南宋陶质祭器?南宋陶质祭器的烧造与修内司官窑的关
系,官窑仿青铜礼器瓷的实际用途等。由于这些问题与修内司官窑的置窑时间、官窑生产的性质与
特征等问题的研究紧密相连,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南宋官窑研
究的当务之急。
…………
三、关于“邵局”与王晋锡
《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
青器,名内窑,纯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与旧窑大不侔
矣。(3)邵成章为邵谔之误,已成共识,邵谔提举后苑、号邵局也是事实。
后苑(或后苑造作所、后苑作生活所等)是内廷机构之一,隶属入内侍省,其职责是“掌造作禁中及
皇属婚娶之名物”,其下设有很多作坊。北宋靖康元年(1126),因军事紧急,钦宗诏令罢内外官司
局一百余处,只留后苑作“以应奉道君皇帝”,南宋沿置。虽然后苑并无窑作的相关记载,但南渡以
后,随着需求的扩大,考量当时的实际情况,朝廷在后苑下设立第一座官窑一修内司官窑应是合
理的。因为官窑本来就是为皇室提供御用瓷器,从某种程度上说,其供御特性与后苑是相同的。
邵局是个什么机构呢?《研北杂记》云:“绍兴中秦桧粉饰太平,用内侍邵谔主修礼乐器,百
工隶之,谓之邵局。"《容斋笔记》载:“秦桧修礼乐,文太平,止专用一宦者主之,人呼为邵局,
今浑仪乐器中,犹铸邵名,礼乐之器,间有不合经典处,是欠名儒讨论。”但据文献记载,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史》卷一三《乐志第八十三·乐五》:时给事中段拂等讨论景钟制度,遂遵用黍尺制造,钟成,命左仆射秦桧为之铭…”
(2)《咸淳临安志》卷一《行在所录·皇城图》。
3)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窑器》,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4)《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第一百十九》:后苑勾当官无定员,以内侍充掌苑囿池沼台殿种执杂饰,以备游幸。造作所掌造作禁中及皇属婚娶之名物。
5)《宋史》卷二三《本纪第二十三·钦宗》:(靖康元年正月)罢内外官司局所一百五十处,止留后苑以奉龙德宫。"《咸淳临安志》卷一《行在》所录内诸司
6)元陆友:《研北杂记》,万历秀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
7)《永乐大典》卷一九七八一《邵局条》。




了绍兴十三年参加过车辂仪仗的制作外,邵谔并未参与礼器局的造作活动。秦桧专用邵谔主修
的所谓礼乐器实际是指观察天象的浑天仪。《宋史》卷八一《律志十四》记:于是命秦桧提举,时
内侍邵谔善运思,专令主之,累年方成。"由于浑天仪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铜料耗费众多,
北宋旧例先造木质小样,经检验准确后,再由宰执提举,内侍副之,置局如样制造””。南渡之
初的绍兴二年(1132),高宗就命太史局令丁师仁等造浑天仪,由户部收买原料,临安府和雇
工匠。但由于缺少浑仪之法铸作之工,终未成功。绍兴十四年1144四月,依北宋两府提举
旧例,高宗命宰执秦桧提举修造浑天仪,由内侍邵谔专门负责浑仪的制作。由于邵谔提举后
苑,其下有高手工匠数百,有能力完成制作任务。这项造作工程耗时数年,先后有众多工匠参
与,即所谓百工隶之。因此,所谓邵局实际上是民间对当时邵谔所领浑仪制作机构的称谓。
南渡之初的绍兴年间是南宋重建礼乐制度的高峰期,而礼乐制度涉及许多方面,包括仪仗、冠
服、祭器、法物、宫架大乐、律历等。浑天仪虽为观察天象的仪器,但它与礼乐制度不无关联,《宋史》
在记述南宋重制浑天仪的相关章节中,首语即为中原既失,礼乐沦亡。故后人的笔记杂文将其
归于文太平的礼乐器也不失为全过。
就在邵谔专主浑天仪的同时,南宋更为重要的一项造作活动即礼器局也在运作之中。同邵谔
制作浑天仪的机构一样,礼器局也是临时机构,而具体器用的造作则是由王晋锡负责实施,这在文
献中有明确记载。王晋锡为朝廷制作礼乐器的种类很多,有铜、陶、玉、石等,其下势必有较多临时
性作坊,而烧造陶质祭器的窑作只是其中之一。绍兴十六年1146十月,宰相秦桧等向高宗进呈新制礼乐
器,礼器局的任务业已完成,礼器局随即被撤销,王晋锡的临时窑作理应随礼器局的其他作坊一起
撤销。
入内内侍省作为内廷宦官署,其主要职责是在皇帝、后妃居所承担饮食、寝居等日常生活的侍奉、
执役等事务,间或勾当御药院、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后苑、龙图天章宝文阁、军队引见司及翰林院等
内廷机构。同时,为加强朝廷的监督和管理,宋代也经常临时差遣内侍勾当(南宋称干办)朝廷的重要
事务,即中使外任,督察众务。鉴于北宋后期内侍专权,祸及朝廷,南渡以后,对内侍的管理多有
加强,如严禁内侍使臣与兵将往来,内侍官不许出谒及接见宾客等,中官只令承受宫禁中事,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会要辑稿》第四十三册《舆服一之二一、二二》:有诏,车辂仪委工部尚(书)莫将、户部尚书张澄,同内侍邵谔制造。"
2)《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三册《运历二之一四、一五》:徽宗宣和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诏置讨论制造玑衡所,以宰相王黼总领,内符师成副之。先是黼奏得方士玑衡之书,造小样验之,于天运合如唐一行之制,乞命有司置局如样造。
3)《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三册《运历二之一八、二五·绍兴浑天仪》。
4)《宋史》卷八《律历志第三十四·律历十四》。
5)《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七册《崇儒七之四六》:绍兴十六年十月二日,御射殿召辅臣观新制郊庙礼器…”《中兴礼书》卷一《吉礼十·郊杷祭器二》:(绍兴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工部状本寺契勘,昨系礼器局添造到大礼铜、陶、竹、木礼器并景钟大乐等,未经官司雅饰,伏乞朝廷指挥令工部军器所一就修整施行。批送工部依所申。





