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0

邵家湾—汤河岸边是家乡--临沂邵氏寻根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24-5-5 1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家湾——汤河岸边是家乡
[url=]临沂邵氏寻根[/url] 2024-04-30 09:04 山东
邵家湾,位于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驻地西南五公里汤河拐弯处,传说邵氏一支明万历年间由白塔街迁来立村,因地处汤河拐弯处,故名邵家湾。村庄现有土地2200多亩,人口2940人,其中邵姓占绝大多数。
从白塔到邵家湾

邵家湾老人讲邵氏从八湖迁出,而白塔村的老人则认为邵家湾的邵氏来自白塔。民国时期的邵家湾《邵氏族谱》记载,八湖村邵氏祖先与邵家湾邵氏祖先是亲兄弟俩,两人原来住在白塔街,后来一支迁到八湖,一支迁到了邵家湾。看来,邵家湾邵氏自白塔迁出的信息是准确的,而且都是邵清的后代。
邵家湾的《邵氏族谱》没有修谱时间, 也不知序言为何人所书,封面上写着“临沂县第五区湾林乡邵家湾村”。民国《临沂县志》记载,民国二年,府制取消,复设临沂县,可以确定家谱为民国时期所修。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在费县霞湾村的一次寻根活动中,立了一块《邵氏谱碑》,白塔和八湖的村名都刻在碑上,上面写着两村实为一支。虽然邵家湾家谱中明确记载与白塔、八湖村的邵氏同祖同宗,但在费县霞湾村《邵氏谱碑》上没有邵家湾的村名,而1935年沂水邵家宅联谱活动中,邵家湾就参与了。邵家湾邵氏祖林内,碑刻最早到清光绪年间,家谱现存也是民国时期,说明两点,一是这里可能是新建的邵家林,所建时间并不长,二是民国时期开始修缮家谱立碑纪念。为了祭祖方便,八湖邵氏将祖先邵清之墓迁到八湖,邵清也是邵家湾邵氏的先祖,他们也要来上坟祭祖。由于过去交通不便, 信息不通,他们要回八湖上坟,来早了,八湖的邵氏族人说还没打谱,来晚了就说已经上完了,邵家湾的人很尴尬。后来,他们把邵清之妻的墓迁到邵家湾,这样既可以祭祀祖先,也不用来回奔波了。      邵家湾的读书人, 邵永吉、邵永昌为监生。此外,民国《临沂县志》记载,“李邵氏,邵清扬女,李景山妻,第五区李家团林。年十九于归,越二载夫故,氏死而复生者数次。翁姑劝其守节行孝,立堂姪为嗣,年六十余。提学华金寿旌,表节凛冰霜四字。”这个节妇就是从邵家湾迁到团林的邵清扬之女,李景山之妻。
汤河岸边是家乡
在所有带湾字的村庄中,邵家湾建村不是最早,但是人口最多。这里原是蔡姓人在此居住过,后来将军犯地名,被邵家湾剜没了,现在已经没有蔡姓。“将军犯地名”这个说法,还是村里的邵长剑老师告诉我的,说是三国时期的庞统又叫庞凤雏,就死在落凤坡,据说日本鬼子没到洛阳就失败了,也是这意思。如果问邵家湾的人,家乡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答案当然是绕村而行的汤河流水了。当年邵氏先祖选择在这里定居,有可能就是看上了这一湾绿水,这一方沃土。在短短300多年的时间,邵氏家族从一家人发展到近3000人,让我又联想到了霞湾村葫芦地的传说,邵姓人就像从霞湾这个葫芦地里长出的葫芦秧,越往外走发展的越好,结的葫芦越多,人口也繁衍的越快。过去邵家湾村是三面环水,新河道修成以后,就变成四面环水,像一个巨大的心形小岛,镶嵌在汤河岸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虞大鹏教授看了邵家湾村的卫星图说,这地方适合建个度假村,看来邵家湾的人早就享受到度假村里的生活了。
过去,汤河的水特别清澈,是村里人的饮用水源。这里很像江南的村庄, 汤河的这个河湾很大,水流平缓,水边还有一片非常洁净的沙滩,到处都是芦苇荡,村前小桥流水,夏季河边杨柳依依,农舍俨然,秋季芦花摇曳夕阳,荷锄而归,听邵大哥讲述那时的风光,如同进入陶渊明的桃花源里。      汤河湾里的鱼虾非常多,逮鱼逮虾是孩子们的重要活动。芦苇荡里面有很多黑泥,过去没有化肥,粮食产量很低,一亩麦子地就收五六十斤,顶多一百多斤。生产队就组织人挖芦苇荡里的黑泥上地当肥料,留下一个个小水坑,小孩们就把小水坑里的水泼干净,里面就会抓住很多小鱼小虾。
邵大哥所说的小桥流水,就是村南通往郭家湾的小桥,这座小桥叫独桥,只有一米多宽,一个桥板,整座小桥有18个孔,20多米长,又窄又长紧贴着水面。村里的人要到郭家湾去赶集,经过独桥,小孩子和胆小的还都不敢走, 而大人却可以推着车子走过。这座小桥不高,河水一涨就漫过不能通行了。新的河道开挖后,老河道被拦成一个个汪塘养鱼,现在这座桥已经废弃,在村西的一条水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的石板,就是当年独桥上的桥板,桥板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小沟,那是过去人推着木车子过桥,硬硬的磨出来的车辙痕。
汤河是邵家湾的母亲河,是邵氏族人生活的港湾,但是一到雨季,汤河也是水火无情。美丽的芦苇荡,巨大的弯度,平缓的流水,让上游来的洪水来不及排泄,便直接灌到村里。特别是村庄的西部,西南部,也就是邵家湾小学一带,一下雨就受灾。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1957 年的一场洪水,让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墙倒屋塌,人们推着粮食往东北岭上逃命。为了防洪水, 村庄四周修了围堰,邵家湾的人出去种地就要爬崖头, 比其他村庄的人要多出不少力。直到1987 年,为了彻底治理邵家湾的水患,政府在汤河的拐弯处,也就是村庄的西北角,将河道取直,至此,河水不再进村,而是从村西经过,水患彻底消除。1998年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受灾,邵家湾村却安全无恙,新河道修成以后,原来的汤河故道,老河底变成了一方方养鱼池,村里人仍在靠河吃河。      过去邵家湾有两座小桥,一座向南通郭家湾,一座向东通杨家湾,后来又在新河道上修了两座桥,邵家湾也不再是一座孤岛。如今在下游何家湾修了一座拦河闸,蓄上水后,村庄就变得更加漂亮了。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240505124110.png 789KB 已下载 0 次
  • 2、微信图片_20240505124026.png 689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沂水河畔的邵氏家族—邵家宅--临沂邵氏寻根
下一篇:探寻邵家双湖人的老家--临沂邵氏寻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0:42 , Processed in 0.04638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