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0

研衢州常山《邵氏大宗定阳全谱》之发现!

[复制链接]

380

主题

614

帖子

468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1
QQ
发表于 2024-5-27 16: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庆注:研谱新发现分享探讨一二,鸣谢卫国、友华宗亲!!(暂部分。尚待查,特别是常山《赠南京刑部员外郎邵公墓碣铭》“启”(起)字辈、祥字辈及其年份,多与我龙尾山遗存谱序可对接!!)


2005年《浙江家谱总目摘要》“【01826】[常山]南邵大宗定阳全谱:二十二卷,首一卷/徐燮主修。1940年经世堂木活字本。六册。封签题贤裔邵氏大宗定阳全谱。五修本。始祖:邵执中,字季南,号廉山,南朝陈朝人。始迁租:邵志吾,字周佐,行千六,元元贞二年(1296)自会糟县(今属绍兴县)宁桑里迁居常山县象湖村(今属五里乡)。本谱始修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世系修录至第十一世,排行字为义。本支派排行字:千元文隆敬 濬瑀仁义昌 荣显忠和致 崇德振华良 孝友。卷首:谱序、區式、祠记、几例、目录、修谱住事名单;卷一:纪原;卷二:恩论、奏议、请记、旌表;卷三:遗容;卷四:祠规;卷五:宗法;卷六至十:世系图;卷十一至十四:行第、莹域、列传;卷十五至十九:艺文;卷二十至二十一:家集;卷二十二:存征。
谱藏:常山县五里乡象湖村邵国龙”


比对杜墓、乌岩、璜山等谱后的发现——


"[常山]《南邵大宗定阳全谱》:.........封签题《贤裔邵氏大宗定阳全谱》。五修本。始迁租:邵志吾(《杜墓谱》中的雍6世千六公“子华”/“止华”),字周佐(慈溪东乡上邵谱中的雍4世孙/5世孙“君佐”邵潜),行千六,元元贞二年(1296)自会稽县宁桑里(自鄞县或慈溪)迁居常山县象湖村。本谱始修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世系修录至第十一世(排行字为义)........"




附:


《重修族谱序》
古之圣贤穷而在下,既报之以身后之爼zu豆,又必为之繁昌其氏族、绵远其宗祧,虽流离迁播之余,悉成巨族,而其中贤者复能沿流溯源,述祖功宗德,而联属其世系载之家乘以无忘百世。然则谱牒之修废族望之系以重轻也审矣。
我族自召康公以闻生名世,启佑后人如长河之导源,昆仑廻异寻常溪涧,至东汉而青州刺史加邑为邵,传数十世世康节公昌明道学于嵩洛之间,为有宋大儒,而躬不膺绂fú冕之荣,盖天之所以报其德者,诚不在目前之显赫也。厥后宋室南渡我司农(公清)公流离转徙自洛而杭、自杭而越而而衢【永庆注:乌岩邵氏谱载“居宁波宁海的雍5世汝宜之子为千六”,姚谱载千六入谱有争议“以为撺入”】,数世播迁所在成族。而别驾周佐公卜居常邑之东南隅,则定阳之始祖也。其间支分派衍昭穆世次,前人之谱详矣,小子何敢赘焉。惟是我族自崇正戊寅(1638)旧谱焚毁,赖伯高祖屺云公辑残亡于煨烬,而谱牒焕然复新,越道光庚寅(1830)伯祖诵芬公暨梦兰公、梦梁公踵而修之,迄今又四十余年矣。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谱而不修于今也,将来者孰从而订之。于是吾叔者倡议重修,而以其事任之小子,小子战慄承命,惧勿克胜而义不敢辞,爰敬遵前谱依类编辑剞劂之,既禀校誊téng笺颖之经费计丁出钱
以赡其用役兴于光绪丙子(1876)季春阅五月而告竣,是足以嫓前美而示来兹矣,抑更有冀者门户递有盛衰德业,当思绍述覩斯谱也。其亦念我祖宗馨香食报道为百世之师,为之后者惟务敦诗书典礼让,以无忝其家世庶不愧为大贤之裔,此则小子区区之苦衷,愿与族人共勉之者也。谱成谨志。
大清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六月
三十二世孙 如棠 百拜谨序






