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0

《邵雍一脉兴于蜀》伯温邵溥生卒等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发表于 2023-2-10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3-2-10 13:38 编辑

邵雍一脉兴于蜀 | 从伊川到犍为
[url=]四川正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url] 2023-02-08 罗家祥 发表于四川
https://mp.weixin.qq.com/s/6jv406WhrtpDrVr9E0BeqQ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根据《宋史》,其先是范阳人,父邵古徙于衡漳,又徙于共城。当邵雍年30岁时,游于河南,将其亲葬于伊水边上,遂为河南人。

邵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于是博学多闻,游历齐鲁宋郑,又得到共城令李之才的教诲,受《河图》、《洛书》等学问,于是精于《易学》。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号称北宋“五子”,有名的诗歌《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就是他的名作。

邵雍的政治态度偏于保守,所以与司马光等保守派很是友善。但他与司马光不同的是,在“王安石变法”时,他并不赞成“硬碰硬”似的极力反对,而是教导学生在位的,不要随意辞职,应遵守新法,“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尽可能不扰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邵雍有很多机会可以出仕,推荐他的奏章连篇累牍,但他一直没有出仕,而是悠游自得,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他的朋友众多,为他修了12处住宿,以候其不期而至,名曰“行窝”

宋神宗熙宁十年,甘于淡泊的邵雍去世了,年67岁,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他的主要作品有《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964/wps7.pngfile:///C:/Users/syqljm/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964/wps8.png
邵雍早年家贫,一直没有娶妻。后来得益于学生的朋友牵线,才于43岁结婚,45岁才生下邵伯温(1056年~1134年),所以有诗《生男吟》:

我今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
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天贤愚系于汝。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
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

邵雍临死,主要给儿子邵伯温交待了两件事:一是自己要葬在先人之旁,二是要全家去四川:“世行乱,蜀安,可避居” 事后证明,邵雍果然有先见之明。

司马光等有名于当时,亦屈名位辈行与邵伯温为“再世交”。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反对新法,司马光入相。司马光曾经想推荐邵伯温,未果而薨。朝廷后以荐,特授邵伯温为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司马光死后,儿子司马康年幼,高后同情他,调邵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导成长。

宋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他是邵雍的学生,欲重用邵伯温,但因政见不同,邵伯温却不往,后来出外任职,以躲避章惇。

宋徽宗即位,以日食求言。邵伯温上书累数千言,因为党争,他为高后呼吁名誉,又著书《辨诬》。后崇宁、大观年间,以元符年间上书人分为邪正等,以此书分邵伯温在“邪”等中,出监华州西岳庙。过来很久,才得到知陕州灵宝县之类的芝麻官。当童贯为宣抚使时,许多人没有廉耻争出其门,但是邵伯温听说他来,故意出他州避之。

因为父亲临死的嘱托,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丁未年),邵伯温带着全家到了蜀地,得以躲过“靖康耻”。后来他在蜀地长期任职,做了许多好事,比如知果州时,请罢每岁输泸南诸州的绫绢、丝绵数十万以宽民力。当时的运司还要继续收取,资以它用。但因邵伯温坚持,最终罢之,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此外,他还歌颂果州是“小成都”,至今为南充人民不忘。

后来他先后被任命为兴元府、遂宁府、邠州等地的地方官但都不去,擢为成都府路提点刑狱(负责司法)。这时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他与成都府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合谋守剑门,结果史斌不能入剑门,“蜀人德之”

邵氏一家与嘉州关系非常密切。邵伯温曾经在嘉州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治在嘉州)。邵伯温喜欢一路品题,今天的乐山大佛旁有个他的手迹“ 弥勒大像”,每个字大小一米见方。后来,在任利路转运副使、四川制置司参议后,他不愿当官了,于是提举太平观(变相退休),一家都隐居于嘉州犍为县。

他为什么要隐居犍为县呢?首先自然是风水不错,李章《嘉望亭记》言“犍为山水,为两蜀最”,清代的状元骆成骧曾经言:“犍为山水冠巴蜀”。更重要的这里的风物与洛阳相似,慰藉了他的游子思乡之心。在这里,他又建了一个“安乐窝”,清代,这里一度有祠堂祭祀邵伯温和儿子,再改为资圣寺。

