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83|回复: 0

晋江邵氏一世祖子厚家族年表(修订)

    [复制链接]

2132

主题

2417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948
发表于 2023-8-12 13: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江邵氏一世祖子厚家族年表(修订)
(根据《邵氏闻见录》注释等整理)


1、邵子厚之曾祖,系北宋洛阳理学象数派大师“康节先生”邵雍,字尧夫(1012—1077年),配享孔庙的理学“五子”之一,享年66岁。整三百年前的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纂的晋江老谱《温陵邵氏家谱》,在“一世子厚”名下,绳头小字注明“河南府洛阳出祖”,明确记载晋江邵氏出自洛阳族系。遗憾的是后代子孙对老谱记载的准确权威的源流,熟视无睹,居然一再错传“邵氏源自光州固始县”的谬误,到了该彻底纠正的时候了!
2、子厚之祖父伯温,字子文(1046—1134年)系雍公长子,登第后曾出仕四川成都、利州(今广元市)等地,为州府佐吏,晚年辞官,著作等身,享年78岁。他逝世时因时任宰相的学生赵鼎之请,朝廷才追赠他为五品“秘阁修撰”。
3、伯温长子邵溥(pu),字公清(子厚之父或伯父)(1085—1148年)曾任户部侍郎(相当于当代财政部副部长)、徽猷阁待制,绍兴四年(1134年)因过失降任“中书舍人”,后出任衡州、果州和眉州知府。享年63岁,逝于四川眉州犍为县。
4、伯温次子邵博,字公济(子厚之父或叔,1088—1158年)。博公于绍兴八年(1138年)50岁时登“同进士”,出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府,后调眉州(今四川乐山市)知府,任职14年,享年78岁,卒葬四川眉州犍为县黄花冲其父伯温的墓地。
5、邵子厚,字载之(1116—1198年?)享年82岁左右。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丙申),子厚出生于祖籍地洛阳,或父亲任职时的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6、1127年“靖康之难”,徽、钦两帝及数万皇室被俘北上,北宋随之灭亡;此年子厚年仅11岁,应隨父辈居住。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南京”(今河南商丘)受拥载登基为宋高宗,开创南宋历史。漙、博兄弟与朝廷众官吏,先后追随高宗,为避金兵追击,辗转南渡,由扬州乘船进入长江,走水路经明州(今宁波市)迁入浙江。
7、据广东电白《邵氏宗谱序》明确记载,其始迁祖“日荣,字登坦”系邵博之后。而博公南渡后先“迁浙东(今宁波、绍兴)后迁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再迁福建莆田。“日荣公”登进士后出任广东高州教授,秩满后定居高州,即今广东茂名市高州、电白县一带,繁衍成族。
8、据浙、皖多地邵氏家谱记载分析,博公之子名均带“子”字,表字均带“之”字,而溥公三代之后裔,名、字均带“氵”或水。由此推理,则“邵子厚,字载之”应为博公之子。明代中叶浙江余姚邵仁,登第后任河南知府,其回迁洛阳的支系,在五百多年后的清康熙年间续修洛谱时,发现第四世“宏渊”非雍公嫡系,而对迁福建的邵子厚所传晋江后裔又不了解,于是将子厚一人截取,收回列为雍公曾孙,取代宏渊,这本没错。但新错之一,是凭空将“配曹氏,子于缵”列为子厚唯一之妻与子;其二,为使雍公曾长孙有功名官职,续修洛谱又移博公之子、进士“子厚”为溥公之子,即伯温公之长孙。清初续修洛谱的这两处大错误,造成后续世系紊乱;也因胡乱挤进“于缵”取代“子厚之子”启盛(晋江二世祖)从而甩掉了洛系邵氏迁闽南晋江、同安及台湾三重,连续九百多年三十多世的真实族系!
