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0

同安邵氏与西山名胜古迹群

[复制链接]

2154

主题

244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41
发表于 2023-4-22 15: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安邵氏与西山名胜古迹群
西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境内,同安古城之西,其山脉由莲花山蜿蜒南来,奔腾起伏,矫若游龙,号称“天龙山”。天龙山的龙头海拨324米,其主峰形如雄狮观日,又称“狮山”;俗称“西山”或“西山岩”。
西山为同安著名的名胜风景区,自明初以来其主体山林成为邵氏族产,既是同安邵氏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山,亦为迁居台湾及海外宗亲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与邵氏宗族休戚与共,结下了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以来,西山自然景观焕然一新,人文景观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厦门岛外重要的休闲游览胜地,成为闽台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重点介绍几处与邵氏有关的景点:
西山白云岩山门
白云岩山门为四柱三门仿古石牌建筑,雄伟壮观,屹立于西山东麓。2001年厦门市建委拨款30万元修建,由厦门市园林局吴启祥先生设计。山门正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亲笔题写“西山白云岩”横匾,风流蕴藉,庄重典雅;著名书法家周志高行草书写主联“山扼漳泉,气象万般吞鹭海;寺凌金厦,钟声千载响唐音”,笔力千钧,气魄不凡。联文与书法珠联璧合,为天龙山的龙头“西山岩”画龙点睛,增光添色。
西山白云岩寺
据《同安县志》记载,唐末厦门名士陈黯,曾隐居于西山,并于唐文德元年(888)倡建“白云岩寺”,供奉三宝文佛,即释迦牟尼,世代以邵氏为檀越(施主),此为西山建寺之始。历四百多年风雨沧桑,至元末白云岩寺毁于火灾。“荒山已绝前游盛”,寺废山衰,令人叹息。
同安邵氏一世祖邵亨,字时通,“业儒有声”,由晋江邵厝携弟侄游学于汀、漳、潮、惠,途经同安,登临西山,深爱其“抱异负奇,独含元气”,遂举家迁居西山东麓的橄榄岭,即今柑岭村,耕读为业,诗礼传家,渐成同安望族。明洪武年间,同安邵氏二世祖邵恭,字孔诚,体承父亲“购西山,复唐寺”的宏愿,积累巨资,购下西山岩风景区所在的大部分山林地,修复了白云岩寺,将东西四至详细记载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所立遗嘱之中,并自号“西山公”。相传,寺内龛左的檀越座上世代供奉的就是西山公邵孔诚。
自清代中叶以来,虽然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西山岩在邵氏族众的精心呵护和住寺僧人的惨淡经营下,山林茂密长青,寺庙香火不断,钟鼓长鸣。近代,泉州崇福寺住持、南少林高僧妙月禅师,俗名邵丕恩(1882-1944)多次到西山白云岩弘法,佛学精深,武术高超,一时传为佳话。解放以后,根据国家的林业和宗教政策,西山岩的山林地归属以及寺庙管理均维持数百年来的传统,一直没有改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林业政策逐步落实。在当地邵氏族众及海内外善男信女的鼎力支持下,白云岩寺佛像重雕,殿宇翻新。文革中被改变的部分山林地的权属,经1984年厦门市中级法院的判决和同安县人民政府对山林地重新定权发证,终于拨乱返正,维持六百年来的山界不变。
重建白云岩碑记
清 陈德辉
去城西十里,有山郁然穹窿,远而望之,蜿蜒若游龙,因名“天龙”。中盘一阿,置有招提,□豁开朗,号曰“白云”。前一洞曰“紫云洞”。右有二井:龙潭、圣泉,涌出涓涓不绝。旁有桂树,高出石表,秋日盛开,香闻数里。其余怪石、名卉,莫不耸翠特立,争峙左右。前明邵君程司铎同邑时,常登游览。赐进士邵君天球亦存记概,原韵之邑乘,有“山现同变,山茂同固”之谣,则兹山之抱负奇,有独含元气者,宁第一方之胜已哉!元邵君时通家兹山山麓,悦斯山。其子孔诚君体其志,爰搆金置之,以为时通君檀樾,因自号“西山公”。山之招提,其兹盼乎!复因景位置高高下下,宛然天成。以故文人墨士登斯山者,咸留题勒石,以纪胜概,洵盛事也。遭元末兵燹,陨落殆尽。明永乐四年(1406)修葺完备。国朝又灾于回禄,凡□栌(lú)柒桷,荡然无存,则灵境名区转而为荒烟蔓草,兹有历年。
夫寺之废兴,山之盛衰系焉;山之废兴,邑之盛衰系焉,乌可听其摧败零落耶?前邑侯唐讳孝本、后邑侯任讳震远,各张示禁,严其砍伐。虽保护备至,而未遑兴作。孝廉邵君文英、耆老于卫念兹胜久废,欲恢祖迹,爰同族众醵金重建,庀其土木,泽其垩黝(è yǒu),俾神光庙貌,焕然一新。更于岩左建文昌祠以为肄业之所,古所云圆通阁即其处也。
工兴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阅庚子(1780)菊月而告成。由是泉之淤者易而清矣,木之萎者易而翳(yì)矣,石之欹(qī)倾僵仆者易而跂(qì)已竦矣。至若鸿渐矗其前,凤髻屏其后,北引莲峰,南吞鹭海,盈盱骇瞩,相与为大观者,实难具状。吾谓兹山之盛,大可以固吾同,次亦足供游玩。其克成此举者,邵氏之众焉,因乐为之记。
岁进士、即用司训陈德辉撰
董事 恩养:仲威、君板、浩淑、展亮
      监生:心悦、朝彰、光彩、于福
      乡宾:思明、诸仪、光奎、正玑  同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岁次庚子曰谷旦  立
资料来源:邵家烹主编《同安邵氏宗谱》


