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617|回复: 0

河北涿州与邵氏的关联

    [复制链接]

2030

主题

231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80
发表于 2023-8-20 13: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涿州与邵氏的关联]
1、近日因受百年未遇暴雨袭击,以及为保下游“千年大计”——“雄安新城”而中途泻洪的影响,遭受重大水灾的河北省保定市下辖涿州市,再次成为举世注日的焦点。
2、历史上因涿州人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涿州遂因“忠义千秋”佳话,盛名流传千古;抗战时傅作义将军率晋军所部,抗击穷凶极恶的日军,孤军坚守孤城涿州数月,中流砥柱,威镇华北的著名战例,而让涿州城再次名载史冊。
3、涿州与中华邵氏的关系,似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邵氏始祖召公奭,助武王伐纣有功,受封北燕国,兼任燕侯。成王时召公奭派长子姬克就封燕国,成为事实上的一世燕侯;他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建起“燕初都”,作为燕国八百年五座都城的第一座,其位置就在涿州北侧数十公里处。故涿州铁板钉钉,是在邵氏始祖召公奭始封的“古燕国”疆域之内,而且是在古“燕都”之近郊。
4、东周时期,原封在陕西岐山县的召公“埰邑”,随周京迁洛阳而迁于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与山西垣曲县南的“召公”世袭的“埰邑”——郫召(不是“召国”!)。东周中后期召简公姬盈因介入王室权斗被杀,埰邑被废,生活于此的召公族人从此四散,迁于安阳、汝南等地,为纪念始祖,以“召”为氏,秦汉之后姓氏合为,是为邵姓。相当一部分召(邵)氏聚居于今河北保定市东南的蠡县、安平、定州及雄县、安国(即今“雄安新区”)一带,成为东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始设的“博陵郡”的第二望族。故全国不少邵氏至今标榜自已的“郡望”为“博陵郡”,称为“博陵衍派”(但崔、阳、濮三氏也与邵氏同为“博陵郡”望族,崔氏唐代出28位宰相,风头碾圧邵氏)。而涿州正好在古“博陵郡”的北侧,即位居“雄安”之上游,海拔高出今“雄安新城”几十米。
5、唐代”安阳邵氏”鼎盛,出了个工部尚书(“建设部长”)邵执中,谥“文定”,称“文定公”。其分支包括武后时辞官的邵贞一、玄宗朝的文魁邵说,及邵楚苌等唐代“安史之乱”后迁闽省福州等地的邵氏,以及迁安徽篁墩,与分支到江浙、湖广与洛阳的邵氏。
6、“康节先生”(邵雍)自称“文定公十九世孙”,证明洛阳邵氏源出安阳邵执中的世系。
7、“五代”时,迁居安徽篁墩(今属黄山市屯溪区)的邵令进,字维周,入伍从军,善骑射,累官至宋太祖赵匡胤的军校,退休后安置在河北涿州(类似当代建于各地的“军官休养所”;亦属“流寓”,故有的谱书称雍公“世为燕人”,并不准确)。仅是雍公曾祖——令进退伍后曾住在涿州“大邵庄”而已,并非“世居”。1965年秋在保定“社教”时,我曾慕名去过此“大邵村”,但当时已无邵氏的遗迹。
8、令进公有四子。长子回安徽篁墩繁衍,次子德新隨父留河北涿州,后南迁河南林州,其子邵古再迁卫辉(今河南新乡代管的卫辉市百泉镇)最后与子雍迁入住伊川与洛阳安乐窝,成为洛阳望族。德新三子后代则迁江苏丹阳,及浙江淳安(邵华泽所出族系);令进公季子(四子)的后裔,迁往鄂湘两地繁衍。可见宋代以后,邵氏已向江浙、湘鄂及中原播衍。
9、南宋建炎初,洛阳雍公长孙邵溥,以“户部侍郎”奉旨出使金国,任务是“迎回徽钦两帝”(未遂)。邵溥北上途经已淪为“敌佔区”的涿州,擅自去“祭扫先人之墓”(或其六世祖令进公逝葬于涿州?)后被御史弹劾,被诬“首鼠两端,有投敌嫌疑”,又曾受伪“齐”封官,宋高宗遂下旨,罢邵溥“户部侍郎”,降为“中书舍人”,后又外放,先后任湖南衡州、四川果州、眉州知府。可见,涿州之行,是邵溥丢掉三品“户部侍郎”官职的主要诱因。涿州乃其“折戟”之地。
(2023-8-5)




上一篇:湖广僉事邵琮字叔璋 孙楩 楩子谅附
下一篇:邵氏续谱两篇序言的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29 01:19 , Processed in 0.0548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