他在犍为县期间,除了悠游山水,主要就是编撰图书。一方面是他创作自己的著述如《邵氏闻见录》等,另外一方面是整理父亲邵雍的作品。自绍兴二年(1132 年)开始,他撰写了《闻见录》(后来为了与他的次子邵博的《邵氏闻见后录》相区别,后人改为《邵氏闻见(前)录》,或加“前”字)。他死时该书尚未定稿,后由其子邵博为之分卷、编次遂行于世。因为家庭的关系,邵伯温与保守的司马光等人交游过密,知道当时王安石变法的一些内幕情况,王安石“三不足畏”之语,也是见于此书,所以它的史料价值很大,后世多次刊行。其作品主要还有《河南集》《皇极系述》《易学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褒德集》等近百卷,这许多是在犍为县完成的。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秋七月壬戌日,邵伯温以右奉直大夫致仕而卒,年78岁,葬黄花冲。

他死后,学生、宰相赵鼎上了一篇《乞追赠邵伯温状》,希望朝廷对他进行追赠,又表其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人们认为,此三语可言尽邵伯温的一生。朝廷诏赠秘阁修撰,官其家一人。

大儒邵伯温有三子:邵溥、邵博和邵傅。除邵傅没有事迹外,父子三人中邵伯温学问最高,邵溥做官最大,邵博最受乐山人敬爱(他就是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者)。

邵溥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人,一度“身在金营心在汉”的忠君爱国者。

当年邵伯温迁蜀,文献皆言“尽室”即全家入蜀,其实不然。当时邵溥已经成人。邵溥(?~1148年),字泽民,洛阳人。邵伯温长子。宣和七年,累官礼部员外郎,借太常少卿,充送伴金国使。靖康元年,为户部侍郎,比父亲的官大多了。

靖康二年发生了有名的“靖康耻”,二帝被虏,当时在京的大臣们也基本上全部被俘。“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邵溥的高风亮节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据宋·董弅 《闲燕常谈》,二月癸酉,金人大肆搜索赵氏宗室,投靠金人的状元莫俦对金的左副元帅宗维说:“快取玉牒即见实数。”很快有小吏带着玉牒到了南薰门亭子,眼见宋室子弟全部在劫难逃,这时户部侍郎邵溥正在南薰门下,与宗正少卿黄哲谈事,恰好宗维以事暂时离开。此夜惟有监交物官数人在,邵溥赶紧取来看,每揭三、二板,就取其中一板投到火炉烧了。他叹曰:“力不能遍存之。”这样,姓名被烧的宗室无虑十之二三。迅即,宗维回来,吏人举此残籍给他,于是按残籍捕宗室,“凡京城宗室获免者皆泽民之力也。而人多不知。”  

这个故事被收入明冯梦龙撰《智囊·捷智部卒》卷17,并有赞扬:“昔裴谞为史思明所得,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十百人。乃知随地肯作方便者,皆有益于国家,视死抄忠孝旧本子者,不知孰愈?”

三月邵溥权户部尚书,并兼提举京城所。四月,宋徽、钦二帝被迫北上,据《邵溥神道碑》云:金又索“大宋皇帝之宝”。谁知邵溥又骗以已经随葬,这才得全。由此可知,邵溥是个不折不扣的忠君爱国者。

后来,金人扶持原北宋太宰张邦昌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楚”,定都金陵。这时的邵溥不得不继续借身于此,后来他自己都深以为耻。

邵溥后来归南宋,依照大家的待遇贬官任职小州的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兼京城副留守。这时南宋拟派人出使金军,祈请二帝,先是叫邵溥去。他之前已经去过,回来时经过祖先所在的燕地,到涿州良乡拜墓。他知道金军的残忍,不愿去,于是黜知单州、旋罢为朝奉郎,提举毫州明道观。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复朝请郎、秘阁修撰。三年二月,复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四年1134四月,充泸南沿边安抚使、知泸州,旋参议都督府军事。这年1134的秋七月壬戌日,父亲邵伯温去世,因而邵溥按照守丧的制度辞去官职,回到犍为县。