西山护山宫
西山护山宫,原名“半山宫”,为明代邵氏族众所建,奉祀“护国尊王”,为西山建筑群之一,文革期间遭破坏。乾隆年间同安橄榄岭邵蕤春等三十户乡亲,从西山半山宫奉请护国尊王金身与香火,东渡台湾谋生,定居于三重埔(今新北三重区),繁衍成族。其后裔于1972年建成“三重护山宫”,供奉两百多年前由同安西山保护先民渡台的护国尊王神像,成为大台北地区香火兴旺的寺庙。1993年四月,旅居台湾的三重邵氏宗亲首次组团返乡祭祖,登临西山,进白云岩寺及护山宫祖庙进香。1994年三重邵氏宗亲捐款300万新台币,与同安宗亲联手,共集资近200万元人民币,扩建狭小的半山宫(台湾三重护山宫在大陆的“祖庙”),并按三重寺庙的命名,改称“西山护山宫”。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的寺庙建筑群,为闽南最大的供奉护国尊王张巡(唐代安史之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的名将)的寺庙,成为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西山圆通阁
圆通阁位于西山白云岩寺左,原为白云岩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清康熙年间毁于火,乾隆年间武举人邵文英等族老重建,改名文昌祠,“以为肄业之所”,文革期间又遭破坏。2013年于寺东南百米处的山坡恢复明代圆通阁,扩建为阁楼,依旧奉祀观音菩萨。2016年10月19日举行落成开光庆典。这是建成的西山笫三组寺庙建筑群,供奉福建最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11.8米高)。庆典由同安柑岭等三个邵氏族居村主办,新民镇政府协办,并以此为主题,扩大为全镇的“民俗文化节”,规模盛大,气氛热烈。里人邵家烹等人为圆通阁撰写楹联,林志良、叶水湖等著名书法家书写联匾。
同安西山圆通阁简介
    西山又名天龙山,位于同安城西五公里处,主峰独秀,形如雄狮,亦称狮山,海拔324米;山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龙泉汩汩,丹桂飘香,青松茂密,奇石嶙峋,自古为闽南游览胜地。《同安县志》载,唐文德元年(888),名士陈黯(字希儒,号场老)曾隐居西山,倡建白云岩寺,供奉三宝文佛。此为西山建寺之始。传至元代,古剎毁于火,寺废山衰。
    元末,同安邵氏一世祖时通公,由晋江游学潮漳,途经同安,悦西山之“抱异负奇,独含元气”,遂举家迁居西山东麓橄榄岭,经六百多年繁衍,渐成“同安翘楚,泉南望族”。邵氏二世祖邵恭字孔诚,承父志于明初斥资购下西山景区之主体,封山育林,铺石修路,“以土纪名,自号西山公”,并将族产山界明确记入明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十月十五日所立遗嘱之中,载入宗谱传承至今。明永乐四年(1406)西山公重建唐代古刹“白云岩寺”,并在寺左增建“圆通阁”以为精舍。自此,邵氏作为山林主人和寺庙檀樾,世代精心呵护,惨淡经营,白云岩寺高僧辈出,钟罄长鸣,香火兴隆,名闻遐迩;寺兴山盛,西山也渐成漳泉游览胜地,士农工商云集,名宦乡贤,文人雅士,登临题咏不绝。
    清康熙间,古剎再次毁于火,“灵境名区转而为荒烟蔓草”者六十多年。雍正进士、乡贤邵天球曾呈《西山岩纪概》致县令唐孝本,重申民谚“山现同变,山茂同固”,建议“宜禁釆樵”,保护西山水土植被;乾隆间武举人邵文英、耆老邵于卫等“念兹胜久废,欲恢祖蹟,爰同族人醵金重建”白云岩寺,更于寺左“建文昌祠以为肆业之所,古所云‘圆通阁’即其处也。”此即西山圆通阁之渊源。(见古寺内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陈德辉撰《重建白云岩碑记》)