预闻他事。礼器局不是内廷机构,其负责人是给事中段拂,王晋锡只是临时差遣。因此,王晋锡在
入内内侍省虽是邵谔的下属,但在其临时干办朝廷交办的其他事务期间,他并不需向邵谔负责。
据文献记载,绍兴十九年(1149),为朝廷添修陶质祭器的机构是临安府,原因是当时的工部
军器所无法完成陶质祭器的添修任务,而临安府有添修太庙陶质祭器的经验和能力。从老虎洞窑
址发掘的情况看,内窑的烧造时间起码延续至南宋中期以后。如果邵谔之内窑确是为烧造陶质祭器
而设,礼器局撤销后,其窑场尚在,朝廷为何将这次添修任务先交由工部军器所,再由临安府来承
担呢?如果内窑只是烧造陶祭器的初始窑场,礼器局撤销后,又改为烧造御用瓷器,那么绍兴十九
年之时,其窑场也还在凤凰山下,朝廷为何舍近求远、避重就轻,将数量达460件之多的陶质祭器交
由临安府来处置呢?如果礼器局撤销后,内窑由临安府接管,换言之,内窑由内庭机构后苑变更为
临安府管辖,文献记载又为何将内窑的建制始终归于内廷机构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绍兴
十九年之时,邵谔之内窑尚未建立。临安府担此重任当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从《坦斋笔衡》看,
邵谔提举后苑、号邵局在前,置窑于修内司在后。邵谔完成浑天仪制作的时间大约在绍兴后期,
其内窑的设立当在其完成浑天仪的制作之后,最早不及绍兴十九年1149,最晚不会超过被罢职的绍兴
三十二年(1162)
邵谔专修浑仪与王晋锡充礼器局的起始时间虽然相近,但二人所承受的事务及结束时间却大不
一样,内窑的设立自然与王晋锡无关。因此,王晋锡参与礼器局的陶质祭器的烧造,与邵谔之内窑
的建立,这看似复杂又容易误解的记载,实际是指先后发生在南宋绍兴年间的两件不同的事件,二
者之间并无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当年邵谔置窑于修内司,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因为这里有制瓷所
需的原料,又离皇宫后苑较近,便于管理和运输。考量当时南宋朝廷的实际情况,随着各项造作活
动的进行,特别是礼乐器的制作完成,在皇城根下置一小型窑场,既满足了宫中用瓷的需求,也是
当时的财力和物力所能承受的。
    陶质祭器的使用并非南宋首创,在北宋官窑建立以前,朝廷就将陶质祭器用于郊祀,原因是礼
家所谓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故言陶质祭器必及官窑的说法是片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第一百十九·入内内侍省》。
2)《中兴礼书》卷一《吉札十·郊庙祭器二》:(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指挥大礼仪仗等自来年正月一日令有司检举修整窃见太庙陶器见委临安府添修,伏乞朝廷指挥一就令临安府添修制造,后批造工部依所申施行。
3)《咸淳临安志》卷一《内诸司》中所记载的雄武营山上"的青器窑即为内窑,亦即修内司官窑。
4)《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三册《运历二之一八》:至是命秦桧提举修制,其后委内侍邵谭专主之,后浑仪虽成,至绍兴三十二年谔亦罢职,遂以浑仪付太史局安设
5)《宋史》卷九八《礼志第五一礼一·吉礼一》:元丰六年,详定礼文所言,本朝吴天上帝、皇地柢、太祖位各设三牲,非尚质贵诚之义,请亲祠圆丘、方泽正配位皆用犊,不设羊豕,俎及鼎七,有司摄事亦如之。又篮、簋、尊、豆皆非陶器,及用龙杓,请改用陶,以耀为杓。




唐俊杰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持或现场负责杭州南宋太庙遗址、南宋皇城遗址、南宋德寿宫遗址、南宋御街遗址、南宋钱塘门遗址、南宋乌龟山窑址、宋元老虎洞窑址及富阳泗州宋代造纸遗址、临安宋元天目窑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主持编撰《南宋太庙遗址》、《南宋御街遗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南宋临安府治与府学遗址》等系列考古发掘报告。合作撰写《南宋临安城考古》和《南宋官窑》等专著。主要学术论文有《南宋临安城御街考辨》、《宋代官窑的发展脉络及影响》、《南宋官窑的产品特点和生产方式》、《汝窑、张公巷窑与南宋官窑的比较研究》、《关于修内司窑的几个问题》、《祭器、礼器、‘邵局’——关于南宋官窑的几个问题》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75

帖子

754

积分

邵门银牌专家

Rank: 4

积分
754
发表于 2023-4-15 2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细致的稽考,感谢博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州青县小邵庄邵氏家谱——世系图
(永庆:与相互佐证、弥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6 06:23 , Processed in 0.10438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