绍兴五年三月,因为缺人,朝廷夺情,命邵溥兼权川陕宣抚副使置司、绵州一应军期钱粮事,与吴玠一起主管。十月,诏令他同提举买马官,这时赵开安排了永康军、威茂州置场,以茶博马,准备就绪后起纲送马到行在杭州。邵溥说:“探报慕容洧常有窥伺叠宕州,侵犯川蜀之意。虽未委虚实,不可不过为堤备。”用兵即需用马,于是议停了。

邵溥爱惜民力。当初,吴玠复欲军粮陆运,召诸路转运使持户籍至军中,邵溥劝说:“今春驱梁、洋遣民负粮至秦州,饿死十之八九,岂可再这样?且绵州川陕宣抚司已取蜀民运脚钱一百五十万,其忍复使百姓又干陆运呢?”他上疏后,朝廷马上止之,最后行了水运。他在地方上任官期间,“举天下清官第一”(出《余姚邵氏宗谱》)

六年正月,试尚书礼部侍郎,仍兼参议军事。旋除川陕宣抚使干办公事。四月,起为都督府干办公事。

七年二月,充徽猷阁待制、知衡州。他乞外担任宫观职务,寻改知眉州。七月,上其父所著《辩诬》三卷

八年正月,朝廷召他赴行在杭州。宋高宗对赵鼎说:“朕于知名士大夫,皆欲识之,独未识溥,故召。”看来邵溥有大名于当时。但是邵溥以疾不至,于是除提举江州太平观,居犍为,绍兴十八年卒。

邵溥有子邵少微,字叔才

邵溥博学多才,他收藏了许多名家画作,又好博古;对于诗文也很有研究。他师事晁咏之,诗文早有能声,著有《邵氏集》二十卷,今已佚。他的后代们也是以艺术闻名。

邵溥曾经在包括江浙一带的地方任职,他的子嗣就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他也被尊为邵氏“南渡居浙始祖”(出《洛阳邵氏统修世系》,书中邵溥为第20世)。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邵墩的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来到犍为寻祖,知县沈念兹接见了他,并派人帮助。

这一带早已荒芜。最后有土著老人魏善述,自言少时樵牧,见有所谓“花进士墓” 邵墩大喜,说:“此必子文公之妹花生墓也。盖花生与其夫进士朱虚,卒而偕葬于黄花冲,得花墓,即可得子文公墓矣。”

他们发现了残碑,这才确定了祖墓。这里长眠着邵伯温和妹妹邵花生、进士丈夫朱虚的墓。于是邵墩出资进行了维修,植树造林、树碑培土。后来的几位知县及诸多文人纷纷来此凭吊,于是蔚然成为犍为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文景观。

邵墩了却心愿,于是定居于犍为。他曾经写过一首诗 纪念邵伯温《谒子文公祠》:

桥边听罢杜鹃声,蜀道崎岖尽室行。
胜地定知因客重,流泉不为照僧清。

八千里外承先泽,四十年前易旧楹。[邑侯宋公重新祠宇]

多感彼都人士美,拜瞻弥觉有余情。

直到今天,仍然不时有邵氏后人到犍为县来寻访祖墓。

当初,邵伯温在犍为县,留下了一些有趣的传说。据说他去世前,通过查看风水,找到城南黄花冲的一块墓地,知道这里后世必有大兴,但是这里是已经被魏家占了。他就灵机一动,先派人偷偷地埋入一块铁环,再去与魏家商议。魏家不同意,于是争到县官处,县官问各自的理由,邵家就说这里埋了铁环,挖开一块,果然如此,而且锈迹斑斑不像新放的。县官一判,于是这块地就归了邵家。

谁也想不到,一千年后,竟然在香港出了了大实业家、大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他就是邵伯温长子邵溥的直系后裔,果然应了“大兴”的先兆。


作者 | 罗家详
来源 | 四川省情网





上一篇:《考古》专业人士论姬奭公儿、孙
下一篇:南宋郑樵著《通志·氏族略》之召、燕、盛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3 00:56 , Processed in 0.0630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