《重修宗谱序》(卷之首 新序)
定阳鹭山邵氏于邑为钜族,乃宋高贤康节公之嫡裔也。由城市及乡村诗礼之家,代不乏人,而溯阙渊源则自召康公以闻生名世,德垂后裔,至东汉青州刺史召公加邑为邵,邵氏得姓盖由此也。
嗣是而唐之邵公、宋之康节公,绵绵延延相传至今其源流固远且长矣。然支分派别千百年蔓衍遍天下,大抵皆康节公分派者也。族大人繁,谱牒势难汇一,因各就所居而采集成编,是定阳鹭山邵氏本康节公之亲支,追溯宋室南渡司农公清公流离转徙,自洛而杭、由杭而越而甬而衢数世播迁
??(不知接续页对否)而亲炙其循吏治教立朝风规焉,如追随夫扈跸劳臣、薰其清风亮节不胜廉立而兴起焉。矧 [shěn]宪部躬为之子孙有不琢磨砥砺念尔祖而继阙志也哉,故宪部之为此谱不仅奠世系序昭穆已也。凡夫立宗法厘祀典定家宪,殆将次第举之,吾益叹圣贤后裔志行逈jiǒng 殊此族望所以特盛而谱籍之所以独垂也。夫是为序。
成化七年(1471)季春  谷旦





序(邵志谦自序)
粤闻先哲每以天下为巳任,(志)谦不才何敢后言天下而一家一族漠然不留于胸心,实耻之痛。吾邵氏门祚衰薄,其冺冺mǐn棼棼fén凌德灭伦者,吾矜之伤之而不能养也,此心常悬悬无所终薄,不得已而思寄之笔墨,此乃吾力所能为者,而敢诿为异人任乎。丛吾族谱媒不修几二百年,至有忘失祖宗不祀者、有不能举高曾讳字者、有昭穆紊乱失其序者,吾诚不忍置吾族于豺獭 cháitǎ 之不如而日夜谋从事焉。顾抱残守缺势难拾遗补亡,虽有时雨、忍园两伯祖手录稿本,又皆讹谬简略不可据依,嗣而鼓箧桥门。
吾宗之观光上国(去京城游玩)者,仁和则有睛牧叔(隽)、鄞县则有鸿轩弟(陆)、余姚则有星垣又侄(奎璧?)、
淳安则有南溟兄(宏图?),叙述先世旧闻颇得要领,鸿轩及睛牧
(接续页是否正确?)仲氏谈持材节录旧谱相示,乙亥自滇还里,取所录者参之两伯祖旧本,始得以补其缺、正其讹,而吾族之赐氏加邑,南渡迁徙杭越支派厘如掌上螺纹,志农弟、彩登侄怂恿统行纂辑,遂综合族之伦序、婚宦名业兼而集采遗文、轶事,各分体类、另立义例,旋即裒póu衰然成编,名为沿旧实同创始,既而寿源芙蓉象湖诸子姓闻风响应,协力授梓,自丁丑九月开工至本年五月成事非无好持异议有意索疾者不谅予心,而予心固可剖而悬诸列祖之前也。
虽然吾力所能为者分宜任之而不辞矣!若吾力所不能为者,此心竟听其汩mi没而终已乎?苟须臾不填沟壑则所以养之教之,之具铢积寸累,必于吾身树其基,即或一旦赉愿泉坏后人读此兴怀慨然继志将吾托之空言者,顿能见之实事则列祖之灵实左右之吾幸籍手以释一生之憾锢,吾之所深望而不敢必者尔!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皇月上浣日
新安伯二十五世孙 志谦 盥沐谨序
于鹭鸶[ lù sī ]下山之 赐经堂