    “文革”十年浩劫,山林寺庙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百废重兴。随着厦门特区建设的步伐,西山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995年,明代始建的“半山宫”由闽台两岸宗亲善信联手,扩建成闽南最大的供奉护国尊王的寺庙建筑群。随着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信仰活动规模盛大,白云岩与护山宫两处寺庙已日显局促。西山白云岩管委会广采众议,决定在古剎东南辟地复建“圆通阁”以奉观音,承文脉,绥香客;占地约67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八角形阁楼,高28米,围以三层瞭望台,屏护高阁,俯瞰银城;阁中滴水观音像系从印尼选购整料波罗阁红木,延名师精雕细刻而成,高11点8米,为目前福建省内最高之观音像。同时在阁西建“白云精舍”四层楼一座,建筑面积   平方米,作为佛法研修、学术交流之所。工程由惠安  古建筑公司承包设计施工,自2013年 月开工,历时三年,于2016年10月竣工,于10月19日举行开光大典。计投资1600万元。圆通阁落成开光,名山焕彩,古刹增光,诚为百年盛事,闽海佳音!愿祥云永驻,法雨频施,佛光普照。共襄盛举者,邵氏族众及四方善信也。
    里人邵家烹敬撰
岁次丙申(2016)桂月吉旦
台湾三重名胜古迹
三重护山宫
该宫庙现位于新北市三重区(原属台北县)三阳路11号。始建于1972年,1973年8月初步竣事,面积约七十余坪。后族人经过不断完善、扩建,全部工程于1992年12曰竣工,总面积二百坪(约合800平方米)。主祀护国尊王,陪祀清水祖师、中坛元帅。
清乾隆年间同安橄榄岭邵蕤春等三十户乡亲,从西山“半山宫”奉请护国尊王、清水祖师、中坛元帅三尊金身,庇佑平安抵台。族人为感神恩,每年由族人推选炉主,在护国尊王圣诞千秋日带领众族人进行祭祀。近二百年来,护国尊王是随当值炉主到处漂泊流浪,所以1972年族人议定建庙供奉。
具体护国尊王是哪位俗人化身,众说不一,有说是晋代谢安,有说唐代张巡。但大多数认可的是唐代张巡。张巡(708—757),邓州南阳人,开元进士。精通阵法,文武双全。唐天宝末年,安禄山造反,张巡起兵勤王,坚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六十多天,最终击溃叛军。至德二年(757),叛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叛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但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资料来源:台湾《邵氏宗谱》邵铭祥主编




上一篇:邵家渡锦衣桥
下一篇:邵姬之勇往---邵玉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4 15:44 , Processed in 0.0746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