9、据上述7、8两条,则邵子厚的青少年时代,为避两宋之间的战乱,随父博公迁浙东(今绍兴、宁诐一带)、婺州(金华)及福建莆田的可能性极大。子厚的子、孙入迁晋江邵厝前,很可能与迁高州的日荣公先人(属侄孙或曾侄孙辈),同在附近的莆田(“兴化府”)住过。而后邵博本人1138年登进士后,次年赴四川任“果州”(今南充市)知府,而他的这两支后裔,则分别迁往广东高州与泉州晋江两地,从此失去联系。
10、1138年(绍兴八年)子厚22岁;而博公已50岁,此年因宰相赵鼎(伯温的学生)引荐,陛見见高宗,登“同进士”并任官,次年由京都杭州奉派出知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府。这一年前后,子厚之子“启盛”出生。14年后的1152年博公在眉州知府任上,受已罢官回眉州的政客程敦厚(苏东坡表兄)与“成都转运副使”吴迥诬告,被罢官,时年72岁,回到父亲迁居的犍为县(今属四川省乐山市)养老,六年后去世。
11、1158年子厚42岁,此年博公78岁逝世。同年子厚之孙“致政”出生。子厚也可能在迁晋江之前,即已婚配生子生孙,后才携妻及儿孙入住晋江县仁和里邵厝村。可能因当时战乱频繁,四百多年后的清雍正元年修的晋江老谱,无任何记载。
12、1172年邵子厚登宋孝宗“乾道八年壬辰科黄定榜”进士。时年56岁,此时其孙“致政”年已14岁(孙之名字据晋江谱,“56岁登进士,孙14岁”系据邵厝民间传说;“传说与文献记载相符”则可采信)
13、子厚登进士后出仕,由九品“宣德郎”起步,12年后陞至六品“副厅级”。他主要任职于赣、皖,即今江西、安徽两省之地。
14、公元1184年(淳熙十一年)子厚68岁,出任江西道“提举常平司”副使,正六品。该司职权约相当于今“省粮食厅兼民政厅,主管“常平倉”与“义倉”的粮食收购保管调拨,以及社会救灾工作,还兼管矿产资源”;”副使”相当于今“副厅长”。第二年“仲春望日”(阴历四月十五日)他曾撰写《免和糴记》一文(收录于《同治萍乡县志》等方志),颂扬体卹民间疾苦,尽力减轻农民征粮运粮负担的江西宜春等地的廉官良吏。承蒙江西弋阳宗亲邵长生、福州邵宜勇先后惠赐该文照片,已试加标点断句,并传给邵子厚故里——晋江邵厝的宗亲会,建议刻碑以保存先祖珍贵遗作,以便流传后世。
15、1189年(淳熙十六年,子厚73岁)升任“宁国府”知府(原称“宣州”,知州六品;因皇侄赵昚(shen)任“宁国军节度使”驻节在此地,1163年他接无嗣的宗叔宋高宗,登基成为南宋第二位皇上——孝宗皇帝,而依制升格“宣州”为“宁国府”,长官“知府”为正五品;其辖区即今安徽省地级市——宣城市)封“中宪大夫”,散官级别正五品。邵子厚出任由“宣州”升格的“宁国府”知府,是在赵昚升为孝宗皇帝23年之后;依宋代官制,“节度使”由赵姓皇亲国戚担任,而且不得兼任州府长官,所以邵子厚没有、也不可能再去兼任“宁国军节度使”(官阶从二品)这个已因当朝皇帝任过而取销的职位。故三百年前晋江县雍正元年(1723年)所修老谱《温陵邵氏家谱》,首页记载的“一世子厚官节度使,妣白氏一品夫人”,均系主编董迩宣的误解、误记,应予改正(宋代五品官正妻赐封号为“安人”,只有一、二品高官之正妻才能称为“一、二品夫人”)
16、1197年(南宋庆元三年丁巳)邵子厚以81岁高龄,调任宁国府下辖“旌德县”县令,约一两年后逝于任上,遗体似已运回原籍泉州晋江县安葬。(注:查宋代官制,规定官员70岁退休;届时如身健愿干者,还可以保留原“散官”品级,调任新职,官位则可升可降。这也是邵子厚70岁之后还能继续担任官职,并调任多个官位的真相及其制度上的依据)
(2023-8-12日  补充修订  厦门)




上一篇:广东电白邵氏谱序(日荣公族系)
下一篇:湖广僉事邵琮字叔璋 孙楩 楩子谅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0-16 13:05 , Processed in 0.0481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