序(孔序)
衢州在南宋时为辈谷雄郡、世卿巨族,以邑徙来者皆乐占籍其地,古清其地。吾先世东鲁大宗始而寓公继而聚族,虽让爵宗邦而世职王恩家宪具存,乃常山之有邵氏亦洛阳先贤新安伯之遗裔也。
邵氏系出周太保召康公奭。召,食邑也。子孙即以为氏。历汉至晋彪炳丹青者,若东陵侯平、少卿信臣、光禄勲
驯、乐安太守续,皆以名世扶纲常、建勲伐。及续孙青州刺史休始加邑为邵氏。历传至有宋新安伯康节公,更以道学远宗太保功德之绪,近接祖庭闻知之统其家孙少司农公清公,扈从南迁而常山之别子为祖者,则司农七世长孙衢州别驾周佐公,于新安伯为大宗明万历中照程朱例议,授翰林世职而邵氏南宋亦让於河洛之守祠墓者载在礼曹掌故岁戊辰入观奇都下奥常山邵屺qǐ云先生一见如旧,相谈实 康节公之二十五世孙也。言为世范行为时矩足迹遍天下,名公巨卿秘之帐
中,虽同桑梓而会晤绝少。丁丑需次文学博士家居仲秋来郡一手一编见示,则邵氏家谱其间自洛而浙自而杭而会稽,自越而常山,源流并然且未遑统会南宗诸派,特先定阳一支即司农小宗如鄞、如余姚亦暂缺焉。待深有会于先河,后有之义者。而吾考究其指要所在则必归于敦宗睦族、仁育义正之理。考祠规诸准式、宗法诸条教,诚不愧圣贤家法也。吾因念人情于圣贤,游历流憇(qì“憩qì”的繁体字)之乡往往风征人远必探其古迹、访其子孙、读其遗文残简、低徊流连而不能去,若身虽未至其地而奕叶末裔占籍所在,述其煮祖德以寄故士之念,则君子亦低徊流连犹之亲见其人故遇至圣家庙未尝不起车服礼器之思,则是邵氏先词有不与怀安乐遗徵而亲据其三十六宫之春意乎!是邵氏于吾孔氏始者景星助月为明衢郡必借之以为重者。故邵氏谱牒所系尤大非得先生以史笔行之固未易称其族望也。爰书而僣jiàn列诸简端。
皇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岁在丁丑嘉平月 谷旦
至圣六十八代孙 翰林院五经博土 西安年家眷世教弟 孔传锦 盥手拜撰


《南邵大宗定阳全谱 凡例》(卷之首 凡例)
◎司农公系康节公长子之子,扈从徙迁遥浙,历六世友谅公生二子:长千六公解组迁常,则司农公为南迁之大宗,而定阳邵氏乃司农之大宗也。
◎迁常第二世郎牙鹭山大街西郭三大支,嗣后西郭木未别族,鹭鸶山分柳塘、卢田二派,今已无传。又西邑之北淤官庄等处亦久无考,大街分芙蓉、寿源、象湖三派,现在入谱,此外并无他支。后之修谱者慎之。
◎右族俱有仕宦科甲题名或云世德录或云积庆图。
◎吾南宗同派,如余姚、鄞县、仁和科名簪绂蝉联历朝,而定阳登进士者只履成公一人,此本非南宗统谱,各派题名不必丛编。◎响盏乃合族公共重器,塔山庞公两祠祀则吾族声望崇替盛衰所关抚,乔木而知为故国也。备载存徵卷内,俾后人有所考据焉。(吾祖有《响盏记》在《艺文》卷)
◎是编所据者本支则时雨、忍园伯祖稿本为根柢di,同派则鄞县、余姚诸谱为考证,究未详备,尚赖后人博采以补之。要务以后若能建置须裁定成法,详记于谱,久远遵守,勿许丝毫紛更。
…………







上一篇:邵姓有哪些基因标记?
下一篇:古人稽考雍亢之关系兼亢公源流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1:38 , Processed in 0.0564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